.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25000490-260109
媒體評論 - 今天來說廢話
2014年09月25日 04:10
李艷秋(作者為資深電視媒體人)
今天寫這篇評論,覺得挺不好意思,因為談的都是廢話。
愛說廢話已經成為我們的文化現象。
什麼是廢話?「X主任委員、X祕書長、X立法委員、X議員、X里長、各位鄉親、各位貴賓、遠道來的親友、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晚安,大家好」,每次聽到這樣的開場白,就後悔沒先把握時間去上廁所,說不定回來他還沒有點完名呢!
這是台灣各種場合致詞時的固定模式,要從部長一路點到村里長,從董事長一路叫到小科長;沒有點個十幾二十人,就不夠誠意。只見致詞者因為背不下來,不時偷瞄小抄,還要用眼神尋找被點到的人;被叫到名字的人為了禮貌,往往會點頭致意,有的人還起身表示不敢當,致詞者也要回禮,彼此一邊眼神會意,一邊點頭致意;而其他自認有點頭臉的人,莫不直著脖子,等著關愛的眼神掃過來,萬一…萬一…致詞的人竟然沒念到自己,代表自己的行情在這個場合裡,只是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其中的一員,那別說有多鬱卒了。
致詞者壓力也很大,常見大官員希哩呼嚕念了一長串名字,終於可以開始說下一段廢話:「小弟今天非常榮幸,可以參加…。」卻見祕書或主辦單位小跑上台,再遞上一張字條,於是就聽到致詞人說:「啊!對不起,我漏了幾位貴賓,我們現場大駕光臨的還有…。」
最恐怖的是,每個上台講話的人,都要重新點一次名。而最痛苦的是,每次都要提醒你,你是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中的「各位」,是那種一抓一大把的普通人。
最抓狂的是,在台灣舉行國際盛會,我們的院長上台點名一長串,司儀再盡職的用英文翻譯一遍,啊!真是酷刑!
專說廢話的還有電視台的記者,尤其連線的時候。
颱風天,記者泡在水裡或在狂風中做報導,確實非常辛苦。但是一段連線下來,我們能獲得的有效資訊實在不多,因為大部分都被廢話占據了。
「目前呢,我們看到的呢,是仍然在進行下雨這個部分」、「我們也可以看到呢,這個路樹呢,也做了防颱的這個動作」、「提醒民眾呢,最好不要外出,如果一定要外出呢,一定要注意安全」,記者鬼打牆,觀眾想撞牆。
有心的電視台該花點成本訓練記者,否則連線時間就是轉台時間。
也不知從何時開始,年輕朋友與別人說話,發表自己意見後,經常在語尾加個「對啊!」「其實我覺得這件事超瞎的啊!對啊」「這些黑心商人就是不顧人民安全。對啊!」彷彿一人兼施兩角,自己說話自己讚,不亦樂乎,卻恍然不知,「對啊」這兩個字不但是廢話,而且是語意語法上錯誤的廢話。
我真的覺得呢,我們這個社會呢,廢話太多,矯飾虛偽太多,應該發起一個「廢廢話運動」。對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