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661966.shtml
再生能源,德國能 台灣…
【2014/05/08 聯合報】【聯合報╱陳紹文/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助理教授(新竹市)】 2014.05.08 02:05 am
六日「停核之後鋪設能源大道」一文,筆者認為恐有誤導大眾之疑慮。
電力系統需要具彈性且快速調配的電力,但風力和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卻只能視天候狀況來決定何時發電,完全無法自行調配。因此再生能源占比較高的國家,電力常須仰賴跨國電網與鄰國互通有無,也常需要維持相當高比例的備用電廠,來確保供電穩定,所以無法大幅減少傳統電廠的裝置數量。因此再生能源目前仍無法取代傳統電廠。
台灣地狹人稠,陸域風力發電已趨近飽和,即使鼓勵人民投資發電獲利,或可避免民眾抗爭,陸域發電可再發展之潛力亦相當有限。而太陽光電則成本仍高,如過度開發恐造成電價快速上漲。
很多主張德國電費沒漲多少的,都是把稅分開看。如只看電價,一九九八到二○一三年德國民生電價才漲十一‧七%;但如把再生能源附加費等稅額加進去看,就漲了六十八‧五%。德國能源轉型,必須付出的代價就是相關支持再生能源發展的稅金快速成長,再生能源附加費即從○‧○八歐分快速成長為五‧二八歐分。德國目前電價仍是美國的二倍多。
德國已著手修正再生能源法,大幅調降再生能源發展目標,以減緩電價暴漲問題。我國目前陸域風力裝置已趨飽合,其他成長較高的再生能源如提早大量投入,仍將造成電價大幅上漲。
儘管德國為電力淨出口國,但仍需仰賴電力進口來確保電力供需的穩定。德國靠著跨國電網,在電力供應上可與鄰國互通有無,自身電力生產過剩,可以輸出給鄰國,而當再生能源受限於天候供電吃緊時,則向鄰國購電,因此跨國電網正是德國得以大力發展再生能源的重要條件之一。
此外,德國的電力可以淨輸出,部分原因乃為平衡再生能源的不可控制性,例如白天日照強或有風時,若電力供應大於需求,則必須將額外的電力輸出鄰國(以低價賣出,或甚至花錢送出),以維持國內電力網路穩定;反之當夜間無日光或風力低時,就得用較高價向鄰國購買(各國都需要用電時,電價自然較高),故電力淨輸出並不一定代表電力淨盈餘。
德國在二○一一年廢除部分核電廠後,雖然再生能源發電增加,但燃煤發電亦增加了二一九億度電,成長約八‧六%,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德國設定二○二二年廢核目標,目前仍維持十七至十八%的穩定電力來自核能電廠。
筆者完全贊成國內可以發展再生能源,然其不穩定、效率低、價格高等限制有待克服,故須同時兼顧其他能源之互補利用。台灣九十八%以上能源仰賴進口,更無鄰國可連接電網互通有無,若貿然倚賴再生能源恐怕嚴重危及供電穩定性。
========================================
42 樓 SCFtw2 發言於2014-05-06 23:53:51
這個華健擺明了就是不要臉,再怎麼罵他都沒有用~~~ ^_____^
----------------------------------------------------
http://www.udn.com/2014/5/6/NEWS/OPINION/X1/8656862.shtml
停核之後 鋪設能源大道
【2014/05/06 聯合報】【聯合報╱華健/海洋大學輪機系副教授(台北市)】 2014.05.06 02:14 am
政府宣布核四停工,儘管為下一代或繼任政府保留了選擇的空間,但此時我們可能更期望政府能實際著手為台灣的未來鋪設一條能源大道。
該有多少基本負載?風和太陽等再生能源最常被詬病的一點是其斷斷續續,無法滿足基載的需求。其實當今的電力系統真正需要的已非基載,而是具彈性、能夠很快調配的電力。目前我們所依賴的集中、超大型發電廠,即便在理想的情形下,也都須一啟動便以接近全容量運轉供電。而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卻可將傳統的發電需求大幅壓低,並搭配可調度的燃氣渦輪機供電,深深的切入基本負載電力。而為了負擔這類預留發電容量,電力市場將需重新設計。
風電也受到反對?大型風力電場受到像是苗栗苑里居民抵制,是典型「不要在我家後院」的鄰避主義現象。徹底化解之道在於讓人民也有機會成為供電和賣電者。
由於傳統的電力都集中來自大型發電廠,供電和賣電也都掌握在像是台電這樣的極大公司手裡。再生能源則提供了一個將發電、供電權移轉到許多小發電者手上的機會,為公民和社區提供了一個參與的機會。比如說,當年德國的Druiberg風電園區,地方上也對其潛在衝擊表達高度關切。然待他們也參與投資的風機豎起並轉了起來,人們甚至變得樂於見到讓他們獲利的風機葉輪快速轉動,而接下來的持續成長也就順利多了。
常聽到一個說法,不用核電,電價會變得太貴。有無這類影響,可從廢核並轉向再生能源前、後的電價看出。和台灣相近,也維持傳統能源組合的美國,於一九九五至二○一二年間電價上漲百分之四十四;同期間,靠著一整套能源效率與再生能源搭配為基礎的德國,電價上漲百分之十六。此外,德國的工業批發電價在二○一二和二○一三兩年內下跌近百分之三十,來到近八年來新低。
由於傳統能源價格持續上揚,以傳統發電為主的電價也勢必持續攀升。不難預見不久的未來,將只有及早積極進行能源轉型的國家,才能在未來穩住其能源價格。美國能源部的「透明成本數據」顯示,岸上風電的成本已大致和天然氣、燃煤及核能發電的旗鼓相當。
完全廢核之後會需要進口電嗎?常聽到的說法是:德國自己廢核卻向法國進口核電。但從數據可看出,德國即便二○一一年在一周內關掉了八座核電廠,仍一直是電力淨出口國。而且以其充裕的發電容量,未來仍很可能持續輸出電力,靠的便是以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用於過渡階段的化石燃料,來取代核電容量。
不用核能只好靠火力,二氧化碳也跟著回升?其實,在用電端積極提升能源效率與節能,便可有效降低能源需求。同時,在發電端提升能源效率並積極引進再生能源,也可在不增加火力發電容量的前提下,填補關閉核電廠所形成的缺口。如此也可在經濟保持成長的情況下,降低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與空汙排放。德國自一九九○年來的數據呈現的正是如此趨勢。
另一常見的說法是再生能源不穩定,會降低供電系統的可靠性,而可能逼產業外移。事實上從整個歐洲來看,再生能源的擴充與電力的可靠性之間呈現正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