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路上有“孔子遺囑”一篇,曰〈子壽終錄〉,說是新發掘出的竹簡,埋藏者精心保護,至今一簡未殘一字不缺。我想google來源,用"子壽終錄"查得5,500條,大概不可考了。這篇偽文內容、思想、和文筆之鄙陋之不符時代極可駭異,偽造者充其量就是今天一般大學的中文系的尋常畢業生的程度,我連第一段都讀不下去,因為太好笑了,不過有人評論說『跟倫語課本大部分的內容一樣』,今日古典淪亡可見一斑~~~ ^@@^
這無疑是今人遊戲之作,胡說八道一番,放到網上來唬人,並沒有惡意,然而全篇連標點符號一千字從頭到尾都是幼稚的胡說八道,言語如小兒,實在是程度太差,卻想作亂,不過他成功了~~~ ^_____^
以下複製轉貼『跟倫語課本大部分的內容一樣』此評論者帖中所附之〈子壽終錄〉文本~~~
-----------------------------------------------
〈子壽終錄〉
子壽寢前彌留少時,喚諸弟子近叩於榻側。子聲微而緩,然神爍。囑曰:
吾窮數載說列侯,終未見禮歸樂清。吾身食素也,衣麻也,車陋也,至盡路洞悉天授之欲而徒棄乃大不智也。
汝之所學,乃固王位,束蒼生,或為君王繡袍之言。無奈王者耳木,賞妙樂如聞雜雀鳴,擲司寇之銜於仲尼,竊以為大辱。其斷不可長也。鴻鵠偉志實毀於為奴他人而未知自主。無位則無為,徒損智也,吾識之晚矣。
嗚呼,魯國者,乃吾仕途之傷心地也。汝勿複師之轍,王不成,侯為次,再次商賈,授業覓食終溫飽耳,不及大盜者爽。
吾之所悟,授於爾等,切記:踐行者盛,空敘者萎。施一法於國,勝百思於竹。吾料後若有成大器之人君,定遵吾之法以馭民,塑吾體於廟堂以為國之魂靈。然非尊吾身,吾言,乃假仲尼名實其位耳。
擁兵者人之主也,生靈萬物足下蛆;獻謀者君之奴也,錦食玉衣仰人息。鋒舌焉與利劍比乎?
愚哉!曠古鮮見書生為王者,皆因不識干戈,空耗於文章。寥寥行者,或棲武者帳下,或臥奸雄側室。如此,焉令天下乎?王座立於枯骨,君觴溢流紫液,新朝舊君異乎?凡王者祈萬代永續,枉然矣!
物之可掠,強人必效之;位之可奪,豪傑必謀之。遂周而復始,得之,失之,復得之,復失之,如市井奇貨易主耳。概言之,行而優則王,神也;學而優則仕,奴耳;算而優則商,豪也;癡書不疑者,愚夫也。
智者起事皆言為民,故從者眾。待業就,諾遁矣。易其巧舌令從者擁主,而民以為然。故定乾坤者必善借民勢。民愚國則穩,民慧世則亂。
武王人皆譽之,紂王人皆謗之。實無異也!俱視土、眾為私。私者唯懼失也。凡為君者多無度,隨心所欲,迎其好者,侍君如待孺子。明此理,旋君王如於股掌,挾同僚若持羽毛,騰達不日。逆而行之,君,虎也,僚,虎之爪也,汝猝死而不知其由。遇昏聵者,則有隙,斷可取而代之。
治天下者知百姓須瘦之。抑民之欲,民謝王。民欲旺,則王施恩不果也。投食餓夫得仁者譽,輕物媚予侯門其奴亦嗤之。仁非釣餌乎?塞民之利途而由王予之,民永頌君王仁。
御民者,縛其魂為上,囚其身為不得已,毀其體則下之。授男子以權羈女子,君勞半也。授父以權轄子,君勞半之半也。吾所言忠者,義者,孝者,實乃不違上者也。
禮者,鉗民魂、體之枷也。鎖之在君,啟之亦在君。古來未聞君束於禮,卻見制禮者多被枷之,況於布衣呼?禮雖無形,乃銳器也,勝驍勇萬千。
樂者,君之頌章也。樂清則民思君如甘露,樂濁則漁於惑眾者。隘民異音,犯上者則無為。不智君王,只知戟可屠眾,未識言能潰堤,其國皆亡之。故鼓舌者,必戳之。
吾即赴冥府,言無誑,汝循此誡,然坦途矣!切切。
言畢,子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