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每事報*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每事報*】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治+社會(兩岸)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2014-4-3 張亞中〈太陽花運動反思系列四之二.民主內戰 永無寧日〉+ SCF簡評
 瀏覽1,290|回應1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albert8888
雇貓
SCFtw2
tina2008

.

張亞中的想法和主張一直是“立刻迎上前去”,這太過於無視現實的阻力,太不切實際,太一廂情願。這是不管哪一個人代表藍營上臺都做不到的事,就像陳水扁做不到宣告臺灣共和國成立。馬英九當年要是一上任就如了張亞中的意這麼做,總統府當晚就會被綠民攻陷~~~ ^@@^

兩岸【先經後政】是必然,也是合理合情,張亞中為什麼這麼毛躁?我不知道。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3000858-260109
時論 - 民主內戰 永無寧日
中國時報 張亞中 2014年04月03日 04:09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學生進占立法院後,訴求一變再變。從四面八方來的聲援者有律師、教授、民進黨人,有人倒掛國旗,有的主張台獨。太陽花運動反映的問題,是對大陸的不信任。

從蔣經國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允許台灣民眾赴大陸探親起,民主化與兩岸關係的正面發展並存。但在李登輝鞏固權力,1994年對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發表《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後,台灣陷入以統獨為工具的認同衝突。北京對台北「一國兩制」的訴求,否定台灣在國際空間主體性的堅持,正好給了李登輝運用的空間。

李登輝大力推動民主化,卻不惜以台灣族群衝突為代價,不惜以統獨選邊為工具。從那個時候起,每次大選都變成認同選擇的決戰。台灣開始進入民主內戰期,這場內戰中,每次選舉結果都不能完全說服對方,一直到今天仍舊如此。理由很簡單,有關認同這種涉及意識形態或信仰的東西,是無法做到「少數服從多數」的。台灣民主化就在這樣充滿懷疑、不信任,甚而「大陸是非我族類」的土壤及氣氛下滋長。

台灣最大矛盾與撕裂是在經濟上需要大陸,在政治上又礙於國際現實無法脫離中國大陸而分離。別有用心的政客不敢制憲,卻又要不斷解構憲法的正當性,他們同時進行分離史觀的教育工作,現在30歲左右的年輕人接受的是「一邊一史」的史觀教育,在認知上已經把兩岸視為是「異己關係」。

直面兩岸定位問題

北京對台北的政策也是政經分離,在經濟上盡量對台灣讓利,但是在台灣企盼的國際空間上卻是緊守立場,並以「一國兩制」做為兩岸政治關係的最終原則。北京的作為讓台灣民眾感受到讓利或經貿協議的背後一定有政治的企圖,那就是用經濟把台灣套住,進而促使台灣對大陸的完全依賴,以致最後不得不在政治上屈服。

2008年馬總統執政以來,雖然兩岸進入大交流時代,但馬英九並沒有去處理兩岸政治定位問題,而僅加強經貿交流。經貿往來本來就是利弊互見,政治定位的不確定,使得民進黨可將ECFA與服貿協議的威脅無限上綱,並刻意將其為台灣帶來的機會進行扭曲與汙名化,這使得兩岸和平交流的成果在台灣並沒有被正面且善意解讀。再隨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部分台灣民眾對大陸懷抱愈來愈多的恐懼與不安。

馬英九總統迴避兩岸政治定位安排的立場已經產生苦果,這次太陽花運動反映出對大陸不信任與恐懼。台灣要想擺開這個對未來不確定的陰影,唯一的路徑就是面對兩岸最核心的政治問題,這個問題不解,台灣永無寧日。只有找到一個相互滿足的政治定位方案,兩岸關係才能夠有互信,進而和平發展。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071076
 回應文章
2014-4-4 張亞中〈太陽花運動反思系列四之三.要先認識自己小〉+ SCF簡評關於芬蘭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albert8888
tina2008
雇貓

.

當年芬蘭的媒體非常自律,絕不批評蘇聯,也絕不刊登批評蘇聯的讀者投書。

沒有這樣的自覺,恐怕很難有Nokia的成功。

Nokia手機在全球市場賺到大錢,它成功了。Nokia後來在智慧型手機的國際競逐中慘敗,兩年就垮了。

芬蘭是高度發達國家,人口五百萬,祖先是蒙古人種,後來跟白人混血非常兇,現在多數人的相貌體形膚色都像白人,但還是姓前名後,跟我們一樣。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4000800-260109
太陽花運動反思系列四之三 - 要先認識自己小
中國時報 本報訊 2014年04月04日 04:09
■ 張亞中(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從現實上來說,即使有國際規則,如果自己國家內部一意孤行,沒什麼不可以。問題在於,這個國家能否讓其它國家接受,如果國家大而強,別人只好順從,但是如果自己小,仍要堅持自己看法,那就要付出代價。

謹小慎微謀生之道

面對服貿,台灣當然可以要求重審,甚而可以要求大陸重啟談判,但是台灣也必須先了解,是大陸還是台灣比較需要服貿?在國際間競相競逐的雙邊自由貿易全球化體系內,沒有兩岸的自由貿易,大陸還是台灣受傷較重?少了兩岸自由貿易這一環,台灣的競爭力能有多大?還能繼續期待TPP或RCEP?立法委員可以讓行政官員屈服,但是不可能讓其它國家官員讓步。學生可以強占立法院,堅持己見,但是不要忘了,其它國家也有民意。

要承認自己的小是不容易的事。「大國制訂規則,小國適應規則」是國際制度的鐵則。大國追求「相對收益」(即自己要比別人得的多),小國不放棄追求「絕對收益」(即只在意自己的得),是國際互動時的常態。這是權力的安排,也是智慧的選擇。

承認自己「小」不是件容易的事,願意承認自己小,就必須做到以下兩點,台灣才能保命生存,進而發展壯大。

第一、要懂得「謹小慎微」的謀生之道。在國際關係上,所謂小,就是要懂得如何與周邊大國互動。芬蘭懂得自己小,從來不激怒鄰近的強國蘇聯。即使二戰後,美國願意給芬蘭馬歇爾計畫的援助,芬蘭卻向西歐表示:餐桌上的麵包比不上鄰居蘇聯的一張笑臉。瑞士知道自己小,懂得創造被周邊大國需要的價值,這個國家的座右銘是「我為人人」,而不是「人人為我」。反觀今日的烏克蘭,沒有能夠認清自己的小,反而企圖成為左右東西戰略的籌碼,最後以失去克里米亞為代價。台灣如果沒有能力處理與大陸的關係,不懂得「謹小慎微」,最終會失去自己。

有容乃大發展之道

第二、要懂得「有容乃大」的發展之道。李光耀最近在「什麼讓日本變成平庸的國家」文章提到,「若我是個年輕日本人,我會選擇移民」。李光耀認為,日本民族的排他性,注定了日本的平庸與衰弱。「楚材晉用」,其實楚材不僅晉用,楚材也秦用,這也是楚國衰敗的最大原因。沒有人才就會失去競爭力。台灣雖然小,但是如果全世界的人才,包括大陸,能夠來台灣,台灣才能夠面對世界的挑戰,從有關服貿的討論,看到的是台灣如何守住自己的「小」、如何對大陸的排斥,這樣的台灣不會有前途。

不能認清自己的「小」,是「無明」,不能認清外在的環境,是「無智」。當我們關起門自己鬧的時候,不甘心一起共業的菁英已經悄悄出走,不在乎台灣未來的外國正在默默偷笑。親愛的同學,你們並沒有你們想像的「大」,你們天真的熱情已經阻礙你們自己的未來,民進黨的朋友,你們也沒有你們自己想像的「大」。先認識自己的小,才能生存發展,這是台灣近十餘年內耗應該學習到的功課。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07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