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進步了,民進黨也進步了。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12000393-260102
直稱台灣陸委會 陸媒鬆綁
中國時報 朱建陵/綜合報導 2014年02月12日 04:10
針對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的南京會晤,大陸媒體謹守官方限制,仍以「台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稱呼王郁琦,並將此次會晤定位為「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次正式會面」。但相對過往,大陸媒體對陸委會並沒有加上引號以顯示「政治否定」,顯示對陸委會地位已有新的認定。
拿掉「政治否定」引號
在稱謂上,大陸媒體過去提及台灣政府機關一律加上引號,如「行政院」、「總統府」、「陸委會」,此次對陸委會並未加引號,是一個進步,說明大陸對陸委會的地位有新的認定,但這樣的認定,可能僅止於陸委會。
去年10月王郁琦與張志軍在印尼亞太經合會(APEC)首次碰面時,張志軍稱王為「王主委」,但此次新華社稱王為「台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依大陸行事風格,後者是一個較正式的「官方紀錄」。
強調僅止兩岸事務
大陸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新社、人民日報、環球時報、中國台灣網等大陸媒體都依循大陸官定標準,稱王郁琦為「台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在南京會談現場,國台辦發給媒體的手冊中,也依此稱謂。但大陸三大入口網站之一的網易新聞中心,則以「台灣陸委會主委首訪大陸」為題,製作專題報導。
化被動為主動破冰
環球時報引述一位「分析人士」的說法稱,此次雙方稱呼使用「官方頭銜」,這種安排僅限於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之間,並不涉及其他公權力部門,更不觸及整個體系承認的問題,外界不要過度解讀。
但另一方面,「王張會」又確實是1949年來兩岸官方的首度正式接觸,央視因此也稱,「這是兩岸自1949年分隔以來,兩岸政策主管部門負責人首度會面」。
至於被歸為「香港媒體」的鳳凰衛視則稱,這是「兩岸官方65年來首次直接接觸」。香港中通社評論稱,此次會晤可視為兩岸政治接觸的第一步,大陸方面已「化被動為主動」。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12000413-260102
前扁辦主任:課綱微調 是「去日本化」
中國時報 朱真楷/台北報導 2014年02月12日 04:10
教育部微調高中課綱,民進黨6縣市抵制,昨日更向監察院舉發教育部違反事實與違背行政程序。前扁辦主任陳淞山表示,此次課綱的更動,「去日本化」意涵濃厚,但沒有明顯的「去台灣化」政治操作,民進黨根本毋須對號入座過度解讀,無端捲入「逢中必反」的政治論戰。
《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也表示,去年台南市長賴清德參訪香港時,就向北京當局喊話「未來不排除訪問中國大陸」;結果,教育部才準備將高中歷史課綱的「中國」改為「中國大陸」,賴清德卻抨擊這是去台灣化、重回戒嚴時期搞對立,「同樣都講『中國大陸』,怎麼換賴清德說,就變成是守護主權愛台灣?」
吳子嘉指出,賴清德及民進黨以「違背程序、違背規定、違背歷史」等3個違背對馬政府提出質疑;問題是,先不論課綱調整了哪些內容,這3個質疑的立論基礎就有問題。
吳子嘉說,民進黨認為教科書的使用期限是6年,時間未到不能更改;但是,所謂的6年期限,不代表課綱需「使用滿6年才能更動」,提前修訂,不等於違反規定。他說,賴清德所謂馬政府修改課綱是在製造社會對立的說法,其實就是站在台灣反殖民史觀,將中華民國視為等同於荷西、日本、中國的外來政權,所以才會有所謂「對立」;所以,賴清德在說馬英九搞對立時,自己是否也犯了同樣的問題?
吳子嘉說,課綱調整的主體應聚焦在「學生」身上,但民進黨的反對行動,卻是在忽略學生權益優先的情況下,站上反殖民史觀,揮舞著「反去台灣化」的大旗,以教育為名,製造一場政黨意識形態之爭。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12000399-260102
蘇貞昌:互稱官銜就是進步
中國時報 朱真楷、徐子晴/台北報導 2014年02月12日 04:10
「王張會」昨登場,綠營罕見提出正面評價。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昨晚表示,雙方互稱官銜,就是一種進步;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說,對於雙方同意未來將秉持對等、尊嚴原則建置聯繫溝通機制,民進黨表示肯定。
蘇貞昌表示,民進黨始終主張兩岸官方互動要堅守對等原則,不能被矮化;雖然此次會面仍有許多進步空間,像自由、民主、人權及透明度,但對雙方互稱官銜作法,他認為已是一種進步。
被視為民進黨交流派代表的前行政院長謝長廷說,若以他主張的「憲法各表」來看,「王張會」互稱官銜,並互相尊重,是走向制度化和承認的一部分,這種大方向是對的;況且,以台灣長遠發展來看,當然希望兩岸能有制度化協商機制。
但謝長廷表示,由於王郁琦與張志軍見面前立院已有協商,要求不得簽署任何政治性文件或發表共同聲明、新聞稿等,因此王郁琦自然要遵守立院決議約束。
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表示,過去兩岸交往透過白手套,本來就是不得已、不正常,如今「王張會」讓雙邊主管兩岸事務的主管會面,是很重要突破,值得肯定,這也符合民進黨一貫主張的兩岸關係正常化原則。
但林濁水強調,「互不否認治權」的上限就是只能「王張會」,這不僅讓其他部會首長見面機會都會受限,更高層會面恐怕也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
至於此次「王張會」能否促成馬習會?郭正亮保留地說,現在要談馬總統會不會出席APEC還太早,應先觀察張志軍之後的回訪等互動,才能判斷接下來情勢;他說,預料至少要等到8月後,出席APEC人選才會成形。
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意義」,馬習會或和平協議等政治性議題並未談及,顯示立院於王郁琦行前所畫設的紅線發揮效果,更彰顯立院對兩岸事務的監督有絕對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