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每事報*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每事報*】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歷史+文化(CJK)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2013-11-4 胡海鷗〈從胡適身影尋找文化的根〉
 瀏覽360|回應0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albert8888
雇貓
tina2008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6/112013110400350.html
從胡適身影尋找文化的根
2013-11-04 01:43 旺報 【(胡海鷗/上海市)】

     在洋人的眼裡,名字基本是個符號,只要有利於識別就行。而華人則把名字與風水陰陽、皇天后土聯繫在一起,所以名字不僅關係人一生的運命,更是感情的傾注,文化的淵源。儘管,我已經為自己的姓名承受過巨大的代價,但還是有著追尋這個姓名源頭的強烈情節。

     我們一行六人開了五六小時的車,來到安徽績溪上莊胡適故居。那裡是典型的徽派建築,黑頂、蓋瓦、馬頭牆,還有整體牆面的雪白。它依靠著一條清澈的小河,河邊排列著兩棵非常粗大的槐樹,河對岸是鬱鬱蔥蔥的小山包。遊人不多,環境非常清靜幽雅。人傑地靈,信非虛語!很難設想,脫離這樣的環境,讀書種子能破土而出,長成參天的大樹,給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上莊入口有個不大的廣場,站著一尊胡適的塑像,他中庸謙和地望著遠方,注視著每個來到上莊的人。

舊倫理中的新思想

     沿著村口的小路,經過窄窄的小巷,踏著有些年頭的石板,七拐八彎來到一個整潔清新的小院落,門口的匾額上用繁體字寫著蘭蕙書屋。百餘平米院落的中間有個不小的花壇,嫩白淡黃的花蕊配上厚重沉穩的綠葉,給整個小院都帶上了蘭花雅致脫俗氣息。在院落後面牆的前,也站著個書生意氣的胡適,腳下攤開著一本用漢白玉雕刻的大書,上面用燙金的大字鐫刻著他的生卒時間與主要貢獻。左邊的柴房裡掛著胡適從出國留學,到擔任駐美大使,獲得36個博士學位的照片和資料。右邊的主房左邊一進也陳列著有關胡適生平的資料和書籍,還有很多民國軍政要人,從蔣介石到美國人,從閻錫山到陳獨秀等與胡適的合影。

     最給人震撼的還是蔣先生給胡適題寫的輓聯:「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橫批是「智德兼備」,對胡適為人、處世和做學問的一生做了非常精準地概括。因為他是獲得許多學位的洋博士,終身倡導新文化,並身體力行白話文;卻又恪守父母之命,對小腳太太不離不棄。如此輓聯配上中規中矩的書法,也表現出輓聯題寫者維護傳統文化倫理的不懈努力,與敗落之後的堅定期許。

新文化的道德楷模

     右邊一進與江南民居非常相似的廳房,有正面的八仙桌,兩旁的椅子,正中掛著字畫,桌上方的擱板上擺著胡適從美國帶回來的自鳴鐘,還有燒製胡適頭像的瓶等。後面正房是胡適父母的起居室。兩邊的側房是胡適和他哥哥結婚的房間,裡面放著具有江南典型特徵的生活用具。天井裡也擺放若干盆蘭花,據說胡適像他母親一樣非常喜歡蘭花,室無蘭則不雅,正是蘭花的氤氳之氣滋養了胡適的研究能力和做人的品格。

     上莊離黃山較遠,有將近兩個小時的路,離績溪也有一段路,所以參觀胡適故居的遊人不多。更重要的是胡適故居是由民間發起,然後得到縣和省政府的認可,現在正在報請國家的追認。所以它的規模氣派與三味書屋要遜色得多了,也正因為如此,蘭蕙書屋少了許多商業氣息與昂揚的鬥志,但卻增添了許多謙恭與平和。

     1949年以後的人大多是在批判胡適的氛圍中長大,我更是將魯迅的前後十卷都反覆讀了好幾遍,非常喜歡尖銳深刻,旗幟鮮明,費厄潑賴應該緩行,痛打落水狗等等理念和文風。後來才明白這正是數典忘祖的一種表現,中庸平和才是中華文化的正宗源頭,而這在胡適身上得到比較充分的體現。他非常不贊成陳獨秀的政治主張,但是,他仍然聯合許多文化名人,把陳獨秀保釋出獄。這不僅是胡適的個人氣度,更是中華文化寬厚大度,兼容並蓄,源遠流長的使然。

     胡適的治學態度也相當的平和,「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這就是非常務實的態度。因為主義不是平常人講得清楚,甚至用上幾十年時間,耗費無數金錢和生命也不行,小平同志的「不爭論」和「貓論」中也隱約有著相似的觀念。主義固然需要有人研究,但大可不必讓所有的人都參與其中。

為人治學平和寬容

     胡適還強調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用現代語言表達就是首先要有創新理念,然後才是技術上的仔細論證。如此治學態度對我們目前經濟學研究不啻是最好解毒藥,清醒劑,因為現在的很多論文只是在玩數學遊戲,沒有假設,沒有理念,更不要說大膽了,如此做派實際上把學術研究引入歧途了。所以今天對於胡適治學態度的緬懷實在有著避開主義之爭,瞄準解決實際問題的功效。

     在遊客的七嘴八舌中,我也聽到一種情緒的宣洩,那就是對罷黜百家,獨尊聖人的非議。哪怕這聖人確實值得尊崇,也應該是容納百家。讓充分的競爭,而不是什麼「御賜欽定」決定誰能引領風騷多少年。民間和地方政府居然能建立胡適故居就是個證明,畢竟位列戰犯的胡適還沒有正式平反摘帽,還沒有得到最高領導的批准就建立故居,此非犯上而何?這就更表明背離中華文化主流的「御賜欽定」,即便可以喧囂於一時,但最終會像一片黃葉那樣,隨大江東去而不留一點痕跡。可以肯定,隨著政治文化環境的日趨寬鬆,胡適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一定會越來越高大。

     之所以我會奔走那麼多路去看這個尚待開發的景點,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與胡適之間有著相當之近的血緣關係。儘管,這層關係過去一直把我籠罩在一個濃厚的、撕不開、摸不著,卻又無所不在陰影之中,讓我吃盡苦頭,付足代價,今天這層關係也不會帶來額外的利益,但是,我仍然有著追根朔源的強烈情節。

     望高處說,這是種哲學詢問,我從哪裡來?往低處說,則是種本能,就像北美的三文魚,孵化出來就離開了出生的淡水河,不管在海洋中的漂泊有多遠,也不管回家的路有多麼千難萬險,它們都會堅韌不拔,義無反顧地游回去,雖遍體鱗傷,葬身熊腹而不悔。這就是上帝給予的尋根情結,連低等生命形態的魚類尚且如此,更不用說作為高等生命形態的人類了。

     作為更為高級的生命形態,在文化層面更是如此,不管它被無知甚至無恥的驚濤濁浪裹挾多遠,迷失多久,最終也一定要回到它歷史的起點,回到兼容並蓄,溫良恭儉讓的中華文化源頭上去。這是我對胡適故居投去告別一瞥時的猛然想悟。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025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