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3081300513.html
失落的靈魂 扭曲的博愛
2013-08-13 01:52 中國時報 【林金源】(作者為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每年農曆7月,基隆法國公墓的普度已成為該地吸引觀光客與媒體注意的知名慶典活動。當年侵略台灣、戰死異鄉的法國「好兄弟」,不但被饗以紅酒和法國麵包,他們受到的關注,甚至遠超過抵抗侵略、為國捐軀、多屬台籍的中國兵。
化妝遊行更是不可缺少的「文化創意」活動。扮演劉銘傳、慈禧太后、法軍將領孤拔的民眾迤邐而行,一副世界大同景象。今年主辦單位雖因經費不足,但仍勉強租借英國禁衛軍制服,充當法軍制服,讓整個活動依然充滿「異國風味」。英法雖有百年戰爭仇恨,但是台灣的誠意與善意,仍讓法人欣慰。
早年發起這項活動的人士認為,普度眾生的理念,應無種族、國界甚至敵我之分。在基隆戰死的法軍,早成為台灣人的「好兄弟」。祭祀法軍,可以聊表台灣人「遲來」的關懷與接納之意。何況舉辦這類活動,也可讓民眾「了解」台灣歷史。
歷史的真相是,1884年法國為了搶奪越南,引爆中法戰爭。(清朝是中國朝代之一,不是國家名字。正如波旁王朝不是法國,漢諾威王朝不等於英國。日本稱日清戰爭、法國稱清法戰爭,都有貶低中國含意。國人應以中日戰爭、中法戰爭稱之,不該附尾自貶。)
越南原是自動內附中國的藩屬,法國因私利打破了中、越兩國的寧靜與和平。法軍拉長戰線,進攻基隆,奪取煤礦。劉銘傳銜命赴台,坐鎮基隆督戰。該年10月1日,法軍強登基隆,並把戰死官兵葬於二沙灣。次年中法簽定和約,法軍才從基隆撤退。我軍收復基隆後,並未破壞法軍墳墓,這就是法國公墓的由來。
法占基隆期間,當地居民逃亡一空。基隆淪陷前,劉銘傳擔心煤礦資源被法所用,只好自動毀壞採煤的機器、坑道,並燒掉存煤15,500餘噸。歷年建設,毀於一旦,令人痛心。
列強對我的傷害不止於此。劉銘傳主政之後,曾疏請填築基隆港口。劉去職,築港工程遂告停止。根據Davidson的說法,「基隆築港工程停止的真正原因,是清廷恐怕工成以後,引起外國覬覦,而且便其行動。」中國已經落後,但在自己的土地上又不敢全力建設,這種委屈與悲劇,孰令致之?
法國的罪行不止限於台灣,襲擊基隆之前,法軍就曾突襲福州,摧毀中國大小船艦20餘艘,福州兵工廠、造船廠及閩江沿岸軍事設施無一倖免。法軍勢如破竹,法國舉國上下人心振奮。孤拔成為法國民族英雄的代價,就是中國人的無盡苦痛。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被列強欺凌超過一世紀。二戰結束,中國雖然勉強打敗日本,但是日本不但不服,至今也不曾道歉、賠償。西方列強基於己身利益與國際新局勢,雖然放棄以往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但沒有一個國家為自己侵略中國的劣行而道歉。冷戰以來,美、俄、日等國甚至利用中國內戰,見縫插針,讓兩岸持續分裂。換言之,列強裂解中國的企圖與行動並未停止。但是生活在台灣的民眾,不但從不追究侵略者的罪行,反而以受害者的後代子孫,主動遞出橄欖枝,向從未道歉、賠償的侵略者表達善意與博愛。以德報怨也許是高尚情操,但至少雙方應先把是非恩怨釐清,否則受害的羊根本沒立場、沒資格對侵略的狼以德報怨。
弔詭的是,台灣的善意與博愛是有選擇性的。侵門踏戶的法軍、殖民凌虐50年的日本,都可以被原諒,甚至被頌揚。但是未曾有一兵一卒登陸台灣的對岸同胞政權,至今仍是台灣仇恨最深的敵人。
法國博物館仍堂皇陳列侵華史實與掠奪物品的今天,台灣民眾卻讓劉銘傳和孤拔握手言和。孤拔與法國在台協會官員不但感到欣慰,可能還會竊笑。因為放眼古今中外,只有侵略者被迫要求道歉謝罪的,未曾看過受害者主動為侵略者開脫,甚至追念。台灣,真「好」,「好」到顛倒是非、喪失尊嚴,親痛仇快、成為笑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