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每事報*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每事報*】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治+社會+經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2006-6-20] 中華民國在臺灣盛極而衰的過程
 瀏覽44,640|回應117推薦10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0)

龍女CHANG, HSIU-FEN
文俠隱
亓官先生
公孫刀湯㊣
旺來財經-呂代書
albert8888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tina2008
雇貓
SCFtw2

.

https://city.udn.com/50971/1586822?raid=1726517#rep1726517
【落後國家】[2006-6-20] 中華民國在臺灣盛極而衰的過程
發表地點:政治社會》其他》反共反獨
發表時間:2006/06/20 13:15

----------------------------------------------------------------------

羅馬帝國的衰敗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盛極而衰。立足於臺灣的中華民國的衰敗始於國民黨政府開放黨禁報禁之時。

政府在政治競爭上放手,那就是開放自由組黨,黨禁開了,社會力自由了,則無禁不可開。搞政黨在某個意義上是做無本生意,而且成廢興衰由選票立時決定,但是社會力在其他方面的自由施展卻不那麼簡單。新辦大眾傳媒、新辦大學、和新辦銀行當時如風起雲湧,每一家的本錢都至少以億計,分別為臺灣社會的文化、教育、和經濟展開新局,社會經濟力大量投資在這裡,但是爛攤子的結局早在李登輝十二年執政結束之前的那幾年之內業已清楚顯現。大眾傳媒招進了一大堆不合格的記者和播音員(所謂的“主播”和“主持人”),沒幾年就搞爛了這個行業。大學一家又一家,連棟接宇,招進了一大堆其實更宜於走別的路的學生和一大堆不合格的教授,同時大學學術研究的資源和水準每況愈下。銀行滿街都是,惡性競爭,不擇手段,最後由政府出面,用以百億計的納稅人的錢來替失敗的撈錢家擦屁股。在所有這些事裡面,無為無能的政府不是兩手一攤,什麼也不管,就是大力胡管,到處補鍋,治絲愈棼,而民間所謂的社會力則大力惡搞,像沒頭蒼蠅,到處亂飛,到處“拼”。

把事況擴大局面來看,整個社會的資訊自由度和文化自由度都高極了,然而傳媒的素質降低了,文化上也沒有什麼成就可言,大學生人數大量增加了,然而社會對職場新鮮人的滿意程度降低了,甚至大企業多有缺人才之歎,現在大家banking很舒服,宣傳車喧嚷著借錢給你的優厚條件,你繳的稅卻被打著“救國本”的大旗的政府拿去救那些蝕本的撈錢家。這個社會現在足夠畸型,而這副黏滯泥濘的社會面貌卻是自由奔放的社會力與無為無能的政府所共同塑造的。十年的時光,在後的扁記政府這一段比先前的輝記政府那一段更無為無能,但所謂的“臺灣社會力的解放”在時間上更早。

在某方面社會力蓄勢待發的局面下,關鍵性的政府決策有所失誤或者執行不良可以造成那個方面的社會力亂竄糾結的死局。這樣的事發生得多了,社會進展就會趨緩。許多社會力以社會經濟力為起點或後盾,作為最終原動力的社會經濟力如果由於政府的無能或失誤而減弱,整個社會可能就不會有力量衝破這個綜合困境。當初蓄積出來的那些社會力如果有賴於社會經濟力,那麼脫困而出就還是要靠社會經濟力,因為錢可以是矛戟,也可以是盔甲,更是力量。

在李登輝執政前期,政府的前瞻、規劃、和執行的能力已經比不上先前了,重大成就不多,然而政府也沒怎麼妨礙民間經濟力的“自轉”。在李登輝執政後期,政府的能力更差,其時大陸的經濟力崛起,而政府已經在內政外政(大陸政策)兩方面同時開始妨礙民間經濟力的“自轉”。到了陳水扁執政時期,政府的能力達到“耗弱”階段,本身無能,卻意識形態特強,鬥性特強,內與在野黨鬥,外與北京政權鬥。這個很像改革開放前的北京政府的【意識形態鎖國鬥爭政府】在內政作為上搞不好內部經濟發展,在外政作為上衹是大扯民間經濟力的後腿,使得臺灣的社會經濟力劇烈地萎縮下來。在李登輝時期下海的人太多,除非選手們都躺平了,否則錢所造成的問題還是要靠錢來解決,但是陳水扁把水潭玩成泥灘,臺灣沒有錢了。

很多病當時沒治就容易轉成慢性病,慢性病更難根治,病人衹能學著跟這病友善相處,帶病延年,活得不痛快。臺灣在政府開放這個禁那個禁的時候就得了很多病,政府當時甚至沒拿那些癥象當病。到了病象顯著的時候,政府更趨無能,總之是治不好。再後來,政府無能到家了,連治病的錢都拿不出來了,甚至有一點錢也不肯用在治病上。政府跟這些慢性病友善相處的方法不外是挖肉補瘡、寅支卯糧、或鋸箭法。教改這個當初由極強大的社會力發動的慢性病涉及的主要是制度變革,然而概略景況與別的慢性病差不多。立足於臺灣的中華民國盛極而衰的關鍵過程或許可以這樣看。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14+122006061800287,00.html>
金融業的政府黑手
2006.06.18  工商時報 工商小社論


台灣整體產業發展過程中,金融部門的發展一直被公認是最落後於國際水準,至今還是如此。

民國八十年代初期,政府為了提升金融業的競爭力,終於決定開放設立民營銀行。當時國內所有喊得出名號的財團全部競相投入申請。財政部雖然有最低門檻要求,但申請者中沒有一家做不到,因此,大多數申請業者都順利過關。

這個決策顯然應為爾後overbanking負最大責任。當時不少學者即預見,如此決策勢必後患無窮。果不其然,由於銀行競爭過於激烈,且無法走入國際,許多銀行浮濫放款,走向衰敗,最後還是得由全民的RTC(金融重建基金)賠付。

現在的一次、二次金改,嚴格說來,都是為了收拾以前留下來的爛攤子。但是從過去的開放政策到現在的併購政策,政府的金融管理不但沒有進步,反而造成民間對金改下的新局面嚴重質疑,主管機關的金管會不但不具威信,主委甚至遭到行政院停職。

過去政府的金融管理也許無能,但主政者沒有私心,至少做到了公平公正的起碼原則。現在的政府無能依舊,而且公器私用,動輒將黑手伸進市場,不但攪亂秩序,更製造無窮是非。

十多年來,國際上的金融改革有許多可以借鏡之處,但台灣的金融產業卻相對落後。要洗刷恥辱,追上國際水平,業者應該奮起直追,但前提是政府的黑手應該先行撤回。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924732
 回應文章 頁/共1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中華民國在臺灣的衰敗】2013-11-30 工商時報社論〈千金難買早知道〉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albert8888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tina2008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130000040-260202
社論 - 千金難買早知道
工商時報 本報訊 2013年11月30日 04:10

馬政府自從開始執政迄今5年多,重複許多早年的錯誤或不當政策,甚至有些規劃良善的政策,卻因沒有良好配套,而使各種惡果一一爆出,成為執政者必然承擔的責任。最近發生的食用油事件,以及更早的塑化劑事件,經過媒體大肆報導,把台灣從美食天堂打成毒食世界,GMP、CAS、CNS等標章的公信力一落千丈,政府忙著救火,民眾人心惶惶。事實上,大統長基販售及代工的所謂「黑心油」已長達十餘年,並不是現在馬政府才發生此項軒然大波事件。

此外,目前大學畢業生的「學用落差」也是歷任政府教育政策嚴重錯誤所生的苦果。教育部歷年來無視於少子化的人口趨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早期因大學錄取率低,被形容是「窄門」,就年復一年從寬核准大學新設;又因為一般家長認為專科學位不如大學學位,就積極核准專科學校改制科技大學。另外,又放寬大學增設研究所,導致「博士滿街走,碩士多如狗」,甚至考14分就可以進大學,但大學畢業生薪資落至22K,許多企業對於普通大學與科技大學畢業生的素質與訓練都認為不堪使用。而去年教育部還以我國「高等學位畢業生人數佔全體國民人數比率」在世界名列前茅,引以為傲,沾沾自喜,自認對提升台灣競爭力「排名」大有貢獻。長期教育政策的錯誤,固然不該算在馬政府的帳上,但重視排名表現甚於重視學用落差問題,則是馬政府應該檢討的部分。

更有甚者,多年來的僑民政策,基於外交處境艱困,允許國人除擔任政府部門重要職務以外,得具有多重國籍,因而每逢台灣遇到重大事件,例如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時,就有大量社會金字塔高層民眾以投資移民、技術移民等方式,轉變成為兼具中華民國國籍的僑胞。依照健保規定,一般國民出國停保後,只要回國繳交保費即可復保,這讓僑民在國外時停保不付健保費,有意要看病時才回台灣繳交健保費,享受健保優惠。最近聯電榮譽董事長宣明智提出了一個新名詞「老啃族」,意指許多長期居住海外的台僑,幾十年來在國外工作繳稅給僑居國政府,一直到年紀大了,才回台加入健保;除了定期回台修牙齒、做體檢之外,一有大病,更飛回台灣看病,大量啃蝕健保資源。這些老僑民,年富力強時未曾貢獻所得稅給中華民國,也不曾繳納健保來充裕健保財源,等到需用健保資源時才繳納健保費;由於老年人罹患慢性病與重大疾病機率顯著較高,其使用醫療資源遠相對上高於全體民眾平均值,因此「老啃族」大批回台養老,將使健保的財務困境雪上加霜。這個長期以來的僑民政策,馬政府當然不是始作俑者,但其衍生後遺症則應及時防堵。

馬政府執政5年多來,也有一些政策,原本立意良好,但執行效果不彰甚至與其他政策相互扞格。例如2009年大幅降低遺產稅、贈與稅、營利事業所得稅的財稅政策,原本希望台商「鮭魚返鄉」,吸引台商資金回台投資;除了降稅並同時取消促產條例的種種租稅扭曲,立意十分良好。然而因相關部會沒有完整合適的產業政策作為配套,以致匯回的6,000億元資金,用於生產事業的投資有限,據估計有半數以上用於不動產購買,而與央行平抑房價的金融政策相互扞格,這是當初始料未及的。

此外,眼看南韓已經完成與歐盟、美國的FTA協議,與大陸的FTA談判也完成第二輪第一階段談判,雙方互相遞交免稅貨物清單,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卻因朝野惡鬥而卡住,至今一直動彈不得,令人心急。固然在野黨有其反對的說詞,以致硬如銅牆鐵壁,但執政黨本身對服貿協議也沒有做好對社會大眾的有效溝通,藉「民氣可用」的氛圍,以選票促使在野黨讓步;甚至經濟部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的專業評估,竟然因相關部會陸續提出意見,以致出現由稅損變稅盈的不同結論版本,大大斲傷其公信力。

還有,目前被江內閣視為台灣經濟轉型契機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應是江內閣最重要的經濟政策,在金融方面因「全區開放,虛擬境外」,且內容豐富紮實,而最具開放特色,但其餘六港一空的實體進駐招商,若非財政部堅持「四新」(新技術、新投資、新人才及新企業)門檻,否則又要走回租稅獎勵的老路。鑑往知來,過去已經有許多錯誤、不當、扞格、難行的政策,造成今日各種嚴重的後果。江內閣應引以為鑑,對於目前正在推動的各項重大政策,包括兩岸各項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甚至攸關教育百年大計的「12年國教」,都應慎思、明辨、篤行,才不會在未來又造成「千金難買早知道」之憾。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032874
【中華民國在臺灣的衰敗】2013-9-9 龔濟〈請王金平離開立法院〉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雇貓
tina2008
SCFtw2

...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151139.shtml
請王金平離開立法院
【2013/09/09 聯合報】【聯合報╱龔濟/文字工作者(台北巿)】 2013.09.09 01:56 am

兩年來,筆者已三次投書「民意論壇」,明言應更換立法院長王金平。我甚至建議,必要時國民黨可開除王金平的黨籍,使他失去不分區立委的身分,則院長職務自然解除,立院就可選出新院長來。

我這樣的「鍥而不捨」,是不是與王金平有何仇怨?我可負責任的回答,除了在大庭廣眾的公開場合見過王院長之外,我和王先生無「一面之雅」。但作為一位國民,我覺得立法院快把國家拖垮了,而其中最關鍵人物是王金平院長。

王院長個人行事作風是否鄉愿,甚至他這回有沒有涉及司法關說都非我最所關切者,但是他使立法院立法怠惰,違背了憲政的職權,阻礙了國家的建設發展,這才是台灣的大患。

曾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的蘇起,也曾做過一屆立法委員,他於二○一二年九月六日在聯合報發表「台灣民主的反思」一文,其中以很長篇幅檢討立法院。他認為「立法院的問題罄竹難書」,「它是全國最沒有效率的機關之一」,「許多不合時宜、封閉保守的法條繼續綑綁住政府和人民」,「它有一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制度『朝野協商』,參與協商的立法院長及政黨代表就一直掌握大部分法案的生殺大權,其中任何一人都有立法案的實質否決權。許多法案,常常沒有經過全體立委投票,甚至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在朝野協商的密室中通過」。「最特別的是,每個政黨,不論立委人數多寡,一律平等參與,都只有兩名代表,亦即,在立法院一一三位立委中人數高達八十一(上屆)或六十四(本屆)位立委的國民黨,在密室中與總數只有三位委員的少數黨同等分量」。

如果不是深知內情的蘇起說出來,我們可憐的選民還以為我們選出的立委都有機會在立法院為我們的權益發言和表決呢!那些投國民黨票的選民更冤枉,他們把國民黨以多數黨送進立法院,本希望循民主政治的制度,讓這些委員能表達他們的民意,結果多數黨與「三人黨」無異。

這些情形,王金平院長能辭其咎?他涉嫌關說司法固然嚴重,但他「涉嫌」玩弄朝野政黨,以犧牲國家利益為代價,以成就其個人的權勢與聲望,難道就不要追究其政治責任?

台灣之亂,國人之煩躁失望,泰半肇因於政治和稀泥、無是非。開刀治病也許需要一段時間復元,但不開刀卻可能致命。

王院長的去留,必須在台灣前途的整體利益下來考慮。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007852
【中華民國在臺灣的衰敗】2013-5-14 工商時報社論〈台灣的長期經濟政策何在?〉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tina2008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3051400363.html
社論 - 台灣的長期經濟政策何在?
2013-05-14 01:55 工商時報 【本報訊】

     今年以來台灣經濟表現不如預期,首季經濟成長率僅原先預測的一半,加以景氣續亮黃藍燈,四月份出口衰退,鄰國又爭相以匯率貶值來提振出口,業界忽而有台幣貶值的呼聲,忽而有廢證所稅的建言,忽而有振興股市及刺激消費的要求。江內閣在各方要求下,已然方寸大亂。

     面對這些建議,起初執政當局猶有立場,但在業界呼聲愈來愈大,內閣的態度就愈來愈搖擺。匯率的升貶本應交給央行決定,但馬英九總統在聽完業界建議後,竟表示會向央行反映「適當匯率」的問題;而近半年來亞洲主要股市除日本表現特別好,台灣、南韓、香港、上海、新加坡情況相似,以上周五收盤價與去年底相比,台股上揚7.5%,仍略優於上海的-0.1%、南韓的-2.6%、香港的2.9%,但各界卻以台股表現不佳而倡議廢證所稅,是以近日政府立場也開始動搖。面對紛至沓來的建言,江內閣決定於近期研提「短期振興經濟措施」。我們認為執政者固然要重視民意,斟酌適度採行短期對策,但更不能漠視國家長期實力的建構。

     這十多年來,不論誰執政,我們的內閣似乎只會提短期振興方案,看到景氣趨緩、亮出藍燈,就開始研擬擴大內需、振興股市、提振房市、刺激消費等方案,從過去八一○○台灣啟動、五年五千億直到四年五千億等特別預算案,皆是著力於短期救急。至於長期願景,如昔日的綠色矽島,近期的黃金十年,雖名稱響亮,惟長篇大論終究不切實際,內閣全數時間幾乎都投入短期振興方案,無瑕顧及長期的經濟體質改善,是以十多年來台灣經濟體質越來越弱。也正由於體質愈弱,更禁不起國際景氣風吹草動。今天台灣外貿、消費不振,這本是長期的體質問題,卻被誤診為短期的景氣問題,如此而欲以這些振興方案提升台灣的經濟實力,豈非緣木求魚?

     現在台灣出口不振,產業體質不佳是根本原因,這當然是長期的問題,但近日卻被簡化成匯率升貶的問題。回顧1986年起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三年內由40升值至28,惟這三年台灣出口成長率依序是29.7%、34.7%、13.0%,新台幣升值並未讓台灣出口表現轉差。這說明影響一國出口競爭力,在匯率之外,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在眾多因素裡自然以產業體質最為關鍵。

     台灣今天出口不佳雖有短期的國際景氣因素,更有長期的產業體質問題。要分辨是短期或長期並不難:一、兩年的出口不如人是短期問題,但如果是十年、二十年由領先而至落後,那當然是長期問題。我們就拿台灣與南韓比較,台灣在1993年的出口是851億美元,還領先南韓的822億美元,但2012年台灣出口3,011億美元而南韓出口已高達5,478億美元,台灣出口在全球排名退至第十七,而南韓升至全球第七。這樣的出口情勢變化還是匯率問題嗎?還能靠貶值來解決嗎?當然不能。這是產業結構及體質的問題,不從長期面來因應,台灣只會愈輸愈慘。

     日前政府完成五年一次的工商普查,從這次普查我們可以發現,台灣在民國100年底的產業實際運用資產,較95年底僅成長28.4%,這個成長率為歷次普查最低。過去每五年的成長率總還有四成、六成,從未像近五年這麼低,這顯示近年企業擴充資本的意願趨於保守。試想,企業擴充資本如此保守,我們如何期待產值擴大?產值不擴大,我們如何期待出口大幅成長?這樣的長期體質問題不改善,就算台幣匯率盡情的貶,甚至超越日圓貶幅,在安倍經濟學上加碼,夫復何用?

     台灣這些年政府的經濟政策流於即興式的短期表演,輿論也多以短期的表現相責,整個社會難以理性、深入探討長期的經濟發展,這是台灣今天經濟不振的根本原因。這種即興的思維,來得快去得快,偶然看到泰國醫療觀光有成,心響往之,但五分鐘熱度一過即杳無音訊;又看到韓流風靡亞洲,新加坡觀光賭場獲利,遂有發展影視、博弈的倡議,但很快又石沉大海,無人聞問。政府施政全無長期的藍圖,卻經常在全球景氣波動、紛紜的議論中擺盪,內閣沒有方向,企業自然怯於投資。五年一次的工商普查,證明五年來台灣的資本存量成長趨緩、附加價值快速下滑、資本生產力下降、企業利潤率下滑,看到這些指標就可以明白近年來台股何以會難有好的表現,而這豈能全數歸諸於證所稅的開徵?台灣經濟體質若不改善,僅以停徵證所稅就想解決台灣資本市場的困境,這豈非天方夜譚?

     我們認為,台灣今天的經濟有太多的問題,民眾對政府有諸多的怨言,然而出口不振、生產趨緩、股市疲弱、薪資下滑,皆是長期經濟體質不佳所致,而內閣卻每每欲以短期振興方案試圖解決之,過去如此,於今亦然。再不揚棄這類選舉政治下的施政思維,台灣經濟就將在一次次的振興方案中,一年年持續向下沉淪,亞洲四小龍之末恐怕不會是沉淪的終點。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002681
【中華民國在臺灣的衰敗】2013-8-19 聯合報黑白集〈這在護誰的民主?〉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雇貓
SCFtw2
tina2008

.

65 樓 SCFtw2 發言於2013-08-19 16:41:29

王金平自私到這個地步,不識大體到這個地步,不要臉到這個地步,玩弄民主到這個地步,竟然安坐國會議長大位到如今,此人為禍國家之巨超過煎茶院十九恐龍何止萬倍~~~ ^@@^

------------------------------------------------------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105449.shtml
這在護誰的民主?
【2013/08/19 聯合報】【聯合報╱黑白集】 2013.08.19 03:40 am

王金平說,反對黨占據立院主席台,最好的方式是透過協調解決;他沒有動用警察權,是在「護民主」。

王院長一向講究身段柔軟、追求事緩則圓,這是個人風格,有時確有其過人之處。然而,讓一個國會陷入無法開議的癱瘓狀態,讓一個代表多數民意的執政黨無法依合法程序推進其政策,要說這是在「護民主」,人們恐怕無法明白王金平談的是「誰的民主」?又是哪門子民主?

大家都知道,之所以談民主,之所以要代議政治,就是要用「數人頭」代替「拚拳頭」。立法院的席次比例,朝大野小的結構,就是透過選舉的「數人頭」方式一票一票數出來的。那麼,在野黨以霸占主席台的手法把國會變成「拚拳頭」的場域,議長卻只是袖手旁觀,民眾有覺得台灣的民主受到保護嗎?選民會覺得社會輿意受到王院長尊重嗎?

立法院無法運作,其實不單是要不要動用警察權的問題,還包括朝野協商制度曲意「以大侍小」的不合理。試想:占六十席的政黨,比起占三席的政黨,雙方所代表的民意相距高達數百萬票,豈能等量齊觀?但在王金平獨特的協商制度前,雙方黨團卻被化約成一比一,兩邊一樣大。這種協商制度像一面魔鏡,把多數民意縮小,把少數民意放大,把選舉所反映的民意完全扭曲,同時也導致國會動彈不得。

王金平身在藍營,卻不偏袒藍營,若是為了中立之必要,這是對的。但他若為了表現自己的高超權威,故意壓抑藍軍代表的民意,甚至不惜坐視立院空轉,卻自稱是在「護民主」,那真是莫名所以的「巫毒民主」!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000131
【中華民國在臺灣的衰敗】2013-8-11 蘇益仁/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研發疫苗沒預算 我防疫實力快要落後大陸〉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albert8888
tina2008
SCFtw2

.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088798.shtml
研發疫苗沒預算 我防疫實力快要落後大陸
【2013/08/11 聯合報】【聯合報╱蘇益仁/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台北市)】 2013.08.11 02:46 am

中國大陸在二○○三年SARS時的防疫體系及科學實力可以說不堪一擊。SARS疫情完全暴露出中國從中央到地方缺乏一套有效且透明可靠的指揮體系。疫情通報可以說與專制政治體制一樣,充滿虛偽及造假。中國大陸河南因輸血所引起的愛滋病大疫情就是活生生的教材。此外,在實驗室科學能量也十分落伍,無法滿足疫情需要的即時及快速通報。在二○○三年六月在吉隆坡舉行的世衛SARS大會,當時我正率領台灣團隊參加,發現中國代表團幾乎已成了世界各國千夫所指的對象。

可是在二○○五年的H5N1疫情時,我與歐巴尼基金會的許國雄執行長一行,再度組團赴廣州疾控中心及省市實驗室參觀時,他們的防疫體系已大為改進,而各疾控中心的高科技實驗室設備已全部現代化。

二○一三年三月底四月初的H7N9疫情在上海爆發,上海復旦大學利用新購進的儀器,自肺炎病人檢體中鑑定出H7N9,而且北京中國疾控中心人員在三周內完成各項定序及臨床病例報告,論文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及Lancet。此外,病毒學的基礎研究及雪貂實驗也陸續在三個月內發表在科學(Science)及自然(Nature)雜誌,其水準令我震驚。

中國在二○○○年後陸續由海外回國許多優秀的科學家加入國家頂尖計畫。二○○八年他們開始開發腸病毒71典型疫苗,在五年內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反而迎頭趕上台灣。

我於二○一一年回到國衛院任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在三年內推動了六項疫苗進入臨床試驗或新藥開發,但中國自二○一二年的十二五計畫推出疫苗產業是十大產業,我發覺台灣已失去優勢。

我舉H5N7新型流感疫苗開發為例。二○一二年台灣彰化爆發H5N2禽流感疫情,是全世界唯一的一株禍病原禽流感病毒,且根據疾管局的研究,彰化地區養雞農已有百分之二點四人有H5N2抗體,顯見H5N2已感染人。二○一二年我們邀請了禽流感世界級的權威專家美國St. Jude醫院的Robert Webster及香港大學的管軼教授,與台灣的防疫人員及學者召開了三次會議,一致確認台灣必須進行H5N2疫苗的製備。二○一三年國衛院將疫苗研發計畫送到衛生署、國科會、科技顧問組,結果近一年了,政府單位仍推說找不到兩千萬預算,疫苗開發遙遙無期。

這就是台灣學術界的現況。看著台灣在學術界生醫產業界的優勢逐漸喪失,我深深遺憾。台灣真的是如防疫大師Peter Piot所說的「No time to lose」,我們不能再蹉跎。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997728
【中華民國在臺灣的衰敗】2013-6-30 中國時報社論〈民主失衡、國會失序、政府失靈的台灣〉
推薦5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孫一美
tina2008
SCFtw2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albert8888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3063000311.html
社論 - 民主失衡、國會失序、政府失靈的台灣
2013-06-30 01:20 中國時報 【本報訊】

     首先,過去幾年,經過兩次政黨輪替,大家正為台灣的民主深化感到慶幸,認為公民社會成形,民智已開,監督制衡機制粲然大備,而憲政主義、有限政府的精神深入民心,台灣已經成功的進入民主鞏固時期,但睽諸近期台灣各方表現,又不能不讓許多人擔心,台灣不但已由西方的自由主義式民主異化成為民粹主義,甚至還有民主衰退的可能,民主失衡的結果使得台灣的問題更加難以解決。

     其次,日前立法院荒腔走板的藍綠亂鬥,波水、咬人、熊抱、扯髮,讓台灣登上國際版面,外國友人不知所以,國人同感莫明其妙,再度重創台灣形象,但是就是有人居然還能義正嚴詞的指責對方,說是一切抗爭師出有名,所有舉措都有充分的正當性,「剛好而已」,碰到被民眾公認為全民公害的某些民意代表,不知這些人可不可以也稱之為負面的台灣之光,列入金氏世界記錄?

     再說,過去五年,馬英九政府不能說是沒有戮力從公,但表現在外的卻是民意支持度屢創新低,無能幾乎成了大家共同的認知。政府沒有方向,缺乏步驟,不但興利無能、而且除弊無方,既不能說服民眾於前,又不能堅持政策於後,使得某些立意良善的改革往往無疾而終,全國公務人員都在窮忙、瞎忙、亂忙、大家忙得不亦樂乎,但國家並沒有變的更好,政府幾近失靈已成共識。豈不怪哉?

     平心而論,台灣今天的病情已經相當嚴重。大家不妨捫心自問,我們的人口、人才政策(少子化問題、年青人不敢結婚生子,到底是要吸引或排斥人才)、教育政策(十二年國教、大學畢業即失業)、租稅政策(證所稅、奢侈稅)、土地政策(地價房價飆漲、年青人買不起房子)、國防政策(募兵制的何去何從),還有產業、金融、媒體政策,哪一項不是千瘡百孔,需要從頭、從根救起,結果呢?

     國會失序、政府失靈、民主失衡的結果使得台灣的狀況只能每下愈況,台灣今天的問題已經陷入結構性、全面性的惡性循環,而戰略上的不利已經難用表現並不出色的戰術方法來加以扭轉。坦白的說,在某種程度上來看,大家現在是在揮霍過去幾十年所累積的財富,台灣現在已經是在往下沉淪的過程中,雖然有心人仍在努力掙扎之中,但已失去方向,看不到未來的出路。思之難到不會讓人痛心?

     使情況更糟的是,部分媒體未能善盡言責,煽情挑撥者有之、造謠污蔑者有之,但就是缺乏深度平衡、客觀的分析報導,這又造就了一批憤世嫉俗、理盲濫情的民眾,不但缺乏國際視野,還充滿了負面情緒,不管自己有理無理、不管政府做好做壞,反正批評就是王道,只要我喜歡沒有什麼不可以,不是對這個不滿,就是對那個憤怒,再聰明的人也給罵傻了,能人志士誰還願意出來做事,任人羞辱?

     更具體的說,從美牛事件到年金改革,由十二年國教到油電雙漲,從核四公投到證所稅的反覆,就連目前的兩岸服貿協議,政府沒有一樣不被罵到臭頭,其中有些罵的固然合理,但有些實嫌過當。除此而外,全民好像又都患了紅眼症似的,既然餅已無法做大,又競爭不過外人,於是大家就更是一路往下攀比,不准別人比自己更好,台灣已經在往均貧的不歸路上前進。這樣的社會豈有未來?

     再以日前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為例,任何稍具一點理性的人都知道,凡事利弊參半,任何事情有人獲利,當然就必然有人受害,有強就有弱,有得就有失,天下沒有不勞而獲或白吃的午餐,改革開放已經成了台灣唯一理性的選擇,勇者看到的是機會,弱者擔心的是傷害,但是台灣朝野還要出於私利,有意誇大部分問題,我們不禁要問,這種置台灣的長遠發展於不顧的做法,到底是愛台或賣台?

     最後,我們要強調的是,當民主制度顯然已經逐漸異化,當政府明顯失去有效執政的能力,當可持續性的經濟成長已成明日黃花,當良善治理已經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當國會及政府已經成了問題的根源,當惡性循環已經固化成結構性的問題,當這個國家和政府既不能贏得對手的尊重,又不能讓自己的人民欽佩時,大家不妨想想,我們到底還有多少迴旋的時間、空間與機會,能夠繼續這樣蹉跎下去?如果我們還不能化危機為轉機、積極對外開放、勇於面對挑戰,大家就得面對台灣不斷邊緣化,甚至逐漸衰亡的命運。

     相信這不是任何人願意看到的結果!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981340
【中華民國在臺灣的衰敗】2013-6-29 中央社台北29日電〈王建煊:總統民選後一直吃老本〉『我一直在想這樣的民主是不是台灣人民所要的?』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雇貓
tina2008
SCFtw2
albert8888

.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7996054.shtml
王建煊:總統民選後一直吃老本
【2013/06/29 中央社】【中央社╱台北29日電】 2013.06.29 04:27 pm

監察院長王建煊今天表示,台灣自從總統直選後,國家一直吃老本,不知谷底在哪,他一直在想這樣的民主是不是台灣人民所要?

台灣民主基金會與遠見雜誌舉辦「見證台灣民主」系列論壇,邀請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專題演講,包括王建煊、立法院長王金平等人出席。

王建煊在論壇發言表示,兩蔣時代,台灣從一個小島躍升為亞洲四小龍,但從總統直選以後,「我們國家都在吃老本」,不知道谷底在哪?將來台灣會變成什麼樣子?「我一直在想這樣的民主是不是台灣人民所要?」

他說,倒不是認為兩蔣時代的民主政治比現在好,而是台灣民主政治發展雖是好事,但中間的過程與技巧,很多都是問題,立委的表現一點都不像民主政治,特別是總統馬英九第一次任內,國民黨立委在立院是絕對多數,但還是被民進黨掐著脖子走了4年,拖累執政。

王金平則為立院緩頰說,立法院所謂亂象是「亂中有序,沒有這麼悲觀」。他曾向馬總統報告,很多法案要以時間換取空間,這就是民主,用強權通過法案,非常困難,「馬總統要的法案、預算,哪一樣沒有過?總是快或慢,最後都會過」。

他指出,大家不要忘了立法院是政治戰場,政黨鬥爭與對立都會在此呈現,個人問政理念也是如此,不可能像一般議會只處理簡單方案,立法院處理的是國家所有事務,涵蓋議題複雜。

王金平表示,讓政策順利上路與推動是立法院另一方面成就,有時在議場內沒有激烈場面,也不會有後面的妥協,經由很多力量的衝擊與拉扯,才會有後續的溝通、協調與談判。這次立院第一次臨時會處理這麼多法案,相信執政黨非常滿意臨時會召開成果,建立好的立院文化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980979
【中華民國在臺灣的衰敗】2013-6-28 中國時報短評〈再窮也要吃大餐〉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雇貓
albert8888
tina2008
SCFtw2

.

一個十多年來全年無休的庸君。

他清廉無比,他最擅長的是瞎折騰。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3062800472.html
短 評 - 再窮也要吃大餐
2013-06-28 01:15 中國時報 【本報訊】

     如果一個人,背了一身的卡債,卻堅持天天要吃鮑魚、魚翅等大餐。相信多數人對此行徑都會覺得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偏偏我們的政府就是這個德行。

     立法院院會昨天三讀通過《公共債務法》、《高級中等教育法》,前者提高政府七百餘億的舉債上限,後者每年增加近三百億元的支出,用於高中職免學費。雖然兩者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其實是有一定程度的關連性。

     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的報告,民國九十八年、馬英九上任後第一次編列的總預算,規模約一.七兆元,連同各個特別預算、消費券在內,經濟發展支出為三六四一億元;到了今年,預算規模達一.九兆元,經濟發展支出僅二七二六億元,比九十八年少了約四分之一。同一時期的社會福利支出,則從三二○二億元一路成長到四三八九億元。

     馬總統上任以來,一方面強調改革,但又增加老農津貼、提高八大社福津貼。從預算的變化可以看出,馬政府是把經濟成長的資源挪到社會福利,「靠發錢來達成公平正義」。即便政府的財政早已脆弱不堪,仍堅持落實「高中職免學費」的政策。

     高中職免學費未來每年都要三百億左右的預算,是當年消費券預算八四七億的三分之一強。但由於政府財政實在不堪負荷,行政院在最後關頭宣布「排富」,預估可以省下二、三十億元。就像是堅持要吃魚翅的窮光蛋,卻希望省下香菜、紅醋的錢。

     在高中職免學費的加持下,十二年國教也跟著過關。但僅有篩選機制的改變,既無法提升教育的品質也難以具體強化國家的競爭力。一個徹頭徹尾「勞民傷財」的政策,後果卻都要下一代來承擔。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980590
2013-6-22 中國時報單厚之〈容忍無能的總統 比自由更重要?〉+“訪客”:『馬英九最大的問題,在於治國沒有理念。』+ SCF評論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雇貓
貓喵XD
albert8888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50202/112013062200109.html
政治失靈 民在囧途 - 容忍無能的總統 比自由更重要?
2013-06-22 02:36 中國時報 【文/單厚之】

     新北市長朱立倫的岳父高育仁連續兩天批評馬總統「無能」,馬總統卻引用胡適的話「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強調民主要服從多數、尊重少數,更重要的是「容忍歧見」。

     馬總統的言下之意是,高育仁只是少數、歧見,馬英九「大人有大量」,會尊重少數、容忍歧見,不會放在心上。

     高育仁是何許人也?不到40歲就選上台南縣長、47歲當上台灣省議會議長,之後又擔任過3屆立委。高育仁既是基層出身,又曾位居要津、與聞決策,即便稱不上是「大內高手」,對於該如何與層峰互動也必然有一套獨門心法。

     為了讓女婿朱立倫能邁向大位,全中華民國不想得罪馬英九的人當中,高育仁肯定名列前茅。高育仁連續兩天高分貝批馬無能,如果不是「失心瘋」,就是清楚計算的結果。這也意味著馬英九的「加持」對朱立倫而言已經是包袱、而非資產,所以可以跟馬英九「切割」。

     對於高育仁的批評,總統府一如往常端出機械式的回應,強調馬總統任內創造24年來最高的經濟成長率10.76%(卻忘了提史上新低的負1.81%也在馬總統任內);馬總統任內兩岸關係穩定,發消費券、推動政府組改、縣市合併、軍教課稅、奢侈稅、遺贈稅等,改革成果有目共睹,經得起社會公評。最後,總統府還不忘加上一句,感謝高先生指教,總統對於「正確的改革」方向會繼續努力不懈。

     但總統府沒有辦法解釋的是,如果馬總統的政績真的如此斐然,為何民調長期在20%以下徘徊?是民眾不知感恩?還是眾人皆醉,只有馬總統獨醒?

     馬總統還搞錯了一點,他可以唱「雖千萬人吾往矣」之類的高調,卻絕對不能談「容忍」。容忍與忍耐不同,帶有包容、上對下、多數對少數的意思,如果20%的總統可以「容忍」80%的民眾,馬總統的國文和數學肯定有一科要重修。

     從馬英九的民調跌破5成的那一天開始,就是全民一直在容忍他。這一點,馬總統應該要切記,並且無時無刻心懷感激。

     習慣追逐掌聲、追求歷史定位,馬總統和多數政治人物一樣地熱衷「改革」,不斷的發動一項又一項的改革,卻不知道該如何落實、收尾。

     改善了兩岸關係,開放了直航、簽了ECFA,卻沒有辦法進一步完成台灣的產業轉型,以致於失業率仍然高居不下、經濟成長率遲滯不前,產業仍然看不到前景。

     啟動了政府組改,到今天還有一堆組改法案躺在立院;完成五都升格,卻沒有能力處理中央地方的財政收支劃分問題;開徵奢侈稅打房,房價仍然一飛沖天;去年此時,開臨時會修證所稅,一毛錢都沒收到,就又要開臨時會再修;信誓旦旦地要推12年國教,還沒上路就改了好幾回,除了整死學生和家長,看不出對國家有任何幫助。

     馬政府所有的改革,都沒有「完成式」,全部都是「現在進行式」和「未來式」。而且反正633註定做不到,就放棄「拚經濟」這回事。不僅所有改革都和經濟、民生無關,還耗費社會資源必須跟政府拔河,拉住政府不要窮折騰。

     「笨蛋,問題在經濟!」馬英九總統應該還記得這句話。如果沒有辦法改善經濟,再多的改革也不可能提高半分的支持率。就算胡適說的再有道理,民眾也沒有道理要繼續「容忍」政府的無能。

----------------------------------------------------
訪 客  #7樓 發表時間 : 2013-06-22 09:02

馬英九最大的問題,在於治國沒有理念。

任何一個政府,都希望自己的國家中產階級越來越多,但馬政府的年金改革,目標卻是「均貧」,把現有的中產階級拉下,進入下層。

一個矛盾的現象是: 十二年國教的排富條件不論是 114 萬或 145 萬 (其實朱立倫的生育補助也有類似條款),都是認為家庭收入低於 114 萬就屬於被救濟對象,然而對於中下階層公教人員每年不到六、七十萬 (含 18% 及月退) 退休金卻一再刪減,真不知理論基礎何在。

馬英九與財團、精英站在一條線,一上台就大減遺產稅、贈與稅,這些富人得了金錢,其實絕大多數只是繼續為自己的私利打算,根本不會創造更公平的社會條件,充其量只能美化一點 GDP 的數字,但 GDP 成長與財富平均是無關的,無能的政府反而使成長的果實落在富人的頭上,更加惡化貧富差距。

馬政府使用各種方法增加政府財源,無論是油電雙漲、利息加徵健保稅,高速公路計程收費...都使中產階級民眾負擔比例增加,但產業獲利卻歸於高階管理階層,這都是整體施政欠缺宏觀的結果,今天社會還能維持下去,是過去藏富於民的老本尚在,台灣處於吃老本的階段,政府完全不能創造財富給一般民眾,政府所作的至多在中下層民眾之中挖東牆補西牆,把東邊挖來的錢補貼一些給西邊,既不能對外做好前進規劃,又不能對內做好上下分配,就這樣坐困愁城。

二十多年了,台灣不是一天倒下來的,自李登輝搞對內鬥爭開始,接著陳水扁擴大仇恨(對二岸及對內),然後是馬英九的無知領導,台灣是一天一天的沉淪,根本沒救了,現在已經完全看不到雄心壯志,只會拿數據自我解嘲了,我敢斷言,台灣的經濟在中產階級被打掉的今天是再也起不來的,沒有消費,哪來的內在活力? GDP 縱使成長再多,你只會看到更高價的豪宅、更多的名車、更奢侈的餐廳,和更多的貧窮。

----------------------------------------------------
http://forum.chinatimes.com/default.aspx?g=posts&m=1017718&#post1017718
SCFtw5  #8樓 發表時間 : 2013-06-22 16:02

馬英九的政績“外強於內”,這是很明顯的。

免簽國增多和兩岸和平共進都是對外,做這些事都不需要在政府內部(行政部門和立法部門)和社會內部下大工夫,而且免簽國增多主要是時候到了收成,兩岸交流進展大主要是西岸的政策方針是配合,衹要政府對外溫和有節不強人所難,衹要掌權者不搞臺獨對西岸不胡說八道,這些外交方面和兩岸方面的成績都不難達到。

健保費率改革和國民年金改革是馬英九在內政方面的明顯政績,這都是補破網,都是國家財務方面的破網,而且都是最近才補出來的,那麼馬英九在他當總統的第一個四年任期裡有什麼重要的成就呢?!

在一大堆急要的事裡找出最重要最關鍵的事優先做,然後把它做好,這是磐磐大才。馬英九差得太遠。

岩里政男和陳A扁胡搞了二十年,政府的螺絲鬆了,破車跛行。馬英九用人習慣以他自己為模板,政務官謹小慎微小才大用者比比皆是,國家振衰起敝是不可能的。

胡適當年說容忍比自由重要,在表達情境上那是說當權者應該容忍批評。現在中華民國的政治體制已經完全民主了,總統接受人民的付託,權勢和地位遠在萬人之上,被批評了卻拿出胡適說的容忍比自由重要這句話來,真是引喻失義,望東說西,讓人驚詫。

附帶說一說:馬英九熱衷於吹捧感念奉仕天皇的八田與一對臺灣(注意不是中華民國)的“恩德”。中華民國總統這樣對內“諂媚臺灣”,其實同時有對外諂媚日本之效,內政外交以個人言行一舉而兼顧,這是他的重大“政績”。這個不識大體的總統的歷史定位裡當然少不了他這種無骨媚行所應得的評價。

SCFtw2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978114
2013-6-4 楊志良〈醫學中心家數上限不可取消〉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tina2008
雇貓
SCFtw2
albert8888

.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8992
楊志良/醫學中心家數上限不可取消
2013/06/04 【聯合報╱楊志良】(本文作者楊志良為衛生署前署長、現為亞洲大學講座教授)

日前衛生署公告取消醫學中心家數上限,凡能通過醫學中心評鑑者,均得為醫學中心。暫且不論這是否為外界風言風語所說的「因人設事」,僅從民眾就醫權益及醫療體系的合理發展而言,我認為萬萬不可。

醫學中心愈多 基層醫療愈傷

首先,各醫院努力升格為醫學中心,無非希望獲得更高的健保給付,然而健保大餅是固定的,多付給了醫學中心,只能犧牲基層醫療;醫學中心愈多,對基層醫療的傷害愈大。

其次,目前最有機會「升格」為醫學中心者,莫不在都會區,都會區的醫療資源本來就極為充分,根本不在乎是否多一家醫學中心,而醫院一旦擴充為醫學中心,必然要增加不少醫師護士,那麼東港、關山、台東、金山、埔里、恆春、竹山、旗山等等地區醫院及更偏鄉地區,就更請不到各類醫事人員了。這兩點都與均衡城鄉醫療資源的國家政策完全背道而馳。

衛生署遭逢阻力,撤下原公告,改口說因若干縣市沒有醫學中心(五都均已有多家醫學中心),而縣市長一再要求,所以3個月內召開專家研議放寬醫學中心家數事宜。因若干縣市沒有醫學中心,所以需要放寬,好像比原先不限地區要好一些。

但是,真的每個縣市都需要設一家醫學中心嗎?這個問題我們已經有一個慘痛的前車之鑑,就是當年的教改,不顧國家資源有限,一味普設國立大學及放寬大學家數,結果是不論國立私立,整體水準一起沉淪,禍國殃民,殘害多少家長及青年學子,弱化台灣競爭力。當年決策的行政院長、教育部長、倡導的立委及學者專家,真是罪孽深重。

分散高端醫療 品質反易下降

如果每個縣市都設一所台灣大學,那台灣大學就不是台灣大學了;同樣的,每個縣市都設醫學中心,那醫學中心也就不成醫學中心了。

國內外相關文獻早已證實,醫院及醫師一年要執行相當數量的醫療,才能確保品質,而普設醫學中心只會分散高端醫療的案例數量,結果是醫療支出增加,醫療品質反而下降。

以骨髓移植為例,目前台灣的醫學中心有十家設有骨髓移植中心(小組),然而其中過半數,一年只有1、2例,甚至零個案,這幾家骨髓移植的失敗率及併發症比率必然很高。

因此,台灣北、中、南各有一個醫學中心能實施骨髓移植也就夠了,其他的皆屬浪費,甚至有可能危害到病患。

所以連強調自由市場的美國,1964年從紐約州開始,到1972年通過聯邦法律,規定增設醫療院所及設施,必需評估其需要,避免過多及重複投資,造成因醫療資訊不對等,供應誘導需求,而使得醫療浪費、費用過度上漲及品質降低。

其他各先進國家也都有類似的醫療計畫,我國則自1975年開始實施醫療網計畫,希望提升及均衡醫療資源。

我在擔任衛生署長期間,亞東醫院朱院長,也是我在台大醫學院及醫院的同事,三度到署拜訪,因該院一床難求,所以要求擴建5百床。增加5百床就要增加至少70至80名醫師、150名以上護理及各類醫事人員。

要求擴建病床 先照護急重症

如此,板橋的醫療資源就更加豐富了,有什麼不好呢?誰會想到偏遠地區將更加請不到醫護人員?且擴增人力又不是一天到位,等影響到偏鄉時,我早已不在位了,不須為此負責,雙方皆大歡喜有何不好?但是,對這個及其他類似案子,我一律依醫療網計畫不予同意。

我建議朱院長考慮將5百床容額,在還沒有區域醫院的五股或三重新設一家醫院,或可符合醫療網規定。

若一床難求就可擴建醫院,那恐怕還輪不到亞東醫院,台大、台北長庚、榮總不是更加一床難求?台大不早就該有2萬床而不是2千床;台北長庚只有6百床,難道不想成為6千床嗎?

不少縣長要求設立醫學中心以為政績,雖無可厚非,但台灣現在更迫切的問題是基層醫療投入不足,不少縣市的衛生所、衛生局,建築老舊、人力短缺,被縣市長視為樁腳,或是安插人事的籌碼。然而衛生所、局提供的公共衛生服務,卻是成本低、效益高,才是政府應率先重視者。

此外,目前各縣市最少都有一家以上的區域醫院,當務之急應在於強化其五大科及急重症的照護能力,如此可以照顧到99.9%以上的病患。

衛生署又說,開放家數上限的同時,評鑑標準會更加嚴格,說不定原本的醫學中心反而過不了,家數不增反減。

但事實是,衛生署從未評降醫學中心,因為哪個醫學中心不是底子厚、後台硬,屆時一定是容許申覆,再度過關。

昂貴設備人力 增加社會負擔

衛生署長不過是臨時工,任期一年半載者比比皆是,政治上不過是個小媳婦,何能抗衡各大「諸侯」(醫學中心的頭頭)?何況若干署長下台後還要回任「諸侯」,更需與人為善。因此一日醫學中心,萬年醫學中心,其昂貴的設備及人力則是透過健保由社會整體負擔。如此的醫學中心,我們豈能坐視他們不斷增加?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970056
頁/共1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