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7&f_SUB_ID=5118&f_ART_ID=439506
蘇聯侵占波蘭為何就地合法?
‧BBC知識 2013/02/06
【文/勞倫斯‧里茲(Laurence Rees);譯者/朱怡康】
一九七○年代,當我還在學校裡唸二次大戰史時,我學到這是一場高貴、神聖的聖戰,正義的同盟國擊敗了萬惡的納粹黨。事實上直到今天,好萊塢版的二戰詮釋仍深植人心,其中又以敦克爾克大撤退、戰時英國、諾曼地登陸被著墨最多。二戰是少數讓人「自我感覺良好」的戰爭,至少從英、美流行文化中的呈現看來是如此。
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從西方同盟國的角度來看,這場仗真的純粹是為了捍衛道德?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看看波蘭的下場如何,畢竟英國當初宣稱是為了保護波蘭而參戰。一九四五年,英國首相邱吉爾說:「要測試吾國與蘇俄對於民主、主權、獨立、代議政府及自由無礙的選舉等字眼有何不同詮釋,波蘭乃區辨的試金石。」
那麼,這個「試金石」的命運如何?
檯面下的交易
很多人知道,由於納粹於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入侵波蘭,英國在兩天後對德宣戰。但鮮為人知的是,一九三九年九月,波蘭其實被入侵了兩次:一日被德國入侵,十七日被蘇聯入侵。蘇聯領袖史達林和納粹做了瓜分波蘭的交易,德國兼併西部,蘇聯占領東部。波蘭遭德、蘇兩國入侵,但英國卻未向蘇聯宣戰,因為根據條約,英國只承諾要保護波蘭免受「德國」入侵。
於是,即使蘇聯悍然弭平波蘭反抗勢力,並將數十萬平民驅逐出波蘭東部,英國仍舊力挺蘇聯到底。在波蘭東部,酷刑、下獄、財產充公成了家常便飯,更駭人聽聞的是,僅僅由於史達林的一紙命令,就造成了一九四○年春的卡廷大屠殺(Katyn massacre),兩萬名波蘭菁英因此殞命。
直到一九四一年納粹入侵蘇聯,情勢才隨之翻轉。邱吉爾在德軍舉兵前寫道:「要是希特勒入侵地獄,我就能跟魔鬼談個不錯的交易。」果不其然。德國對紅軍出手後,蘇聯一夕之間就成了英國與波蘭的盟友。
蘇聯釋放了數十萬名波蘭人,敦促他們跟英國人或是他們的宿敵並肩作戰,一同投入對德戰事。當然了,這些人大多數都不想投效紅軍。波蘭軍隊在沃拉迪斯洛‧安德斯將軍(Wladyslaw Anders)的指揮下離開蘇聯,取道伊拉克、巴勒斯坦,千里迢迢投入英軍麾下。到一九四四年春天,波蘭第二軍團更於義大利卡西諾山(Monte Cassino)之役一戰成名。
波蘭軍官維斯洛‧沃爾屋維奇(Wiesaw Wolwowicz)也參與了這場戰事,他說:「一般認為卡西諾山之役是硬仗一場。是啊,的確是。你能想像整座山光禿禿只剩石頭的樣子嗎?德軍射擊我們那時,山上一棵樹、一叢草都沒有,只剩下石塊。這仗可不好打啊⋯⋯子彈打到石頭的時候,連石頭都會爆開。」
當時防守修道院廢墟的德國傘兵約瑟夫‧克萊恩(Joseph Klein)也說:「所有軍人就屬波蘭軍人最勇敢。老實說,那種視死如歸的態度簡直瘋狂,他們把命令跟責任看得比生命還重,一點都不怕死,他們好像覺得『我們非撐下去不可,非得向同盟國證明我們配當他們盟軍⋯⋯』我們真不敢相信世上有人會這樣打仗。」
永遠流亡
最後,德軍不得不宣告撤退,而那些因傷、因病無法撤退的殘兵,則在一九四四年五月十八日清晨向波蘭軍隊投降。然而,這場著名的勝仗代價慘重,數千名波蘭軍人在這場戰役中或死或傷。讓祖國重獲自由的信念,使他們能從容赴死,再者,第二軍團的士兵多半來自波蘭東部,他們衷心期盼在戰爭結束、祖國重獲自由之時,波蘭的領土能依舊保持完整。
不過,他們的願望終究未能實現。事實上,邱吉爾此時已經同意,史達林能在戰後繼續保有波蘭東部領土(亦即史達林與納粹交易得來的部分),因為他認為,要是不滿足史達林的領土野心,東歐將永無寧日。邱吉爾希望波蘭從德國那裡獲得領土賠償,若是如此,波蘭的疆域將往西移一百多哩,這或許能讓史達林滿意,然而數百萬人的生活將因而劇烈改變,至於在第二軍團服役的波蘭東部居民,他們回鄉的心願將永難實現。
【完整內容請見《BBC知識國際中文版》第十八期(2013年2月號)。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