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 樓 SCFtw2 發言於2012-12-14 16:48:23
聯合報用社論炒這個“大屋頂中國”已經很久了,老調猛彈,不過這一篇很有突破。
“兩岸政治統一後的社會效應”在現在的中國共產黨帝國政權是很難承擔的。比方臺灣的電視臺做政論節目大談大辯三面紅旗導致的全國農民大餓死運動,中共將不能禁止人民收看或call-in,那麼中共會不會被群眾要求追究責任的怒濤沖倒?又如中共將不能禁止大陸網民進入臺灣的媒體網站和搜尋網站,那麼中國共產黨帝國政權箝制人民的資訊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手段就破功了。照我的看法,【歷史解釋】問題、【文字】問題、【土地制度】問題、【政治制度】問題這四大衝突幾乎無解,因為兩邊都不會放手,事實上有些東西早就烙在那裡了,想移都移不開,想變都不可能變。
聲嘶力竭喊統一的臺灣人和大陸人都很少想這些實際的潛在阻礙,真是糊塗得可以!
這四座大山在所有的人眼前,大家都看到了,靠政治吃飯的人和拿政治當飯吃的人如果不先靜下心來思考如何挖走這四座大山,卻要求交通便捷,兩地融而為一,這不是緣木求魚嗎?! ^@@^
-----------------------------------------------------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565625.shtml
將大屋頂中國納入一個中國原則
【2012/12/14 聯合報】【聯合報╱社論】 2012.12.14 02:03 am
對於北京來說,這次的「台北會談」與三年前的「兩岸一甲子研討會」一樣,雖呈現出台灣藍綠各方的兩岸論述各持異見,但整個台灣不分藍綠,對「一個中國」或「統一」等概念,皆持不同形態、不同程度及不同理由的批判、修正或保留的態度。
北京方面,此次由主掌兩岸政策理論的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提出主體論述。他的主要見解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兩岸雙方要把握「一個中國主張」的共同點和連結點,包括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確認中國領土和主權沒有分裂這一客觀事實,通過求同存異,「求一個中國之同、存對一個中國政治涵義認知之異」,兩岸關係就有向前發展的條件。
孫亞夫的此一見解及他在會中表達的相關論述,是十八大胡錦濤政治報告的引申,也是王毅「九二共識二十周年」談話的延續,其中包括了幾個重要元素:一、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與時俱進」的意味。二、習稱的「一個中國原則」,此處改稱「一個中國主張」。三、與王毅一樣,認為兩岸應尋求並把握「一個中國」的「共同點」和「連結點」。四、重申兩岸應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即是指兩岸可在「各自憲法上立足」。五、又稱,兩岸尚未統一是一種政治對立,而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因而兩岸還是同屬「一個中國」。我們認為,此處所指「一個中國」應是指在一九四九年以前發生「政治對立」的「一個中國」,而不是指「兩岸同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是在「一個中國」之中「政治對立」的一方而已。六、所稱「求一個中國之同,存對一個中國政治涵義認知之異」,在北京曰「求同存異」,在台灣即是「一中各表」。
那麼,兩岸如何在「各自憲法上出發」,既「存對一個中國政治涵義認知之異」,又「求一個中國之同」,進而尋求並把握「一個中國」的「共同點」及「連結點」呢?我們認為,答案是:在大屋頂中國之下一中各表,簽定和平協議,或建立某種「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
唯有如此,始能維持「兩岸各自從憲法上出發並立足」,在「一個中國主張」之上求同存異,戮力尋求出且把握住「一個中國」的共同點及連結點。
十八大政治報告中關於北京對台政策的陳述,是胡錦濤團隊往昔十年的心血,也是習近平團隊未來十年的資產。其中最大的創新與發明,即在:「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並對此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這是將「尚未統一的兩岸政治關係」正式作為政策課目,而認為此一「政治關係」可從「兩岸各自憲法出發」、「求一個中國之同,存對一個中國政治涵義認知之異」,以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並建立「一個中國」的「連結點」。試問:這個「連結點」,若不是「大屋頂中國」,還能是什麼?
此處所言「大屋頂中國」,不只是指「文化中國/歷史中國/血緣中國」的抽象概念,而是一個法制概念。例如,兩岸倘若能在「從各自現行規定(憲法)出發」的大屋頂中國架構上,簽定《和平協議》;或在兩岸互設辦事處時,設定約制「大屋頂中國」的條款,即可將「大屋頂中國」法制化。這不是兩個中國,在大屋頂中國之下,中華民國是民主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社會主義中國,二者皆是一部分的中國,同屬「一個大屋頂中國」。
要做到這一點,只要將「大屋頂中國」納入「一個中國原則」或「一個中國主張」即可;因為,「大屋頂中國」原本即是一種「一個中國主張」。其實,兩岸皆早已存有「大屋頂中國」的思想。在北京,二○○○年錢其琛的「新三句」,即被視為「屋頂理論」;在台灣,如學者張亞中等所倡「一中三憲」,或許亦可視為「泛屋頂理論」。
然而,兩岸亦皆有反對「大屋頂中國」的聲音。在台灣,有人反對關於「一個中國」的一切「連結點」;也有人認為,ECFA已是連結的終局,不宜再踰越。但是,台獨已絕無可能,中華民國必須在「一個中國」的範圍內找到立足點,而「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的「一中各表」恐終難撐持,所以「大屋頂中國」應是中華民國在「一個中國」架構下的最佳利基。倘若緊守「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的「一中各表」,恐終究將是冷水煮青蛙的結局。
大陸也有人對「大屋頂中國」質疑,認為這是「兩國論」的變形;但是,「兩國論」難道會主張「在大屋頂中國下簽定和平協議」嗎?其實,「大屋頂中國」,對北京也應是正算:一、北京亦知「統一」難期,因此將政策焦點轉移至「尚未統一的政治關係」,如《和平協議》等;二、「統一」其實是北京的重大政治負荷,亦是一種難以自拔的「承諾的陷阱」,倘能確立「尚未統一的政治關係」,對北京的內外治理極有利益;三、「大屋頂中國」若能法制化,即較「九二共識」更進一級,可稱「九二共識的升級版」。四、二○一六年台灣的政治變局莫測,倘若又生政黨輪替,則非但「尚未統一的政治關係」無從建立,兩岸將又陷入暗無天日的統獨角力中。
兩岸應在大屋頂中國之下,化異求同;勿待二○一六年又陷於不可開交,以致噬臍莫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