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445445.shtml
哲學巨擘勞思光病逝 享壽90歲
【2012/10/22 聯合報】【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2012.10.22 02:39 am
中國哲學史巨擘、中央研究院院士勞思光昨天上午病逝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享壽九十歲。據了解,勞院士兩年多前接受大腸癌切除手術,術後良好,但近日可能因感冒導致肺積水,加上營養不良,終與世長辭。
勞思光是台大哲學系畢業,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一九八九年返台擔任清華大學、政治大學等校客座教授,二○○二年成為中研院士。
他的著作影響當代極為深遠,所著的《中國哲學史》從一九七○年代初版至今,是首部完整探討中國哲學史的巨著,成為港台文史哲科系學生的必備教材,至今無人能出其右。
北醫大附設醫院副院長朱子斌表示,勞思光昨天上午由學生護送到急診,但到院前已死亡,院方全力搶救,最後仍宣告無效。據指出,勞思光前天深夜在家中跌倒,當時家中只有一名學生陪伴;其家屬長年旅居國外,正趕回台灣。
勞思光多年前就在北醫看診,以本名勞榮瑋就醫,病歷資料為民國十一年出生。據了解,勞思光四、五年前因貧血問題,被腸胃科醫師轉介至血液腫瘤科治療。正常情況下,男性血紅素為十四,但勞思光僅八或九,且十分瘦弱,身高一百六十公分,體重只有四十公斤,每次回診都是學生陪同,他總以「很忙,要回去寫東西」為由,匆匆結束看診。
北醫大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指出,勞院士數年前因不明原因貧血,常頭暈且有便秘老毛病,但老人家拒絕進一步檢查;直到三年前確診為大腸癌第二期。
戴承正表示,勞院士開刀住院期間,馬英九總統曾輕車簡從到病房探視,兩人閒話家常。他並透露,勞院士曾向親近友人表示,當年來台時曾謊報年齡,實際年齡要比身分證年齡大五歲。
院方表示,勞思光術後癌症控制得不錯,但他年事已高,食欲不佳造成營養不良,器官功能逐漸衰老,加上感冒引發的肺積水及腹水症狀,終告不治。
----------------------------------------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445477.shtml
觀察站/勞思光的中國哲學史 港台學生聖經
【2012/10/22 聯合報】【聯合報╱本報記者陳幸萱】 2012.10.22 02:39 am
中研院院士勞思光昨天上午過世。他在中國哲學史方面的研究名滿天下,堪稱華人哲學家代表,其中康德哲學研究更享譽兩岸三地。哲人已遠,思想永存。
勞思光曾在香港講學,晚年在台灣華梵大學擔任講座教授,他講學時,不僅華梵的老師會去聽課,甚至校外的學者也慕名趕來旁聽,學術泰斗地位不言而喻。
勞思光是湖南長沙人,本名榮瑋、號韋齋,思光是他的筆名。他出身官宦之家,祖父勞崇光是清朝官員,屬翰林世家。勞思光就讀北京大學哲學系,民國卅八年因戰亂來到台灣,在台大哲學系完成大學學業。
勞思光總是穿著西裝、白襯衫,搭配領結,很有英國紳士的派頭。說話總是條理清晰,深思熟慮再判斷,具西方哲學家風範,是學界眼裡「真正的哲學家」。
勞思光的《中國哲學史》從一九七○年代初版至今,一直被港台哲學界奉為圭臬,是台灣、香港文史哲學系學生的「聖經」,不斷再版、修訂,甚至出到了三版。
勞思光前後至少花十年完成《中國哲學史》三冊;華梵校長朱建民表示,在勞思光之前,中國哲學史都沒有明確的方法論,勞思光是首位探討的學者,涵蓋先秦至宋、明,非常完整。這幾年大陸也開始用這一套《中國哲學史》當教材,至今仍被學界視為中國哲學史最可靠的指引,無人能超越。
對比於他理性的哲學思想,勞思光也愛作詩,體現他感性的一面與家學淵源。他的詩描寫人生情感,勞思光說自己屬於「苦吟派」,詩作都是經苦思而成。他曾自賦一聯書寫對哲學的期盼:「無涯理境歸言外,有限文章付世間」。
----------------------------------------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445479.shtml
愛思考…休閒算數學 愛美食…對吃很講究
【2012/10/22 聯合報】【聯合報╱記者陳幸萱/台北報導】 2012.10.22 02:39 am
「勞先生非常喜歡思考,休閒活動是算數學,以保持思想運作」。談到昨天過世的中國哲學宗師勞思光,華梵大學校長朱建民表示,勞思光是這個時代中很難得的「專注思想家」,從大學至九十歲高齡,一直都在從事哲學教育,專心一致,令人敬佩。
朱建民表示,今年五月為了慶祝勞思光壽辰,兩岸三地的學者才齊聚一堂,舉辦了一場勞思光思想研討會。當時他曾問勞思光,聽說他無聊時會算微積分?勞思光還回答:「不是微積分,微積分太簡單了。」朱建民表示,勞思光算的是比微積分更複雜的數學。
勞思光在五月學術研討會中演講,回顧整個時代,他認為時代下一步的發展有些思想要「重新評估」,目前面臨的是一個危機的時代,也是轉機的時刻。
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說,勞思光除了哲學研究,對現實問題也相當關切。他早年隨國民政府遷台後,寫了許多反省國民黨丟失大陸的文章,之後也持續關注台灣社會,常寫政論文章。
王汎森說,勞思光最高學歷就是大學畢業,卻靠自己努力涉獵中西,非常不簡單。一九八○年代他從香港回台時已極負盛名,當時他至清華任教簡直是「引起轟動」,許多年輕學者跟著他學習,他精通「術數史」,也影響了台灣學者,至今仍有清大學者投入術數史研究。
勞思光也是中研院現在唯一一位哲學領域的院士;不同於許多學術有派系之分,他總是鼓勵學生保持超然獨立的哲學家態度來看問題。
勞思光個性獨立,儘管家人都在香港,他仍因台灣適合思想發展、哲學教育而獨居台北。不過他與學生關係親密,許多年輕學者跟隨他,研究生樂於留校擔任研究助理,關照他的生活。
勞思光也是位美食家,對吃極為講究。遇學生或後輩學者前來探訪,勞思光總會帶他們到台北市的道地菜館用餐。朱建民說,美食是勞思光「生活裡的樂趣」,他最喜歡的餐廳是「天廚」,由於年輕時在北平讀書,勞思光特別鍾愛北平菜;烤鴨、炸丸子都是他的最愛。
----------------------------------------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445480.shtml
華梵大學悼念:國家少了哲學大師
【2012/10/22 聯合報】【聯合報╱記者張祐齊/新北市報導】 2012.10.22 02:39 am
華梵大學文學院院長郭朝順說,勞思光教授是典範人物,作為哲學家,保持理性、冷靜來分析事情真理;他過世不僅是學校損失,更讓國家少了一位哲學大師。
郭朝順表示,勞思光教授妻女都在香港,預計今天抵台,學校會和家屬討論治喪事宜,並舉辦追思會,讓全校師生緬懷勞教授的貢獻。
郭朝順說,勞教授因年事已高,罹患大腸癌,肺部功能不好;校方每天派司機接送他往返台北市和校區所在的石碇,助理也會每天關心勞教授生活起居。本月初勞思光施打流感疫苗,當時曾表示不太舒服,似有感冒症狀,助理趕緊帶他就醫。林姓助理前一晚才送他返住處,當時情況還好,昨天竟過世。
曾和勞思光共事的台大哲學系教授杜保瑞說,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勞教授,那就是「思路清晰,是一位標準哲學家型的學者」。
杜保瑞表示,勞教授從香港退休後來台北定居,曾有學生問他為何要落腳台北,他都笑而不答;其實是因為勞教授父母墳墓位於六張犁一帶,但一次大水將墓園沖毀,從此找不到墓。勞思光堅持住在墓園附近陪伴父母親,顯見他的孝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