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每事報*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每事報*】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文學+人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2011-12-22中國時報邱祖胤台北報導〈廢墟中的貴族 木心辭世 享年84歲〉
2011/12/22 15:52 瀏覽1,959|回應5推薦5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雇貓
albert8888
tina2008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3446/112011122200455.html
廢墟中的貴族 木心辭世 享年84歲
2011-12-22 01:47 中國時報 【邱祖胤/台北報導】

     作家暨畫家木心十二月廿一日凌晨三時病逝於浙江烏鎮,享年八十四歲。木心的文學成就傑出,以極富魅力並優雅細緻的素養開創出難以歸類的文體風格,既有傳統華文的美感又充滿當代前瞻性,堪稱文壇大家。木心的詩作、散文及小說在華文界中可謂開創新體,評為繼周作人、徐志摩、沈從文、張愛玲之後最能承接「美好中文」的作家之一。在繪畫上,他也是首位作品獲得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廿世紀華人畫家,畫作曾在美國耶魯大學等七所美術館展出。

     木心一九二七年生於浙江,五十五歲赴美,七十九歲才回鄉定居,今年十月因肺部感染住進浙江桐鄉第一人民醫院。由於木心沒有眷屬與子女,他病重期間都是來自北京、上海、湖南各地的讀者十多人自行來到醫院看護,一直到他病終。木心的告別式將於廿四日舉行。

     木心本名孫璞,一九二七年生於浙江烏鎮,出身首富,舅舅是作家茅盾。木心曾就讀杭州美專、上海美專,是畫家林風眠的學生。一九四八年木心曾短暫來台拜訪畫家席德進,原打算留在台灣發展,卻因家人催促而返鄉,隨後任職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

     文化大革命期間,木心因家世的關係入獄,創作卻從未間斷。他從一九七一至七二年間書寫獄中日記多達六十五萬字,所幸他出獄後仍受重用,曾任《美化生活》期刊主編,並擔任交通大學美學理論教授。

     一九八二年,五十五歲的木心獲准出國,並考進美國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從此定居於美國。木心的文學作品自一九八三年起,由《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刊引介至台灣,驚豔整個文壇,包括〈西班牙三棵樹〉、〈肉體是一部聖經〉、〈偽所羅門書〉,木心時而引用歐洲旅行見聞及狂想入詩,時而改編中國《詩經》內容並融合為生活感觸,也前衛地以科學用語和日常用語交錯,描繪簡單的欲望。

     木心在美國時期開始嘗試寫作現代詩,也在這個時期結識台灣詩人楊澤,成為忘年之交。楊澤表示,木心的創作承接了中國三○年代文人遺緒,他不但對西方文、史、哲各領域充分學習,確又很中國。木心身上既有江南文人陰柔婉約、纖毫必現的細膩,但真要罵起人來又非常凶悍。

     印刻出版總編輯初安民表示,木心是位無法被歸類的作家,他沒有流派的包衭,他的文字有別於中國文人的傳統筆法,不只文字有魅力,人也散發一種英國紳士的氣質。

     木心赴美時曾悄悄從中國攜出卅三張畫作,他的畫作以中國水墨技法表現廢墟般的意象,衰敗中又有一種生命力及貴族氣,有分頹廢的美感。包括哈佛、耶魯大學等七家美術館爭相邀約展出,木心以畫家之名驚豔美國藝文界。

     作家駱以軍表示,木心是一位全方位的藝術家,他的小說很早就碰觸西方現代小說常探討的議題,包括辜負、遺憾、懺悔及追憶,也討論人如何站在現代荒原中,仍能保持文明人的尊嚴。

     一九八四年起,台灣陸續出版木心作品,包括散文集《瓊美卡隨想錄》、詩集《西班牙三棵樹》、《我紛紛的情欲》、小說集《溫莎墓園日記》等,在紐約居住超過廿年的木心,二○○五年回家鄉烏鎮定居,仍創作不輟。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763762
 回應文章
【木心】陳丹青 —– 閱讀與青春 (浙大講座 100分鐘 發佈日期:2013年8月30日)
2016/03/04 17:56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雇貓
SCFtw2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_nOf6IoeM
陳丹青 閱讀與青春 浙大講座 100分鐘完整版 重發
悶得兒得兒
發佈日期:2013年8月30日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447483
陳丹青 —– 我的師尊木心先生
2016/02/28 14:22 推薦5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公孫刀湯㊣
tina2008
albert8888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SCFtw2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BL5BZB0R8A
陳丹青 —– 我的師尊木心先生
劉欣欣
發佈日期:2015年5月24日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445154
2012-7-2旺報記者台北報導〈木心作品集在台 兩岸最齊版本〉
2012/07/02 19:59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雇貓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6/112012070200346.html
木心作品集在台 兩岸最齊版本
2012-07-02 00:54 旺報 【記者李怡芸/台北報導】

     被譽為當代「唯一完整衍接古典漢語傳統與五四傳統的文學作者」,去年辭世的大陸作家木心系列作品將於下半年在台陸續推出,7月分首先推出《西班牙三棵樹》、《偽所羅門書》、《瓊美卡隨想錄》3部詩集和小說《溫莎墓園日記》。台灣青壯輩名家駱以軍特別推薦從小說看起:「感受他充滿教養、手工藝術質感的靈光世界;他也憤怒但抽象,他也嘲諷但深情。」

     木心曾經歷文革、經歷漫長的漂流,在駱以軍看來,他筆下的人物可見張愛玲、魯迅乃至沈從文,雖是一場「在亂局上觀看,景框已被壓垮的斷垣亂局,卻仍有種緩緩舒卷的,美學和哲學上的貴氣。」這是時序至今,從對岸的韓少功、莫言乃至台灣作家,都不復見的「如《紅樓夢》般結構複雜卻又具悠緩人情,宛如文明毀滅前夕幽靜長夜的繁華之夢。」

     木心亦是少數具全方位藝術修為,他寫詩、小說、劇作、散文,更曾師從林風眠習畫,畫作受大英博物館收藏,是20世紀第一個被該館收藏的畫家。木心旅居紐約時受當地文藝愛好者所託開講「世界文學史」,其中大陸知名畫家陳丹青即是當時的學生,也因此在陳丹青的努力下,木心的作品於2006年首度在大陸出版,同年他應故鄉烏鎮邀請,回國定居,直至去年12月21日逝世。

     相較於大陸,台灣曾在80年代就因楊澤、初安民等人而將木心作品引薦來台,因此他的作品曾在台影響了一代的作家,印刻出版今年將重整推出木心作品,堪稱兩岸三地最完整的木心作品集。印刻總編輯初安民感慨甚深:「他曾經想重履台灣(1949年他曾短暫住過高雄),想在台灣開畫展,想看看台灣的春天,也想要看到台版的作品集,如今,只能迴旋於夢裡了。」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842013
2012-2-3盧郁佳〈夜訪吸血鬼 ── 木心與席德進〉
2012/02/03 17:27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SCFtw2
雇貓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albert8888

.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1/112012020300504.html
夜訪吸血鬼 ── 木心與席德進
2012-02-03 01:28 中國時報 【盧郁佳】

     在木心眼中,席就是老土得大喇喇,ㄆㄧㄚ,在校妹妹頭毛藍土布短衫草綠軍褲橡膠鞋,換成今天不知是盧廣仲造型或港媽媽,說不定是芭樂特。木心像活了上千年的吸血鬼,與人類記者一席夜譚……

     「噩耗傳至是八月杪……剛開始分享了他藝術上的成就,幸樂的心情旋即淪為哀傷。也有人寫了文章登在刊物上,看了之後覺得未必是弔喪,倒近乎湊熱鬧。」二十五年前木心寫的是上海聞知台灣席德進癌逝,今時木心上海過世,我也莫名其妙湊了一回熱鬧。不過不要緊,他老人家豈會把身後絮叼放在眼裡。

     原要從近代化位置來講木心,學貫中西、淪肌浹髓的傳說神人。數數這近百年的倒楣鬼,第一代土著對西學道聽途說、雞同鴨講;第二代是留學生返國執教,嗟嘆傳教不利,傳的教卻是校系門戶之見、多於世界藝壇局面;第三代是逆輸入ABC,像李香蘭丈夫日裔雕塑家野口勇之於日本,本地沒把他們來接案誤會成歸國學人、就是沾光硬掰成台灣之光,誰遇到他們、誰就開始鬼扯,只能說他們是帶原者吧,自己沒事卻會惹人發病;第四代麻煩才剛開始,就是同年之人三代同堂什麼程度都有,就是沒有溝通基礎,等於全部砍掉重練。

     玩心暗喻,學貫中西

     而木心自成一類,以玩心和暗喻評論文化藝術,他不出那些醜也因他無涉於本地名利、與派系資源保持距離。暗喻,就是與讀者保持距離的精準命中;玩心,是與學院保持距離的親暱專斷。木心向歷史撒嬌,那距離感可是無人能敵。

     木心作品在台絕版,或因我們坐擁一切,而不再維護一個飢渴世界思潮、窮極叩問自己的本地小社區,還沒看懂,已不稀罕,急著轉台,視為工具收集備用即可,不跟誰多耗。如藝術書店逐漸變成攝影、設計工具書店;雄獅美術停刊,繼起設計雜誌、創意市集,那麼實用又那麼生活。中國大陸讀者為木心瘋狂,是因為剛開始飢渴藝術哲學。沒有對錯,生態使然。木心這麼說,中國「浪漫主義」缺了「人的覺醒」、「啟蒙運動」前提,必然是浮面的騷亂。去年東亞《正義》大熱,覺、啟,竟然現在才來嗎。

     年前一晚,酒館聽人提起木心憶席德進〈此岸的克利斯朵夫〉,回家翻出那期雄獅美術雜誌,一九八七年二月號,發現這些近代病他自己都講了。書比我認識的許多人老,而仍比剛上傳的po文更即景惹笑:一九四七年暑假,木心看同齡的杭州藝專學子,「全都笨拙,沒有見過一個精靈俏皮的人。對藝術、藝術家、藝術品、藝術史……嚴肅得楞頭楞腦。也許,隱隱然還是在『美術代宗教』的觀念籠罩中。藝術家的生活模式?中國史上的參考過時而廢。從歐羅巴的傳記、小說、電影中借鑑,不期然而然要取十九世紀巴黎咖啡店和沙龍的那些公案軼事,做我們行為的藍本。時空的差異大得像夢,使我們的摹倣極不如意,畏於成拙而未敢輕易弄巧──當年個個傻,沒有一個自覺其傻。而今想來仍然不可思議,我們這一代青年為何善也善得愚、惡亦惡得蠢。」

     落筆時五、六十歲的木心,滿懷愛憐與羞恥,回看那群白痴小鬼。那種傻,就是不道地,山寨又不像。邯鄲學步,兩頭不著,矬到你冷眼旁觀時還算是笑話,若認真就會滿臉刺麻癢辣痛。

     沒有命運的吸血鬼

     有人漏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里,近代化兩難當中,人人要掙個定位。席已經是箇中成功者,興興頭頭,木心看他都還替他尷尬得要命、蠢相得要命,發毛、不忍卒睹,又如舌尖撥弄一顆快脫的牙,那樣犯忌玩味不忍釋手。

     這篇回憶,點出近代化的兩種取徑:

     在木心眼中,席就是老土得大喇喇,ㄆㄧㄚ,在校妹妹頭毛藍土布短衫草綠軍褲橡膠鞋,換成今天不知是盧廣仲造型或港媽媽,說不定是芭樂特。寫席對理論美學持宗教敬畏,嚴肅虔誠苦練至意到筆隨;席對外貌自卑自恨,畫理想肖像補償,凡此種種,沒說的就是身為文化後進國,必須自我否定、急起直追的宿命。

     相對的角色,木心,已洞悉藝術非僅廟堂追求、而是生活經驗;比起技術必然、更喜偶然天成;瀟灑風流,隨手摘戒指去舊貨攤上換一疊唱片,何等開闊餘裕。俯瞰席天真坦蕩,傻話連篇不自知,就算聊到深宵,木心也只限於同情,自承有時都同情不來、限於理性涵容。木心像活了上千年的吸血鬼,與人類記者一席夜譚,開示:「你以後,以後你的一生,將充滿痛苦。」

     席:「我也不是不知道……但,你說,就沒有人會愛我?」

     「有的。很難有人像你愛他那樣地愛你。」

     「你呢?你的命運?」

     「我沒有命運。」

     機車吧。

     活下去才會成熟

     然而木心只是「假裝老練,矜持不懈」,相隔三十三年、兩度寫長信跟席掏心掏肺,結果都收回不發。說起來都是體貼對方,然而就是對親近過敏,換成今天會開記者會否認吧。席出櫃爽快毫不忸怩,得意得很,是木心老在那裡替他害臊個什麼勁。那些自卑自恨,是木心自己,脫胎換骨、解體重生,蛻的老皮吧。雖嫌棄中國流行的西學動輒落後西方四百年;然而也承認,西方信仰轉換之間有近百年思考期撐著,才不至整體崩潰。承認是承認,認完了還是嫌鎖國慢鐘,承認豈有那麼容易。沒事專替別人羞恥的毛病,就是每個人身上流彈所及,整體崩潰的碎片。

     他說老後覺悟友誼深度來自兩人的深度,因當初年輕淺薄,只能模仿書上有深度的人,成就不了友誼的深度。少時見席苦練如修道,雖不苟同,卻偶見席殉道神情而生敬,重逢後更預感他是殉道者。既是少時苦求不得的深度,也應驗席英年早逝。但我認為這是木心自己當時世界觀模型的暗喻。藝術若為宗教,古代宗教的最高祭禮,就是活人獻祭。

     青年中年習慣了理念動員,過悶了總要問有什麼我可殉的。不用再殉什麼了,謝謝。當木心已經撲倒西方,吸完事後菸,他終於能說,唯有活下去才會成熟。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782474
2012-2-3楊佳嫻〈偏心者 ── 被秋風善記憶的木心〉
2012/02/03 17:21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1/112012020300505.html
偏心者 ── 被秋風善記憶的木心
2012-02-03 01:28 中國時報 【楊佳嫻】

     木心《溫莎墓園》(圓神,1988),有一段時間取代了《紅樓夢》和《聊齋》,成為我的床頭書。

     這部書他自己點明是小說。不過,我最喜歡的〈此岸的克利斯朵夫〉一篇,寫席德進,寫他們都讀過的杭州藝專,寫相識,相處,寫情之隱私,不免使人目眩心迷,搖搖然不知道怎樣看待──或許,真作假時假亦真。其中一幕,席德進架紙於樓梯轉角,練習線條,路過的同學莫不佩服,認為他實在用功,當然也欣羨,看到運筆自如,紙上飛揚。唯獨木心經過,不怎麼以為然。席德進說,要練到心中想要什麼,筆下就必然來什麼線條。可是木心卻認為,偶然才美妙。

     曾持此「必然」與「偶然」之說,與鯨向海論議過。不只談畫,談詩,亦可。那些神思到此,妙韻天成者,最佳。要挑缺點儘是可以挑的,然而構成那些詩的不可取代性的,乃是思維與情致,而非文字上的不茍。木心又說:「『箭無虛發』是高明的,魯賓斯坦的鋼琴演奏『一半音符掉在地上』也許更高明。」可惜當代許多詩,虛發而不自知,遑論更高明的破綻之境了。

     我又喜讀木心的貴族氣,理直氣壯,理所當然,所以對傖俗反感,對拿腔做勢、魚目混珠反感,「曲學阿世,得有點本領,學太差勁,阿起來就蹩腳。但遇上了混亂的無知的『世』,倒也用不著講究『學』,隨便曲『曲』,這個『世』就被『阿』得渾陶陶了」。又愛美,〈芳芳No.4〉裡說,「在愛情上,以為憑一顆心就可以無往不利,那完全錯!形相的吸引力,慘酷得要使人搶天呼地而只得默默無言」,可是也愛性靈敏感震顫,受苦而猶能自持的美,所以,單戀芳芳好一陣的丁琰病了,「一場夢,不怨也不恨,上了想像力的當」,便誇獎這份豁達,「到底不是十九世紀的夜鶯了」。他所愛的美也並不膚淺,知道血色充足的豔麗,卻不獨愛青春氣,反說:「那些飛揚跋扈的年輕人,多半是以生命力渾充才華。葉慈,葉慈們,一直璀璨到晚年,晚之又晚,猶能以才華接替生命力。」此類氣質,意見,頗有偏執處,偏執中卻有淬煉。

     至於若干剔透的靈思的花末,在木心書中,俯拾即是。他說:「微風善記憶。」善記憶的是微風中惘然了的人。又說:「秋天的風都是從往年的秋天吹來的。」那當然是因為,秋風善記憶。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78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