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308/112011091600132.html
陸社科院:中華民國史非官史
2011-09-16 旺報 【特派員林琮盛/北京專訪】
近期,大陸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中華民國史》引起兩岸極大的關注,也引發諸多政治臆測和爭議。作為編撰者之一,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主任金以林在接受《旺報》專訪時澄清,《中華民國史》絕非「官史」,純粹學術成果。外界給予這套書太多的政治想像和包袱,該叢書更沒要為兩岸政治對話鋪路的企圖。
全36冊 200學者歷時30年編撰
《中華民國史》(全36冊)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超過200位大陸史學家參與編撰,是目前大陸國內民國史學科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著作。該叢書最早始於1971年全國出版工作會議期間,大陸前總理周恩來親自指示,將編纂民國史列入國家出版規畫。
從1981年《中華民國史》第一卷出版,到今年整套36冊一次推出,前後歷時30年。
對於這套書的價值,金以林說,1971年前,大陸沒有「民國史學科」。直到1981年出版後,大陸才有了「中華民國史學科」,並在各個大學開設民國史。因此,《中華民國史》為大陸的「民國史學科」起了奠基作用。
他指出,這30年來,每出版一次,都能體現當時的學者對民國史的認識。這次把《中華民國史》出齊,也是體現當代人對民國史的認識。但都吸收大陸學術界對民國史的理解。
由於今年是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且中華民國尚在台灣,因此,今年這套叢書的出版,引起外界諸多臆測。
非政治 反駁為前朝修史
金以林以無奈的口吻坦承:「這些問題讓我很為難。」他說,「我們是從事學術研究。為何要花40年時間來出版,是因學術研究需要時間積累和史料的公開。只是今年正好趕上辛亥百年。」
金以林強調,「我很負責任地說,《中華民國史》不是官修,更不是為(大陸)政府傳達什麼訊息」。
他坦承,這套書的出版背後確實有政府的資金補助。但編撰者並沒有得到過任何官方的壓力,官方也沒干涉這套書的編撰過程。就像是台灣政府會補助台灣學者做研究是一樣的道理。
「外界的政治臆測跟這套書的出版本意完全沒關係」,金以林表示,這套書被投射了太多的政治想像,《中華民國史》仍體現學者的學術研究。
他說,從1997年參與該項目以來,從未接受過官方的暗示及干涉,完全按照自己意志去做純學術研究,外界無須投注太多政治眼光,更沒有「為兩岸政治對話鋪路」的企圖心。
當被問及,中國歷來有「為前朝修史」慣例,這套書是否也有此性質。金以林反駁,中國確實有「為前朝修史」慣例,但中國也有當朝史修訂當朝史的往例。例如今年是中共成立90周年,中共中央今年也出版《中共黨史》第二卷。
-----------------------------------------------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308/112011091600133.html
「滅亡」變「結束」用字轉圜
2011-09-16 旺報 【特派員林琮盛/北京報導】
過去,大陸官方形容中華民國都以「滅亡」來形容1949年國民政府的敗逃。但近年來,在一些學術著作的用字遣詞上,卻有微妙的轉變。在近日出版的《中華民國史》,就以「中華民國時期至此『結束』。」來描述1949年國共兩黨在大陸政權更迭的過程。
一位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的學者私下表示,從「滅亡」到「結束」的轉變,代表著中共官方希望「留點餘地」,以便未來和國民黨打交道。
他說,當今大陸官方或學界的表述,都比較少用「滅亡」來形容中華民國在大陸政權的終結。包括大陸官方仍保留「孫中山」這張牌子,也是依照「現實需要」。對此,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主任金以林認為,這和「改革開放」以後,大陸社會對於歷史的追求越來越客觀有關。
他說,例如兩岸都用「國共內戰」來形容兩黨政權易幟狀態,這是一個中性詞。早期,大陸稱為「解放戰爭」;台灣也曾稱為「戡亂戰史」。金以林說,兩岸學界都用「國共內戰」來表達,就是一個進步,這種進步兩岸是同步的。
金以林表示,「滅亡」有一種意識形態概念在其中。為了更理性及更中性,用「結束」比較好。因此,《中華民國史》最後一句話描述的「中華民國時期至此『結束』」,意旨中華民國「在大陸的政權結束了」。
他認為,至於中華民國在台灣,代表兩岸尚未統一。中華民國也涵蓋大陸和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涵蓋台灣,只是兩岸目前都無法擁有雙方的治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