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每事報*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每事報*】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歷史+政治(老蔣與中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2011-3-25丁雯靜〈蔣介石之黃金密檔〉
 瀏覽7,617|回應19推薦6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albert8888
KT52
tina2008
雇貓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1032500443.html
蔣介石之黃金密檔
2011-03-25 旺報 【文/丁雯靜】

     編者按1949年運台黃金維繫了中華民國生存的關鍵命脈。抗戰勝利後,國庫僅有3萬兩的黃金,後來上百萬兩的黃金從何而來?原可振興戰後中國經濟的黃金,卻演變成失去民心的利劍。在民國百年時刻,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長天傳播即將推出「百年遷徙」系列──蔣介石《黃金密檔》紀錄片,作為百年歷史的見證。本片3月27日將在誠品信義店舉辦全球首映會,4月2至4日晚間9時在TVBS新聞台首映。

     蔣介石當時應該還沒意識到,已成為廢紙的貨幣是老百姓對他的一種不信任投票。

     2009年11月拍攝《黃金密檔》的首站是南京總統府,那天南京下著入冬以來的第一場初雪,站在總統府大門前,我抬頭仰望入口大門上方,那個曾經飄揚著中華民國國旗旗竿,如今孤獨地豎立在那兒,彷彿為流逝的民國過往,做了最無言的陳述。我們這群台灣中華民國國民來到這裡,是尋找那段蔣介石曾經風光的民國歲月,還是追悼已經褪色的民國史,在刺骨的風雪中, 我有種說不出的悲愴。

黃金風波

     走進總統府長廊,抗戰勝利後從陪都回到南京總統府的蔣介石,是多麼的英姿風發,他的民族統一大業才正要開始,廣大的百姓才要脫離苦難,厭戰的人們要面對的卻是一場中國人打中國人的內戰。儘管國民黨和共產黨各自都高舉著正義的旗幟,此時,兩黨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也是成為戰爭的關鍵,那是跟黃金有關的一場風波,被稱為第二次「黃金風潮」。這場黃金風潮加深了人們對國民政府貪腐的形象,民心開始背離那個領導抗戰勝利的國民政府。

     1945年抗戰勝利,重慶陪都的國民政府金庫的黃金只剩下不到3萬兩,此時的蔣介石的大舅子,也是行政院長宋子文,開始著手戰後兩件財政大事。一是接收戰後的所有黃金,充實國庫。二是抑制貶值劇烈的國家貨幣──法幣。

     抗戰時期,美國在中國參戰期間借用中國機場和指揮所等所積欠的軍費,在戰爭結束後,必須一次結清還給國民政府,這項軍費高達4億美元。後來,宋子文將這些軍費的2.5億美元兌換成黃金共645萬兩,分批運回中國。另外,國民政府還接收了汪精衛政權所沒收的黃金,共49.5萬兩。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景平說:「有了這一大批黃金作為後盾,宋子文有信心將法幣貶值的情況控制下來,他祭出『法幣』換『黃金』的新政策。但宋子文萬萬沒想到這項政策成為有錢人大量囤積黃金,這是他始料未及的。」

     1946年3月,宋子文令央行將黃金按市價在上海市場配售,讓人們可以用法幣買黃金,不到一年,共拋售353萬兩黃金,國庫60%黃金一下子化為烏有。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鄭會欣表示:「這項政策法幣不但沒貶值,還造成富人囤積更多黃金,而且市面流通的法幣還比以往更多,因為國民政府還繼續大量發行法幣。戰後,中國經濟尚未復甦時刻,老百姓都還很窮,可以提供中國建設的黃金卻流入富人的口袋,讓人們對國民政府徹底失望。」後來,宋子文因黃金風潮事件下台,蔣介石在日記中表達了他對這位大舅子的不滿,但國民政府腐敗的形象已經在老百姓心中蔓延。

     住在上海的邵立,他的父親邵式軍是汪精衛政府的稅務署長,他說,汪精衛政府時期,他的家幾乎是徹夜未眠,每天晚上都有人到家裡抽鴉片,當時上海大戶人家抽鴉片是一種高尚的社交行為。很神奇的是,老人家從小聞鴉片,卻沒有染上毒癮。國民政府接收上海時,他的父親為了逃避軍事法庭的審判,躲到解放區成為共產黨員,並用金錢資助共產黨,藉此躲過一劫。儘管後來走上所謂「政治正確」的道路,而且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有功,但邵立因為歷史問題,在文化大革命時,還是遭到一番批鬥。

貨幣廢紙

     這位曾經是富家子弟的邵立,在父親離開上海後,家裡只剩下女人當家,負責接收的國府軍統特務經常到他們家盤查。他說:「像我姨媽的首飾四百多件,我外婆怕煩,女兒放在那裡的一包首飾,不要煩了,通通拿去,軍統特務的目標不是這麼一大包首飾,看到人呆掉了,我也在旁邊,他不講了,一包包好就走掉了。」當時上海接收時,像邵立家一樣的案例,不勝枚舉。

     抗戰時期不知誘惑為何物的國府官員,從重慶陪都前往各接收地區,相對富裕的資源對這些官員造成考驗,但很明顯地,國民政府部分官員在這場「黃金的試煉中」被淘汰了。但蔣介石當時應該還沒意識到,已成為廢紙的貨幣是老百姓對他的一種不信任投票,他要發動新的貨幣改革,並試圖將當時宋子文發出去給民間的黃金再度收回來。

     (待續)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577419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2011-4-26中國時報亓樂義北京報導〈黃金偷運台 大陸改口:密運〉〈大陸學者楊天石:運黃金 政治態度問題〉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雇貓
SCFtw2
tina2008

.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50506917/112011042600185.html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2764/112011042600185.html
黃金偷運台 大陸改口:密運
2011-04-26 中國時報 【亓樂義/北京報導】
 
     蔣介石歷史功過,過去大陸評價甚低,蔣把上海國庫黃金運往台灣,更被視為「竊國」之舉。但這種看法最近有了微妙變化,大陸央視破天荒把「偷運」黃金改為「密運」,一字之差,說明兩岸只要捐棄成見,再敏感的議題也能面對,兩岸才可能進一步深化交流。

     三月底,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長天傳播製作《黃金密檔》影視專輯,加上本報系列報導,引起熱烈回響。大陸中央電視台隨之跟進,致電邀訪長天總經理丁雯靜。看到題目,丁的心裡涼了半截,竟是《蔣介石偷運黃金內幕》,她不能接受「偷運」這兩字,只好婉拒,因為不能失去立場。

     對方並未放棄,表明要「請示領導」,才能決定題目。沒想到半小時後,對方同意調整,把「偷運」黃金改為「密運」。作為大陸最重要宣傳平台,面對上億觀眾,央視竟能擺脫意識形態,尊重歷史,讓人大感意外。這釋放一個重要訊息,大陸的崛起使她更有自信面對歷史,展現大陸決非鐵板一塊,兩岸交往今後不排除出現任何可能。

     當然,這僅僅是個開始。中共一名烈士子女說,蔣介石殺了太多共產黨,包括她父親,她無法原諒。但歷史終歸要前進,目前民間能做的只能「重新認識」蔣介石,不到「重新評價」的地步。重提歷史,她至今仍視蔣為「盜運」黃金,除非政府有新的說法。

     上海文廣新聞集團所屬一個紀錄片頻道《上海紀實》,去年製作《黃金大偷運》專題系列,大張旗鼓拍了四集,均以蔣介石「偷運」黃金為主調,沿襲過去一貫思路,加深民眾對蔣的負面觀感。不過,部分受訪學者就事論事,認為蔣當時潰敗在如,又想東山再起,必然運走黃金。

     上海市檔案館研究館員陳正卿認為,蔣介石撤守台灣,是招險棋,如果不精心策畫,不考慮周全,尤其沒有一筆黃金作為各項支出的保證,蔣肯定還是要失敗。

     民國史專家王曉華從當年局勢分析,國共決戰已到最後關頭,蔣介石要繼續打下去,首先要有軍費,而美國政府答應給蔣的美援又遲遲未到位,局勢瞬息萬變,搶運黃金變得至關重要。

     平心而論,蔣既要反攻大陸,又要養活在台兩百多萬公務人員和軍隊發餉,除了黃金,蔣已無其他鞏固政權的物質基礎。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洪小夏說,哪怕蔣介石不能重返大陸,為了保衛台灣,黃金也是蔣購買武器裝備的硬通貨。

     一位解放軍退役將領說,他看這問題的邏輯很簡單,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國庫黃金未能造福大陸,造福台灣也很好,總比被外國人掠奪好吧!

     其次,黃金穩定台灣,帶動台灣經濟發展。事隔多年,台商到大陸投資設廠,支持大陸發展,對大陸也是「反饋」。這樣想,方能釋懷。他認為,不管黃金到哪,最終只要造福於中國人,就是王道;兩岸要超脫歷史,才能創造歷史。

     《黃金密檔》廿六日晚九點起在中天新聞台五二頻道連播三天。DVD訂購網址:http://sh1.obuy.tw/gull/item.asp?item_id=572383;訂購專線:(○二)二三六二-○九六八轉二二五劉莉帆。

-------------------------------------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50506917/112011042600186.html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2764/112011042600186.html
大陸學者楊天石:運黃金 政治態度問題
2011-04-26 中國時報 【亓樂義/北京報導】

     二○○六年三月卅一日,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正式對外公開長達五十三年的《蔣中正日記》,楊天石是第一個讀到日記的大陸學者,長久被譽為大陸研究蔣介石第一人。

     如何看待蔣介石運走黃金?楊天石說,這不是學術問題,是政治態度問題。就中共而言,蔣介石毫無疑問,是「偷運」黃金,國民黨當然視為「運走」黃金,雙方政治立場不同,他不想回答這個問題。

     楊目前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以治學嚴謹著稱。他有一句名言,即恩格斯在《反杜林論》序言中所說,「原則不是研究的出發點,而是它的最終結果。」簡言之,歷史實際是檢驗一切判斷的標準。

     雖然不是一次正式採訪,楊天石對蔣介石黃金運台的歷史竟如此迴避,讓人有失落之感。他認為,黃金運台為遙遠歷史,「沒有現實意義」,學術界只有少數人關心,對蔣介石運走多少黃金,也有不同說法。

     簡短的交談,說明了一個現象。大陸學界對蔣的功過仍背負巨大包袱,學術地位愈高,愈是盡可能迴避敏感問題。學術界如此,其他就不難想見了。

-------------------------------------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610334
2011-4-25中國時報報導〈黃金密檔帶你重返飄搖年代〉〈兩岸三地都要播 中天電視明起播出《密檔》〉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albert8888
雇貓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2755/112011042500169.html
黃金密檔帶你重返飄搖年代
2011-04-25 中國時報 【王銘義/台北報導】

     近來備受矚目的《黃金密檔》紀錄片即將於廿六日起每晚九時在中天電視新聞台播出。這部描述蔣介石總統於一九五○年代將中央銀行上海庫存黃金秘密運往台灣的紀錄片,以解密檔案、口述歷史、人物訪談、史料解析,完整呈現政府遷台初期,台灣在風雨飄搖年代,以至韓戰爆發前夕,如何依靠運台黃金撐過軍政困局的全紀錄。

     一九四九年兩岸分裂,六十萬軍公教人員與一百多萬眷屬,全數仰賴政府照料,而隔年三月在台復行視事的蔣介石雖然在台重新掌握黨政軍大權,但政府所面臨的財政壓力卻是空前窘迫的局面;軍公教人員的薪水,甚至各地零星戰事的軍費,就是仰賴運台黃金的支應。

     近年解密的《大溪檔案》曾記載這批黃金用於一九五○年代,國軍部隊在舟山群島和海南島戰事的軍費支出,包括「定海三千兩」、「海南二點二萬兩」。至於個別戰役具體耗盡的軍費,檔案中並沒有明確記載。

     當年擔任蔣介石的機要秘書,晚年曾任行政院主計長的周宏濤在回憶錄曾說,當時消耗庫存黃金最大宗的支出就是軍費,以平均每個月必須撥付近十八萬兩黃金計算,他預估至一九五○年九月間,就會花光這批運台黃金。

     就在運台黃金只剩三個月存量時,朝鮮半島爆發軍事衝突,迫使美國政府必須重新調整對蔣介石與遷台中華民國政府的政策態度,並開始對台展開軍援、經援行動,使得中華民國原已風雨飄搖的危機困境,出現戲劇性的轉折。

     韓戰爆發,美國只得支持蔣介石,美國第七艦隊也開始協防台灣。據估計,當時美國對台經濟援助,平均每年約有一億美元;軍事援助每年則高達三億美元。換算成黃金則高達一千萬兩,約當時上海國庫黃金存量的二點二倍。

     韓戰帶來的美援成為即時雨,還緩解了台灣的財政窘境。時任海關總署職員的范元健回憶說,韓戰爆發後,美援來了。就是因為有這批黃金才讓我們度過難關。假定沒有美援,庫存黃金用完了,這個局勢誰都不能預料。

     政府遷台,運送央行檔案的「太平輪」在途中沈沒,導致央行業務在遷台初期,只能委託台灣銀行代理,包括代管大批運台黃金。直到一九六一年七月,遷台十一年後,央行在台灣才正式復行,當時復行首任總裁是徐柏園。

     有關當年運台黃金總量,各方說法,莫衷一是。央行復行後,原放置在台銀的黃金即移轉到位於新店「文園」的央行金庫。據央行資料顯示,全部繳回國庫的黃金有一○八萬兩,和周宏濤所說只剩下五十四萬兩,相差了一倍。

     《黃金密檔》認為,即使蔣介石的幕僚對這批支援軍費,經常調動的黃金數量,其實也是無法精確掌握的。同時,依據周宏濤回憶的說法,就連蔣介石都不清楚運送了多少黃金到台灣;從國史館檔案,也同樣找不到確定答案。

     二○○八年五月,盧秀燕等四名立委視察了中央銀行金庫。據盧秀燕說,央行庫存黃金約有一、三六二萬兩,大約四二三公噸。真正從大陸帶過來,到現在還在裡面的黃金約有一○八萬英兩,約占央行庫存黃金的七.九%。

-----------------------------------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2755/112011042500170.html
兩岸三地都要播 中天電視明起播出《密檔》
2011-04-25 中國時報 【王銘義/台北報導】

     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長天傳播」製作的紀錄片《黃金密檔》即將在兩岸三地主要電視頻道播出!TVBS新聞台最近率先播出《黃金密檔》,不但創下同時段收視佳績,首播當日的收視率更擠入全國電視頻道所有節目的廿五名之內,為近期最受矚目的專題紀錄片;《中天電視》新聞台則預定於四月廿六日首播。

     《黃金密檔》在台灣TVBS新聞台、《中天電視》陸續播出之後,預定五月九日在香港《鳳凰衛視》中文台首播,全球華人將可透過中文台頻道收看到,大陸地區的首播則預定於五月底在《北京衛視》頻道播出。

     《黃金密檔》是紀錄兩岸分裂分治前夕,蔣介石在下野前後,即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四九年間,指揮下令軍政部門將位於上海央行國庫的黃金秘密運往台灣等地的歷史始末;這是「長天傳播」成立之後的重要創業之作。

     曾接受國史館委製《民主路上的中華民國》紀錄片的長天傳播總經理丁雯靜說,今年適逢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希望透過《黃金密檔》的講述過程,讓世界各地的華人認識那段神秘的黃金運台歷史。她說:「我們應以寬闊的胸襟、感恩的心,面對那段動盪歲月的歷史!」

     丁雯靜強調,當年這批運台黃金對台灣後來的生存與經濟發展究竟產生何種影響,幾十年來,各方有不同的評價,但她認為,持負面看法的人可能忽略經濟學所稱的外部效應,尤其,在韓戰爆發前,這批黃金對台灣「穩定人心」與「穩定軍心」產生了絕對重要的效應。

     丁雯靜並說,當年新台幣的發行準備,就是依賴其中八十萬兩黃金、開辦儲蓄存款,也是靠著這批黃金作擔保,這對當時穩定台灣人心,非常重要。同時,在台灣財政窘迫之際,龐大軍費的支出、遷台軍公教人員的維持費用,都是依賴這批黃金始能度過難關。

     此外,《黃金密檔》DVD也已開放訂購,相關訊息請參閱:sh1.obuy.tw/gull/item.asp?item_id=572383。

-----------------------------------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609434
2011-4-5中國時報報導〈解放軍退役將領: 國共相爭是內戰 不算盜取算運走〉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雇貓
tina2008
albert8888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483/112011040500167.html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2645/112011040500167.html
解放軍退役將領: 國共相爭是內戰 不算盜取算運走
2011-04-05 中國時報 【亓樂義/北京報導】

     蔣介石把國庫黃金運往台灣,目前在大陸出現不同的評價。有人仍以「盜取」視之,有人則開始回歸歷史,認為蔣雖跋扈凶狠,但他對黃金的處理,不但挽救瀕臨崩潰的國民政府,也使台灣度過最危險的時刻。

     一位解放軍退役將領說,廿多年前他才知道蔣介石用飛機和軍艦運走很多黃金。當時的政治氣候是全面批判蔣盜取黃金,如今民智大開,以常理看,兩雄相爭,敗者只會極盡守住資源,力圖東山再起,怎麼可能把黃金拱手讓人,就像國民黨軍隊攻下延安,毛澤東也不會留下任何值錢東西。

     清末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所拿走的東西才叫做「盜取」,是一種侵略行為,而國共相爭是內戰問題,蔣當時是總統,是一個合法政權的代表,只能算「運走」黃金,作為反攻用途,對台灣貢獻很大。這位堅持匿名的退役將領說,這是他個人看法,歷史終有定論。

     他說,當年中共的戰略目標是儘早消滅國民黨軍隊的有生力量,顧不上黃金,也想不到黃金對蔣的重要性。如果當時策略是先取上海、截住黃金,再打南京,形勢也許完全改觀,蔣即使退到台灣,沒有黃金也會很快崩潰。

     據他的印象,一九四九年中共掌握約十五噸黃金,遠不及蔣運走的黃金,但要支撐比台灣面積多二百多倍的大陸,這點黃金根本不夠用。最初中共發行人民幣不是靠黃金儲備,主要靠「強力政權」推動信用,情況和蔣政權完全不同。

     蔣退守台灣之前,發行金圓券已經崩盤、信用掃地,舊台幣也不值錢,蔣唯一能穩住台灣經濟和民心士氣的籌碼就是黃金、別無他途。這位解放軍退役將領說,美援對台灣至關重要,但在韓戰爆發之前,這批黃金使台灣有了喘息機會,得以轉危為安。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483/112011040500166.html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2645/112011040500166.html
1949年運台黃金 中華民國保命本
2011-04-05 中國時報 【王銘義/台北報導】

     一九四九年兩岸分裂分治前夕蔣介石統籌指揮將大批黃金運抵台灣的《黃金祕檔》近日再度受到關注;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認為,這批黃金對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初期維繫政權穩定、對抗中共的軍事追擊,以至穩定當年台灣的經濟與貨幣政策,影響深遠,它更是中華民國法統得以在台延續的「保命本」。

     正值建國百年,邵銘煌建議,黃金祕檔是攸關兩岸重大轉折的重要史料,也是蔣在「非常時期」所採取的「非常作法」。馬英九政府應促請中央銀行、台灣銀行等機構盡早公開官方版《黃金檔案》,還原歷史真相,讓後人了解這批黃金對台灣六十年來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邵銘煌說,當年蔣介石將大批黃金從上海的中國銀行庫房運送來台,部分黃金則運抵廈門,並在海外保存部分外匯存款,都是基於對當時政治、軍事變化形勢的合理考量,尤其,國民政府內部的軍事派系鬥爭加劇,共軍渡江直逼上海,「難道要把黃金留給共產黨嗎?」

     蔣介石當年指派蔣經國、陳誠、周宏濤等人執行祕運黃金赴台,實際運台黃金的總量有多少,並未有權威說法,即使黃金、銀元、外匯的總值,外界說法從當年市值約三億至五億美元都有;幾十年來,這批黃金對當年台灣政經軍事的影響與作用,評價不同。

     黃金運台初期,蔣介石已下野,當時代總統李宗仁想盡辦法意圖將這批黃金再運回大陸。據《蔣介石日記》透露,一九四九年五月間,行政院已遷移至廣州,李宗仁與桂系將領白崇禧等人曾邀請時任台灣省主席的陳誠前往廣州召開財政會議,蔣介石即曾阻止陳誠與會。

     蔣介石在日記寫著:「如果桂系李、白向其要求運出台灣存金,而彼因應不宜,其可為其所害!白崇禧之卑劣毒謀無所不為之往事,毫不介意,甚為其危。乃為之設法脫身,未知其果能領悟否。」不久,台灣實施幣制改革,即曾動用八十萬兩運台黃金作為改制基金,蔣在日記裡寫到:「此乃最重要之政策,得以實施,為慰。」

     邵銘煌認為,運台黃金對當年台灣的重要性,不僅有助於財政貨幣政策的穩定,包括當時隨政府遷台兩百萬軍政人員與眷屬的維持費,應付中共軍事追擊的部隊兵力、武器、裝備開銷,甚至作為因應通膨壓力的財政手段,都是靠這批運台黃金,度過這段風雨飄搖的年代。

     邵銘煌對運台黃金穩定台灣局勢的影響與作用,評價是正面的。他說,蔣介石當時既面臨中共解放軍的軍事追擊,又遭逢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外交背棄,在韓戰爆發、美方調整對台政策並恢復援助台灣之前,如果沒有運台黃金的支撐,台灣恐怕都難以度過那段動盪年代。

------------------------------------------------------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589697
2011-3-25丁雯靜〈蔣介石之黃金密檔〉11(全文完)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albert8888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2643/112011040400113.html
兩岸史話 - 蔣介石之黃金密檔
2011-04-04 旺報 【文/《黃金密檔》製作人 丁雯靜】

     當《黃金密檔》的紀錄片小組爬梳央行的外匯檔案時發現,1949年6月,根據央行總裁劉功芸辭職前夕所留下的外匯紀錄,以及俞鴻鈞整理統計中國、交通、農民等銀行顯示,當時政府的外匯共有3.84億美元,換算成黃金共640萬兩,遠遠超過央行的黃金總數450萬兩。這些外匯主要存放在美國紐約、舊金山、洛杉磯、日本東京、香港、菲律賓馬尼拉、緬甸仰光和印度德里、英國倫敦等,至少有7個國家、9個城市。就在上海解放後,當時已經拿下大半江山的共產黨主張先凍結中華民國海外資產,國府必須在共產黨尚未動作前搶得先機。在這波搶匯大戰中,人在美國的宋美齡發揮了關鍵作用。

美齡急電介兄

     1948年11月,蔣介石派宋美齡到美國白宮爭取美方援助,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只是禮貌性接見,並沒有達成任何協議。來到美國的宋美齡意外掌握美國各銀行對國府的最新態度。1949年4月,人在溪口的蔣介石接到了宋美齡從美國打回來的電報。她在電報上說:「介兄親鑒,頃聞紐約財政監理官通知,紐約中國銀行因上海時局緊張,中行總行仍在上海,恐發生不幸事故,累及紐行,故有取消營業執照凍結款項之意………」後來蔣介石在公文上,用紅色的筆寫下回應的內容,他說:「總行遷移,通知近日內離滬。」由此可見,在上海解放前夕,國府已經開始布署中國銀行海內外銀行的去處,而國共之間的「搶匯大戰」在1949年6月後逐漸進入巔峰。

     蔣介石日記委閱者潘邦正認為:政府能保住外匯,很重要的原因是,中華民國政府擁有領取外匯的密碼,也就是所謂的「key」。初期都是駐外行員負責取匯,後來就連陸軍也加入搶匯行列。1949年10月初,國府在廣州已經岌岌可危,軍需署收支司副司長董德成接到前往香港中國銀行領回20萬美元的任務。他領著當時中國銀行給的密碼,從廣州飛香港,在入海關前被攔了下來。

搶匯倒數計時

     此時,搶匯時間已進入倒數,董德成只好改搭小船,從澳門轉進香港,在銀行關帳的倒數時刻,他趕到了香港中環花園道一號的香港中國銀行。董德成生前受訪表示:「如果再晚1、2小時,20萬美元就被共產黨凍結了,根本不可能提出來!」可見當時國共之間的「搶匯戰爭」只能用分秒必爭來形容。根據央行的檔案顯示,在國共的「搶匯大戰」中,共產黨最後拿到了5%的外匯,其他95%還是由國府掌控。

     1949年6月,廣州國府發行「銀元券」,因為當時老百姓交易都信任銀元,希望以銀本位為主的「銀元券」挽回老百姓殘餘的信心。整個銀元券準備金共消耗了715萬美元,在國外買銀磚。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被解放後,銀元券再度成為廢紙,銀元券是國府貨幣發行史上最短命的貨幣。但這次外匯損失慘重。短短的4個月,將近四分之一的外匯存底,一夕泡湯。

     1949年8月,我們又從國史館檔案中發現兩筆從美國運回台灣,共20萬兩黃金,是從外匯轉成的。這批運台黃金,後來都用於軍費上。事實上,蔣介石從上海運出的黃金總數共450萬兩,但真正運到台灣的黃金數,共有357.5萬兩,因為其中有兩批,共約100萬兩黃金,運到廈門鼓浪嶼。至於運台黃金,都支出到哪些用途上呢?嚴格來說,主要分成三大類:(一)新台幣發行準備金:80萬兩。(二)軍費:172萬兩。(三)政費:90萬兩。

     徐林秀是當年財政部次長徐柏園的大女兒,1947年她和先生來到台灣,歷經了1949年6月新舊台幣交替的情形。徐林秀說:「受到國共內戰影響,舊台幣也曾經貶值相當嚴重,新台幣發行時,每4萬塊舊台幣換1塊新台幣,重點是黃金穩住了民心。」另外,陳誠當時委由金瑞山、金再興、益記、美華等台灣銀樓開辦「黃金儲蓄存款」。陳誠的大兒子,也是前監察院長陳履安說:「政府拿著金磚到銀樓給業者看,讓他們看到黃金真的來到台灣,而且讓老百姓拿新台幣來,真的換得到黃金,政府在背後支持。政策實施不久,銀樓照辦,政府也拿出黃金,老百姓就信了,民心就定下來了。」

     國民政府來台初期,所有的政府支出幾乎都仰賴黃金。當初一位軍階最低的三等兵每月只領7塊新台幣;儘管台灣的薪水都很低,一位公務人員平均也僅10幾塊新台幣,但根據蔣介石的祕書周宏濤的傳記說,他在1950年3月,蔣介石復行視事後,曾向蔣介石報告,到了1950年下半年,國庫只剩下54萬兩黃金,以當時每個月消耗18萬兩黃金的速度來計算,再過3個月,就會全部用光。直到韓戰爆發後,美援來到台灣,政府才不再消耗國庫黃金。後來,周宏濤跟蔣介石說:「運台黃金,不是國民黨私產,要求蔣儘快將黃金入庫。」儘管蔣介石聽到部屬這樣的建議,心裡可能有些許不快,但韓戰後不久,蔣介石就下令將所有黃金歸到台灣銀行金庫。根據中央銀行的資料報告,最後在1950年6月,入庫的黃金共108萬兩,比周宏濤所計算的,整整高出一倍。

     一甲子過去了,這些黃金被存放在台北新店山區文園,黃金庫房的位置就在文園的山洞內,山洞口被樹林和花叢覆蓋。央行庫房的黃金被放置在架設整齊的玻璃櫃上,所有的數量和黃金含量都清楚標示。當年從大陸來的黃金已被分類、分散存放在密不透風的保全系統。曾進入金庫考察的立委盧秀燕說:「進到金庫,猶如進到金山的感覺!」

     那段神秘的黃金運台歷史正等待著我們給予更貼近史實的評價。(全文完

     (預購黃金密檔DVD請逕與長天傳播連絡,電話:02-66001113。)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588266
2011-3-25丁雯靜〈蔣介石之黃金密檔〉10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2635/112011040300136.html
兩岸史話 - 蔣介石之黃金密檔
2011-04-03 旺報 【文/《黃金密檔》製作人 丁雯靜】

     金庫是製作《黃金密檔》的採訪重點,為了掌握中國銀行金庫的真實狀況,我們從上海市檔案館找到1936年中國銀行落成時的實況報導,看到了這個是當時亞洲最大、最堅固的金庫,光是金庫大門就重達6萬餘磅重,長9呎11吋,闊8呎9吋,高5呎8吋。我們跟中國銀行博物館詢問銀行設計圖時,館方表示,他們目前設計圖下落不明。後來,我們從宋子文的檔案中發現,原來整個中國銀行的設計圖在奠基大典當天由宋子文的妻子張樂怡用時空膠囊封存在地底下,如此不但增添了我們重建金庫的難度,更增添了地下金庫神祕的色彩。

     後來,在上海訪問到第一位進入金庫的解放軍--張振國,透過他的圖說和講解,我們將掌握的資料進行交叉比對,還原出中國銀行地下金庫的模型。這個原本裝滿黃金、銀元、外鈔的金庫,在半年內,全數被國府撤走;取而代之的共產黨政權,初期能放進金庫的,只剩下紙鈔。當我問張振國,他進入金庫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他很平靜地說:「蔣介石他的軍隊要穿衣,要吃飯呀!他又不是傻瓜!」這位已經90歲的老人家--張振國,在歷經兩岸政治、軍事對峙的年代,回首往事,歷史恩怨似乎已離他遠去。

解放軍初見金庫

     1949年5月27日,負責押運人民幣的大隊長張振國,前一晚和他的隊員在上海郊外待命,他說:「那晚上海下著大雨,我們郊外等了一夜,天快亮時,雨勢才慢慢變小。那天上午,吳淞的戰鬥結束了,一路上全是解放軍,我們到了上海金門飯店,找到了領導彙報,領導給我們一張通行條,要我們將人民幣運到中國銀行。」報到後,張振國領著載有人民幣的8輛卡車,直奔上海外灘中國銀行。

     張振國領著士兵,扛著一箱箱人民幣,從中國銀行側門走下樓梯,他們看見一排排保險櫃,走過保險櫃長長的走廊,經過一間辦公室,往右走,就可抵達金庫大門。張振國說:「保險庫門非常先進。這個保險庫門,是全遠東最漂亮的金庫,是最高級,也最大,是美國進口的。」打開國庫大門後,張振國眼前的這座中國銀行金庫至少有3個籃球場大,他說:「7、8車鈔票放進去,裡面很空,沒什麼東西。」根據上海地方誌的資料,國府離去後,上海所有銀行金庫的黃金僅剩6180兩,是原來國庫黃金的百分之一。

     在上海這頭,解放軍風光進駐上海,人民幣成為通用貨幣,宣告了中華民國的金圓券時代正式結束。在台灣這頭,運走最後一批上海黃金的「漢民輪」,歷經船老大意圖當金銀島主的風波後,在招商局的警察,也是負責押運黃金的軍統局幹員江源,日夜輪班的監督下,終於安全航抵基隆港。但這艘黃金船的磨難尚未結束。他們在基隆碼頭邊又等了三天三夜,始終上不了岸;第三天江源突然接到銀元、黃金全數上岸,但家屬必須原船遣返的命令。當時江源的妻子米繩祖並不清楚先生正面臨強大的壓力,她看著先生每天下船四處奔波。

     米繩祖說:「他跑到東南長官公署把運送黃金、銀元的公函送到那邊去,東南長官公署證實無誤之後,那邊下了命令,讓我們上岸。」歷經幾番波折,「漢民輪」所有的船員和眷屬在上海被解放當天才入境台灣。從上海登船到台灣上岸,他們在船上整整待了11天。從國史館的史料裡,「漢民輪」的黃金、銀元資料付諸闕如;但「漢民輪」運載黃金的故事卻是黃金對人性考驗的經典範例。

     同樣也是黃金考驗人性的一艘船,發生在廈門撤退前夕,這是海關總署撤退的故事。住在台北的孟昭年當年在廈門海關署工作,廈門撤退前兩個月,他說:「當時海關詢問我們,要跟著去台灣,還是要留下來,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台灣是什麼樣的地方?去了會不會餓死,他們都不敢來,所以我們只有幾名單身漢願意跟著上錫麟輪。」從1949年8月,「錫麟輪」就一直停靠在廈門碼頭,隨時準備撤離,上千人住在艦艇上。有一天,艦長突然要求大家在甲板緊急集合,甲板上有位士兵被手銬扣住,槍頂著他的頭,艦長問士兵:「金庫裡缺一塊金磚,是不是你偷的?」士兵承認後,還特別到金庫演練一次。此時,孟昭年才知道原來錫麟輪上載有大批廈門撤離的黃金,共22萬兩。後來,這位偷黃金的士兵很快地受軍法處分,就地槍決。

要命還是要黃金

     有人因偷黃金而喪命,但也有人為了保命而必須丟棄黃金。1949年11月30日,國民政府在重慶撤退時,各個軍用機場停機坪前擠滿撤離的國府官員,在撤離時刻,飛機上的重量必須斤斤計較,因為多出來的載重量就可多載一個人。當時每個人只限一件行李,因時間緊急,已來不及秤重,國府運輸大隊隊員孫吉棟和他的隊員只能把每個人抱起來,用手感覺重量。孫吉棟說:「把人抱起來時發現,很多人身上綁著黃金,我們就要他們把黃金當場丟掉,如果有人不聽從命令,就不能上飛機,看他們是「要命」,還是「要黃金」。」在國府最後撤離前夕,此黃金竟成為沉重的負擔。

     事實上,從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陸續回到台灣的黃金,數目都相較零星。1949年上半年,蔣介石黃金搶運工作告一段落;緊接著登場的是下半年國民黨和共產黨在海外的搶匯工作,這些在海外銀行的外匯折換成黃金至少有640萬兩,遠遠超過中國銀行的黃金數450萬兩,一場必須鬥智、外交角力的「搶匯大戰」戰火正悄悄地點燃,而宋美齡是這場戰役的靈魂人物。(待續)

     (更多詳情請上長天部落格:http://skyeyefilm.pixnet.net/blog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587322
2011-3-25丁雯靜〈蔣介石之黃金密檔〉9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2623/112011040200149.html
兩岸史話 - 蔣介石之黃金密檔
2011-04-02 旺報 【文/《黃金密檔》製作人 丁雯靜】

     找到一位黃金運台的歷史見證者,其實都得費勁心思,但每次都會在他們的口述中不經意補充了長久的困惑,住在台北的米繩祖──江媽媽──就是這樣的例子,她所搭招商局的「漢民輪」,船老大想將黃金船開到無人島,當「金銀島」島主,但這一切的行動都被她先生給掌握。她的先生江源表面上是招商局警察,實際上是軍統局的幹員,1949年5月,上海撤離最後一批黃金的任務由招商局的漢民輪負責載運,押運黃金的任務落在江源的肩膀上,他必須趕緊和未婚妻米繩祖完婚,從接到命令到上船時間,江源僅有3天的時間。

國民黨不是光屁股

     現年83歲的米繩祖住在台北廣州街警察宿舍裡,那是日治時期留下的公務宿舍,從現在的眼光來看,房子十分破舊,但這裡卻充滿著她和先生江源的美好回憶。造訪米繩祖3次,她一再拒絕訪問,因為她擔心上海的親戚們知道先生協助蔣介石運黃金,會引起上海家人的不諒解。後來,米繩祖理解我們製作《黃金密檔》的使命感後,她說了這樣一段話,「漢民輪這艘黃金船的故事,主要告訴台灣老百姓,國民黨不是光著屁股到台灣。丁小姐,你一定要讓台灣老百姓知道。」

     我看著米繩祖略帶激動的神情,想著62年前,因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一道全數撤離上海金庫的命令,牽動了她的命運,當時她還是位20歲的上海姑娘。1949年5月16日清早,結婚後的米繩祖第一次離家。她說:「記得那時候我坐了黃包車,我姪子啊,才3、4歲,一路追著黃包車喊,叫娘娘(姑姑的意思),一路追著我,喊娘娘!娘娘!那時候我真的好難過,我不知道這一次出去回不回來得來!」登上漢民輪後的第4天清晨,想家的米繩祖起個大早,走上甲板,看見了不尋常的景象。她說:「那天碼頭上,什麼人都沒有了!好像是給攔起來了,我看到挑夫挑起簍子,挑一擔一擔的東西,就朝艙房裡頭倒,我就坐到甲板仔細去看,簍子裡裝著我們小時候用的銀元。漢民輪不算太小,一直到19號的中午以後,好像說好啦!倉庫空了。」

     1949年5月19日黃昏時刻,密運最後一批黃金的招商局漢民輪終於準備啟航,航行到吳淞口時,國共的雙方正激烈交戰。米繩祖說:「19號黃昏時候,船慢慢慢慢的開,還沒有開到吳淞口,有一個砲彈打過來了,船不開了,那邊國軍跟共軍打得很厲害啊,晚上我們都看見的火網啊!那個子彈的火網啊!天濛濛亮的時候,有兩艘兵艦護航我們出去,一直護我們出了吳淞口,那個兵艦就退回來了。」後來,米繩祖聽先生江源說起那一段往事,才知道這趟往台灣的航程並不平靜,閃閃發亮的黃金誘惑著漢民輪的船老大。

     米繩祖說:「船長就跟他說:江先生,我們從上海到台灣有好多的小島,離島很多,我們把這個舵稍微偏一下,我們大家到小島去做金銀島主怎麼樣啊?我先生一聽這個話,嚇了一跳,心裡頭想,這下怎麼辦呢?他就跟幾個同事講,你們4個人一組,都要帶著槍,一路監視船老大。後來就這麼一路輪班,大概12個人輪班,4個人一組。」這個船老大挾持黃金船危機,在招商局幹員江源的監視中落幕。但蔣介石的「最後一道黃金命令」才正要啟幕。

     蔣經國在《風雨中的寧靜》一書中記載,「5月22日,晨八時,奉命飛往上海,處理物資之疏散事宜。」這裡「奉命」指的就是奉蔣介石的命令,「物資」指得就是抗戰時期沒收漢奸的黃金、珠寶,共3千多條,價值20幾萬兩黃金。蔣經國在嘉義空軍機場因天候因素折回,不久又再次起飛,但尚未落地前飛機接到上海機場已被解放軍包圍的消息。蔣經國乘坐的飛機無法安全降落上海機場,只好作罷。這是蔣介石運出黃金過程中唯一失敗的任務,儘管蔣經國已經盡力了,但蔣介石對兒子沒能完成任務仍有怨言;因為多一點黃金、珠寶,就能給部隊多買一點軍備,對中華民國就是多一層保障。

國軍根本不想打了

     在上海撤離倒數時刻,湯恩伯所屬的22萬軍隊僅有6萬名國軍可以上船,跟著撤往定海(舟山群島)或台灣,來不及撤退的國軍最後只能消極守住上海,或是選擇投向共產黨。住在上海的老人家沈澧,上海戰役開打時,她人在辦公室內,目睹了當時國軍厭戰的情形,她說;「我看到國軍拿著槍,不朝解放軍打,都往蘇州河裡打,國軍根本都不想打了。」但在上海印鈔廠的李思德卻看到另一種景象,他說:「25號我們一看,馬路邊上都睡著解放軍,我到印鈔廠去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一到那邊,國民黨還開槍,就把我前排的房子的一個自行車行老闆就給打死了,我嚇得跑到對面馬路邊去。」後來,我們從上海歷史影片中,看到國軍撤離上海後,整個城市四處可看見國軍所留下的坦克車。

     沈澧說:「到第2天早上,開門出去看,國民黨的坦克車停在門口,那些小孩不怕,爬上去玩,國民黨逃走了,坦克車放在那。」從沈澧的口中,我們聽到了她對上海解放的喜悅,這對我們這群台灣來的工作團隊產生震撼,雖然我們知道這是廣大大陸人民的心聲,但衝擊依舊。

     當漢民輪來到台灣時,在漢民輪上的家屬聽到了上海已經被解放的消息,大家的心情都百感交集。此時,來到基隆港,等著上岸的漢民輪家屬,在歷經波折之後,是否能順利入境台灣呢?這個黃金檔案中幾乎沒有留下記載的漢民輪,船上眷屬的命運將會如何?一個更艱難的問題正考驗著軍統局的幹員江源。(待續)

     (更多詳情請上長天部落格:http://skyeyefilm.pixnet.net/blog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586552
2011-3-25丁雯靜〈蔣介石之黃金密檔〉8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albert8888
雇貓
tina2008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2618/112011040100191.html
兩岸史話 - 蔣介石之黃金密檔
2011-04-01 旺報 【文/《黃金密檔》製作人 丁雯靜】

     製作《黃金密檔》時,我們發現原來以前上海人將黃金稱為「黃魚」,在傳統節慶裡,上海人會將黃魚放在箱子底下,象徵年年有餘。黃魚共有兩種,10兩重的黃金叫大黃魚,1兩重的黃金叫小黃魚。另外,黃魚沒有標準形狀,大都以長條型為主。

大小黃魚買命錢

     當時中國的煉金術已經不及西方,中國只能達純金999的程度,而美國金磚卻能到達999.9,也就是接近百分之百純金。上海銀行博物館副館長徐寶明說:「那時候上海買房租房,都是用大黃魚來計量的,一幢別墅5根大黃魚頂一個別墅。如果你要行賄的話,要辦一些事,給他一根小黃魚,又小沒人知道,放進口袋裡面,很安全。」金圓券發行時,政府從民間收回不少黃魚,因為形狀不一,都用圓木桶裝著,運到台灣銀行金庫的黃金,有的是方形的木箱,裡頭裝著是金磚,因此,從台灣銀行地下金庫的照片中,裝載黃金的容器有兩種,一種是木箱,一種是木桶。

     1949年5月初,國共內戰的戰火逼近上海,市區內開始感受到戰爭的恐怖氣氛。我們從歷史影像中發現,外灘湧進大批撤離人潮,有外國人士,也有當地的上海人;船票一票難求,當時一張到台灣的船票,至少要一隻大黃魚加一隻小黃魚,共11兩黃金。當年年僅12歲的王蓉和他的家人坐上中興輪,那是上海和基隆間的豪華輪。他說:「碼頭邊擠著滿滿都是人,妹妹和我差點被人群沖散,碼頭邊亂得不得了。」並不是每個人都和王蓉家一樣,有權力選擇離去,我們在上海認識一個相當特殊的受訪者,他是陳儀的外甥──陳兆夔,他說:「要離開上海,是要有一定的社會背景和經濟條件,像我們家就沒有這條件,所以就算我們想走,也走不了。」

     事實上,早在1949年4月,解放軍攻入南京後,蔣介石要求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力守上海,國軍共動員了22萬人參與這場戰役。1949年5月12日,上海戰役正式開打,開打之初,兩邊戰力勢均力敵,5天後,湯恩伯陸續接到了蔣介石5封親筆信,其中有一封是關於「搶運最後一批黃金」。他在信上說:「除在滬維持金融之必要數以外,(中央銀)行留黃金2萬兩,銀元100萬元。」但是我們從湯恩伯寫給中央銀行的公文中發現,他只留了5千兩黃金在上海做為軍費,其他的19.5萬兩黃金,全部運往了台灣。

     從公文中我們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湯恩伯,在國軍的相關史料裡,對湯恩伯的描述,除了抗戰時台兒莊大捷有他的功績之外,其他都相對負面。試想,如果湯恩伯是個有貪念的人,為何他不要遵照蔣介石的意思,留下2萬兩黃金,而只留下5千兩呢?或者是,湯恩伯心裡清楚,上海戰役根本無法支撐太久,所以他不願留下太多的黃金。湯恩伯的例子讓我們瞭解,歷史的功過,其實沒有答案。

反對撤金的騷動

     製作紀錄片期間,一直有個疑問,共產黨的地下黨人四處潛伏,為何中央銀行沒有中共地下黨人出來阻擾呢?後來,我們在上海檔案館找到答案。在上海戰役開打當天,反對央行撤出黃金的衝突浮上台面,央行稽核專員黃競武用盡方法,試圖阻擋最後一批黃金運出。儘管黃競武的父親是同盟會大老黃炎培,但這樣的身分依舊無法保護他,最後黃競武遭槍決處分。此時,湯恩伯要運出上海金庫黃金的難度愈來愈高,他必須在大批人員登上艦艇時,在僅剩的空間裡運進黃金,如何在眾目睽睽下不會引起騷動,而且還能保護黃金安全。

     在最後撤離的軍艦中,停靠在黃埔江邊的「中基艦」,船上電機兵金振濤接到了一個相當奇特的命令,要求他將艦艇上冰庫的冰全部退去。他說:「那時上面交代我把冰箱停掉,把冰化掉,叫我不要再進去,我們不能問要做什麼,第二天就很多的木箱,兩個人扛一箱,這樣扛到船上來,他們把箱子往冰箱裡放,看起來很重。人家當然不會說這是黃金,不會說是中央銀行來的。」中基艦的冰庫成了艦艇上金磚最安全的位置。金振濤說,「黃金裝運不久後,船尾就往下沉,船頭就往上翹,我們機艙的人要把船頭的壓艙水打滿,後面的打掉,讓船可以扶正。」

     此時,上海的煙硝味愈來愈濃厚,整艘中基艦,除了冰庫裝運黃金,剩下空間都用來裝載物資和大批撤離人員。中基艦上的情形是上海撤退時的縮影。在撤離的艦艇上,人們看到這一箱箱的黃金,能否經得起誘惑?一場更為驚心動魄的海上劫持黃金案,將在暗夜中悄悄地展開。(待續)

     (更多詳情請上長天部落格:http://skyeyefilm.pixnet.net/blog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585271
2011-3-31中國時報記者劉正慶報導〈李宗仁想拿回黃金 「一談錢大家緊張」〉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雇貓
tina2008
albert8888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443/112011033100405.html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2613/112011033100405.html
李宗仁想拿回黃金 「一談錢大家緊張」
2011-03-31 中國時報 【劉正慶】

     在國共內戰激烈、國民黨派系傾軋和人心浮動的不安年代,樓文淵在老家浙江報考蔣介石委員長的警衛人員,那年他只有十七歲。回憶起國民黨內高層爭搶黃金的過程,樓文淵說,代總統李宗仁在一九四九年七月曾經專程飛來台灣,目的就是要拿回黃金。

     「李宗仁每次和蔣介石見面,就談錢的問題,一談大家都很緊張。」想起那段擔任貼身侍從士的情景,樓文淵不由得感嘆說,李宗仁飛來台灣後,蔣特別禮遇並接機,還安排李下榻草山行館,當時的場面很熱鬧,蔣李二人看起來也十分高興。

     雖然蔣李密談的內容,一名小隨扈士官不得而知,但樓文淵聽「有關人員」轉述,蔣介石曾向李宗仁提及,國家的整個財政困難,要養這麼多的部隊,還要做防禦工程、買武器。言下之意,就是中國國民黨總裁不想將運抵台灣的國庫黃金交還給人在大陸執政的中華民國總統。

     已下野的蔣介石依憲法不得干政的,然在那個特殊年代,蔣仍在檯面下領導軍政大務,且用會談但不記錄的方式,不時約集黨政軍要員商談軍事、財經、協作和一般政務,而財經會談,樓文淵表示,好像就是聽取軍需署、中央銀行有關運送黃金的相關報告。

     當年黃金如何運台?樓文淵說,各有各的講法;第一批運來台灣時還很順利,李宗仁接下代理總統、改派劉攻芸擔任中央銀行總裁後,對此事就有點意見了。

     樓文淵知道,時任蔣介石機要祕書的周宏濤曾銜命趕赴上海會見劉攻芸,傳達蔣運黃金的大意內容,也就是「做人要有做人的道理,不要以為好像用政治勢力就如何…,這些錢並不是我姓蔣的,是為國家保存一點資本,否則這些錢都搞掉了。」

     蔣介石是否要周宏濤這般對劉攻芸說?樓文淵不敢肯定,但周劉之間的會面卻有這樣的意思出來。

     「私運」黃金來台的歷史帳無人說得清、算得了,而當年月薪只有新台幣廿二元的樓文淵只是認為,這筆黃金對台灣的影響確實太大了,要不是以黃金作為新台幣發行的準備,隨蔣經國、谷正綱、湯恩伯等軍政要員從舟山搭機逃難的樓文淵等人,這一群群從大陸撤退的百萬軍民,面對百廢待舉的台灣,也不知該從何做起、又怎能奢談反攻復國大業以安穩人心。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443/112011033100404.html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2613/112011033100404.html
1362萬兩黃金 現存新店文園
2011-03-31 中國時報 【劉正慶】

     蔣介石機要祕書周宏濤在口述自傳提及,監察院在一九五○年呈總統的報告裡指出,一九四九年以來運至台灣的純金數量共耗掉三二一萬二千餘兩,僅剩五十四萬二千多兩,當初究竟運來多少、怎麼用、花掉多少?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盧秀燕說,「不得而知,就是沒帳!」

     為監督黃金管理與追查黃金使用流向,盧秀燕和立委羅明才、羅淑蕾、廖正井,於二○○八年初在中央行銀行副總裁楊金龍等人陪同下,難得一窺始終不對外開放、中華民國存放黃金的「文園」。

     這座位於新店山坳的國家「金脈」只有約一百名憲兵把守,加上少數央行文園管理處的文職人員看管,百餘人力卻掌握國家現存的一三六二萬兩黃金,盧秀燕擔心地說,「黃金不能只靠人的忠心,或對一個央行總裁的信任。」

     儘管對央行的管理和保存還算滿意,但台灣不能再像國共內戰時期,全民、全國的財政命脈只能任憑蔣介石叫一些忠心的人或衛士私下運出,至於運多少、如何花費、有沒有落入私人口袋?始終搞不明白,真正的歷史也沒人可以講得清楚,「這就是因為沒帳、沒制度」,盧秀燕評說。

     曾揭發軍情局四十億台幣「小金庫」弊案的盧秀燕表示,「不習慣」讓立委參觀文園的央行後來還是再安排立委團前去考察,而對文園內的設施,看過的人都說,不過是兩座和小學禮堂面積相若的庫房,重量不一的黃金條和黃金磚整齊的放在庫房內一座座櫃子上。

     參訪和考察「文園」讓盧秀燕等人深刻體會,即使有兵力把守、有重鋼門封閉,金庫鑰匙也分由不同人員掌管,但卻沒有什麼有效的監督功能。在「球員兼裁判」管理模式下,央行能否值得信任、總叫人難以放心,特別是那段搶運黃金的歷史記憶猶存。

     盧秀燕認為,文園附近因土地開發原因,隱密性早已不存在,有限兵力更難阻擋新科技和武器的可能攻擊,文園縱深淺、易抵達、兵力又單薄,保護這一黃金國庫的最好方法,反而是像美國的作法,將文園開放,「最好的保護方法就是公開化,讓大家來保護。」

     主張開放是因為黃金就像故宮深藏的古文物,也應該讓一般民眾有機會參觀。為進一步強化外部監管機制,盧秀燕、周守訓等卅一位立委在立法院連署提出《公有貴重財產文物清點法》。盧秀燕介紹說,國庫黃金除定期清點外,也應成立一類似監督委員會性質的組織,透過不同政黨之間相互監督,讓黃金庫存管理真正邁向制度化。

     在她的想法裡,過去的時代有它特殊背景,當年黃金運台,實際上對金融、貨幣政策或軍民心理,以及建設寶島都具有重要歷史貢獻,之後,央行對從大陸帶來的黃金、銀圓等各種國有財物也保管的不錯,只不過,國家真的不能光靠人的盡忠職守就能維繫生存,否則,難保加拿大皇家鑄造廠二○○九年爆發的大量黃金和貴金屬不翼而飛事件不會在台灣發生。

     《黃金密檔》紀錄片試圖解密的同時,盧秀燕強調,國家命脈真的不能靠人的管理,一定要有新的制度,要不然,那筆距今六、七十年以上的黃金迷糊帳,怎麼來、如何去?永遠查不清,徒讓外界增添各種謠傳。

------------------------------------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584216
2011-3-31中國時報記者亓樂義報導〈公教米糧、軍餉 黃金換來的〉〈外匯爭奪戰 國共兩敗俱傷〉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雇貓
albert8888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443/112011033100146.html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2613/112011033100146.html
公教米糧、軍餉 黃金換來的
2011-03-31 中國時報 【亓樂義】

     一九四九年台海情勢急遽變化,兩岸呈現分裂分治新局!蔣介石總統指揮搶運來台的數百萬兩黃金、銀元,是國民政府遷台後得以鞏固政權的重要憑藉,更是穩定台灣經濟、發行新台幣的重要基礎。這批秘密運抵台灣的黃金對台灣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的深遠影響應有其重要歷史評價。

     當時還是小學生的吳興鏞隨政府撤退來台,新台幣發行後,他還記得每天使用的五角輔幣是銀質的,五枚錢幣的重量相當於一塊銀元,民間都在使用且流通了好多年。他相信,這些銀幣是由上海運到台灣以千噸計的銀錠鑄成,對穩定新台幣發揮重要作用。銀元如此,何況黃金。

發行新台幣 80萬兩作為準備金

     蔣介石千方百計把上海國庫黃金運往台灣,說明他把台灣作為反攻基地的決心。蔣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的日記中提到要改革台灣幣制,半年後發行新台幣,以八十萬兩黃金作為準備金,穩定台灣的物價。前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潘邦正說,黃金的作用不僅如此,它對台灣的政經軍心都帶來深遠影響。

     潘邦正強調,「黃金」是廣義的,涵蓋蔣介石從大陸運來的黃金、白銀、外匯、珠寶和銀元等所有的有價資產,加上韓戰後的美援,否則近八十萬的軍隊薪餉怎麼發?每四年的經濟計畫如何啟動?更談不上扶持和發展民營企業。

     《黃金秘檔》一書作者吳興鏞說,美國國家檔案紀錄局文件顯示,美國國務院一九五○年三月收到「台灣情勢趨穩定的好消息」,此時韓戰尚未爆發,「穩定」一說應指上海國庫資金所發揮的作用,包括二百多萬兩黃金和大量美金,經由台灣銀行,大部經由銀樓流入民間,不僅穩定新台幣,包括公教人員和士兵的米糧、軍餉及軍火補給都有了著落。

撫平傷痛 孳息宜推廣兩岸交流

     從發行新台幣角度看,還能看出蔣介石反攻情結的微妙變化。潘邦正說,新台幣一九四九年六月發行,為台灣銀行發行、不是中央銀行,當時的國幣是銀元,新台幣是地方錢幣,蔣矢志要反攻大陸奪回正統。

     中央銀行遲至一九六一年在台成立,但不印新台幣,而是委託台灣銀行印鈔,新台幣只能算是準國幣,這也是基於政治考量。直到二○○○年新台幣才由央行印製,成為正式的國幣。由此看出,蔣在過世之前,知其不可為,仍心繫他曾經統治過的萬里江山。

     往事已矣,為撫平兩岸的歷史創傷,吳興鏞建議,不妨把運台剩餘黃金的現值所孳生利息作為推展兩岸教育與交流之用。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443/112011033100434.html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2613/112011033100434.html
外匯爭奪戰 國共兩敗俱傷
2011-03-31 中國時報 【亓樂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九四九年十月在北京成立,國共之間的零星交戰仍在持續,但重點轉向外匯爭奪戰,中共亟欲在擊潰蔣介石政權的同時,一舉拿下國民政府在海外的所有外匯資產,結果兩敗俱傷,留下歷史遺憾。

     前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潘邦正六年前在東京訪談宋子文的機要秘書丁世祺之妻丁惟柔。據她說,這些外匯資金高於當時存在中央銀行的黃金。如此天價,究竟值多少錢?沒有人清楚,潘邦正說,央行有外匯帳號密碼冊,流向不明,有一說是隨太平輪沉沒於舟山群島的外海。

     一九四九年四月底,遠在美國的宋美齡急電告蔣,上海局勢緊張應盡早撤離在上海的中國銀行總行,以免中共入城凍結該行在海外資產。經此提醒,蔣感到事態的嚴重性。

     這本密碼冊記載國府上百個機構在海外的存款,外匯以當地幣值為主,戰時部分外匯轉入私人名下,避免中共申請凍結,故很難統一其現值。潘邦正說,中共下令打進上海務必找到外匯密碼(又稱Key),以領取海外巨款,但密碼始終沒找到。

     與此同時,蔣介石也未能全額領出。據大溪檔案記載,一九四九年八月底有兩批外匯從美國運抵台灣,等值約廿萬兩黃金。換言之,絕大多數的外匯都沒有領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最能形容國共之間的搶匯大戰。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443/112011033100435.html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2613/112011033100435.html
長天傳播:運走說 符合史實 耗時2年製作 訪談11位目擊者
2011-03-31 中國時報 【亓樂義】

     長天傳播公司耗時兩年製作《黃金密檔》紀錄片,總經理丁雯靜說,面對黃金運台的這段歷史,兩岸有不同的史觀,對岸著力很深,長天拍攝此紀錄片的目的,就是要有自己的發言權,從我們的角度去看兩岸歷史的演進。

     丁雯靜表示,這部紀錄片共訪談歷史當事人卅三名,其中十一位是黃金運台的目擊者,採訪地點橫跨兩岸三地和美國。大陸方面也有相關的製作影集,但缺乏目擊者的第一手資料,所以不能算紀錄片。尤其,大陸有自己的史觀,認定蔣介石是「盜走」國庫黃金,長天傳播則用「運走」,以符合當時的歷史情境。

     紀錄片應少用情緒語言,情緒愈少、愈能忠於史實。丁雯靜說,「歷史未必是勝利者的歷史」,百年之後,歷史也許對蔣介石運走黃金的行動給予新的觀點與評價。

     為重建歷史原貌,《黃金密檔》採3D立體動畫等現代視覺效果,讓人彷彿進入時空隧道,親臨這場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丁雯靜說,藉此題材希望年輕人也愛看紀錄片。

------------------------------------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584175
2011-3-25丁雯靜〈蔣介石之黃金密檔〉7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2613/112011033100418.html
兩岸史話 - 蔣介石之黃金密檔
2011-03-31 旺報 【文/《黃金密檔》製作人 丁雯靜】

     位於凱達格蘭大道上的總統府在1949年前後是最高行政長官、台灣省主席陳誠的辦公地點。陳誠從北伐、抗戰到國共內戰一直是蔣介石的左右手。第一批黃金安全抵達台灣後,蔣介石心裡很清楚,他得尋找一位可信賴的人選,才能保住運台的黃金。我們從當年美軍到台灣拍下總統府的影像中發現,60幾年前總統府和現在相比變化不大;當時台北街頭的老百姓穿著汗衫、戴斗笠、穿木屐上街,看起來相當悠閒。當時台灣老百姓並不知道一股政治風暴正朝台灣襲來,位於總統府旁的台灣銀行金庫黃金極可能不保。

     1949年3月,李宗仁動員桂系立委,要求陳誠運回存放在台灣的黃金。此時,陳誠在公文中回覆,「台灣銀行的黃金是由中央銀行管轄,不在我管轄範圍之內。」陳誠知道,他只能以拖待變。此時,下野的蔣介石人在溪口,很快地得到陳誠來自台灣的報告。蔣介石在日記上說:「以李(宗仁)、白(崇禧)運動立委,擬將台廈現金運回,支付政事,期以半年,用光了事,這種卑劣陰謀,不惜斷送國脈民命,貢獻共匪,以為快也。」聯勤總部軍需署財務司(後改制財務署)副司長董德成說:「李宗仁哪有人理他,沒人理他,軍事命令下不來、下面都不動。」

重慶艦的神祕黃金

     同樣發生在1949年3月,國府噸位最大、攻擊力最強的巡洋艦艇的重慶號因投共被蔣介石下令炸毀。但重慶號神祕的不是它艦艇上的裝備,而是艦上有一座「海上金庫」。住在上海,當年是重慶號艦長鄧兆祥祕書的胡步洲是重慶號少數知道金庫的人,金庫的位置位於艦艇的甲板下層。他說:「1949年1月,海軍總司令桂永清來到黃浦江軍用碼頭,重慶號靠在上海造船廠旁,他親自指揮,重慶號上運進很多黃金和美鈔,但這是總司令部的,還是他私人的,我們搞不清楚。」後來,1949年3月4日,傾向共產黨的《華商報》,報導了一則重慶號上存放黃金的消息。不過這項消息立刻被當時央行否認。我們可以確認,重慶號上並不負責載運黃金任務,為何艦艇上要存放黃金呢?

     金振濤在中基艦上工作,他說:「重慶號上有黃金,是海軍傳說已久的祕密。而且,桂總司令不會是這種貪婪的人,戰亂的時候,不可能會把錢放在那裡,那時候國家兵荒馬亂,不可能把黃金藏著私有。」後來,我們從一位在上海,不願意具名的重慶號老人家,和他的越洋訪談中得知,當重慶號被擊沉後,1951年4月解放軍進行打撈,共撈起銀元大約三十萬,黃金約莫數十萬兩。重慶號上的金庫黃金,究竟是桂永清個人所有,還是發放海軍軍餉的金庫,或者是蔣介石的海上金庫,目前仍是個歷史之謎,金振濤認為:「重慶號上裝載的黃金,應該有特殊任務。」

先運人或先運黃金

     為了尋找重慶號的所剩痕跡,我們特別走訪了北京軍事博物館,館裡頭展示著國府「王牌艦艇」重慶號的模型,以及曾經鑲在艦艇上的重慶字樣。從重慶號的字樣,我們可以想像,這艘原名Arora「阿羅拉」的英國軍艦,外號銀色魔鬼,艦重7000餘噸,艦長153.9米,寬15.6米,會是多麼壯觀。重慶號投共後,終結了蔣介石這段不為人知的「海上金庫」。但蔣介石的損失不僅於此,防守吳淞江入海口的江陰要塞,海軍第二艦隊將近30艘軍艦,在1949年4月21日也投向共產黨。跨越長江的渡江大門就這樣敞開著。解放軍很快地占領首都南京,李宗仁黯然離開了總統府,總統府一樓牆上時鐘還停在當時李宗仁撤退的時間,6點50分。

     南京被解放後,上海郊外開始出現戰爭的煙硝味,此時,上海國庫的黃金只剩下20萬兩,已經退無可退的蔣介石,還會下最後一道命令嗎?上海的最後撤退,到底要先運人,還是先運黃金?一個更艱困的難題,正考驗著蔣介石。(待續)

     (更多詳情請上長天部落格:http://skyeyefilm.pixnet.net/blog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584075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