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3+112010010400277,00.html
顛覆A咖論 薩依德鄙視卡拉揚
2010-01-04 中國時報 【林采韻/台北報導】
已逝思想家薩依德(Edward W. Said)還是一位熟稔鋼琴的古典樂評人。二○○三年薩伊德去世後,他的妻子集結他在美國各大雜誌發表過的樂評付梓出版,這本《音樂的極境》(Music at the Limits)中文版近日在台發行,可以見到薩伊德以犀利筆觸評論華格納、批判國際音樂節的商業化,並挑戰名家。
《音樂的極境》二○○七年在美出版,收錄薩伊德一九八○年代以降在《國家》周刊(The Nation)、《紐約時報》、《觀察家》等媒體所寫的文章。薩伊德飽讀群書、熱中聆聽各版本、勤於參與音樂會,對音樂好惡鮮明。行文中他義正辭嚴,力挺鋼琴家顧爾德,厭惡霍洛維茲,擁抱指揮阿巴多、鄙視卡拉揚。
樂評力挺 顧爾德像為作品照X光
薩伊德評判音樂家,除了討論藝術層次,更直搗對音樂的態度。他指出,大多數的鋼琴家,如同大多數政客,似乎只希望一直當權,他認為霍洛維茲與塞金就是如此,「他們帶給聽眾莫大樂趣,但他們給我的感覺是,他們單純在繼續彈琴。」
相較之下,他認為波里尼、布蘭德爾等鋼琴家並非只是「繼續彈琴」,「他們的獨奏會就像對重要鋼琴曲目的探索、重新詮釋。」他認為當代鋼琴家沒有任何人做得比五十歲就逝世的鋼琴家顧爾德精彩。顧爾德不只鍵盤技巧精熟,「他彈每件作品都像為作品照X光,以獨立和清晰處理其成分。」
針對指揮卡拉揚和阿巴多時代的柏林愛樂交響樂團,薩伊德也有鮮明的立場,「大多數的人認為卡拉揚較為精采,真是離譜。」他為阿巴多抱屈,說阿巴多即使演出比較乏趣的作品,也能以出色的手法結合圓熟的專業修養,讓柏林愛樂表現毫無瑕玼。
批商業化 希望打破樂壇巨星迷思
薩伊德對古典音樂的商業化也罵得很有勁。他說,現代音樂節舉辦始於十九世紀,當初的用意是以崇拜之情紀念偉大作曲家。一八七六年華格納的拜魯特音樂節開辦,原計畫搞音樂革命,最後卻成為資產階級朝聖之地,演出標準更是逐年下滑卻一票難求。他再批薩爾茲堡音樂節,認為它和拜魯特音樂節一樣「持久、昂貴、死氣」。薩伊德希望打破樂壇的「迷思」,強調並非票房好的音樂會、唱片銷售佳的音樂家就是「A咖」,「巨星」高高在上,也必須接受公評,眾人認為的「名家」並非絕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