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每事報*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每事報*】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治+社會(兩岸)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2009-12-6] 野人山可以送給緬甸,因為三萬命喪野人山的中國遠征軍的帽徽符誌是青天白日
 瀏覽2,668|回應6推薦6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albert8888
雇貓
joycelinlin愷悅
tina2008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SCFtw2

.

十多年前,有一次由於研究工作的需要,我特別去查地圖,專看雲南西部,在大陸出版的標準地圖集上注意到雲南西部的中緬未定界從雲南向西突出的那一個明顯的角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垂直地切掉了,切給了緬甸。那個“角”的面積我那時按著地圖比例尺計算過,現在已經忘了有多少萬平方公里。那是並不太高的山地和寬闊的谷地,地形複雜,原始熱帶雨林高聳豐茂,是好地方,當地土司在清代不是直接受雲南省管轄就是會向北京朝貢的,為什麼軍力強大(自稱在韓戰中勇悍無敵世所敬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敦親睦鄰”把這個地方送給了緬甸?為什麼?

山是野人山,南北有臺灣島這麼長。往東叫江心坡,連著雲南。

1942年五月初,中國入緬遠征軍戰事失利,第五軍軍長杜聿明下令部隊突圍回國,但回國的道路已經被日軍切斷了,杜聿明的部隊衹得進入野人山區,希望能穿越山嶺回國。由於迷路、疲憊、饑餓、疾病、天氣、和螞蝗,這一路上死了三萬多人。有一千五百位傷兵無法隨軍長途跋涉,衹能留在醫療站,他們不願意被日寇俘虜,在5月21日凌晨集體自焚。

當初,印度英軍總司令認為緬甸如果被日軍攻佔了,以後英國還可以在和談場上把它收回來,但是如果中國軍隊進了緬甸,那麼英國以後就趕不走中國人,因此最早的時候這個英國將軍拒絕中國軍隊入緬作戰。大英帝國派駐大殖民地和高影響力地區的大軍的統帥通常國際政治眼光很強,不過這回這個英國佬跌碎了眼鏡,因為後來天天攘臂向內高呼自己是中國正統政權向外高呼自己完全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不但連應該屬於中國的野人山地區敦親睦鄰送給了英國人離開之後的緬甸,還把在清朝版圖上存在了兩百多年直到中華民國成立之後一直屬於中國雲南省管轄的江心坡地區一併奉送。

榮辱是一體的,野人山之辱與中華民國遠征軍在緬甸的光榮是一體的,與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是一體的,與在重慶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是一體的,不過那時在延安日益壯大的中國共產黨地方軍政勢力於中國遠征軍的戰事顯然覺得不痛不癢,無榮也無辱,毫無關係。事隔多年之後,那塊中國抗日將士在偉大的衛國兼民族禦侮戰爭中留下了上百噸重屍骨未收 -- 而且本來就屬於中國或應該屬於中國 -- 的地方竟然可以平白無事送給鄰國,好教這個鄰國放心中國是和平愛好者。

1960年六月中國共產黨帝國在和平無事的情況下與弱國緬甸簽訂邊界條約,拱手把中國雲南省的長期轄地江心坡和江心坡以西的中國藩屬孟養土司領地一併送給緬甸。這兩片土地合起來有臺灣島的兩倍大。這約一簽,在那塊土地上活動發展的中華民國面對中國共產黨帝國的游擊武力立刻受到緬甸軍隊的大舉攻擊。

滇西的中國抗日戰事與中國遠征軍在緬甸的戰事是一體的,以中國遠征軍在緬甸的浴血奮戰為主題的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最近在大陸熱播,《父親的戰場》和《松山戰役筆記》這樣的書現在也出版了,但是野人山區三萬多具真正抗日隕身的中國白骨仍然未收,親人至今不知道他們怎麼死的,他們將永遠長眠異域,因為中國共產黨帝國把那塊地方當作敦親睦鄰的禮物送給外國了。中國共產黨帝國的主宰者毛救星和外交天才周聖人為什麼這麼慷慨好施?原因當然不止一個,不過那三萬多命喪野人山的中國遠征軍的帽徽符誌是青天白日應該是這些終於得了天下的流寇終究不在乎這塊土地的根本原因。

這個國家是我的國家嗎?它崛起了嗎?

我不要這樣的國家,它的恥辱是洗不掉的,銘刻在地圖上。

臺灣是現在的中華民國所在,韓戰之後軍威震天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喜歡敦親睦鄰,喜歡到可以把那麼大片那麼好的地方送給柔弱的鄰居當親善禮物,何必硬要臺灣與它“統一”呢?中國共產黨帝國甚至還立了法,一旦出現了法理臺獨就要依法出兵攻打,拿下臺灣,何必呢?憑甚麼呢?憑那股對同族同語言的反對者絕不手軟卻對異族異語言的鄰居慷慨到不可思議的恐龍烏龜混而為一的民族主義二百五作風嗎?

“外獨”長期以來是一股支持民進黨的大勢力,裡頭有許多知識多能力強的人。這些跟著中華民國政府退到臺灣來的外省人的第二代主張臺灣共和國,他們當然不是所謂的日本皇民,這些中國人不過是非常不願意 -- 或甚至不屑 -- 被中國共產黨帝國政府統治並代表罷了。努力倡統罵獨的大陸官員、大陸網民、和那些有知識的“滯臺中國共產黨帝國遺民”好像從來也不以外獨為攻擊對象,為什麼?是不是因為這些外獨人士是如假保換的硬柿子?

許多人 -- 包括幾乎所有的大陸人和幾乎所有的臺灣非綠媒體 -- 老是說“國共恩怨”不宜阻擋兩岸共同向前看的歷史大勢,臺灣的綠色言論則老是說“國共恩怨”與臺灣人民無關,其實癥結哪裡是什麼“國共恩怨”?正宗中國共產黨對中國歷史負債太多,對中國人民負債太多,對歷史上某些特定的無辜犧牲者群體負債太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負債,也對中華民國的人民負債。歷史債務如此巨大,大陸人不要求中國共產黨謝罪還債也就罷了,中華民國國民裡正直的外省人後代 -- 如我 -- 是不會放手的。

*****************************************************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3+112009120600334,00.html
開卷中國 - 不只是父親的戰場 記下那些被遺忘的滇緬戰爭
2009-12-06 旺報 【記者黃奕瀠/綜合整理】

     過往,歷史的紀錄和詮釋皆交由當道的史家或作家,後人僅能從他們的觀點爬梳歷史。但隨著科技發達,媒介話語權也隨之擴散,誰都可以從自身的角度回顧歷史,這樣的個人敘事活絡了「歷史」,也增加與讀者的貼近性。

     關於近代的戰爭,許多中國個人回憶史出版,豐富了經驗觀點和史料。包含薩蘇的《國破山河在》、《尊嚴不是無代價的》,王外馬甲的《我知道的老兵故事》、《戰場上的蒲公英》等。還有描述抗戰時期滇緬戰場的《父親的戰場》(章東磐著)與《1944:松山戰役筆記》(余戈著),都是作者自行研究調查的結果,這些作品雖稱不上系統性全面調查,但也反應了大時代的某些鳳毛麟角。

抗戰田野筆記:《父親的戰場》

     尤其滇緬地區的戰爭,其實在整個近代中國的烽火敘事中顯得無聲且微弱,近年,隨著研究增多,才慢慢浮出水面。《父親的戰場》作者、軍人出身的章東磐本人,也是上世紀末偶然得知,原來觀光勝地雲南邊界曾有一場惡鬥。2003年他下定決心要用文字記錄自己的見聞感思,到如今這些田野調查筆記終於得以出版,十年間,作者寫得斟酌,出版社耐心等待,終究出版。

     《父親的戰場》又稱為「中國遠征軍滇西抗戰田野調查筆記」。在章東磐之前,已有多位民間學者以不同方式開展了對中國遠征軍的民間調查,而章東磐與他的朋友們歷時數年、跋涉萬里,沿著當年遠征軍之路,用自己的雙腳去丈量那次難以想像的艱難遠征,他們尋找舊時戰場遺跡、尋訪當年的老兵,力圖用自己有限的力量打撈出歷史的碎片,辨別那場戰爭的真實模樣。他們還陸續尋訪了多位倖存老軍人,並用這些垂垂老人昏黃的記憶記錄並重現許多珍貴的歷史碎片。

     章東磐將這些採訪與經歷整理成文章,輯成這本《父親的戰場》。裡頭有二十多篇文章,十來個人物,五六處戰場,除了人物的生命故事,還有戰爭的驚心動魄,毫無恢宏的大場面敘述。如,〈石牌〉蕩氣迴腸、〈高黎貢山〉震懾人心、〈功果橋〉令人扼腕、〈松山〉慘烈揪心,那場大戰和無數小戰役的剪影,都被一筆一畫勾勒出清晰的影像。

真實戰爭拼圖:《1944:松山戰役筆記》

     另一本關於老兵的故事《1944:松山戰役筆記》和《父親的戰場》一起問世。今年9月7日適逢松山戰役勝利65週年紀念日,三聯書店趁勢推出《1944:松山戰役筆記》,而這是華語世界中第一本多方位敘述這段戰史的紀實專著。作者余戈為《軍營文化天地》雜誌的副主編,是軍人,也熱衷軍事。他從收藏日軍軍品開始,得知滇西抗戰史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後,發覺在日老兵仍念念不忘「為亡靈招魂」,中國境內卻找不到相關資料,於是花費四年的時間查找國內外資料、走訪了所能尋訪到的親歷、親見、親聞者,踏訪了松山戰役舊戰場的每個角落。

     余戈認為,松山戰役之所以沒有研究專著,主要是因為國內史料保存不善,沒有形成微觀描述戰爭的傳統,「微觀戰史」文本的缺乏,也使文學、影視創作缺乏「母本」而草率演繹。

     《1944:松山戰役筆記》不同於那些認為只要事件真實、細節可以虛構的「紀實文學」。余戈用四年時間,一方面將視線從統帥人物的辦公桌轉向前沿戰壕,親赴松山踏跡覓蹤,搜尋散落民間的「低端」文獻,採訪當事人的見聞;另一方面,他又青燈黃卷地在歷史書頁中翻尋,收集整理了大量中日美三方關於此次戰役的史料。在此基礎上,他通過甄別、比較、考訂等技術工作,修正各自記錄中的錯謬,為讀者一點點廓清迷霧,使史料嚴密「接榫」。同時,作者依託研究成果,在書中成功運用戰場「日記體」,按日推進,以生動的筆法詳細記錄戰役,通過歷史細節還原出一幅「真實戰史的血腥拼圖」。

     《父親的戰場》與《松山戰役筆記》恰可作為一起比較的讀物,前者感性深情、引人唏噓,後者理性嚴謹、細緻入微,而二者共通的是對歷史的尊重、對事實的尊重、對父輩的敬意、對民族的敬意,同時還有作為後輩人的感慨與反思。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720623
 回應文章
穆旦《森林之魅 —— 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

森林之魅 
  —— 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森林:

沒有人知道我,我站在世界的一方。

我的容量大如海,隨微風而起舞,張開綠色肥大的葉子,我的牙齒。

沒有人看見我笑,我笑而無聲,我又自己倒下去,長久的腐爛,仍舊是滋養了自己的內心。

從山坡到河谷,從河谷到群山,仙子早死去,人也不再來,那幽深的小徑埋在榛莽下,我出自原始,重把密密的原始展開。

那飄來飄去的白雲在我頭頂,全不過來遮蓋。

多種掩蓋下的我是一個生命,隱藏而不能移動。


人:

離開文明,是離開了眾多的敵人,在青苔藤蔓間,在百年的枯葉上,死去了世間的聲音。

這青青雜草,這紅色小花,和花叢中的嗡營,這不知名的蟲類,爬行或飛走,和跳躍的猿鳴鳥叫,和水中的游魚,路上的蟒和象,和更大的畏懼,以自然之名,全得到自然的崇奉,無始無終,窒息在難懂的夢裏。

我不和諧的旅程把一切驚動。


森林:

歡迎你來,把血肉脫盡。


人:

是什麽聲音呼喚?

有什麽東西忽然躲避我?

在綠葉後面,它露出眼睛,向我注視,我移動,它輕輕跟隨。

黑夜帶來它嫉妒的沈默,貼近我全身。而樹和樹織成的網壓住我的呼吸,隔去我享有的天空。

是饑餓的空間,低語又飛旋,像多智的靈魂,使我漸漸明白。它的要求溫柔而邪惡,它散佈疾病和絕望和憩靜,要我依從。

在橫倒的大樹旁,在腐爛的葉上,綠色的毒,你癱瘓了我的血肉和深心!


森林:

這不過是我,設法朝你走近,我要把你領過黑暗的門徑。

美麗的一切,由我無形的掌握,全在這一邊,等你枯萎後來臨。

美麗的將是你無目的眼,一個夢去了,另一個夢來代替,無言的牙齒,它有更好聽的聲音。

從此我們一起在空幻的世界遊走,空幻的是所有你血液裏的紛爭,你的花、你的葉、你的幼蟲。


祭歌:

在陰暗的樹下,在急流的水邊,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無人的山間,
你們的身體還掙扎著想要回返,
而無名的野花已在頭上開滿。

那刻骨的饑餓,那山洪的沖擊,
那毒蟲的嚙咬和痛楚的夜晚,
你們受不了要向人講述,
如今卻是欣欣的樹木把一切遺忘。

過去的是你們對死的抗爭,
你們死去為了要活的人們的生存,
那白熱的紛爭還沒有停止,
你們卻在森林的周期內,不再聽聞。

靜靜的,在那被遺忘的山坡上,
還下著密雨,還吹著細風,
沒有人知道歷史曾在此走過,
留下了英靈化入樹幹而滋生。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669002
2007-2-5徐迅雷〈穆旦穆旦,你越過幾座野人山?〉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SCFtw2

.

http://zjc.zjol.com.cn/05zjc/system/2007/02/05/008155687.shtml
http://big5.china.com.cn/weekend/txt/2007-03/16/content_7971912.htm
穆旦穆旦,你越過幾座野人山? —— 寫在《穆旦傳》邊上
徐迅雷
(光明觀察 2007年2月5日)


一個時代,愧對一位傑出的詩人;一幀背影,無愧一個復活的世界。他是穆旦,是查良錚,是詩人,是詩人翻譯家。他用語言的煉金術,鍛鍊了金子般的詩作,翻譯了普希金、拜倫、雪萊、濟慈、艾略特,滋養了現代漢詩的一代詩心詩性。今天,《穆旦傳》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看到一個中國詩人,從「查良錚」到「穆旦」,從生生死死到死死生生,如何一次次穿越了「森林之魅」。

穆旦有著玫瑰花般的童年。他的祖籍浙江海寧,原本就是人傑地靈;查姓是一個世家望族,而「良」字輩不僅有查良鏞(金庸)這樣的武俠小說大師,還出了教育家、法學家、實業家……1918年出生在天津的查良錚,童年旱慧,天資聰穎;他在小學二年級所寫的作文《不是這樣的講》(見《穆旦傳》第11頁),短短百餘字,刊登於當時的報章,不僅讓今天八股教學的中小學語文老師汗顏,而且會讓一些以「小說大師」自居的名家羞愧。

青少年時期的查良錚,接受了那個時代最為良好的教育:他12歲考入天津南開中學,18歲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35年,他參加了著名的「一二‧九」運動,因為「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後來抗戰全面爆發,查良錚隨校大遷徙,長途跋涉到長沙,又步行3000里遠赴昆明,進入了著名的西南聯大。西南聯大是中國教育史上空前並且絕後的傑出大學,1940年23歲的查良錚西南聯大畢業後留校任教。那個時候的昆明,雲集了聞一多、朱自清、冰心、馮至、卞之琳等一大批著名詩人,而穆旦的詩歌創作也已卓有成果,如果他當好老師寫好詩,人生生活將是多麼的自在愜意。查良錚用「穆旦」作為筆名,是因為「查」字上為「木」下為「旦」,「穆」是「木」的諧音,這樣拆字取筆名,就像金庸先生的「金庸」來自「鏞」。

「位卑未敢忘憂國」,年輕的愛國的穆旦,在1942年,在25歲上,參加了「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抗日戰場。書生報國的武器不是槍而是「翻譯」。在異國他鄉,穆旦曾在杜聿明將軍那裏擔任隨軍翻譯。後來,後來大家都知道,「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戰場寫下了極其悲愴的一頁,不是「大敗而歸」而是「大敗難歸」:在滇緬大撤退中,杜聿明和戴安瀾將軍率領的第五軍,被迫退入野人山,穆旦所在的部隊殿後,他們於是進入了原始森林的地獄。

若干年前,我在本地政協主辦的一張報紙的副刊上,第一次得知穆旦在野人山九死一生僥倖生還的經歷,就曾被深深震撼。現今我們都知道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的艱難卓絕,而中國遠征軍穿越人跡罕至的熱帶叢林,其艱難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密林不透陽光,蛇蠍遍地,螞蝗叮咬,螞蟻在瞬間可以把一個人啃咬成一具白骨。纍纍白骨就成了「指路牌」。更為可怕的是,在野人山中,隊伍失散了,長時間沒有吃的東西,充飢的有毒野生植物,成了奪命「食品」。第五軍1.5萬人越過野人山而抵達印度的,只剩下三四千人,零頭都不到;隨軍撤退的40多名婦女,生還的只有4人;而整個中國遠征軍入緬參戰的10萬總兵力當中,戰鬥減員約1萬多人,卻有5萬人死在了野人山。穆旦,我們的穆旦,我們的年輕時那麼英俊帥氣、英氣逼人的穆旦,可是就進入了這樣的「人間地獄」!

穆旦得了瘧疾,馬匹早已倒斃,支撐生還希望的雙腿被叮咬而腫痛,更要命的是沒有吃的,他最長斷糧達8天!或許年輕的穆旦有著異樣的生命力,或者天意不滅非凡的俊才,在失蹤5個月之後,穆旦竟然死裏逃生,最終抵達了印度集合地。不承想,「餓死鬼」在穆旦生還之後還捉弄了他有一回:極度飢餓之後,差點又讓他死在過飽上!穆旦後來對誰也不再詳細回首那不堪回首的日子,但是他的傑出的詩歌《森林之魅 —— 祭胡康河谷上的白骨》(見《穆旦詩文集》第146頁),抒寫了那死亡森林與人的對話,其中最讓我震顫的是「森林」的一聲召喚:「歡迎你來,把血肉脫盡」!

《森林之魅》,是令人極度震驚的詩。在我看來,這是穆旦詩歌的頂峰之作,因為它來自最讓人驚駭的煉獄經歷。森林與人的交替宣敘嘆,讓外部世界瞠目結舌。那熱帶雨林的原始繁茂,那欣欣向榮的綠色,正是外來人類的森森地獄。連繁茂的野花都令人驚悸,穆旦留給我們的是這樣的詩句:「你們的身體還掙扎著想要回返,而無名的野花已在頭上開滿。」野人山,就這樣嵌入了穆旦的詩歌、嵌入了穆旦的生命。今日在空調房裏早已被「調空」的詩人們,誰能寫得出這樣的詩句?

後來穆旦迎來了抗戰的勝利。後來穆旦結識了美麗少女周與良。周與良是著名藏書家周叔弢的女兒,周家也是家學淵源深厚的家族;與查良錚一樣,周與良也是「良」字輩,一個「良」字嵌入他們各自的名字,「良」字就是他們品性的象徵;或許也可以看成是「千里因緣一字牽」,這大約是冥冥中的安排。周家這「良」字輩中大學教授之多,被稱為「足能辦一所大學」,著名的就有周一良、周紹良、周玨良、周杲良,以及後來成為南開大學生物系教授的周與良。1948年3月和1949年8月,周與良和穆旦先後赴美國留學,最後穆旦成了碩士周與良成了博士。1949年12月,他們在美國結為伉儷,情深深雨濛濛……再後來,在1953年,他們夫婦輾轉香港回到了祖國 —— 愛國,對於穆旦來說,是一種深入到血液深入到骨髓的情愫。

來到上海,巴金夫婦成了穆旦的最好朋友,而巴金的妻子蕭珊原本就是西南聯大的校友,蕭珊鼓勵穆旦多翻譯一些外國文學作品。1953年5月,穆旦就任南開大學外文系副教授。然而,誰能想到,1954年,穆旦因曾參加過「中國遠征軍」,被列為「審查對象」,成了「反黨小集團」的成員;1958年南開大學放出「一顆衛星」:穆旦是「歷史反革命」,降職降薪,逐出課堂,他的主要工作變成拿一把掃帚掃廁所;1959年,穆旦被天津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管制3年」,剝奪公民權利,進行監督勞動;1966年「文革」開始,被抄家、挨批鬥;1967年,被趕到勞改隊;1968年,被請進「牛棚」,妻子周與良也成了「美國特務嫌疑」,被隔離審查,一關就是半年,以致要年幼的孩子輪流給父母送飯,11歲的長女查瑗勞累過度,這位像父母一樣長得美麗可愛的少女,有一次竟暈倒在公用廁所裏,不省人事,幸虧被好心的鄰居發現……

這是發生在人世間的真正的「悲慘世界」。穆旦和他的妻子,就這樣再一次無可奈何地進入了史無前例的「野人山」。這個「野人山」是人間的「野人山」,時間更長,境遇更為慘無人道 —— 不僅摧殘人的生命,而且剝奪人的尊嚴。1969年,穆旦和妻子都成了「牛鬼蛇神」,被下放農村勞動改造。春節前夕,穆旦跑幾十里地去看一看一直杳無音訊的愛妻,周與良在後來的回憶文章裏,記錄了那一情景:

「他帶了一小包花生米和幾塊一分錢一塊的水果糖。幾個月沒見面,他又黃又瘦,精神疲乏,他只是安慰我『要忍耐,事情總會弄清楚的』……我看到他眼中含著淚水,臉色非常難看,便安慰他:『我也是特務,應該受到懲罰。』說了幾句話,他準備走了,要走幾十里才能回到住處。他非要把那包花生米和幾塊糖留下,我堅持不要。互道保重後,他就走了,停留不到半小時。我送他到村口,看他走遠了,才回村。從後面看,良錚已經是個老人了,當時他僅五十二歲。回村後,我立即被批鬥……」(見《穆旦詩文集》代序《永恆的思念》,第9頁)

這是一個讓我潸然淚下的細節與情景。這麼一位一個世紀才出一個的天才詩人,放棄了在美國的一切回到了新的中國,不久就遭遇了這樣的「非凡待遇」;在春節前夕只能拿一小包花生米和幾塊一分錢一塊的幾顆水果糖送給患難妻子,而那個環境還迫使妻子不能接受這樣的「情誼」,否則「不知要批鬥多少次」。這一篇《永恆的思念》,用非常寧靜而質樸的筆調寫出,卻感人至深,不知道哪個年度隨筆精選本會想到將其收入,讓更多的讀者讀到。

那個年代,詩歌界的穆旦與思想界的顧準一樣,有著驚人相似的磨難,且有著驚人相似的境界與情懷,他們都是真正的人間大愛者。這裡不是「你愛祖國,祖國愛你嗎」的艱澀問題,因為一個時代裏一些掌控國家命運的人,他並不能代表「國家」,更不能代表「祖國」。

長夜孤燈。在無法進行詩歌創作的年代,穆旦改為詩歌翻譯,由一位著名詩人成為了一個著名的詩歌翻譯家。不願停下譯筆的穆旦,與不曾停止思考的顧準一樣,他們是一代知識分子的心臟,他們堅守了人類的良心,他們不是「性格決定命運」,而是「品格決定命運」。

穆旦穆旦,你的一生越過了幾座「野人山」!在身心備受摧殘之後,在迎來了東方既白的1977年,在抵達60歲的時候,身體未老先衰的穆旦因心臟病發而不幸逝世。這回不再是「奈何橋斷橋,鬼門關關門」。逝世前的一些時光,穆旦曾偷偷地重新執筆寫下了若干詩作,絕筆詩是《冬》,首章四節最後一句在初稿裏反覆吟誦的是「人生本來是一個嚴酷的冬天」。這是多麼真實的人生寫照。

後來,穆旦終於得到了政治上的平反。文學意義上的穆旦,「平反」卻來得更遲一點。北大教授謝冕說:「在長長的歲月裏,穆旦是一個被忽略的題目。他曾經閃光,但偏見和積習遮蔽了他的光芒。其實他是熱情的晨光的禮讚者,而粗暴的力量卻把他視為黑夜的同謀。」但是,真理從來不會被黑暗與謬誤長久地湮沒。時光抵達1994年,北大的一批文學博士,重新給二十世紀中國的文學大師排「座位」,在「詩歌大師」排行榜上,穆旦被列為榜首(見張同道、戴定南主編《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文庫‧詩歌卷(上)》,海南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其評判穆旦的措辭裏說到:「穆旦並不廣為人知 —— 這正是中國的悲哀……穆旦潛入現代人類靈與肉的搏鬥的內部,他詩的力度、深度與強度抵達了空前的水準,構成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一部心靈史。」(見該書第3頁)

重新把穆旦拉回到大師的行列,是社會良心和文學良心的一次回歸。穆旦被稱為「九葉派詩人」中最為耀眼的一片「葉子」;世紀末之際,《穆旦詩集(1939-1945)》入選了「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到了2005年10月和2006年4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先後出版了《穆旦譯文集》8卷本和《穆旦詩文集》2卷本,這是裝幀非常精美的版本,放在我的書櫃裏,是那麼的出類拔萃。穆旦詩文譯文十卷本的出版,表明今日世界已經有了很大進步,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這兩套文集都只有印刷了區區一千本,偌大的中國,認識穆旦的人一定還是太少太少了,這個喧囂的時代,依然距離真正的文化文明還很遠很遠。

2002年,穆旦夫人、著名的生物學家、令人尊敬的周與良教授,在赴美探親時不幸病逝,享年80歲。穆旦和周與良的伉儷情深、患難與共,讓世人景仰。2003年9月,他們的骨灰合葬在北京香山腳下的萬安公墓,坎坷一生由此可以在相擁相依中安息了。

當我讀到周與良《永恆的思念》一文,我的心弦再一次被這一段話撥動:「良錚最喜歡荷蘭畫家梵高的畫。這一位畫家一生坎坷,他活著時想用他的畫換一杯啤酒,都沒有人肯換……」是啊,記得遠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還是學生的我,在大學校園裏,最讓我震顫與感動的書就是歐文‧斯通《梵高傳 —— 對生活的渴求》;今天,我們讀了《穆旦傳》,終於明白穆旦與梵高為何息息相通。穆旦一生經歷的苦難與梵高一生的苦難經歷,是多麼的相似!穆旦,就是東方的詩歌界的梵高。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讚美人生家國的苦難,但對苦難中依然執著挺拔的靈魂,不能不表示我們的敬意。今天,終於到了為穆旦立傳的時光了,這部感人的《穆旦傳》,作者陳伯良是穆旦老家海寧的文史工作者;已八秩高齡的陳先生披閱十餘載,傾力著就《穆旦傳》,這是一本嚴謹的、以「信」取信的著作;我多麼希望通過傳記、通過詩文譯作,讓穆旦進入更多人的視野,成為無形卻高聳的「口碑」。

梵高至死賣不出他的畫。穆旦從1959年之後,至死也沒有看到自己譯作的出版,但他相信未來,所以在那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慘歲月裏,穆旦白天掃廁所夜晚譯詩作,像苦難的梵高一樣堅持了下來。在畫家梵高自殺後多年,他的天才的畫作,在拍賣時衝上了千萬美金的天價;在詩人穆旦辭世後的今天,作為「中國現代詩的開拓者」,穆旦的天才詩作儘管不會出現什麼天價,但一樣是無價的瑰寶。

畢竟,穆旦是一個世紀才出現這麼一位的天才。我凝視穆旦留給我們的詩歌筆跡,它多麼端莊、多麼沉著、多麼寧靜……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668960
《野人山可以送給緬甸,因為三萬命喪野人山的中國遠征軍的帽徽符誌是青天白日》11~15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11~15.

野人山可以送給緬甸,因為三萬命喪野人山的中國遠征軍的帽徽符誌是青天白日
修改刪除2009/12/06 22:47 瀏覽368|回應15推薦5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早早安(顏俊家)
吐嘈王
田園火雞
好貴的燉奶
Lohengrin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個腦殼沒有用
修改刪除     回應給: 鳳雛(Giovanni75) 2010/01/15 23:14 推薦0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引用文章爲了便於管理,雙方做了一些交換罷了

2009/12/15 19:21
我的轉帖糾正了樓主因為錯誤的認識而造成的誤會。應該說讓大家學到了一點知識,至少也是消除了誤會,但卻沒見到有人頂貼。樓主也沒有因為有人告知事情的原委而來做回覆。確實奇怪。。。。。。。{我的認識正確得很,沒有誤會。你抄來的那些主要是常識,衹要關心這些事就都知道的,其中不屬於常識的部份以謬論居多,所以我懶得跟帖。}

2009/12/15 21:21
我給你一千兩金子,你把早先從我家裡搶走的一百兩銀子還給我,我們"置換"金銀,和平解決糾紛,好罷?! {你表達覺得奇怪了,我才跟了帖。"一百兩銀子"指片馬班洪那些,"置換"是你抄來的詞。這麼清爽簡潔恰當的比喻(或舉例)你為什麼看不懂? ^@@^}

2010/01/15 21:39
兩片嘴皮胡亂說
你舉得這個例子是什麽意思?和野人山有什麽關係
不要調轉話題。先把野人山說清楚 {一、我早就說清楚了。二、我並沒有調轉話題,我是在諷刺,我還沒有加上江東六十四屯哩~~~黑瞎子島對半均分,很公平的樣子,報上大作文章,輿論頌聲四起~~~^_^ 三、大陸各地的抗日陣亡國軍公墓毀敗得可以(以重慶的空軍陣亡將士墓為例),內戰陣亡的共軍都是神聖的烈士。如果野人山未收的三萬具中國將士屍骨生前的帽徽是五角紅星,毛主覡和周聖人是絕不敢(不衹是絕不會)拿野人山當成敦親睦鄰的禮物送給緬甸的。我這四句話補充我的開欄帖的題旨,希望你有能力讀懂~~~ ^@@^}

PS: "爲了便於管理",緬甸歸屬中國好不好?! ^++++++++++^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轉寄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28&aid=3798883
兩片嘴皮胡亂說
    回應給: SCFtw2(SCFtw2) 2010/01/15 21:39 推薦0


鳳雛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我給你一千兩金子,你把早先從我家裡搶走的一百兩銀子還給我,我們"置換"金銀,和平解決糾紛,好罷?!

你舉得這個例子是什麽意思?和野人山有什麽關係

黑龍江以北六十萬平方公里(包括苦夷島,四捨。舉例)和烏蘇里江以東四十萬平方公里(四捨。舉例)好像也就是這樣"置換"掉的~~~中國人的聰明和勇敢真是舉世所無哩~~~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要調轉話題。先把野人山說清楚


希望各位不要再參雜過往的國共恩怨來討論今日之兩岸事務。對於過往恩怨的爭論只會流於口水戰,不可能爭出勝敗。兩岸統一應是出於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的討論,而不只是政黨利益的辯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轉寄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28&aid=3798554
毛匪餘孽號為"七殺龜"者到臺灣來鼓動法理臺獨了~~~
修改刪除 2010/01/15 16:54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

還有那個叫"養龜齋"的不敢伸腦袋的餘孽~~~

PS: 餘孽。"余孽"為白字~~~ ^@@^

汉奸蒋匪余孽们,看看你们将来悲惨的结局吧
回應文章有很多美国人支持谢尔曼的大扫荡? (ocean9)
市民好好学习2010/01/14
02:04
3801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轉寄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28&aid=3797835
老汉奸你被戳的痛处了?
    回應給: SCFtw2(SCFtw2) 2010/01/14 18:19 推薦0


好好学习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看看你们狗日的马英九,是不是汉奸政府,现在是不是做美国的看门狗很清楚吗,不过呢他太烂是个烂汉奸政府,明明就是做美国的看门狗吗,买看门武器还要自己掏腰包。你们的老祖宗蒋匪就比他聪明多了,好歹看门武器都可以让美国送,这就是差距呀,真是一蟹不如一蟹呀,哈哈,你说你们现在是什么东西,你们台湾被美国控制的死死的,你们这些人给马英九玩弄,做你们老牌的国民党还不如二等的民进党,你们的马娘娘貌似就是李登辉第二,真的很没意思,劝你还是入民进党吧,那样比较有尊严,哈哈哈哈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轉寄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28&aid=3796066
可憐的小乩童
修改刪除 2010/01/13 23:05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

YST神壇那裡最近鬧革命,YST連焚三道太上靈感神龜符好像也安不了太歲,於是那裡的毛匪餘孽小恐龍就滿地亂跑了~~~ ^@@^

汉奸蒋匪余孽们,看看你们将来悲惨的结局吧
好好学习2010/01/12
22:45
0311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轉寄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28&aid=3794544
童書
修改刪除     回應給: 岐客(zzml) 2010/01/13 22:51 推薦1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798923
《野人山可以送給緬甸,因為三萬命喪野人山的中國遠征軍的帽徽符誌是青天白日》6~10
推薦0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6~10.

童書
修改刪除     回應給: 岐客(zzml) 2010/01/13 22:51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

"加之英國殖民者的插手,將這大片土地劃入緬甸版圖"這是麥克馬洪線,但所涉侵佔事實就是"英國是於1927年實現了野人山實際有效管制的",因此這位小朋友作者何來"約定俗成,成為歷史"之語?!

"當時"國民政府正在北伐,又有寧漢分裂,,又有上海清共,滇軍並未加入北伐軍,而且實際控制雲南的軍閥唐繼堯被部下龍雲取代了,雲南改由龍雲控制,這位作者說"當時的民國政府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反應",這如果被當作指責就有點不切實際。

600人的隊伍不聲不響地進出江心坡這事可以視為老蔣自七七以來希望英美協助中國抗日的長期努力的一部份。既然"這種情況下,英國仍然視緬北為禁臠,不容他人染指",那麼"中國一接到抗議就撤軍"又何妨?!"沒有任何其它聲明"完全可以理解為老蔣基於中國抗日大局的容讓,如果這些事況"很容易被解釋是對英緬擁有江心坡主權的默認",這些事況可以一樣容易地被解釋為老蔣做到了小不忍則亂大謀。

遠征軍的戰事完全不是"另一次是1944-1945年,民國軍在胡康谷地和三江以外擁兵近30萬,全是精銳之師。臘戍以北盡在中國軍隊實際控制之下,但在英國要求下,全數退入中國境內"這麼單純,這是太基本的常識,這位作者竟然根據他自己的童話故事下結論說這是國民政府"以實際行動承認了英國在未定界上的權益",還有人搬這坨狗屎來要我"多讀一點書"以"避免無意義的噴口水"哩~~~ ^@@^

中國在北伐成功直到1940年代這些年來出版的各家地圖在江心坡野人山這一帶有明顯的"地圖開疆"的現象,包括官版地圖也如此,這與社會輿論是一致的。老蔣在1943年一月十一日已經從英國人手裡拿回了租界和領事裁判權內河航行權這些東西,事情一步一步做,先做最重要的事,但誰知道抗日勝利後依理優先做的制憲行憲和收回東北竟然以慘烈的內戰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退出大陸為結局呢?!

南坎的情況有些像港九新界,但相比於港九新界那是小事,太小了。抗日勝利後連收回港九新界都還沒排上國家大政時程表,南坎還說什麼?放租收錢就表明了那塊地是我的,急什麼?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急得像猴子一樣,然後在香港大撈了五十年,是不是?為什麼?何以致之?英國如何能成就此事?誰允許的?! ^+++++^

"事情似乎沒這麽簡單,許多事情都是有歷史淵源的,包括野人山,也包括黑龍江烏蘇里江以北以東的歷史,多讀一點書就會避免這種無意義的噴口水了。" --- 你要是以後再搬這種程度的"童書"來叫我"多讀一點",我就要破口大罵了~~~ ^@@^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轉寄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28&aid=3794509
事情似乎沒這麽簡單,許多事情都是有歷史淵源的,包括野人山
    回應給: SCFtw2(SCFtw2) 2010/01/12 16:10 推薦0


岐客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事情似乎沒這麽簡單,許多事情都是有歷史淵源的,包括野人山,也包括黑龍江烏蘇里江以北以東的歷史,多讀一點書就會避免這種無意義的噴口水了。

野人山-主權轉移 

據古書記載,緬甸北部的野人山一帶原是中國疆土。最早在東漢時期,這?就是漢朝統治下的一個邊塞夷地,每年都要將其出產的翡翠作為貢品獻給中央朝廷。從明朝起就已明確的列入版圖。在清乾隆時期,翡翠就已作為中國國寶由朝廷親自監管開采。只是後來緬甸洞吾王朝的興起,加之英國殖民者的插手,將這大片土地劃入緬甸版圖,硬玉翡翠遂之成為緬甸的國寶,約定俗成,成為曆史。英國是於1927年實現了野人山實際有效管制的,當時的民國政府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反應,直到1929年,才由雲南交涉署向英國駐滇總領事提出過抗議照會。1942年9月,民國軍上校團長謝晉升帶600人的隊伍進入江心坡建立怒江西北抗日基地,英國立刻提出抗議,蔣介石政府隨即密令其速從江心坡撤出。請注意,這是 1942年9月!此時,日軍已經席卷緬甸,中英兩國已經於41年底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這種情況下,英國仍然視緬北為禁臠,不容他人染指。而中國一接到抗議就撤軍的情況(沒有任何其它聲明),很容易被解釋是對英緬擁有江心坡主權的默認。 

另一次是1944-1945年,民國軍在胡康穀地和三江以外擁兵近30萬,全是精銳之師。臘戍以北盡在中國軍隊實際控制之下,但在英國要求下,全數退入中國境內,以實際行動承認了英國在未定界上的權益,而且將片馬也重新讓給英軍!而此時的英國,已經面臨著強大的殖民地獨立運動,內部允許緬甸獨立的意見日益高漲,而中國戰後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也不再如1941年那樣有受制於英國之處。這個千載難逢的修改國界的機會就這麼錯過,其間,甚至沒有發表一個“保持主權、等待談判”的聲明。這對於中國對江心坡主權要求的打擊是致命的。

最後是在1947年緬甸獨立時,英方向緬甸移交行包括江心坡和孟養、野人山在內的實際控制地區的行政權,對此當時作為中國中央政府的中華民國政府未提出異議,中國作為二戰戰勝國最後一次喪失了將上述領土確定為爭議土地的機會。對勐卯三角地區(南坎)問題的處理。南坎是清廷所租,抗戰期間南坎被日軍占領,1945年1月15日,國民政府的遠征軍經過戰鬥從日軍手中收複了南坎,當時的中國在軍事實力上可以保持軍事占領,在法律上由於英國在1943年已經宣布放棄了對華“租借地”,中國也完全有依據收回南坎,但是想不到蔣介石卻主動退出,繼續把南坎送給英國“永租”,緬甸獨立後,蔣介石也沒有去要回南坎,反而用事實行為追認了“永租繼續有效”——每年收取租金1000盧比。除了片馬地區,其它的地區,不是有條約為證;就是緬方(繼承英國)進行了長期有效管制,其間,中國不但沒有正式的要求交涉談判(僅有一次雲南地方政府的交涉),還多次在實際行動中,默認了英緬的主權地位。1960年的《中緬邊界條約》南段(尖高山以南)基本保持了1841年線以來的走向,中國放棄了對南坎名義上的主權(永租,年租金1000盧比,與完全割讓沒有任何實質區別),但對於 1941年線阿佤地區邊界線作相應修改,原被劃給了緬甸的班老、班洪地區重新歸屬中國。北段,中國承認緬甸對江心坡的主權,雙方基本以高黎貢山脈分水嶺為界,但片馬地區歸還中國。野人山,不再屬於中國,屬於緬甸領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轉寄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28&aid=3791544
外蒙
修改刪除 2010/01/12 01:10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

中國共產黨的老子黨蘇聯共產黨 --- 就是早先替爛貨兒子黨 --- 就是後來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來分裂中國的那個小爛貨黨 --- 努力顛覆中國結果被中國的北洋政府、武漢政府、和南京政府都查出實據的那個老爛貨 --- 左手攢著外蒙,右手掐著東北,對中國政府說:『你要哪一個?你衹能選一個,你不選就都沒有,都是我的~~~ ^@^』

這個老爛貨掐著中國的東北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把東北城市一個一個移交給拚了老命甚至空著手從窯洞裡鑽出來連夜跑到東北的、靠著在平型關伏擊一支日本輜重車隊犧牲重大才得勝然後吹牛天大騙到幾十萬抗日農夫兵、然後在華北藉著攻襲政府的抗日游擊隊併吞地方抗日武力還擄走正當的有錢人向他們勒詐大洋和軍火來取得後來向老百姓吹了六十年的"領導敵後抗日"的資本的中國共產黨黨軍~~~然後把日本軍隊準備用於對蘇聯作戰的大量軍火陸陸續續統統交給了這支幾乎是空手的軍隊~~~ ^@^

再後來,這個老爛貨撤離了中國的東北,順手把中國東北的工廠機器設備統統拆走帶回去了~~~

最後,小爛貨高呼:向蘇聯老大哥一面倒!!! ^++++++++++^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轉寄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28&aid=3790613
放你妈的屁
    回應給: SCFtw2(SCFtw2) 2010/01/11 22:53 推薦0


好好学习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你们这群狗汉奸,还好意思谈中国领土问题,我呸。看看你们狗日的马皇,前一段时间是南京大屠杀72周年纪念日,你们狗日的蚂蝗在那天知道干嘛吗?在给绿狗228道歉,这就是你们狗日的汉奸政权的真面目。自己首都发生了大屠杀,死了三分之一的人,连一点表示也没有,只有狗日的中华民国政权能做出这种叹为观止的事情,你们当年这群祸国殃民的东西,狗日的跑到台湾去了,还是狗改不了吃屎,做美国的看门狗做上了瘾,蚂蝗更是登封造级,不但做美国的狗,还做绿狗的狗。你们这群汉奸后代,忘了蒋狗屎是怎么出卖外蒙的了吧,还好意思来谈中国的领土和民主,你们这群余孽早点下地狱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轉寄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28&aid=3790330
[ZT] 中央社2010-1-10泰國北碧省特稿〈泰華在桂河大橋畔立碑紀念二戰陣亡國軍〉
修改刪除 2010/01/10 23:09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

http://udn.com/NEWS/WORLD/BREAKINGNEWS5/5357289.shtml
泰華在桂河大橋畔立碑紀念二戰陣亡國軍
【2010/01/10 中央社】【中央社╱泰國北碧省特稿】 2010.01.10 12:19 pm

經過泰國北碧省「死亡鐵路」,桂河畔一座「孤軍永垂」紀念碑吸引許多華人遊客的目光,往河岸深處走去會看見一座具青天白日徽的墓,這是紀念二次世界大戰埋骨於泰緬的中華民國國軍。

「孤軍永垂,中國遠征軍功高如天,中華英烈浩氣長存」白色紀念碑就立在桂河河岸,當年立碑的華僑梁山橋說,他們還跟泰國警察躲貓貓,周旋一兩年後,泰國警察才不再為難,讓孤軍碑豎立在河畔。

除了孤軍碑之外,往河岸內側走,還會看到梁山橋獨自興建的孤軍塚 - 外型是一個中華民國國軍頭像,戴了有青天白日徽的鋼盔。

對台灣遊客來說,在泰國初見孤軍碑、青天白日徽的孤塚,會以為碑塚紀念的是小說電影「異域」中描述的那支逃出中國大陸滯留泰北多年的中國孤軍。

實際上,這是支1942年在盟軍請求下,從中國前來支援的中華民國國軍,先鋒部隊十多萬人遠征緬甸與日軍展開同古會戰,雙方傷亡慘重,後來日軍利用跨越桂河大橋的死亡鐵路運送援兵,切斷中國後援路線,讓這批中國軍隊成了孤軍,他們繞到緬甸山區想回到中國,許多士兵卻在山區餓死病死。

梁山橋告訴中央社記者,日軍當年利用許多戰犯和勞工興建死亡鐵路,桂河大橋是二次世界大戰的紀念地,現在有戰爭博物館、北碧省(Kanchanaburi)公墓紀念英美聯軍等各國戰死軍人,日軍也有日軍陣亡將士紀念碑,卻沒有任何中國遠征軍的紀念處所。

日軍當年抓了許多國家的戰俘興建死亡鐵路,桂河大橋的公墓已經成為知名的景點,英、美、澳籍的士兵墓碑在優雅如公園的公墓中被紀念著,讓許多遊客到此憑弔。

梁山橋發現獨缺對中國軍人的紀念,桂河的戰爭紀念館收藏的文獻提到,日軍也抓了不少中國戰俘,因此讓他興起在這裡立碑紀念遠征軍與中國戰俘的念頭。

雖然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戰場浴血抗戰不是在桂河,但梁山橋表示,英美軍也不是死在桂河,但一樣在桂河大橋這個二次世界大戰的紀念地獲得後人紀念,讓他想在這裡也立碑紀念中國孤軍。

梁山橋本身也是孤軍親屬,他的叔父當年是這支東南亞遠征軍的一員。

梁山橋回憶說,當年他受一位抗日前輩 - 東南亞抗日青年軍指揮官藍東海鼓勵,一直有立碑紀念的想法,直到2004年開始向僑團、民間組織推動,從一位法國華僑手上拿到第一筆捐款,但捐款有限,他自己賣掉曼谷的房子,希望有一天能在桂河大橋成立中國遠征軍紀念碑、文史館。

最後在台灣旅泰商人洪庭章贊助下,2004年偷偷在桂河畔立了孤軍碑,但被地主拆掉丟在荒煙蔓草中,梁山橋隔年又在河的另一岸把碑豎立起來,警察最後不再為難,「孤軍永垂」碑就這麼站立在桂河邊,迎接來來往往的遊客。

今年67歲的梁山橋二十年前落腳泰國,後來娶了泰國太太,生了一男一女。他要蓋孤軍文史館的夢想也得到另一半的支持,夫妻倆向銀行貸款在桂河附近買地,2008年2月兩人扛著鋼筋水泥,做好一個戴著青天白日徽鋼盔的中國國軍頭像。

初到泰國的時候,梁山橋經營一家工廠但後來歇業,現在靠太太在佛統省(Nakhonpathom)種植茉莉花維持一家四口生計,去年貸款繳不出來,經溝通銀行願意寬限一年。

走到梁山橋打造的中國遠征軍紀念地,有一間小小的房屋是紀念館籌建組,掛著中國遠征軍東南亞抗戰圖,這塊地的中央立著國軍頭像塚。

梁山橋說,一切都在草創,很簡陋。

靠著銀行貸款與微薄的華人遊客捐款,梁山橋坦言,因為經費短缺,工程去年5月已經停工,但他希望有朝一日文史紀念館可以興建完成,周圍的牆壁刻上每個遠征軍的姓名,讓後人在這個二戰紀念地得以憑弔國軍。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798914
《野人山可以送給緬甸,因為三萬命喪野人山的中國遠征軍的帽徽符誌是青天白日》1~5
推薦0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很好笑。。。。。。。。
修改刪除 2009/12/15 21:21 推薦0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我給你一千兩金子,你把早先從我家裡搶走的一百兩銀子還給我,我們"置換"金銀,和平解決糾紛,好罷?!

黑龍江以北六十萬平方公里(包括苦夷島,四捨。舉例)和烏蘇里江以東四十萬平方公里(四捨。舉例)好像也就是這樣"置換"掉的~~~中國人的聰明和勇敢真是舉世所無哩~~~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轉寄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28&aid=3736778
很奇怪。。。。
2009/12/15 19:21 推薦0


鳳雛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我的轉帖糾正了樓主因為錯誤的認識而造成的誤會。應該說讓大家學到了一點知識,至少也是消除了誤會,但卻沒見到有人頂貼。樓主也沒有因為有人告知事情的原委而來做回覆。確實奇怪。。。。。。。


希望各位不要再參雜過往的國共恩怨來討論今日之兩岸事務。對於過往恩怨的爭論只會流於口水戰,不可能爭出勝敗。兩岸統一應是出於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的討論,而不只是政黨利益的辯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轉寄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28&aid=3736554
更具體一點的報導
2009/12/12 12:01 推薦0


鳳雛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中缅两国通过置换领土和平解决边界争端
新闻中心-中国网 china.com.cn/news  时间: 2009-08-28  责任编辑: 罗琪

1954年0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和吴努总理在一起。

1954年0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和吴努总理在一起。 资料图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国境毗邻,不仅在历史、文化上有着密切的关系,两国人民之间更是存在着源远流长的兄弟般深厚友谊。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950年6月8日与缅甸建交。缅甸成为最早承认新中国,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

中国和缅甸有约2210公里的共同边界,尖高山以南的边界由中英之间的1894年、1897年和1941年的有关协议划定,但实际控制线与条约规定不完全一致。中缅涉及悬而未决的边界主要有三段。

第一段是阿佤山区一段:阿佤山区位于中缅边境的中南段部分,英国和清政府在1894年和1897年签订的两个中缅边界条约对这一段边界曾作以明文规定,但有关条文自相矛盾,这一段边界长期没有划定。英国殖民者为造成既成事实,于1934年初派遣军队进攻班洪、班老两个部落所辖地区,遭到当地佤族人民英勇抵抗,即有名的“班洪事件”。1941年,英国乘当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所面临的危急情况,以封闭滇缅公路为压力,胁迫当时的国民政府在6月18日以换文的方式在阿佤山区划定了一条对英国有利的边界,即所谓的“1941年线”。由于不久爆发了太平洋战争,这条线上也没有树立界桩。

第二段是南畹河与瑞丽江汇合处的勐卯三角地区(又名南畹三角地区):勐卯三角地区位于中缅边境的中段部分,是中国的领土,过去英国在条约中也已明文承认。但在1894年中英两国签订有关中缅边界条约前,英国未经中国同意,擅自通过该地区修建了由八莫到南坎的公路。1897年,中英两国再次签订中缅边界条约时,英国以“永租”的名义取得了对该领土的管辖权。缅甸独立以后继承了这一不平等的“永租”关系。

第三段是尖高山以北一段:尖高山位于中缅边境的中北段部分,这一段边界过去从未划定。英国曾在这一地段不断制造事端,1911年初武装占领了片马地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全国各地掀起风起云涌的抗议运动。迫于压力,英国政府不得不于同年4月10日照会当时中国政府,承认片马、岗房和古浪三处属于中国领土。但英缅当局仍然赖在这个地区,毫无道理地继续侵占这一地区。

针对中缅边界存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不久,缅甸方面曾几次向中国提出边界问题。但因为新中国成立不久,解决边界问题尚未提上日程。1954年11月至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席间又谈到两国边界问题。会谈后发表公告指出:“鉴于中缅两国边界尚未完全划定,两国总理认为有必要根据友好精神,在适当时机内,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解决此项问题。”1955年11月,中缅双方边防部队在黄果园因误会发生了一次武装冲突,两国开始把解决边界问题提上日程。从1956年初起,两国就边界问题开始进行多次接触和磋商。

1956年10月,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主席吴努应邀访华。期间,周恩来同吴努就中缅两国共同关心的问题,特别是中缅边界问题举行会谈。中国政府依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吴努主席向缅甸政府就中缅三段未解决的边界问题说明了情况,并提出了原则性建议。

1956年12月16日,周恩来总理陪同缅甸总理吴巴瑞参加中缅边民大联欢。

1956年12月16日,周恩来总理陪同缅甸总理吴巴瑞参加中缅边民大联欢。 资料图

关于阿佤山区一段:中国政府认为,“1941年线”是英国人趁人之危造成的,中国人民对于此是不高兴的。在边界问题上,根据正式条约提出来的要求按照国际惯例应予以尊重。为了促进这个问题公平合理的解决,中国政府准备把中国军队撤出“1941年线”以西的地区,同时,要求在中缅两国政府没有就此问题达成最后协议并树立界桩以前,缅甸军队不进驻中国部队自“1941年线”以西撤出的地区,但缅甸工作人员可以进入这一地区。

关于勐卯三角地区:中国政府指出,缅甸继承的英国对该地区的“永租”关系,同中缅两国目前的平等友好关系是不相称的,中国政府愿意同缅甸政府商定如何具体部署对勐卯三角地区“永租”关系的废除。

关于尖高山以北一段:中国政府根据历史事实和实际情况调查,提出建议:从伊索拉希山口以北到底富山口部分,可以按习惯边界线划界;从伊索拉希山口到尖高山一段,除片马、岗房、古浪地区应归还中国以外,原则上可以按怒江、瑞丽江(即龙川江)、太平江为一方和恩梅开江为另一方的分水岭划定边界;在中国军队撤出“1941年线”以西地区的同时,缅甸政府也把军队从片马、岗房和古浪撤出,在这一地区最终划界以前,中国军队将不进驻这个地区,缅甸政府可以进行行政管理。

这公平合理地照顾到了双方的利益,吴努主席对此原则性建议非常满意。1956年11月9日,中缅在联合新闻公报中宣布:中缅两国政府取得谅解,到1956年底,中国军队撤出“1941年线”以西地区,缅甸军队撤出片马、岗房、古浪。撤军工作顺利进行,为两国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60年4月,周恩来访问缅甸时,身着缅甸民族服装,手持银碗,同缅甸人民欢庆泼水节。

1960年4月,周恩来访问缅甸时,身着缅甸民族服装,手持银碗,同缅甸人民欢庆泼水节。 资料图

此后,中国总理周恩来与缅甸领导人不断进行深入具体的讨论。双方达成一致:鉴于缅甸在勐卯三角地区修建的公路对缅甸至关重要,中国政府愿意把这个地区移交给缅甸;作为交换,缅甸把“1941年线”以西的班洪和班老部落管辖区划给中国,从而纠正两个部落被“1941年线”分割为中缅两部分的不合理状态。

1957年7月,中国第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专门讨论了中缅边界问题,周恩来作了专题报告,会议就中缅边界问题作出了决议,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条件日趋成熟。

1958年9月26日,缅甸国防军总参谋长奈温取代吴努担任总理。奈温对解决两国的边界问题态度积极,并应邀于1960年1月24日至29日来华继续商谈两国边界问题的解决。两国总理于1月28日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上签字。

1960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与缅甸总理奈温在中缅边界问题协定及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互致祝贺。

1960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与缅甸总理奈温在中缅边界问题协定及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互致祝贺。 资料图

最终,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1960年10月1日《中缅边界条约》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有:根据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和友好互让精神,缅甸同意把属于中国的片马、古浪、岗房地区(面积约153平方公里)归还中国;鉴于中缅两国的平等友好关系,双方决定废除缅甸对属于中国的勐卯三角地的“永租”关系,考虑到缅甸的实际需要,中国同意把这个地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移交给缅甸成为其领土的一部分,作为交换,同时为了照顾历史关系和部落的完整,缅甸把班洪、班老部落辖区(面积约189平方公里)划归中国,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双方同意从尖高山到中缅边界西端终点的一段边界,除片马、古浪、岗房地区外,按传统习惯线定界;中国政府根据一贯反对外国特权和尊重其他国家主权的政策,放弃1941年中英换文中规定的中国参与缅甸炉房矿产企业的权利。

中缅边界问题的谈判及解决,不仅有利于中国边疆的稳定和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同时也为亚非国家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树立了良好的范例。(徐攀攀)http://www.china.com.cn/news/60years/2009-08/28/content_18422602.htm


希望各位不要再參雜過往的國共恩怨來討論今日之兩岸事務。對於過往恩怨的爭論只會流於口水戰,不可能爭出勝敗。兩岸統一應是出於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的討論,而不只是政黨利益的辯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轉寄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28&aid=3730446
爲了便於管理,雙方做了一些交換罷了
2009/12/12 11:55 推薦0


鳳雛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ifeng.com/history/today/200910/1001_7187_1373233.shtml

1960年10月1日 中缅边界条约签订
2009年10月01日 10:20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1960年10月1日,中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边界条约》。

两国“一致认为,两国间久悬未决的边界问题,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两国政府“根据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友好协商、互谅互让,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顺利地全面地解决了两国边界问题”。条约共12条,主要内容:(1)双方同意从尖高山到中缅边界西端终点一段未定边界,除片马、古浪和岗防地区外,按传统习惯性定界,并且确认从尖高山到中缅边界东南端终点的划界原则;(2)缅甸同意把属于中国的片马、古浪、房岗地区归还中国;(3)双方决定废除缅甸对属于中国的猛卯三角地所保持的“永租”关系,中国方面同意把这个地区移交给缅甸,缅甸同意把按照1941年中英两国的滇缅南段界务换文规定属于缅甸的班洪、班老部落辖区划归中国;(4)为了便于双方各自的行政管理,照顾当地居民的部落关系和生产、生活上的需要,双方对1941年换文划定的界线中的一小段,作一些公平合理的调整;(5)中国放弃1941年换文规定的中国参加经营缅甸炉房矿产企业的权利。该条约1961年1月4日起生效,中缅边界条约的签订,两国全部边界的正式划定,不仅标志着两国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表,也对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为我国同邻国解决边界问题提供了良好范例。


希望各位不要再參雜過往的國共恩怨來討論今日之兩岸事務。對於過往恩怨的爭論只會流於口水戰,不可能爭出勝敗。兩岸統一應是出於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的討論,而不只是政黨利益的辯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轉寄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28&aid=3730440
中缅边界问题网上有巨多讨论
2009/12/06 23:51 推薦0


没啥大不了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如果想研究,网上资料不少,当年解决边界有土地交换

中共当年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还是相当公平的吧,没有以大欺小,但也不轻易割地

但你这个说法相当新颖,以前还未见到有人如此置疑

松山战役大陆资料不算多,我是在大约二十年前看过一本讲远征军的小说知道了那段历史

今年上半年大陆一部非常火的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讲的是国军官兵的故事,据说是以松山战役为模型,你可以看看,即使当作电视剧来看也是不错的电视剧,当然里面有点对国军的负面看法,但算不上摸黑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798903
[ZT] 中央社2010-1-10泰國北碧省特稿〈泰華在桂河大橋畔立碑紀念二戰陣亡國軍〉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albert8888
雇貓
SCFtw2

.

http://udn.com/NEWS/WORLD/BREAKINGNEWS5/5357289.shtml
泰華在桂河大橋畔立碑紀念二戰陣亡國軍
【2010/01/10 中央社】【中央社╱泰國北碧省特稿】 2010.01.10 12:19 pm

經過泰國北碧省「死亡鐵路」,桂河畔一座「孤軍永垂」紀念碑吸引許多華人遊客的目光,往河岸深處走去會看見一座具青天白日徽的墓,這是紀念二次世界大戰埋骨於泰緬的中華民國國軍。

「孤軍永垂,中國遠征軍功高如天,中華英烈浩氣長存」白色紀念碑就立在桂河河岸,當年立碑的華僑梁山橋說,他們還跟泰國警察躲貓貓,周旋一兩年後,泰國警察才不再為難,讓孤軍碑豎立在河畔。

除了孤軍碑之外,往河岸內側走,還會看到梁山橋獨自興建的孤軍塚 - 外型是一個中華民國國軍頭像,戴了有青天白日徽的鋼盔。

對台灣遊客來說,在泰國初見孤軍碑、青天白日徽的孤塚,會以為碑塚紀念的是小說電影「異域」中描述的那支逃出中國大陸滯留泰北多年的中國孤軍。

實際上,這是支1942年在盟軍請求下,從中國前來支援的中華民國國軍,先鋒部隊十多萬人遠征緬甸與日軍展開同古會戰,雙方傷亡慘重,後來日軍利用跨越桂河大橋的死亡鐵路運送援兵,切斷中國後援路線,讓這批中國軍隊成了孤軍,他們繞到緬甸山區想回到中國,許多士兵卻在山區餓死病死。

梁山橋告訴中央社記者,日軍當年利用許多戰犯和勞工興建死亡鐵路,桂河大橋是二次世界大戰的紀念地,現在有戰爭博物館、北碧省(Kanchanaburi)公墓紀念英美聯軍等各國戰死軍人,日軍也有日軍陣亡將士紀念碑,卻沒有任何中國遠征軍的紀念處所。

日軍當年抓了許多國家的戰俘興建死亡鐵路,桂河大橋的公墓已經成為知名的景點,英、美、澳籍的士兵墓碑在優雅如公園的公墓中被紀念著,讓許多遊客到此憑弔。

梁山橋發現獨缺對中國軍人的紀念,桂河的戰爭紀念館收藏的文獻提到,日軍也抓了不少中國戰俘,因此讓他興起在這裡立碑紀念遠征軍與中國戰俘的念頭。

雖然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戰場浴血抗戰不是在桂河,但梁山橋表示,英美軍也不是死在桂河,但一樣在桂河大橋這個二次世界大戰的紀念地獲得後人紀念,讓他想在這裡也立碑紀念中國孤軍。

梁山橋本身也是孤軍親屬,他的叔父當年是這支東南亞遠征軍的一員。

梁山橋回憶說,當年他受一位抗日前輩 - 東南亞抗日青年軍指揮官藍東海鼓勵,一直有立碑紀念的想法,直到2004年開始向僑團、民間組織推動,從一位法國華僑手上拿到第一筆捐款,但捐款有限,他自己賣掉曼谷的房子,希望有一天能在桂河大橋成立中國遠征軍紀念碑、文史館。

最後在台灣旅泰商人洪庭章贊助下,2004年偷偷在桂河畔立了孤軍碑,但被地主拆掉丟在荒煙蔓草中,梁山橋隔年又在河的另一岸把碑豎立起來,警察最後不再為難,「孤軍永垂」碑就這麼站立在桂河邊,迎接來來往往的遊客。

今年67歲的梁山橋二十年前落腳泰國,後來娶了泰國太太,生了一男一女。他要蓋孤軍文史館的夢想也得到另一半的支持,夫妻倆向銀行貸款在桂河附近買地,2008年2月兩人扛著鋼筋水泥,做好一個戴著青天白日徽鋼盔的中國國軍頭像。

初到泰國的時候,梁山橋經營一家工廠但後來歇業,現在靠太太在佛統省(Nakhonpathom)種植茉莉花維持一家四口生計,去年貸款繳不出來,經溝通銀行願意寬限一年。

走到梁山橋打造的中國遠征軍紀念地,有一間小小的房屋是紀念館籌建組,掛著中國遠征軍東南亞抗戰圖,這塊地的中央立著國軍頭像塚。

梁山橋說,一切都在草創,很簡陋。

靠著銀行貸款與微薄的華人遊客捐款,梁山橋坦言,因為經費短缺,工程去年5月已經停工,但他希望有朝一日文史紀念館可以興建完成,周圍的牆壁刻上每個遠征軍的姓名,讓後人在這個二戰紀念地得以憑弔國軍。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788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