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每事報*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每事報*】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漢語+漢字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News ZT] 2008-5-19〈新版《康熙字典》引爆繁簡之爭〉
2009/04/05 22:46 瀏覽10,532|回應41推薦6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joycelinlin愷悅
雇貓
albert8888
tina2008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content/newscontent-artnews/0,3457,112008051900003+110513+20080519+news,00.html
新版《康熙字典》引爆繁簡之爭
丁文玲/台北報導  (20080519)


問世三百年來,第二度傾官方之力、全面修訂的《康熙字典》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隆重推出。過去《康熙字典》均以紙本印行,收錄的也是繁體字,但這部對岸新修訂的《康熙字典》則附有光碟,強調下載字典程式之後,無論用繁體字或簡體字都可以查閱,引爆文人學者熱烈討論繁簡體字孰為正統?何者為優?

事實上,繁簡體字之爭早已延伸到字典以外。像是為了迎接陸客登台,台灣的產官雙方皆搶印大量的簡體字文宣。而某些強調實用的學校甚至在大學一年級國文課裡加入學習簡體字的課程。種種做法,再一次掀起輿論支持與反對的高分貝聲浪。

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周鳳五認為,現階段台灣應該堅持使用正體字,因為中共的漢字簡化方案一開始就是在特殊的歷史和政治背景下產生的,是伴隨著救亡圖存、急功近利的思想推行的,並非出於文字本身演化的規律。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蔡信發則採「盡速統整」,他說,姓氏表示根源,被簡化與合併成簡體字者必須還原。此外,被混同的字也該予以區別,例如簡體字的「云」、「須」、「后」不可代替「雲」、「鬚」、「後」。但蔡信發也說,如果簡體字採古代行書、草書的形體,由於變化不大,可以上溯下推,說解結構,就能考慮納入正式的漢字範疇。

輔仁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初慶雖採「並存」論,卻認為應該以正體字為學習中文的入門,再藉正體字去認識、使用簡體字,因為反之無跡可循、不易跨越。

整理台灣常用漢字和大陸規範用字的同異,統計數量,發現兩岸共通的常用字達三千四百一十四個之多,大陸獨特的簡體字只有八十六個,台灣獨有的漢字卻達一千三百八十個,除了數量多,造字規則大致遵循六書等,都是正體字的優勢。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許介麟則提出了有趣的「漢字文化圈」看法。他主張,中、日、台、韓這些同樣使用漢字的東亞地區應該組成並落實「漢字文化圈」的概念,促成漢字的文藝復興。在這前提下,該用繁體字或簡體字,日韓文保留的漢字也是判斷取捨的重要條件。

中國《漢字文化》雜誌副社長徐德江反映了大陸某些文化界人士的觀點,他認為,簡體字從古就有,無法廢除殆盡,將來也會再出現。

新加坡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王惠提出的「用簡識繁」,是近年來東南亞與海外華人地區盛行的方便之道,這些地方使用繁體字數百年,卻因受到中國大陸的簡體字衝擊不得不改變。

作家余光中認為,除了學生練習識字之外,其實大家手寫的都或多或少有所簡化,何況現在多數人都是用電腦打字的,不必在寫字方面過於苛求。

但關於認識字,文人們就都很堅持了,深諳漢字正體字之美的他們表示,台灣應該保持教與學正體漢字的傳統,這是珍貴而難得的優勢,不需要放棄。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369062
 回應文章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2016-04-20 16:14 中央社 台北20日電〈兩岸合編語文辭典 總統:無政治考慮〉
2016/04/20 19:15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雇貓

.

http://udn.com/news/story/1/1642206
兩岸合編語文辭典 總統:無政治考慮
2016-04-20 16:14 中央社 台北20日電

兩岸合編的中華語文大辭典今天出版,能在即將卸任前完成所提政見,總統馬英九今天說,感到欣慰;他努力做,沒有政治考慮,完全是文化本位,炎黃子孫不能忘記自己的正體字。

為落實總統馬英九2008年文化政策白皮書「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的構想,中華文化總會邀兩岸數百位學者專家,合力編纂「中華語文大辭典」,下午在總統府舉行新書發表會。

「中華語文大辭典」收錄兩岸當代生活、文化、社會、政治、經濟現象等用語,包括兩岸常用字1萬3004字、複音詞和固定短語8萬8728條,合計10萬1732條詞條,總計千萬餘字。

台灣稱「三合一咖啡」,大陸用語是「一加二咖啡」;台灣用語「空頭公司」,大陸稱「皮包公司」。除兩岸常用字外,台灣特有的「公道伯」、「天龍人」、「正妹」、「泛藍」、「泛綠」、「走路工」、「掃街」、「拜票」等都收錄在中華語文大辭典。

總統馬英九在新書發表會上表示,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是他9年前競選時所提政見,能在卸任前完成,他感到欣慰。

馬總統說,辭典具有的意義是,代表兩岸在政治上和解,就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達成共識之後,在許多地方要推動擱置爭議、求同存異、互惠對等、共創未來就比較容易。

馬總統表示,常用漢字約6000字到8000字,只有1/4至1/3屬簡化字,其中真正改頭換面只有468字。大陸推行簡化字,剛開始有很多理由,包括文盲多、為了經濟發展、寫字快,但這些理由不存在,因為台灣、香港經濟不發達嗎?都沒用簡化字。

總統說,過去大陸政協開會曾有人提案恢復正體字,但13億人用了50、60年,一夕間怎麼可能換。使用簡化字超過13億人,正體字4000多萬人,怎麼可能短期改變,務實作法是包容、併用、併列,中華語文大辭典是在此思維下產生,具重要文化意義。

馬總統說,辭典還收錄台灣語彙「電音三太子」、「樁腳」等,讓雙方在文化上減少不必要隔閡,現在很流行的「萌」也收錄其中,有人說能收這個字代表編輯很潮。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469614
蔡增家 2016年04月04日 06:30 〈為何韓國人只有名字是漢字?〉
2016/04/05 11:00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albert8888
SCFtw2
雇貓

.

http://www.storm.mg/lifestyle/96232
蔡增家專文:為何韓國人只有名字是漢字? 
蔡增家 2016年04月04日 06:30

經過朴正熙十餘年的廢除漢字運動,韓國年輕一代的學生幾乎完全不懂漢字,而圖書館內典藏的古書及出版品,都要重新再用韓文進行翻譯。

有到過韓國旅遊的人都知道,對我們漢字圈的人來說,如果路標沒有檢附英文的話,簡直像到了另一個星球。

有一年,我趁著中秋連假到韓國旅遊,卻發現繁華的首爾大街上商店大多關門,有如一座空城,仔細一問,才知道原來韓國人也放中秋假期,而且和農曆過年及端午節並列為年度三大節日之一,大家早就返鄉與家人團聚了。

話說,韓國為何會有如此「漢化」的習俗呢?其實在過去,由於朝鮮半島長期屬於中國的藩屬,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相當深,因此,韓國人雖然講韓文,但是卻沒有自己的文字,書寫都是用漢字來表示,但由於漢字相當艱澀,當時只有士大夫及讀書人才有機會學習漢字,一般的平民百姓幾乎都是文盲。

到了一四四三年,當時朝鮮王朝的世宗大王為了要掃除文盲,並讓文字學習普及化,便利用日月星辰及音樂等概念,以窗櫺的形狀為原理,創建了四十個字母(二十一個元音,十九個輔音),再以拼音的方式,成為現今的韓文,而它還有個正式名稱,叫「訓民正音」,又名「諺文」。

世宗大王所創建的韓文,擺脫漢字象形會意等概念的束縛,利用音韻學的原理,由一到兩個輔音,再加上一個元音所構成。不可否認的,在現今電腦時代,韓文是目前全世界最容易上手、最科學,也是最容易輸入的語言,難怪韓國人每次在世界打字大賽當中總是名列前茅。

世宗大王雖然發明「諺文」,但是當時主要的用意並非要「去漢字化」,只是希望創造一個人人都容易溝通使用的語言,並能夠把用漢字寫不出來的「純韓語」(約占韓文的二○%)表述出來,因此,在之後的五百年當中,韓國的官方文件及出版品,為了力求精準,仍然是以漢字為主,而「諺文」只是漢字的輔助工具。

一直到一九○六年,當時的學者周時經提出「韓文獨尊論」,他認為漢字是外來的文字,韓國應該要透過韓文本土化來喚醒民族自覺。而周時經的「韓文獨尊論」,在一九四五年韓國獨立之後開始落實,自此韓國政府連續發動三次去漢字化運動,有人稱之為戰後「六十年文字運動」。

從韓文獨尊,到漢字復活

首先韓國政府在一九四八年頒布《諺文專用法》,開始逐步廢除漢字,由於當時韓國受到美國文化影響相當深,「脫亞入美論」成為知識分子的主流意識,擺脫落後象徵的漢字,學習進步的英文浪潮,更是風靡全國,當時韓國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成立「漢字廢止會」。由於美國提倡廢除漢字,主要是希望韓國能夠擺脫中國的文化牽制,而這種非發跡於韓國人本身需求的運動,其實並沒能排擠漢字,當時政府公文、報刊雜誌,依舊是「韓漢並用」。

而漢字真正開始在韓文當中消失,是在一九六一年朴正熙總統執政之後,在他掌權的十八年期間,他全力倡導「廢止漢字」「韓文專用」政策,因為這些政策,將可以讓過去韓國所有的官方文書及出版品完全失去效用,同時也可以拿來對付反對黨金大中的政治攻勢,並有利於朴正熙的獨裁統治。

不過,朴正熙雖然發動全面廢除漢字運動,但是他本人的漢文造詣卻是相當深厚,我記得曾經在一張照片當中,看到朴正熙提著毛筆,揮毫寫著「祖國現代化」五個大字,而他的長女,韓國現任總統朴槿惠,不但從小學習漢語,並熱愛中華文化,喜歡中國哲學。由此可見,朴正熙的廢除漢字運動,並非是他對於漢字有特別的成見,只是把廢除漢字運動當成一種打擊異己的政治工具。

經過朴正熙十餘年的廢除漢字運動,韓國年輕一代的學生幾乎完全不懂漢字,而圖書館內典藏的古書及出版品,都要重新再用韓文進行翻譯。另外,由於現今的韓文是以拼音方式呈現,因此出現許多相同發音,卻可對應眾多漢字的情況,例如jung這個字,它的漢字便有重、仲、中、眾等四種;jae這個字,則有再、載、宰、才、栽、災等十七個漢字;最普遍的sa,則多達五十四個漢字,這讓韓國人為了避免混淆,都會在他們的身分證上加註漢字,而他們的姓名也成為現今韓國人唯一認識的漢字。

韓文使用大量的同音異字,也常常造成韓國行政上的錯誤與疏失,例如,有一年韓國政府正在進行高鐵建設時,由於鐵軌的混凝土枕木需要防水發泡棉的填充物,但是施工單位卻誤用了吸水材料,導致十五萬根枕木出現龜裂,最後政府調查發現,出錯原因竟然是施工單位誤將「防水」錯認成「放水」,因為缺少漢字的標記,而韓文當中的「防」與「放」是同一個發音。

就在韓國實施韓文專用政策將近四十年之後,在一九九七年開始出現轉變,原因是韓國於該年爆發金融危機,造成國內經濟急遽下滑,當時的韓國工商界人士擔心,由於韓國有超過四○%的商品輸出對象是中國大陸,而完全拋棄漢字的韓國,將難以和使用漢字的中國大陸做生意。

於是一九九八年金大中總統上台之後,便發表「漢字復活宣言」,鼓勵學生多多學習漢字,出版品及新聞報導盡量「韓漢並陳」,以提升國民的漢字能力;而在二○○九年,由韓國二十位前總理所組成的「全國漢字教育促進總聯合會」,聯名向青瓦台呈上一份建議書:主張韓國應該從小學開始教漢字。另外,韓國五大經濟團體也建議屬下的十九萬家公司,在招聘職員時必須經過漢字考試。

雖然目前在韓國,漢字教育仍然只是中學的選修課,但是現在許多韓國的大學規定,在學生畢業之前必須拿到漢字二級證書,或者通過校內進行的漢字考試。而三星集團等大企業,在聘用員工的過程中,會給持有漢字資格證書的應聘者加分,而目前在韓國,「漢字能力資格證」和「托福英語證」以及「電腦應用能力資格證」,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三大必備證書。

「都教授」說中文,漢字圈觀眾備感親切

其實,在韓劇的古裝戲當中,早就常常出現漢字的元素,例如韓劇《天命》,劇中常常可見大幅漢字書法高掛在宮廷、貴族家中,而且凡是劇中出現的書籍、書信、密旨及榜單等,一律都是用漢字寫成,人物的名字也深受中國文化影響,承載著美好的祈願,例如金玉、長今等,而劇中的針灸穴位也同樣是由漢字寫成,並且在涉及穴位的名稱時,通常會特別加上註釋,告訴觀眾穴位的正確位置,這些細節體現出韓劇電視製作的用心,以及對中國文化的認可和尊重。

由於古代韓國是使用漢字,因此在古裝韓劇當中出現漢字並特別,但是在現代韓劇當中,如果還頻頻出現漢字,可就比較稀奇了。比較特別的應該是《來自星星的你》這部戲,因為劇中主角都教授的原因,在戲中時常出現中國的古書,或是用中文寫的韓國古籍,例如連現代華人都少有聽聞的《列女傳》《明心寶鑒》等中國古代經典名著,都出現在都教授的讀本當中,特別的是劇中主角在戲中竟也哼起中國古典樂曲—「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那是知名中國教育家李叔同所寫的《送別》。

《來自星星的你》是由韓國知名編劇朴智恩,以及導演張太宥所聯手打造的年度大戲,並由韓國明星全智賢及金秀賢主演,劇情敘述在一六○九年時,一群外表長得和現代人並無兩樣的外星人,在地球短暫停留之後便離去,而其中有一位外星人卻因為無法趕上而獨自留在地球,他必須要再等待四百年,才能夠搭上下一班飛碟回到外太空。而他在這四百年期間,雖然更換各種不同身分,卻一直維持原本年輕俊俏的模樣,而現在他的身分是一名大學教授,都敏俊(金秀賢飾)。

因為都敏俊是來自外太空的外星人,因此他具有瞬間移動、時間暫停等超能力,聽力及視力都是一般人的七倍,而就在都敏俊即將要回到外太空的前三個月,一位高傲而又無知的韓流明星千頌伊(全智賢飾)突然成為他的鄰居,千頌伊這樣的女性其實是都敏俊最討厭的類型,但是都敏俊在無意間看到千頌伊小時候的照片,竟然和他四百年前所認識的女子是如此相似,這讓早已下定決心不再插手他人事的都敏俊,不知不覺開始關心起千頌伊,並擔任千頌伊的經紀人,兩人更因此陷入愛河。

《來自星星的你》因為劇情設定,劇中時常出現漢字圈觀眾熟悉的文字,間接吸引眾多中國大陸、台灣及世界上其他漢字圈的觀眾。而從韓國看台灣,台灣朝野各黨,先前為了課綱版本是否要去中國化而爭論不休,其實在兩岸交流已經如此頻繁的情況下,去不去中國化早已不再是重點了。更重要的是,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學習韓國,思考如何推廣台灣本土製作的戲劇,發揮我們的軟實力?

*作者為政大國院關係研究中心亞太研究員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462182
兩岸六十年來累積的四大歧異可能永久阻絕兩岸的政治統一
2013/08/28 15:17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SCFtw2
albert8888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tina2008

.

37 樓 SCFtw2 發言於2012-12-14 16:48:23

“兩岸政治統一後的社會效應”在現在的中國共產黨帝國政權是很難承擔的。比方臺灣的電視臺做政論節目大談大辯三面紅旗導致的全國農民大餓死運動,中共將不能禁止人民收看或call-in,那麼中共會不會被群眾要求追究責任的怒濤沖倒?又如中共將不能禁止大陸網民進入臺灣的媒體網站和搜尋網站,那麼中國共產黨帝國政權箝制人民的資訊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手段就破功了。照我的看法,【歷史解釋】問題、【文字】問題、【土地制度】問題、【政治制度】問題這四大衝突幾乎無解,因為兩邊都不會放手,事實上有些東西早就烙在那裡了,想移都移不開,想變都不可能變。

=========================

SCFtw2(SCFtw2) 於 2013-01-07 17:48 回覆:

【文字】方面,單純的簡筆衹是難看,並未損及一千多年來穩定的形義對應,小小的漢字內碼轉換軟體就可以完美地變換,這才屬於“技術性”問題。中國共產黨帝國的官版簡化字最糟糕的是截頭、砍腳、換頭、換身子、挖內臟、殺字滅屍、砍部首、異義併入一字這些,但是這些衹要從小就學,環境完美配合,就是天經地義了,為什麼要改?所以這不是“技術性”問題。不管怎麼樣,廢掉官版簡化字歸回原軌我想至少要花人民幣三五千億,美國的度量衡至今不改成公制,主要的原因正是在好幾千億美金的“社會成本”問題。至於當今人民的意願,民意調查的結果應該在八成九成反對“走回頭路”。所以兩岸在【文字】方面的衝突實在並不是“技術性”問題。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003188
2013-8-27 中央社台北27日電〈陸公佈漢字表 未恢復正體字〉
2013/08/27 23:13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雇貓
tina2008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SCFtw2

.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124572.shtml
陸公佈漢字表 未恢復正體字
【2013/08/27 中央社】【中央社╱台北27日電】 2013.08.27 09:08 pm

中國大陸近日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收錄8105字,沒有恢復一個正體字,僅以附表對照簡體字與正體字。

中新網報導,大陸教育部今天在北京舉行記者會,介紹「通用規範漢字表」相關情況。

報導稱,「漢字簡繁問題十分複雜,影響到國計民生,牽涉到諸多領域,經反覆徵詢多方面專家意見,本次在字表中沒有恢復一個繁體字(正體字)」。

大陸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張浩明表示,這次公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是資訊化時代漢字規範的「新起點、新發展」。

「通用規範漢字表」將8105個漢字分為三級,一級字表是常用字,收3500字,主要滿足基礎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

二級字表收3000個字。三級字表收字1605個,包括姓氏人名、地名、科技術語和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列入一、二級字表的較通用的字。

此外還有兩個附表,分別是「規範字與繁體字、異體字對照表」和「通用規範漢字表筆畫檢字表」。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002962
2013-6-26 聯合報東京記者雷光涵〈日本小孩名字 閃亮系當道〉
2013/06/26 20:02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SCFtw2

.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988079.shtml
東京物語/日本小孩名字 閃亮系當道
【2013/06/26 聯合報】【聯合報╱東京記者雷光涵】 2013.06.26 03:30 am

「請問,這個同學的名字怎麼念?」我捧著通訊錄,向其他小一的家長請教,仍有幾個名字的讀音無解。一位日本媽媽說,「還是要問本人」,「你知道的,近來日本小孩名字都比較……」日本人討厭對不熟的人說出自己的看法,我已習慣這樣「填空題」式的對話。我想,她要說的是,近年日本人的名字都取得較「有風格」吧。

念起來響亮、漢字大器脫俗,是家長追求的完美名字,日本人說這叫「閃亮系的名字」。去年最受歡迎的男生名字是蓮、颯太、大翔等,最夯女孩名有結衣、陽菜等。

有一派父母決定好名字的讀音,再推敲漢字寫法,配合筆畫、又要與眾不同。去年有調查說,日本人最愛男孩名發音是HA-RU-TO,至少有四十一種漢字名組合(大翔、悠人等),第二名是YU-TO(悠人、悠斗、勇翔等),女孩被認為最好聽的名字發音是YU-I(結衣、優唯等)。有位媽媽說,兒子上幼稚園,班上竟有七個YU-TO撞名。

不幸發音相同,至少漢字寫法要取勝。有媽媽替女兒取名HI-NA,選自認脫俗清新的漢字「日菜」,她說,「有一次逛超市,猛一看架上怎麼有女兒的名字。」

另一派父母選閃亮系漢字,再配讀音。但發音太長時,自行「掐頭去尾」,創造新讀音。藝人木村拓哉的女兒「心美」,發音應為KO-KO-RO-MI,但省略一個音節,改念KO-KO-MI。不過有人替女兒取名「夢菜」,省略音節念YU-NA,「後來發現,發音和『湯女』(江戶時代在湯屋接待客人的女生)一樣。」

有人明查暗訪得知,名字太難發音,真的會影響未來求職。某企業人事部門說,學歷條件相同,寧可選平凡的名字,因代表公司門面,且「有人事決定權的主管,大多六十歲上下,不能接受發音太難的名字。」念起來像洋名、暴走族,都大扣分。還有人主張,被叫「亞菜瑠」、「嗣音羽」像暴走族用的音譯漢字的名字的人,據說到銀行申請貸款都特別容易碰壁。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979775
2009-1-10 朝鮮日報中文網記者俞碩在〈韓20名歷任總理 支持小學漢字教育〉
2013/06/14 00:26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雇貓
SCFtw2

.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171659
韓20名歷任總理 支持小學漢字教育
【2009-01-10/朝鮮日報中文網】
‧朝鮮日報中文網 2009/01/10 
【朝鮮日報/記者俞碩在/朝鮮日報中文網提供】
 
目前在健在的韓國歷屆國務總理21人中,已有20人聯合簽名建議書敦促實施漢字教育,並被提交給了青瓦台。主張加強漢字教育和並用韓文和漢字的團體——社團法人「全國漢字教育推進總聯合會」—— 10日表示,日前向青瓦台提交了歷任20位總理簽名的《敦促在小學正規教育過程中實施漢字教育的建議書》。

在該建議書中,共有20位歷任總理簽了名,其中包括較早的金鐘泌(第11屆和第31屆國務總理)、南德佑(第14屆)、盧信永(第18屆)、李賢宰(第20屆)等和近期的李海瓚(第36屆)、韓明淑(第37屆)、韓德洙(第38屆)。除了全國漢字教育推進總聯合會顧問,目前臥病在床的劉彰順(第15屆)外,目前健在的歷屆總理全部參加了聯名簽署。

建議書稱:「在半個世紀以來,由於『專用韓文』的錯誤的文字政策,今天我們陷入了比上世紀90年代經濟危機還要危急的文化危機。」並主張稱:「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在小學正規教育過程中,應讓學生分階段學習漢字,不應將漢字視為外語,而應為了國語生活正常化,和韓文一起作為國字(國家的文字)進行教育。」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974170
2013-4-27 聯合晚報記者台北報導〈南台科大 改名南臺科大〉
2013/04/27 21:48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雇貓
tina2008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SCFtw2

.

http://mag.udn.com/mag/education/storypage.jsp?f_ART_ID=452979
南台科大 改名南臺科大
2013/04/27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臺灣大學的「臺」字一般人習慣使用簡寫的「台」,但正式公文書信都使用「臺」,但是台北捷運或台北車站的站名都使用簡寫的「台」,到底哪一種用法才正確?最近南台科大在公文書中混用「台」與「臺」,被教育部要求統一用字,因此決定改為南「臺」科大,董事會還決定重金聘請日本知名設計師重新製作校門。

南台科大從校門口到學校網站,全部都使用簡寫「台」字,去年向教育部申請更改組織規程要新增職涯發展中心,但在申請的文書中「台」與「臺」兩字都有出現,教育部要求必須統一用字,南台科大經過校內會議討論後,決定改為「南臺科技大學」。

南臺科大校長戴謙表示,民國58年創校以來,教育部頒給的校印皆使用「臺」字,只是習慣使用「台」字當校名,時間久了一直延用簡寫的「台」字,大門口校名也是用簡寫字,既然教育部對此有意見,今年4月決定按照正式文件的用法,改為「臺」字。

其實不只南臺科大有這種困擾,根據教育部的統計,「臺(台)」字輩的大專校院非常多,大都使用正體「臺」字,例如臺灣大學、臺灣科技大學,但也有大專校院堅持使用簡寫「台」字,例如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台北海洋技術學院與台灣首府大學。

教育部技職司長李彥儀表示,沒有硬性要求大學的「臺」字要用哪一種,但原則上國立大學都必須使用正體的「臺」,私校申請校名時如果堅持使用「台」字也會予以尊重。但她強調,已經有南臺科大,其他學校不能再申請「南台科大」這個校名,避免造成民眾混淆。教育部高教司長黃雯玲也表示,如果校名是「臺」,正式的公文書信往來必須使用正體「臺」字,但民眾習慣性用法則不會強制要求。

特別的是,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簡稱「台大醫院」,前面是正式的名稱使用正體「臺」,但簡稱就堅持使用簡寫「台」。台大主秘張培仁指出,只要是正式的公文都會使用「臺」字,但其餘的部分則沒有強制要求,尤其是過去很多牌匾都使用「台」,也不會立即改回「臺」,如果要整修,才會一併改成「臺」字。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954095
2013-4-24 董福興〈誰在乎ㄅㄆㄇㄈ?〉
2013/04/27 21:40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tina2008
albert8888
SCFtw2

.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452319
董福興/誰在乎ㄅㄆㄇㄈ?
聯合新聞網 2013/04/24 【聯合報╱董福興(3C趨勢觀察者)】

日前,負責制定網站標準規格的W3C組織與測定電子書規格EPUB的國際組織IDPF共同成立工作小組,推動電子書標準。該小組第一項工作就是確認規範被實際運用的狀況。負責國際化工作的日本協調人寄送了一份電子郵件,詢問台灣注音符號於電子書的應用。

可惜並未引起台灣相關人士的注意。在多方呼籲之下,現在希望能給台灣多一些時間,保留這份規範,並且實際應用在電子書,尤其是教科書的編排。

去年IDPF秘書長Bill McCoy來台會晤文化部長龍應台時,也曾提醒台灣應該多多注重獨有的繁體中文、直排以及注音等規格。但是半年過去了,官方與民間的參與依然消極,才產生了近日的注音危機。

國際標準於制定時,有著一定的公平性;但是否符合在地使用,則必須視該地參與者的積極程度:提出的需求是否完善、實際運用的普及程度等。例如在電子書中的直排,就在日本相關業者積極地想要保存其出版文化的推動下表現得相當完善。不過這也是一場國際間的角力賽,例如南韓宣稱將全面使用電子教科書、教育部下的KERIS組織就積極參與IDPF的運作;蘋果以獨自的iBooks Author工具搶占美國與國際的教科書市場,未來也都會在制定規格時試圖推動作為國際標準。

台灣於硬體設計與製造上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但在參與國際規範的制定,尤其是電子書這種與文化、教育關係密切的規格上卻不甚積極,甚至放棄發言權。這次趁著呼籲保留注音規範的同時,也期盼政府組織與民間團體能夠共同協力、推動中文電子書相關規範的制定,並使其實用化,讓國際能夠看到、聽到台灣對自有文化保存與推廣的決心。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954093
2013-4-18 聯合晚報記者台北報導〈國圖80周年 馬:正體字仍有賣點〉
2013/04/19 00:05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839453.shtml
國圖80周年 馬:正體字仍有賣點
【2013/04/18 聯合晚報】【聯合晚報╱記者陳志平/台北報導】 2013.04.18 03:09 pm

馬英九總統今天出席國家圖書館80周年慶表示,有自日返台的朋友告訴他,早稻田大學5萬學生,有1萬人學中文。他上任後,境外學生從2萬增加到6萬7000人,一半是來學中文。儘管大陸13億人使用簡化字,但我們教正體字還是有賣點,政府力圖打造中華民國成為中華文化的領航者,不會因使用文字形式有任何影響。

他說,常有人問,當大陸13億人都使用簡化字,台灣用正體字還有賣點嗎?雖然使用正體字者包括台港及海外華人還不到4000萬人,但真正全盤簡化的常用漢字不到500個,多數漢字仍保留原樣。上個月他參加新任教宗方濟就職典禮,教廷提供中文版祈禱文,27個中文字只有3個簡化字。

馬總統指出,台灣開放大陸觀光客至今,累積來台超過700萬人,他未曾聽到大陸觀光客說看不懂正體字。中華文化總會出版兩岸常用漢字辭典,有這樣的辭典,大家知道大陸講的的「集裝箱」就是指「貨櫃」,大陸的「激光」就是「雷射」,然而雙方不可能改變對方使用語彙的習慣,但做到並列,正體漢字就可受到尊重保存。

馬總統表示,台灣每年出版約4到5萬種出版品,大陸人口是台灣的57倍,每年出版的出版品種類卻只有我們的5倍多,顯示我們的出版能量在華人世界仍屬驚人。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950633
2012-10-24中央社新聞速報〈韓教育團體 呼籲恢復漢字〉
2012/10/25 16:46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tina2008
albert8888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30504/132012102401371.html
韓教育團體 呼籲恢復漢字
2012-10-24 17:28 新聞速報 【中央社】

     韓國「國語基本法」排除漢字,不過有聲音希望恢復漢字。韓國媒體23日報導,有教育團體認為「排除漢字」等法律違反憲法,將提出釋憲。

     東亞日報報導,韓國語文政策正常化促進會會長李漢東22日表示,「2005年制訂的國語基本法具備違憲要素。」他表示將提出釋憲,要求恢復韓文與漢字混用。

     韓國國語基本法第14條規定,「公共機關等公文要符合語文規範,文字應用韓文書寫,不過,大統領令(總統令)則可在韓文後,括號內可書寫漢字或外國文字。」

     李漢東說,括號內的附註說明文字、可書寫漢字或外國文字這段內容存在問題。

     促進會成員認為,漢字不應被視為與外國文字同等地位,因為韓國憲法就是韓文與漢字混寫而成;基本法排除漢字的規定,也可能違反韓國憲法第9條,「傳統文化繼承、發展與致力民族文化為國家義務。」

     韓國教育課程評價院在2009年11月的調查數據,韓國家長有89.1%支持恢復漢字教育,李漢東表示,「小學、中學與高中排除漢字教育,這有必要改進。」

     韓國語文政策正常化促進會是由4大教育團體組成,會長李漢東曾任韓國國務總理,會員中不乏多名大學前校長、教授,聲援釋憲的人數超過300名。

     堅持排除漢字的「韓語文文化協會」代表李大路則認為,隨著時代應有不同思維,「與過去相比,韓文文化在世界形成韓流,大家將更矚目韓文的優秀性。」

     大陸網友「寒VS冰188」在新浪微博表示,「韓國人永遠生活在中國影響下。」也有網友認為,韓國古書存在很多漢字,去漢化有相當難度。1011024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883881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