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我又跟你有同樣想法了,不能正經。有時自己回去看看自己寫的東西,也飽受折磨。我還看得出來是喝過紅酒、啤酒、還是威士忌之後寫的。和聞一聞屁就知道人家昨天吃什麼,道理是一樣的。 為什麼要講這些煩人的東西呢?我常捫心自問。答不太上來,勉強要説的話,叫「同理心」吧。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希望別人認同他或她的自我價值觀,我是這麼認為。 在球場上看見一個人這樣打、那樣打,總打不好,就會很想上前去雞婆一下,設法非常委婉地告訴他,你這樣歪、那樣歪的原因是這樣、那樣的,所以如果這樣改、那樣改就會打直了,等等。 可是一種米養百種人,根據我的經驗,很少有人會願意聽別人勸的。認同別人的價值觀,等於貶抑自己的價值觀,是十分危險的事情,非抗拒不可。我親眼見的,一個一輩子「相打雞仔」式的人,人生非常坎坷,直到老死。我甚至會想,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認識至少一個這種人。跟她說,character is fate,不必這麼艱難的,妳改一改吧。她會改嗎? 我小時候不懂事,常搞不清楚一件事該如何看待或怎樣進行。媽媽叫去雜貨店買個小東西都得先問清楚怎麼說,背好對話之後才敢去。後來自己發覺一套辦法,判斷與執行都省事的多。當我想怎樣怎樣的時候會先設想:如果每一個人都這樣做,會發生什麼事情?比方說,考試想做弊,這麼想一下:如果每一個人都這樣做‧‧‧诶,不行,會全班被打。想去操場跑步,诶,很好啊,大家會很健康,跑吧。當官貪污,诶,不行,那來那麼多錢讓每一個人都貪?所以不可以。 個人十幾歲時,常感青澀苦悶;二十郎當的年輕歲月,也頗覺艱辛困頓;三十好幾,艱辛依舊,但不再困頓;四十幾歲,不再艱辛困頓,倒覺苦盡甘來,滋味甜美;五十以後,不知何故,江山美景如畫,形勢一片大好。人,是會成長、成熟的。思想也一樣,好壞它自己會從幼苗長成大樹,開花結果。 我這個年紀,適逢長輩一代逐漸凋零、老死。看著他們,想想自己。將來的我,是要像某某人那樣惶惑恐懼,拼命想抓住什麼,卻什麼也抓不住,直到死去呢,還是像誰誰那樣快樂灑脫,什麼都不想要,也給什麼都不要,就此安然長眠? 每一個人都只有「一」生。終此一生,最重要的事有三:第一、竭盡全力,認清宇宙人生的真相。第二、把這一生當成畢生最重大的個人作品 (It quite literally, is),無論如何務必做到盡善盡美。第三、每月每日,每分每秒,好好過,努力過,慢慢地一邊享受一邊渡過。 在最終的那一刻來臨時,心裡想道:I knew well, I did good, I lived great, what a wonderful life! 如果世界上每一個人都這樣,會發生什麼事情?诶,很好呀,大家都會很幸福快樂。所以,就這麼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