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每事報*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每事報*】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科學(+人性+宗教)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基因與人性】2008-4-7新聞報導〈研究發現 慈善基因越長越慷慨〉
 瀏覽10,257|回應24推薦6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公孫刀湯㊣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albert8888
tina2008
雇貓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8040700071,00.html
研究發現 慈善基因越長越慷慨
中國時報 2008.04.07  朱立群/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捐款給大學蓋醫院,一出手就是一五○億;但也有人一毛不拔,一輩子從未捐出一毛錢。捐款行善何以因人而異?以色列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人類慈善行為受到「慈善基因」影響,基因表面特定部位的長度決定善心的多寡。

演化科學界先前已指出,一個名為「AVPR1」的基因是導致田鼠產生合群關係的關鍵。以此為跳板,柯納福(A. Knafo)等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科學家進一步指出,AVPR1也是人類的「慈善基因」,基因表現越強,人們越傾向捐錢做善事。

RS3啟動因子 決定善心多寡

這項有趣發現四月初登上最新一期《基因、大腦與行為》(Genes, Brain and Behavior)期刊。研究結果甚至精確指出,AVPR1基因上一個代號「RS3」的啟動因子,長度因人而異;長度較短者越小氣,越長者越傾向慷慨大方。

研究步驟分兩路進行,首先設計一套名為「獨裁者遊戲」的網路慈善捐款遊戲,由二○三位大學生扮演玩家,測試他們是否有慈善心。另一方面對他們進行基因型檢定。

玩家被分成「獨裁者」與「受惠者」,兩組人數相當。在未被告知研究目的前提下,每位獨裁者可拿到五○元以幣(約十四美金),可以「私吞」這筆不勞而獲之財,也可選擇分給「受惠者」。

結果發現,十八%獨裁者選擇私吞,卅%選擇與受惠者「五五分帳」,僅六%獨裁者全數捐給受惠者。

研究團隊把上述「分錢」的比例與基因互相比對發現,獨裁者的慈善行為與「RS3啟動因子」有絕對關連:啟動因子越長、慈善基因表現越強,越傾向施捨;施捨金額多寡也與啟動因子長度成正比。

利己或利他 都受基因影響

因為是以「分錢」遊戲當作實驗,論文開宗明義指出,這是第一個指出人類遺傳變異影響經濟決定的研究。再者,因為以田鼠的研究為基礎,研究者大膽推測,人類與低等生物之間可能共享相同的演化機制,利己或利他都受到基因影響。

*****************************************************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8040700072,00.html
基因會影響行為 教養更關鍵
中國時報 2008.04.07  朱立群/台北報導

如果人類行善與否都已被基因決定,那麼,宗教勸募、教人行善為懷是否仍有必要?或人們因「良心發現」,即使本身缺乏慈善基因,是否也能突破先天缺陷,續行善事?國內學者認為,人類所有行為的確受到基因影響,但基因並非最後決定的力量,後天教養仍是人類行為的形塑關鍵。

以色列科學家指出「慈善基因」影響慈善行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沈哲鯤認為有趣,但不特別;已有很多研究指出,人類某個特定行為(如抽菸)與某個基因或某段基因序列有關。

沈哲鯤認為,以色列學者研究的解釋力仍嫌薄弱,應再進一步釐清:「慈善基因」只有一個或很多個?是否還有其他啟動因子或基因片段會影響人們對慈善的付出?

再者,「慈善行為」確切定義為何,必須再說清楚。沈哲鯤說,捐錢幫助窮人是慈善,心中浮現惻隱之心也是慈善,但分屬「物質」與「精神」層次的慈善是否都受慈善基因調控?

專門研究科技史的清大歷史系教授傅大為說,「慈善基因」是一種「利他基因」,相關學說在一、二十年前已被證實,但是否能夠廣泛適用於人類所有善行義舉,還不可過早下定論。

他舉鳥類為例,當一群鳥覓食時,會有一隻「利他」的鳥全神灌注「站崗」,以防老鷹趁機攻擊。類似如此「利他基因」的表現或可用來解釋人類對親屬的關心,但若推至更廣的層次,例如對非洲難民的慈善行為,則非基因可解釋。

傅大為同意基因會影響行為,但他強調,後天教養、教育、倫理判斷、道德抉擇,才是形塑人類慈善行為的主要力量。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2806837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心與腦】2011-3-31新聞報導〈研究:懼高 服用賀爾蒙可減緩〉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tina2008
albert8888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50405905/132011033100999.html
研究:懼高 服用賀爾蒙可減緩
2011-03-31 新聞速報 【台灣醒報/莊瑞萌】

    一般人會有懼高的反應,不過現在瑞士的科學家發現,服用荷爾蒙後會減輕心理對於高度的懼怕,未來科學家希望進一步研究,協助民眾克服創傷後的情緒復原。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sel)研究人員邀請40位有懼高症的民眾參與實驗,實驗前請一半的人服用20毫克的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結果在實驗後的5天或一個月內,曾服用過荷爾蒙的民眾,經過問卷與皮膚導電度實驗都顯示,原先對於高度懼怕的焦慮感已經降低。研究人員奎凡表示,「腎上腺皮質醇的效用不僅可以克服懼高,對社交障礙與害怕蜘蛛等動物的懼怕都有相同效果。」研究人員也補充表示,腎上腺皮質醇能輔助學習與記憶,因此對於人們學習克服懼怕的過程能提供某些幫助。奎凡也表示,「這次的實驗證實『害怕』的感覺可以透過藥物控制。」其原因可能是服用腎上腺皮質醇後,會阻止血液繼續流往腦部主司記憶的部位,因此能暫時不讓人們再去回憶起過去害怕的經驗。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期刊。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584342
【心與腦、遺傳與演化】2010-12-17新聞速報〈美國婦人因為腦損對恐懼無感〉〈啥米攏嘸驚?原來腦中缺少杏仁核〉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tina2008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0,5246,50405159x132010121700769,00.html
美國婦人因為腦損對恐懼無感
2010-12-17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夏明珠】

    美國一位名叫SM的44歲婦人,是貨真價實的天不怕、地不怕,她並非冷血、也沒有精神病,更不是什麼英雄,她從來沒有恐懼的感覺,是因為她有一種罕見的基因缺損,傷害到她腦部杏仁核,杏仁核與害怕的情緒有關,一旦被破壞,就不會再產生恐懼感。

    SM的生命經驗證明天不怕、地不怕,可能會很危險。十五年前,她在公園裡碰到一名男子,用刀抵住她的喉嚨,揚言要割斷她的脖子,她用無比冷靜的語氣跟對方說,上帝會懲罰犯罪的人,男子突然放了她,她彷彿什麼事也沒發生似的繼續散步回家。長期研究她的愛荷華大學教授說,或許是他無懼的態度嚇到了對方。

    其實要不是她什麼都不怕,她應該也不致於發生那件事,因為當時是深夜,她單獨走在公園裡,那名看起來很明顯是嗑了藥的男子,對她招手,她絲毫沒有猶豫的就走上前去,這不是她第一次因為什麼都不怕而自陷危險,她能活到現在,只能說非常走運。

    在愛荷華大學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用盡了所有他們想得到的方式來嚇她,觀察她的反應,要他自己評估自己的恐懼指數,SM自稱痛恨蛇和蜘蛛,可是她卻可以把蛇抓在手裡,撫摸蛇的鱗片、甚至碰牠的舌頭,有一次,她被帶去遊樂園的鬼屋,鬼沒嚇到她,反而是她嚇到了鬼,因為她伸手去戳一個鬼的頭,說她想摸摸看是什麼感覺,零到十的恐懼指數,她自己評定她的恐懼感是零。

*****************************************************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0,5246,50405159x132010121700758,00.html
啥米攏嘸驚?原來腦中缺少杏仁核
2010-12-17 新聞速報 【台灣醒報記者蔡沛琪綜合報導】

    啥米攏嘸驚?科學家發現,美國一名婦女因為腦中杏仁核受損,讓她從此無所畏懼,不但不怕蛇和蜘蛛,也不怕架在脖子上的刀,更不用提恐怖電影。科學家希望藉由她的案例,能為治療壓力後創傷症候群帶來解答。

    1930年代,科學家發現移除猴子腦中的某一部份後,牠們變得不怕蛇,後來發現是少了杏仁核在作祟。現在類似反應也出現在人類身上。

    這項研究發表於《現代生物》期刊,作者賈斯汀.費因斯坦(Justin Feinstein)表示,恐懼的根源是生存,杏仁核幫人們避免危險,避開讓人置身危險的事物。這名婦女因為罹患罕見的皮膚黏膜類脂沉積症(Urbach-Wiethe disease),杏仁核受損,所以失去偵測避開危險的能力,反而表現出過度的好奇心。

    她對恐懼的反應與眾不同,她表示雖然明知某物危險,但常會被好奇心征服,所以不害怕。她表示痛恨蛇和蜘蛛,但實驗安排她到寵物店時,她卻抓起一條蛇把玩起來,還仔細觀察蛇,「透露出著迷和好奇。」

    她兒子回憶,幾乎從沒看過媽媽害怕。她曾被歹徒拿刀架在脖子上,她看著歹徒冷靜地說,如果你要殺我,得先過我守護神的天使這一關,結果歹徒竟放她走。研究人員帶她到有人扮鬼的鬼屋,給她看恐怖影片,結果通通無效。

    科學家相信她之前曾感到害怕,因為她形容童年時曾怕黑,被狗嚇過,她曾遭遇毆打、家暴、搶劫、用槍威脅。

    費因斯坦表示,希望藉由研究她的案例,能幫助自阿富汗、伊拉克戰地歸來的美軍,或這類飽受壓力後創傷症候群的患者,恢復對生命的好奇與信心。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4342732
【心與腦】2010-3-20新聞報導〈催眠音頻看前世? 大陸專家:毫無科學依據〉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雇貓
albert8888
tina2008
SCFtw2

.

『許多網友覺得能放鬆自己,但往往在「關鍵時刻」來臨前已睡著。』

這個現象就是讓心水清的觀察者能看清【受催眠後看見自己的前生】這個現象乃是緣於受催眠者自己的心理作用的關鍵。

*****************************************************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130505x132010032000772,00.html
催眠音頻看前世? 大陸專家:毫無科學依據
2010-03-20 新聞速報 【中央社】

     催眠能夠讓人看見自己的前世?廣東深圳市民聲稱網路上有一段催眠的音頻,讓人聽後能看見自己的前世,這段音頻被許多年輕人追捧。但專家則指毫無科學依據。

     「深圳特區報」報導,余姓市民說,催眠音頻在叢林鳥鳴的背景音樂下,1名男子用緩緩的聲音作出指引,聲稱能引導聽者放鬆,並看見自己的前世。

     他說,他在網路上看到這段頗受歡迎的音頻,聽說有助睡眠,決定試一下,後來好像看見自己走進一個洞穴,「感覺有點神奇」。

     但也有網友認為音頻助眠純粹是炒作,並提出質疑。

     記者在網路上找到這段催眠音頻,在舒緩背景音樂下,一男子慢慢說出一些引導語,讓聽者放鬆下巴、手臂等;隨後引導聽者「跳進一個關鍵的畫面」,暗示聽者看看周圍發生什麼事情;後來甚至引導聽者「如果您願意,可以在這個靈魂的休息站,與死去的親友會面,時間多長由你來決定。」

     報導說,在多個熱門網站有近百名網友分享體驗。許多網友覺得能放鬆自己,但往往在「關鍵時刻」來臨前已睡著。少部分網友表示,他們看見自己的「前世」,有人說看見自己前世是法國公主,有人看見自己生活在宋朝,有人稱自己在輪船上,但輪船突然往下沉。

     但大多數網友表示,這段音頻不可能讓人看見「前世」,所謂的「前世」景象只是聽者自己的幻想。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毛利華表示,催眠的現象存在,儘管與睡眠狀態不一樣,但確實可幫助人放鬆和睡眠。

     至於能看到前生今世,毛利華認為,這個說法完全沒有心理學或者科學上的證據。催眠狀態下能在某種程度上壓抑日常大腦活動,使得某些無意識的活動上升到意識層面,有可能會讓人回憶起一些有意識狀態下不能夠記起來的東西,但沒證據證明它有預知作用。

     毛利華說,把此說看成是當事人的幻覺也不為過,也許當事人曾經歷或瞭解過某些事,但意識清醒的狀態下不可能意識到,催眠狀態下這些原本凌亂的訊息被重組,以近似合理的方法表現出來。

     此外,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一個人本身容易被暗示,容易接受音頻中的引導,最好不要常聽,否則易產生焦慮、恐懼等症狀。990320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910800
【腦神經科學】2009-10-18報導〈瀕死經驗是場夢?過來人不贊同〉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雇貓
tina2008
albert8888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1950+112009101800130,00.html
http://tech.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Tech-inc/Tech-Content/0,4703,171704+112009101800130,00.html
瀕死經驗是場夢?過來人不贊同
中國時報 2009-10-18 【潘勛/綜合報導】

     許多經歷過瀕死經驗的人都表示,期間自己靈魂離體、見到過世的親友等等,而且這些經驗十分普遍。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專研瀕死經驗的專家表示,這其實是生命危急存亡時大腦的作用。

     「美國瀕死經驗研究基金會」統計,在美國,每天發生的瀕死經驗約八百件。卡塔基州列辛頓市臨床神經學家尼爾森表示,人類有許多反射式反應,協助我們生存下來,例如我們遭逢危難時,會出現「作戰或逃離」(fight or flight)反應。

     尼爾森指出,瀕死經驗也屬作夢機制,也就是進入了「快速眼動期」(REM)的狀態;而有助我們存活的「戰或逃」反應,也包括讓意識切換到REM意識狀態。REM睡眠時,腦部活動及視覺刺激會增加,結果便是頻頻作夢。

     許多有瀕死經驗的人都說看到強光,這該怎麼解釋?尼爾森表示,這是因為REM導致視覺系統啟動所致。

     很多瀕死而重生的人說,他們看到一個隧道。尼爾森表示,這是因為血流到眼睛的數量減少;眼睛及視網膜非常纖細,對缺血很敏感,因此血流不到眼睛時,視力便會下降,黑暗由邊緣聚攏到中央,「隧道效應」很可能便是如此產生的。

     尼爾森正在進行研究,想由暈厥來證實會有相同效應。他說在他的研究對象中,有瀕死經驗者最常見的原因是暈厥。

     然而不少有瀕死經驗的人不贊同尼爾森的詮釋,表示自己當時已經死亡,而且不是在作夢。「突發性心臟病研究學會」創辦人之一的歐卡拉漢博士指出,尼爾森的大腦作用觀點無法解釋何以那麼多人都經驗到相同的事情;若是作夢,夢境不可能完全一樣。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656170
【腦科學】2009-10-14報導〈半腦女子 算術超厲害〉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albert8888
雇貓
tina2008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1921+112009101400148,00.html
半腦女子 算術超厲害
2009-10-14 中國時報 【蔡鵑如/綜合報導】

     從外表看,美國維吉尼亞州的蜜雪兒.麥克(Michelle Mack)跟一般卅七歲女子相比,沒有太大差異。她說話有條有理,有閱讀能力,會打電腦,高中畢業。最厲害的是,她對數字和日期有超乎尋常的特異功能。只要廿秒就能算出兩年後的某一天是星期幾,而且屢試不爽。

     但蜜雪兒一出生,大腦就只剩右半邊,她一直過著「半腦人生」。

     麥克夫婦發現女兒不對勁,但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他們只曉得蜜雪兒沒有腦性痲痺,不是唐寶寶。蜜雪兒的成長過程也充滿挫折:「根本沒有人知道我大腦的真相。」

     蜜雪兒廿七歲那年,麥克夫婦找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認知神經科學部的葛拉夫曼博士。經過腦部核磁共振攝影,困擾這家人近卅年的謎團終於解開:原來蜜雪兒的左腦不見了。

     葛拉夫曼博士和麥克一家都知道蜜雪兒有問題,但是她大腦的受損程度還是令他們大吃一驚。葛拉夫曼認為,可能是蜜雪兒出生前腦中風,導致左腦控制行為、動作和認知的區域全毀損。

     蜜雪兒很難控制情緒,經常暴怒,對抽象的概念有認知困難,在不熟悉的環境中經常迷失方向。這些終於都有了答案。

     更讓葛拉夫曼不敢置信的是,蜜雪兒的大腦竟神奇地自行「重新配線(rewire)」,右腦接管了本由左腦掌控的語言和閱讀等功能。通常大腦受到如此損傷,幾乎都無可修復。

     十年來,蜜雪兒在智識方面的功能有進步,但重新接線的程序還要一段時間。蜜雪兒在家上班,為教會把資料輸入電腦。她獨立自主自己付房租,家事難不了她。她想告訴世人:「我是有特殊需求的正常人,世上有很多人跟我一樣。」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653600
[News ZT] 2009-4-24報導〈心控電腦 癱瘓也能傳簡訊〉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雇貓
albert8888
tina2008
SCFtw2

.

http://udn.com/NEWS/WORLD/WOR4/4867191.shtml
心控電腦 癱瘓也能傳簡訊
【2009/04/24 世界日報】【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23日電】 2009.04.25 03:22 am


科學家最近研發出一種心智控制設備(Mind-Reading Device),可在「推特」(Twitter)網路傳送訊息。這項科技未來如發展成功,可協助腦幹中風、脊椎受傷或罹患「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而無法言語的病患能夠與外界溝通。

據LiveScience.com網站報導,工程師威爾遜(Adam Wilson)及其同事日前已用腦電波(EEG)結合軟體鍵盤的原理,研發出以腦部控制的設備。

這種實驗室常見的罩式腦部電腦介面系統上面布滿電極,可接上電腦後偵測腦部電子信號,並轉換成實際動作,例如移動螢幕上的游標。但研究人員突破技術後,把EEK頭罩與腦部軟體鍵盤連結,讓使用者可在Twitter傳送簡訊。

威爾遜的顧問、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生化工程助理教授威廉斯(Justin Williams)說:「我們起初思考,在螢幕上移動游標是很好的科學運動,但當我們與腦幹中風或脊椎受傷患者討論時,他們最大的希望是能夠與他人溝通。」

因此,威爾遜和威廉斯便與紐約奧伯尼瓦茲沃斯中心(Wadsworth Center)的夏爾克(Gerwin Schalk)及其研究人員合作,研發了一個介面,能在電腦螢幕上顯示鍵盤。

這種介面如同以手機傳送簡訊。威爾森已用它在Twitter更新訊息。剛開始使用時速度很慢,但多加練習之後便可改善。他說:「已經有人每分鐘打八個字。」

Twitter社交網站以發送140個字以內的簡短訊息為主,很適合患者使用。威廉斯說:「現在患者可向家人或朋友吐露他們今天的心情。在網路另一端的接收者亦能了解他們的思緒,甚至不知道發送者是殘障人士。」

這項研究是由國家衛生總署(NIH)和威斯康辛校友基金會贊助。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405039
2008-7-19報導〈任天堂新點子》感應頭盔 念力打電玩〉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雇貓
albert8888
tina2008
SCFtw2


http://udn.com/NEWS/WORLD/WOR4/4433002.shtml
任天堂新點子》感應頭盔 念力打電玩
【2008/07/19 聯合報】【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 2008.07.19 02:52 am


繼電玩搖桿和能感應動作的Wii遊戲機後,電玩科技又將出現大躍進:心靈控制。

日本任天堂總裁兼執行長岩田聰接受倫敦泰晤士報專訪時,認為心靈控制遊戲肯定會帶動下一波電玩熱潮。他說:「我們腦子裡想什麼,就會出現在電玩遊戲裡。」

他說:「玩這種遊戲可能需要戴上某種帽子或頭盔。」

心靈控制遊戲的靈感來自於克雷格.湯瑪斯(Craig Thomas)1977年暢銷小說「火狐狸」(Firefox)的情節,小說中有一架具備讀心術能力的蘇聯戰機。

這種聽起來不可思議的電玩遊戲即將問世。由神經學家、前劍橋大學研究員史奈德(Allen Snyder)和越南裔的黎棠(Tan Le,譯音)女士共同創立的Emotiv公司可望於今年底以前推出全球首創的心靈控制遊戲。

Emotiv表示,EPOC耳機備有16種感應器,壓在玩家的頭上,能測出腦部的電子活動,也就是所謂的腦波圖。理論上,玩家用思想就可以轉動、拉、推或舉起電腦螢幕上的物品。

儘管這項科技遭到各方質疑,但試玩結果顯示行得通。Emotiv共同創辦人黎棠說:「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這種科技結合姿勢控制介面和腦波控制介面。」

岩田聰對於Emotiv的耳機不予置評,不過他說,發展成熟的心靈控制遊戲還要等上幾年。他說:「我們現在沒有這樣的科技,但以20年來論,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20年前認為不可能的夢想現在都成真了。20年前誰會想到用電腦繪圖創造3D世界。」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2951384
【心與腦】2008-5-30報導〈科學突破:猴可藉念力控制機械臂〉&〈念力發功…猴子遙控機器手〉
推薦5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joycelinlin愷悅
albert8888
tina2008
雇貓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4+112008053000517,00.html
科學突破:猴可藉念力控制機械臂
中國時報 2008.05.30  潘勛/紐約時報廿九日報導


美國科學家表示,他們已成功進行實驗,在兩隻恆河猴的腦中植入微小的感知器,而讓猴子學會只用意念便控制機械臂來拿取食物,猴子甚至可以視食物的大小與黏度調整指揮機械臂。科學家表示,這項科技最終可讓癱瘓的人更容易駕馭自己的生活。

研究報告發表於《自然》周刊線上版,被視為腦部與機器介面科技迄今最驚人的展示。

視機械臂為身體一部分

在以往研究中,學者便指出癱瘓多年的人可以學會用腦波去控制電腦螢幕上的游標;此外人類以外的靈長類可以用意念來驅動機械臂。

但這次新實驗更進一步。實驗中,猴子的大腦似乎已接納了機械臂,將其視為身體的一部分,能因應實際物體而即時且細膩地調整機械臂的動作。實驗中科學家先溫和地限制住恆河猴的雙臂,讓牠們學會使用多出來的機械臂。

顱骨植入級柵接上電腦

這次實驗是由匹茲堡大學及卡內基美隆大學的學者合作進行。實驗中,兩隻恆河猴先運用搖桿而體會使用機械臂;機械臂有肩關節、手肘、能握住東西的掌以及兩根機械手指。

接下來,專家把雀斑大小的級柵植入猴子顱骨,置於運動皮質上,蓋住能傳遞訊號、進而指揮手臂及手部運動的一片皮質細胞。級柵係由100個微小電極組成,每個電極各接上單一神經元。級柵的線路再穿出猴的頭蓋骨,連上電腦。

實驗使用的電腦有程式來分析那100個運動神經元的集體運作,再將其總合轉譯成電子指令,同時傳送到機械臂;機械臂則安裝在猴子的左肩。

食物進嘴比率三分之二

科學家用電腦協助猴子學會使用機械臂,基本上是用「生理回饋」來教授技巧。幾天之後,猴子便不需協助,安坐在椅子上,用大腦操縱機械臂伸出去拿葡萄、蜀葵等懸吊在前面的珍饈。而食物成功送進猴嘴的比率約三分之二,比起以前的實驗成果更令科學家振奮。

兩隻猴子學會的動作有:機械臂伸出去拿食物時,掌部要打開,再恰當地合起來拿住食物,並在進食之際逐步放鬆。

有幾次,食物卡在機械指上,猴子在指揮機械臂回來時,乾脆任其掌部打開;其他幾次,一隻猴子還移動機械臂,把指上的食物舔乾淨,或者進一步把殘餘食物往嘴裡塞,而不理會新的食物已經出現。

研究團隊學者認為,猴子顯然能自由發揮,發現機械臂的新用途,表演出虛擬環境裡不會出現的動作。

實際應用還有幾項障礙

但是專家表示,這項科技還有幾項障礙必須克服,才能派上實際用途。比如植入式的電極級柵一般撐不了幾個月,其原因不明;解讀並傳輸訊號的設備太過累贅,有必要持續追蹤與調整。此外,無線感應系統還沒人能做出來,無法不穿透頭蓋骨。

兩隻恆河猴駕馭義肢的學習曲線讓科學家信心滿滿,認為這些都屬技術問題,不難克服。


*****************************************************
http://udn.com/NEWS/WORLD/WOR4/4363062.shtml
念力發功…猴子遙控機器手
【2008/05/30 聯合報】【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 2008.05.30 02:44 am


經過訓練後,獮猴亞瑟學會運用念力移動機械手臂,將棉花糖從一個烤肉叉子取下,再送進嘴中(由左至右)。(路透)

美國科學家28日發表研究報告說,他們已訓練兩隻腦中裝了電極的獮猴,光靠意念即可操作仿生機械手臂,拿取食物或甚至調整送進嘴巴食物的大小與黏稠程度。

科學家希望2年內也可在人體裝上相同的微小電極感應器,協助截肢、脊椎受傷、與中風癱瘓者作相同的動作。這是至今所曾發表大腦─機械介面科技領域中最驚人的發展。雖然大腦控制的義肢尚不存在,但至少技術上證明可行。

發表於「自然科學」線上雜誌的報告說,實驗中,科學家限制猴子四肢的行動,讓牠無法動用自己的四肢,必須靠大腦的念力移動仿生手臂,才能吃到食物。數天後,猴子即會使用與牠們大腦連線的仿生手臂,以類似鉗子的手爪,將棉花糖、水果片送進嘴裡。

而且當仿生手臂經過的路徑被蓄意阻擋時,猴子只要動動意念,即可讓手臂繞過障礙。猴子的大腦似乎就把機械臂當自己的手臂使用,懂得調整機械臂的動作。

電極裝在猴子大腦的運動皮質區中負責指揮手臂與手運動的細胞上,整個極柵約和一顆大雀斑同大,內約有100個小電極,每個均與單一的神經元連接。科學家利用電腦收集與分析這100個運動神經元的動力,將它轉換成電子指令,再傳給機械臂。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2940390
【心與腦】2008-5-10報導〈美足球名將 體內住12個人格〉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albert8888
tina2008
雇貓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4+112008051000474,00.html
美足球名將 體內住12個人格
中國時報 2008.05.10
閻紀宇/綜合報導


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赫歇爾.沃克(Herschel Walker)都是功成名就到令人嫉妒的地步。現年46歲的沃克是當代美國最了不起的黑人運動員之一,也是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赫赫有名的跑鋒,1982年榮獲大學球員最高榮譽「海斯曼獎」。

1999年他入選大學美式足球名人堂,退休之後轉行經商,照樣做得有聲有色。

然而沃克有個問題,或者應該說有12個問題:他罹患嚴重的「身分解離症」(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簡稱DID),亦即多重人格症。在他魁梧壯碩的軀體中,住了12個不同的人格,每個都有稱號如「法官」、「議長」、「安慰者」、「芭蕾舞者」(沃克大學時真的跳過芭蕾舞)…

前半生沒事 不同人格助脫困

沃克花了近10年時間才釐清自己的問題,最近他集結這段奇特心路歷程的紀錄,出版《掙脫:我的身分解離症人生》(Breaking Free: My Life With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一書。沃克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表示,他計畫利用這本書的版稅收益,在全國各地成立治療身分解離症的診所,幫助其他受苦的病患。

其實沃克還算幸運,他從小在不知不覺中運用身分解離症的不同人格協助自己面對生活中的困境難關:校園霸凌、對黑暗的恐懼、三K黨橫行的回憶。不過他最要感謝的還是足球,他的心理醫師孟蓋茲說:「他調適得非常好,足球幫助他活下來。如果沒有足球,他的生活將一團混亂。」

8年前病發 拿槍對準太陽穴

然而身分解離症畢竟是一種疾病。2001年前後,沃克開始出現可怕的行為,他會突然間認不得自己,腦海中不同的「自我」相持不下,竟然使他拿出一把手槍和一顆子彈,對著自己的太陽穴玩起俄羅斯輪盤賭。更糟的是,他也拿槍威脅要殺害妻子辛蒂,迫使她在2003年下堂求去。沃克至今仍無法撫平離婚的傷痛。

沃克是虔誠的再生基督徒,靠著祈禱克制身體暴力的衝動,一位牧師甚至為他舉行驅魔儀式,當然沒有任何效果。真正的轉機還是來自正統心理治療,2001年,沃克在第二故鄉德州遇到大學校友孟蓋茲,開始接受治療。

驅魔無效 轉心理治療

孟蓋茲原本研判沃克是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但是一段時間之後,他看出真正的病灶。孟蓋茲說:「沃克談到他腦海裡的聲音,這些聲音後來變成人物…他會在我面前轉換身分,我看得出來眼前的人不再是他,而是另有名字的第三者。這些人會跟我討論沃克的病情,告訴我他需要幫助。」

經過一系列治療,在家人全力支持之下,現在沃克不必服用藥物,也能夠控制腦海中的不同聲音,繼續在德州達拉斯經營事業。他以汽車比喻自己:「現在我是這部車子的主人,我抓住了方向盤。」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2885892
【心與腦】2008-4-20報導〈催眠師催眠自己 開刀免麻醉〉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albert8888
tina2008
雇貓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4+112008042000233,00.html
催眠師催眠自己 開刀免麻醉
中國時報 2008.04.20  楊明暐/綜合報導


英國催眠師艾列斯.藍凱(Alex Lenkei)日前接受腕部手術時,拒絕施打麻醉藥,而是將自己催眠,再讓醫師為他開刀。過去已有運用催眠為病患開刀的事例,不過藍凱可能是第一位自行催眠後讓醫師為他動手術的人。

61歲的藍凱16日在蘇塞克斯郡西部的沃辛醫院動腕部手術,由醫師為他切除右手拇指根部的一小片骨頭,讓其手腕關節部位能結合,以改善其關節炎症狀。

藍凱不接受麻醉,而是採用他從16歲以來便一直運用的手法,將自己催眠。他說,他花了30秒至1分鐘讓自己進入催眠狀態,他覺得非常放鬆,接著醫師便為他開刀。手術進行時,他對周遭發生的每件事都很清楚,可是卻沒有絲毫疼痛的感覺。

手術83分鐘 有聽覺沒痛覺

手術進行了83分鐘,藍凱能感覺到醫師在調整其手腕部位,然後便聽到骨頭碎裂的聲音。他說:「我聽到醫師說:『請把鋸子給我。』我想到他手裡拿著這種大傢伙的情形,幸好他接著又說:『我想我們用小的就好。』」

藍凱後來又聽到醫師使用鎚子、鑿子和鋸子的聲音,他還聽見醫師將他的骨頭敲掉。他說:「我聽了他對助理和麻醉師所說的每句話,可是他們並沒有聊八卦。這很可惜,我倒是很想聽一些風流韻事。」

麻醉師理察.維恩在一旁待命以防萬一,但藍凱在手術時沒有任何反應,令負責開刀的醫師大衛.勒威林─克拉克相當驚訝。藍凱若對疼痛有感覺,他們必定曉得,但他的心跳和呼吸一直維持不變。

待命麻醉師 無用武之地

這位醫師說,他希望這種催眠手法能降低病人對接受手術的恐懼,且能減少麻醉藥的使用,以免病患在手術陷入不舒服。

研究顯示,接受手術的病患若不使用麻醉藥,能加快復元的速度,從而減少住院的時間。1950和1960年代,愛爾蘭外科醫師傑克.吉卜森曾運用催眠方式動過逾4000次包括整容和截肢在內的手術。1996年,藍凱曾讓另一位催眠師將他催眠,接受疝氣手術。他兒子7歲時摔斷手臂,他也將兒子催眠,以減輕其疼痛。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2885867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