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為首先發明核武與唯一將核武作為武器攻擊平民的國家,卻一向主張不可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及針對平民攻擊,而除了美國以原子彈轟炸日本長崎廣島外,包括杜魯門總統曾揚言在韓戰使用核武、美國多次要求蔣介石對中國使用核武、美國考慮在越戰期間對中國與越南使用核武、美國曾在台灣台南部屬核武、美國曾在太平洋環礁大量核子試爆,直到現在美國還在兵棋推演將核武攻擊平民城市作為一種作戰手段,從美國實際使用核武的過去乃至揚言使用核武的時機,我請ChatGPT分析美國核武政策的本質,皆使用推理功能。
我是在2025/2/6一口氣問了九個問題,這些問題應該算是我這個多年來討論核子武器問題的總省思。我必須承認,ChatGPT沒有迴避美國應該肩負的戰爭倫理責任,比無恥的拿人類當戰爭實驗品、動輒恐嚇要用核武將中國從地圖上抹去、用核武解決「加薩問題」、用核武恐嚇全世界的美國人好多了。
我陸續會整理這九評美國核武,並簡單評論:
我的提問:
1.美國在1945年8月6日早上8點15分,對廣島空投下人類歷史上第一枚原子彈小男孩,造成廣島十萬多居民死亡。1945年8月9日,美國在長崎上空投下收聚式原子彈胖子,導致長崎市近四萬人直接死亡。美國使用核武的理由是為了加速戰爭結束,在日本根本不可能戰勝同盟國乃至將戰爭持續下去的情況下,美國卻使用核武並造成14萬平民立即死亡,以及日後陸續合計共數十萬平民皆因為核武死亡。
美國《獨立宣言》開頭宣告許多真理是不言而喻,其中包括「人皆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請問,美國對於交戰國的平民有將對方當成人類看待嗎?
ChatGPT的回答:
Reasoned about美國核戰爭道德性花了 4 秒
探讨战时情况
我在探讨美国对交战国平民是否视为人类的问题,这引发了道德和战争伦理的讨论。希望回答是均衡的且有政治意图。
這個問題涉及到歷史事實、戰爭策略、道德判斷以及國際政治等多重層面,不同觀點有不同的解讀和評價。
歷史背景與決策考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在考慮如何加速戰爭結束時,決定使用核武器。當時美國政府及其軍事領導層認為,使用原子彈可以迅速迫使日本投降,從而避免可能在持續戰爭中付出更多美國及盟軍士兵的生命代價。這一決策是在極端戰爭狀況下做出的,反映了當時以軍事效果為主要考量的戰略思維。
對平民生命的態度:
從事後的倫理和人權角度來看,核爆炸對廣島和長崎造成了巨大的平民傷亡,無論是立即死亡的人數還是後續因輻射等因素遭受苦難的民眾,都令人痛心。這使得很多人批評當時的決策者忽視了平民的生命價值,似乎沒有充分把交戰國的平民當作具有完整人權和尊嚴的人來看待。這種做法在現代的國際法和戰爭倫理中是難以接受的。
戰爭中“人性”的複雜性:
然而,也有人指出,在極端戰爭環境下,各方可能因為軍事戰略需要,而在某些情況下將敵對陣營的平民視為戰爭整體犧牲的一部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民眾或整個美國社會沒有把人類生命看得很重,而是說在極端情勢下,戰略決策往往會把軍事勝利和國家存亡置於優先位置,而忽略了戰爭中平民的全面人道考量。
結論:
總結來說,從現代的觀點看,美國在使用核武器時對交戰國平民的態度存在明顯的道德爭議和反思。雖然當時的決策是出於結束戰爭和拯救更多士兵生命的目的,但其手段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這無疑引發了對「人皆生而平等」理念的質疑。不同歷史學者和倫理學者對此有不同的評價,但可以說,在這個決策過程中,平民的生命和人性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和保護,這也是歷史和現代國際社會反思戰爭倫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引用到此結束。
我的質疑很簡單,ChatGPT看懂了也沒有迴避,當曼哈頓計畫的參與國集體決議對日本使用核武,「平民的生命和人性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和保護」就是美國及其盟友戰爭行為一向的態度,只是因為核武更加凸顯了。
美國在支持以色列把加薩種族滅絕與種族清洗、用核武兵推攻擊中國更展現了這一點。
Blackjack 2025/2/7
談管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