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往事曾經如此
市長:blackjack  副市長: juntruth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往事曾經如此】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仇中反華是台灣人的天然成分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DeepSeek傳遞中國價值?那我用ChatGPT檢視Trump清空加薩,以色列無差別攻擊,及美國丟日本原子彈的"過度和不可接受"
 瀏覽40|回應0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之前用ChatGPT評價非美國AI存在意義,有網友竟把ChatGPT當五毛,還有美國官員擔憂DeepSeek傳遞中國價值,由於Trump主張清空加薩走廊,我就用美國價值ChatGPT討論以色列美國對平民的大規模殺戮,讓大家吸收更多「美國價值」下的AI,看看美國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



我的提問如下:

根據多方媒體報導,美國總統Trump一月底主張清空加薩走廊,CNN的新聞標題是Trump suggests his plan for Gaza Strip is toclean out the whole thing’,理由是加薩已經成為一個拆除現場” its literally a demolition site right now”, Trump表示約旦和埃及應該接納當地150萬人口,並且清空當地。此狀況源於 2023107日哈瑪斯(Hamas-led Palestinian militant groups)對以色列發動恐怖攻擊,以色列立即展開針對加薩地區的全面攻擊,至今已造成以婦女及兒童為主的四萬多人死亡!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表示,加薩約92%房屋被戰火嚴重破壞或部分受損。OCHA指出,加薩約有436000間房屋因戰火毀損,占當地房屋總量的92%;其中16萬間房屋被摧毀,276000間房屋部分受損。此外,有180萬人迫切需要緊急庇護所和日用品。




請以中文回答以下問題:

1.以色列對於加薩的無差別攻擊,至今已造成92%房屋被戰火嚴重破壞或部分受損,180萬人迫切需要緊急庇護所和日用品,請問以色列使用的武器是否屬於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2.2003年,美國曾以伊拉克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由發起伊拉克戰爭,以色列此次大規模毀滅加薩92%的房屋,並使180萬人受到極大影響,連美國總統Trump也認知當地已不適人居。以色列使用的武器主要來自美國,為何美國一方面可以對據稱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伊拉克發動戰爭,又幫助以色列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去毀滅加薩?

3. 約旦和埃及拒絕接受Trump總統的提議,並認為該提議將使巴勒斯坦人民永遠失去他們在加薩的家園、侵犯巴勒斯坦人應得權利。為何美國可以提供武器與各方面的協助去幫助以色列發動戰爭,並且使巴勒斯坦人民無法在加薩正常生活後,又主張至少當地的150萬人口應該成為約旦和埃及應該接納的難民?美國素來的道德形象難道不是反對將平民當成戰爭目標?美國難道不是主張住民自決等人權價值嗎?



ChatGPT回答如下:

以下是針對您所提問題的回應:


1. 以色列使用的武器是否屬於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WMD)通常指核武器、生化武器及化學武器。根據現有公開資料,以色列在加薩的軍事行動中使用的主要是常規武器(如火箭彈、炸彈、炮彈等),這些武器雖然破壞力極大,但並不屬於WMD的範疇。也就是說,儘管作戰規模巨大,造成大範圍的破壞和人道危機,但從武器本質來看,並不能將這些常規軍火歸類為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2. 為何美國一方面以伊拉克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由發動戰爭,又協助以色列使用導致大規模破壞的武器?

這裡需要區分兩個層面:

  • 2003WMD武器類型與定義上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時,主要是基於當時政府及情報機構宣稱伊拉克存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儘管後來證據不足),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指的是核、生化或化學武器。以色列在加薩使用的是常規武器,其破壞力來自使用數量眾多、攻擊密度高的常規軍火,而非核或生化等
  • 政治與戰略考量上:美國在中東的政策受制於複雜的地緣政治、盟友關係及國家利益。美國與以色列有著長期的戰略盟友關係,其提供軍事支援與武器轉讓多基於這一戰略考量;而伊拉克戰爭則是基於當時對國際安全形勢的判斷和情報評估。兩者在武器性質、作戰目標和國際法律等方面存在本質差異,不能直接等同。簡言之,美國在不同情境下的政策決策涉及多重因素,並非單純基於「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標準進行一致評判。

3. 為何美國一方面提供武器與協助以色列發動軍事行動,導致巴勒斯坦人難以在加薩正常生活,又提出應讓當地約150萬人口轉為難民,由鄰國接納?這是否與美國一直主張的民眾自決、人權價值及反對將平民作為戰爭目標的道德形象相矛盾?

這個問題觸及到美國外交政策中的矛盾與利益衝突:

  • 戰略利益與盟友關係:美國與以色列有著長期的戰略盟友關係,美國在軍事和外交上支持以色列,部分原因在於雙方在中東安全、情報合作及地區平衡等方面有著共同利益。這種戰略考量往往使美國在某些政策上出現與普世人權理念不一致的情況。
  • 政策與言論的不一致性:美國政府在國際場合常強調民眾自決和人權,但在具體政策操作中,常常受到現實政治、軍事利益、國內政治壓力等因素影響。對於加薩問題,美國提出的難民安置建議以及對以色列軍事行動的支持,反映了其在維護盟友利益與解決地區衝突時所面臨的政策難題,這也引起了國際社會和部分國家對其道德立場的質疑。
  • 對平民傷害的立場:美國官方通常表態反對刻意將平民作為軍事目標,但在實際軍事行動中,尤其是規模龐大的戰鬥行動,難免會出現嚴重的平民傷亡。美國支持以色列的行動,其背後既有對以色列安全的關注,也涉及對地區政治現狀的計算,而這些考量常常使美國的政策在道義上受到批評和挑戰。

總結來說,美國在中東問題上的政策決策往往兼具現實政治與戰略利益,而這些決策在落實時可能與其宣稱的普世價值形成矛盾,這也是國際爭議和批評的主要來源之一。


以上回答僅是根據現有公開資料及國際上對相關問題的通行定義進行的分析,並不構成對任何一方行動的道德評價。

引用到此為止。




我對回答不甚滿意,所以又提問了。

接續上述問題,並以中文回答以下問題:

1.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指的是核、生化或化學武器,因此即使以色列在針對加薩的戰爭中造成比伊拉克未被發現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更大的建築毀滅與人命損失,以色列也因為使用的武器「傳統」,而免於被世界質疑嗎?這合於比例原則嗎?

2. 美國在實際軍事行動中所謂「難免會出現嚴重的平民傷亡」,美國這所謂的附帶傷害(Collateral Damage)其範圍有多大?二戰期間美國對於日本長崎廣島丟下兩顆原子彈並造成數十萬人的平民傷亡,這是可接受的嗎?

3.美國媒體在對外戰爭的相關報導向來強調自身的戰爭傷亡損失而直接忽略當地人民及軍隊的傷亡,假設「難免會出現嚴重的平民傷亡」是美國人民承擔,美國的價值觀可以接受嗎?

ChatGPT回答如下:

1. 以色列使用「傳統」武器是否因非核、生化或化學武器而免於國際質疑?這是否合乎比例原則?

  • WMDWMD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與傳統武器的區別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一般指核、生化、化學等武器,其特點在於能在短時間內對大量人群和廣大區域造成毀滅性打擊。以色列在加薩戰事中使用的是傳統武器,如火箭、炸彈等。儘管這類武器不屬於,但在大規模使用、轟炸密集居民區時,同樣可能造成極大的人員傷亡和建築破壞。
  • 免於質疑與比例原則
    從國際法與國際人道法的角度來看,無論使用何種武器,都必須遵守比例原則與區分原則。比例原則要求軍事行動所造成的附帶損害不得超過所獲得的軍事利益;區分原則則要求區分軍事目標與平民。
    即使是「傳統」武器,也必須謹慎使用,避免產生過度的附帶損害。如果在作戰中造成大規模平民傷亡或民用設施毀滅,而這些損害與預期的軍事收益不成比例,那麼這樣的作為仍然會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
    因此,僅僅因為使用的武器屬於傳統類型,並不能免除外界對其比例原則是否遵守的質疑。換言之,對於戰爭中造成巨大民間破壞與傷亡,即便武器屬性傳統,也會引發國際上對比例原則適用性的爭議與批評

2. 美國軍事行動中所謂「難免出現嚴重的平民傷亡」的附帶傷害範圍,以及二戰時原子彈投下造成的平民傷亡是否可接受?

  • 附帶傷害(Collateral Damage)的範圍與現代軍事行動
    「附帶傷害」指在軍事打擊中,非預期或非直接攻擊目標上所產生的平民或民用設施損失。其範圍受多重因素影響:
    • 武器性質與威力:高威力武器在精確打擊條件不足時,可能擴大破壞範圍;
    • 作戰環境:如果軍事目標與平民密集區混雜,誤傷風險會大幅提高;
    • 戰術與技術:現代精確制導武器、情報偵查手段等在理論上能減少附帶損害,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可能難以完全避免嚴重平民傷亡。
  • 二戰原子彈投下與平民傷亡
    在二戰期間,美國對廣島與長崎投下原子彈,造成數十萬人死亡,其中大部分為平民。這一行為至今仍存在巨大爭議:
    • 當時,這一決策被部分人視為加速戰爭結束、挽救更多生命的策略;
    • 然而,從現代國際人道法和道德觀點看,這種對平民造成大規模傷亡的行為往往被認為是極不相稱且不可接受的。
      因此,二戰時的原子彈投下行動,其規模與所造成的人道災難,在今天多數標準下都會被視為過度、甚至是違反比例原則的行為

3. 美國媒體強調自身傷亡而忽略當地平民損失,若「難免出現嚴重平民傷亡」由美國人民承擔,其價值觀是否可接受?

  • 報導角度與價值觀的矛盾
    美國媒體在報導國際軍事行動時,有時候會強調本國軍隊的傷亡,以彰顯戰爭成本與自我犧牲,卻較少聚焦於當地平民及其他國家的傷亡。這種選材和角度的偏重,容易引發對「雙重標準」的批評。
    如果從美國國內價值觀來看,普遍強調的是人權、平民保護以及自決原則;然而,在軍事行動中若出現大量平民傷亡,卻把這部分損失淡化或合理化,就會與這些普世價值產生衝突。
  • 價值觀的接受性問題
    美國價值觀中包含保護平民、尊重人權和推崇民主自決等理念。如果在實際行動中,因戰略利益導致大量平民傷亡,而這些損失最終需要由美國人民或美國盟友來「承擔」(無論是在道義上或政治上),這樣的現象就會被認為是與其所宣揚的價值觀不符。
    國際上與國內對於這種「附帶傷害」的容忍度存在廣泛爭議:一方面,軍事行動中完全避免平民傷亡在現實操作上極具挑戰;另一方面,若平民損失的數量和程度達到極高水平,則不僅在道德上難以被大多數民眾和國際社會接受,也會引發對政策合法性與正當性的質疑。
    因此,若美國在軍事行動中僅將戰爭傷亡局限於本國軍隊的犧牲,而忽視或合理化其他國家的平民巨大損失,這種選擇與美國倡導的人權與民眾自決等普世價值無疑會產生嚴重矛盾,並可能被國際輿論視為雙重標準

綜合回應

  1. 以色列使用傳統武器並不自動意味著其行動就可以免除國際對比例原則違反的質疑。無論使用何種武器,軍事行動的結果若造成人民大量平民傷亡和民用設施毀損,而這種損害與軍事收益不成比例,都會受到嚴厲批評。
  2. 所謂的附帶傷害範圍取決於作戰手段、目標選擇和技術水平。歷史上美國投下原子彈導致的巨大平民傷亡,從現代標準看普遍被認為是過度和不可接受的。
  3. 如果美國媒體或政府只強調自身的傷亡成本,而對其他國家尤其是平民巨大的傷亡視而不見,這將與其宣稱的人權、民眾自決等價值背道而馳,也容易引發國內外對其價值觀和政策合法性的爭議。

這些問題反映出在現代戰爭與國際政治中,軍事策略、政治利益和道德標準之間常存在複雜且矛盾的關係,而如何在現實中落實比例原則和保護平民始終是一個難以解決的課題。

引用到此結束。



我的結論:

我發現許多人認定DeepSeek有中國價值,那我介紹了ChatGPT的「美國價值」應該比較易於「入口」吧。

有趣的是,ChatGPT針對美國無限度支持以色列,或是美國支持或發動的戰爭造成大量的人民傷亡,除了認為美國雙重標準之外,也明確指出美國以核武攻擊平民是「過度和不可接受的」。

想到現在還有美國政客鼓吹用核武「解決加薩問題」,甚至美國用兵推模擬用核武攻擊中國,我真覺得美國智庫與美國政客應該被更有「人性」的AI取代,美國的AI比那些掌權美國人更有「美國價值」

更好笑的是,極大部分的媒體及政客都不敢像ChatGPT討論美國時這樣「直言不諱」,為什麼自稱這麼多自稱民主的人類會比美國AI還「俗辣」呢?

Blackjack 2025/2/4









ChatGPT第一個回答的推理過程:

Reasoned about Israels military actions and ethics 持續 47 

Analyzing proposals

I’m examining Trumps plan to evacuate Gaza, noting U.S. justification for Israels weapon use, and contrasting U.S. actions in Iraq and Gaza, especially regarding ethical principles.

Clarifying weapon types

Hmm, Im thinking about Israels weaponry. Conventional arms, like bombs and artillery, are distinct from WMDs, which include nuclear, chemical, or biological weapons.

Examining geopolitical dynamics

OK, let me see. U.S. support for Israels conventional arms diverges from the Iraq wars WMD issue, aligning with geopolitical interests and alliances. Economic and strategic factors outweigh purely ethical ones.

Balancing alliances

The U.S. justifies backing Israel as a democratic ally, while policy shifts exploit Jordan and Egypts stance, idealizing Palestinians as refugees.

ChatGPT第一個回答的推理過程:

Reasoned about weapons use and morality 持續 5 

Assessing proportionality

I’m thinking through whether conventional weapons, like Israels in Gaza, are exempt from criticism due to their non-WMD nature, despite their devastating effects.

Assessing collateral damage

Im looking at the concept of collateral damage in warfare, its acceptability under proportionality principles, and the controversial history of atomic bombings by the U.S. in World War II.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7245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