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往事曾經如此
市長:blackjack  副市長: juntruth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往事曾經如此】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仇中反華是台灣人的天然成分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斯卡羅吹起台史小說熱 但歷史小說不該有「蝶妹」?
 瀏覽1,034|回應1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斯卡羅吹起台史小說熱 但歷史小說不該有「蝶妹」?

2021-09-27 02:05 聯合報 /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


公視夯劇「斯卡羅」上周寫下大結局,不僅引發全民對「羅妹號事件」的熱議,也帶動台灣歷史小說熱潮。歷史小說在台灣一向是相當冷門的文類,2015年成立的台灣歷史小說獎,雖祭出120萬元的首獎獎金,舉辦五屆以來卻只頒出一次首獎。擔任五屆決審的作家李敏勇認為,台灣形塑與閱讀歷史小說的社會氛圍並不成熟,期待「斯卡羅」為台灣歷史小說開創新的局面。


兼營新書和二手書的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表示,此劇兩位主角—李仙得著的「台灣紀行—南台灣踏查手記」與必麒麟著作「歷險福爾摩沙」皆因此熱銷,新書月銷量是「斯卡羅」未上映前年銷量的數倍,二手書則一書難求。除了原著「傀儡花」作者陳耀昌系列歷史小說熱銷,以台灣史為主題的歷史小說也將陸續出版,如以西班牙在台歷史為主題的「艾爾摩沙的瑪利亞」便將在10月出版。


故宮院長吳密察是台灣最早研究「斯卡羅」主角李仙得的學者之一;陳耀昌寫斯卡羅原著小說「傀儡花」時,也是透過吳密察介紹相關史料。


吳密察於1980年代專注於研究改變台灣命運的「牡丹社事件」,李仙得是牡丹社事件的關鍵人物。吳密察赴日留學時認識一位琉球學者,與美籍學者費德廉與東海大學外文系教授蘇約翰等人攜手追蹤李仙得散落在日本和美國的史料,最終找到李仙得日記「台灣紀行」的完整版本—包括英文原版和日文版。「台灣紀行」完整版2012年由台灣歷史博物館出版英文版和中文版,前衛出版社則出版節錄本「南台灣踏查首記」。
「歷史學者研究了30多年的李仙得,卻不如一部小說和戲劇帶來的影響力。」吳密察表示,「台灣紀行」這類歷史著作「賣到500套就很厲害」,一部「斯卡羅」卻讓李仙得突然變成歷史名人。有人因「斯卡羅」批評政府不重視原民歷史,但吳密察說,這段歷史的研究沒斷過、故宮和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都展過相關史料,但一般讀者沒有意願閱讀,最後是靠戲劇的力量變成「顯學」。


吳密察和陳耀昌相交多年,陳耀昌多本歷史小說也都是找吳密察作序。吳密察形容陳耀昌是「用小說的形式寫歷史」,「傀儡花」中的時空資料如幾點開船、戰爭經過皆依照正史所寫。據此改編的「斯卡羅」做了更多調整、被認為與史實不合。「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英國歷史,難道就合於史實?」吳密察認為,現代歷史學派重分析、失去司馬遷寫「史記」的故事敘述魅力,像陳耀昌這樣的歷史小說家,反而可以拉近讀者和歷史的距離。


但李敏勇認為,如果以日本對歷史小說或大河劇的標準,「斯卡羅/傀儡花根本不會有『蝶妹』」。因為不管是「台灣紀行」中的記載或當時的社會環境,都不允許一個女性可以跟著李仙得趴趴走。他分析,日本歷史小說的主角一定是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小說家只是用文學家的想像創造史料中不可能出現的人物對話和心理狀態。


寫了多本以中國歷史為舞台的小說家謝金魚也認為,歷史小說還是有一定的限制,如果是「時代小說」標準可以更寬鬆;但不管是哪種,小說的文學性相當重要。李敏勇期待,台灣也許可以經過這一次「斯卡羅」的刺激,開出嶄新的歷史小說派別。


「斯卡羅」讓劇中男主角李仙得大紅,有人認為「斯卡羅」美化李仙得。研究李仙得多年的故宮院長吳密察認為,李仙得就是「19世紀的帝國主義者」,從不同事件解讀李仙得會得到不同的形象,如在「羅妹號事件」中他是鴿派,在「牡丹社事件」卻是鷹派。有歷史學者評價李仙得「可能是西方涉台事務史上最多姿多彩、最具爭議性的人物」,吳密察則鼓勵讀者閱讀「台灣紀行」等第一手史料,自己解讀李仙得。




吳密察指出,「斯卡羅」讓民眾了解台灣一百多年前在世界版圖上的地位以及族群的複雜,但在台灣歷史中,斯卡羅之後的牡丹社事件才是關鍵歷史。1871年,一艘來自琉球的船在返鄉途中漂流到恆春遭排灣族殺害。三年後,日本以此一遇害事件為藉口發起「征台之役」攻打恆春半島。琉球因此失去獨立地位成為「沖繩縣」,清朝也因此事「開山撫番」開始重視台灣。此一船難和征台之役便是改變台灣命運的「牡丹社事件」。


羅妹號事件之後,李仙得來台至少八次。他因為喜愛攝影,來台皆攜帶攝影師拍攝原民聚落景觀。陪同他來台的美籍攝影師愛德華茲,拍攝的一系列台灣原住民的肖像,被認為是台灣最早的攝影照。年初成立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便收藏這些照片,並曾在創館首檔攝影展「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台灣攝影首篇」中展出李仙得的照片。


牡丹社事件發生在「斯卡羅」結局「南岬之盟 」數年之後。當時李仙得被聘為牡丹社事件重要顧問,將他處理羅妹號船難事件過程的台灣印象寫成「台灣紀行」,成為日軍攻打恆春半島的重要參考資料,牡丹社事件也埋下日本日後殖民台灣的種子。「台灣紀行」收錄李仙得來台所拍攝的大量台灣影像,出版此書的台史博館長張隆志在「台史博x斯卡羅」線上論壇透露,台史博預計明年出版「台灣紀行」的圖文濃縮版。

blackjack 於 2021/09/27 13:50回覆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首檔攝影展「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台灣攝影首篇」,曾展出李仙得(左二)照片。這批照片為美國攝影師愛德華茲於1869至1870年拍攝的一系列台灣原住民的肖像,被認為是台灣最早的攝影照。當時愛德華茲陪李仙得來台蒐集人文風俗與地理資訊。記者陳宛茜/翻攝故宮文獻大展「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此刻正展出「牡丹社事件」相關史料。圖上的原民照片中,有一位是斯卡羅大股頭卓杞篤之子朱雷。記者陳宛茜/攝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回應文章
故宮辦斯卡羅展?吳密察:須與台博館與台史博跨館合作
    回應給: blackjack(blackjack)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故宮辦斯卡羅展?吳密察:須與台博館與台史博跨館合作

2021-09-30 12:58 聯合報 /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

故宮文獻大展「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此刻正展出「牡丹社事件」相關史料。圖上的原民照片中,有一位是斯卡羅大股頭卓杞篤之子朱雷。記者陳宛茜/攝影

故宮文獻大展「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此刻正展出「牡丹社事件」相關史料。圖上的原民照片中,有一位是斯卡羅大股頭卓杞篤之子朱雷。記者陳宛茜/攝影



公視夯劇「斯卡羅」捧紅歷史上真有其人的男主角李仙得,而故宮院長吳密察是台灣最早研究李仙得的學者之一,故宮也典藏不少與斯卡羅相關的清史史料。今天吳密察赴立院報告故宮業務,多位立委鼓勵故宮趁著熱潮策「斯卡羅」展,讓故宮更貼近大眾。吳密察表示,故宮典藏與斯卡羅(羅妹號事件)有關的原始資料不超過三件,若要做此展,必須與國立台灣博物館和台灣歷史博物館合作,兩館擁有更多相關史料。


「斯卡羅」引發是否美化李仙得的爭議。張廖萬堅、鄭正鈐等多位立委問及吳密察對李仙得的歷史評價。吳密察表示,李仙得在處理羅妹號事件的「斯卡羅」時是「鴿派」,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決羅妹號紛爭,希望清朝政府介入解決事件。但他依據處理羅妹號事件的「斯卡羅」經驗,形成完整的帝國主義論述。在幾年後的牡丹社事件中李仙得變成「鷹派」,用「番地無主論」概念說服日本出兵台灣,李仙得成為「征台論」的主要人物。


立委張廖萬堅指出,外界有聲音質疑「斯卡羅」扭曲歷史,成為「綠營史官的傳聲者」。鄭正鈐表示,故宮應該展出相關史料,不要讓執政者認為掌握資源便可以重新詮釋歷史。


吳密察則說,故宮的展覽只能「呈現歷史,不做解讀。」他透露,故宮典藏跟斯卡羅相關的原始史料不超過三件,非原始史料不超過五件,但牡丹社事件相關史料則更多。故宮若要做此展,可將故宮自己有的史料找出來,並與台博館和台灣歷史博物館合作。


陳秀寶等立委則建議故宮可以參與製作清代歷史劇,讓典藏的史料更貼近大眾。吳密察表示,故宮可以提供專業諮詢,也正跟文策院討論,如何透過文策院媒合跟民間合作。

故宮文獻大展「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此刻正展出「牡丹社事件」相關史料。圖上的原民照片中,有一位是斯卡羅大股頭卓杞篤之子朱雷。記者陳宛茜/攝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