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往事曾經如此
市長:blackjack  副市長: juntruth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往事曾經如此】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仇中反華是台灣人的天然成分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台灣是小一點的日本嗎?
 瀏覽192|回應0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近來台灣媒體炒作民進黨未來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赴美面試」及美國在台協會(AIT)前執行理事施藍旗(Barbara Schrage)、前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等論「九二共識」的議題。中評社採訪王智盛教授時,他說的一句話很有趣「…以美國現在亞洲的戰略意義,台灣戰略地位,或許可能是“比較小一點的日本”..」。既然談戰略,台灣的武力有跟日本相提並論或「小一點的日本」可言嗎?日本有F-15,台灣比較像樣只有F-16,日本有神盾艦,台灣呢?不過,就大陸與美國的密切交往論,「鬥而不破」的可能性遠高於撕破臉的一戰。若談「圍堵」或「牽制中國、穩定亞洲」,台灣與大陸貿易總額超過千億美元,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按財政部出口統計表面上將近38%,但按附加價值計算則有26%,誰牽制誰呢?    

換個角度看問題,台灣在其他方面是小一點的日本嗎?

現在台灣坊間特別是學界普遍認為「中華文化」不足以代表台灣,也不認為台灣人是所謂的「炎黃子孫」,「中國人」幾乎變成台灣的敏感詞,網路上對大陸的仇恨與仇恨言論若與日本相比,應該不遑多讓。2014年輿論調查顯示,日本人中對中國“沒有好感”的比例達到93%,好感度僅5%。2014年台灣「旺旺中時民調中心」調查發現,15%的人對大陸政府有好印象,對大陸人民有好感的比例27%;歡迎大陸觀光客者16%,對三者持負面評價者,都超過5成以上。在仇恨中國這方面,台灣可算小一點的日本。

在文化上,許多大陸人不知道受了什麼誤導,妄想「中華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在台灣」,實際上,台灣除了以中國歷史人物當作神來拜的廟特別多外,中華文化在台灣不見得有什麼特別的痕跡。許多人喜歡說台灣受到西班牙、荷蘭、中國、日本、原住民文化的影響。可質疑的是,這些人難以說明自己本身受到西班牙、荷蘭什麼文化感染,也絕口不提原住民在台被大屠殺的悲劇,而台灣社會又強烈鄙夷外籍配偶帶來的文化,這叫「多元文化」?根本是欺騙世人!其實台灣非常「哈韓」、「哈日」、「哈美」,這幾年的電影以「懷念日本時代」為主題的拍了不少部,說台灣可算小一點的日本,勉強吧!?(因為若說台灣人為人處世有日本之風,我看日本人沒辦法同意。) 

但若從歷史討論來看,台灣目前的主流意見是把日本佔領台灣的過去從「日據時代」改為 「日治時代」,對日本把台灣帶入二次大戰的漩渦不抱怨,反而怪美國轟炸台灣的日軍基地;對台籍日本兵的犧牲不怪日本,好像日本是台灣的「命運共同體」一樣。既忘了日本對台灣人從1895年開始鎮壓,也選擇性忽視台籍日本兵根本沒必要參加二戰。這種把日本與台灣綁在一起,並認為日本與台灣是二次大戰受害者的心態,已經無法說台灣算小一點的日本,簡直把自己當成日本的一部份了。 

但回到兩岸貿易問題,2015-01-09經濟日報 社論「看清兩岸貿易真相」說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實際上不高,因為「按財政部出口統計表面上將近38%,但按附加價值計算則僅有26%」,他們舉的反駁則是「美貿易依存度按附加價值計算則近20%,並非表面上的14%。」,就算26%好了,難道沒有超過美國嗎?超過四分之一還可以安慰自己說「實際上不高」!?這種台灣精神應該日本也趕不上!

另一方面,台灣一想跟大陸作生意或交流,就開始攀關係。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兩岸一家親」,大陸涉台學者官員紛紛肯定,明明柯文哲更早前才說兩岸是「兩國」呢!按他們的想法,大陸與台灣的關係就像英國美國一樣是「兩國」,說「兩岸一家親」後,很多人就陶然的暈頭轉向了。

日本會說「日中一家親」嗎?顯然不會。

綜上,在很多方面,許多台灣人或許自認自己「是小一點的日本」,但談到錢,那就「兩岸一家親」了。      

Blackjack 2015/3/30

台對陸好感度 平穩中略微走滑
2014年08月07日 04:10 旺旺中時民調中心/台北報導
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人民與政府的好感度在平穩中出現略微走滑的現象。調查發現,目前有15%的人對大陸政府有好印象,比去年減少4%;對大陸人民有好感的比例維持在27%上下;歡迎大陸觀光客者,也由去年的20%降至16%,對三者持負面評價者,目前都超過5成以上。

台灣人對大陸政府的形象有保留。自2011年至今的趨勢發現,當時有13%對大陸政府有好感、2012年有17%、2013年有19%,如今是15%,出現下降的情形。相較之下,台灣民眾對大陸人民較有好感。調查發現,目前有27%的人喜歡大陸人民,沒有好感的比例占51%,與去年的趨勢相較,無明顯變化。自2011年至今的調查得知,對大陸人民有好印象者,在27%至32%間,持負面評價者,在46%至51%間,波動幅度都在5%左右。

大陸觀光客來台人數逐年上升,但台灣民眾對陸客的不滿度卻升高。16%的受訪者對陸客抱持好感,63%的人不滿意。與去年比較,好感度減少5%,不滿者維持在63%。自2011年的趨勢發展來看,前3年對大陸客有好感者,都在2成以上,如今跌至16%,持負面看法者,由2011年的53%上升至當前的63%,增幅有1成。

*******************

看清兩岸貿易真相
2015-01-09 01:44:17 經濟日報 社論 
2014年全年的對外貿易總額即將公布,預料仍維持成長趨勢,但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雖有下降,依然會被質疑過高,央行總裁彭淮南已多次提醒國人注意對大陸依存度太高的問題。事實上,進出口統計不能單純從表面數字來解讀,應該從貿易的附加價值來衡量,才能更精確表達貿易的真相,政府訂政策才不致被誤導。

日前劉瑞文、徐世勳等財經學者發表「兩岸貿易的真相」論文,指出台灣傳統的貿易統計資料誇大了對大陸的依存度;如果用比較科學、客觀的附加價值估計,其實台灣不應擔心兩岸貿易開放對台灣的衝擊,反而應該重視對大陸出口附加價值不斷下降,甚至愈來愈多的附加價值被外國所賺取的問題。因為財政部海關採用的是傳統的計算方法,通關放行的貨物不論其出、進次數多寡,均分別計入出、進口統計,而將進口的中間產品金額隱含在出口總額中,顯然和現行國際產業分工(商品從設計、生產、行銷分散在不同國家進行)實況脫節,以致墊高出口統計數字,無法呈現對外競爭力,甚至誇大了貿易依存度。

若採用歐盟資助設立的「世界投入產出資料庫」,掌握台灣與全球貿易的成本、產銷與進、出口資訊,追蹤產品流向與計算附加價值,將出口拆解再歸併為四大類:本國從外國所獲取的附加價值、重回本國的附加價值、外國獲取的附加價值份額及重複計算,則更能釐清兩岸貿易的真相。

真相之一就是,台灣的出口總額超過實際附加價值的失真率高,尤其以大陸的失真率最高。以2011年為例,對大陸的出口總值為1,272億美元,附加價值僅有454億美元,實際賺得的附加價值不到出口總額的36%,失真率超過六成。相對地,對美出口值為468億美元,附加價值為349億美元,對美國的失真率則僅有25%。

真相之二就是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實際上不高。按財政部出口統計表面上將近38%,但按附加價值計算則僅有26%,對美貿易依存度按附加價值計算則近20%,並非表面上的14%。換言之,對大陸貿易依存度實際上不是問題,附加價值率太低才是問題。

真相之三是,台灣出口總額中,真正從國外賺取的附加價值率逐年遞減,從1995年的67%降至2011年的52%,反而是外國所瓜分到的及重複計算的比重分別由1995年的33%擴增至2011年的48%。也就是台灣出口總額雖然愈來愈多,但台灣獲取的比率卻愈來愈少,外國人所賺取的比率愈來愈高。此一整體出口的警訊也值得警惕。

真相之四就是,台灣出口主力的電子與光學設備業,附加價值率其實很低,只有出口統計值的16%而已,不及同業在美國的61%,也不如日本和南韓,甚且低於整體產品對大陸的比重,顯示台灣高科技產品以直接出口為大宗,代表台灣產業參與全球價值鏈仍是居於中上游的位階,除了創匯比率偏低,在國內支援其他產業的關聯效果不高,致無法藉由下游產品的出口擴增附加價值的效益,也成為台灣產業在國際貿易上淪為代工賺微薄利潤的縮影。

因此,政府有必要在未來貿易的統計上改採附加價值比率,才能正確反映兩岸貿易的真相,並對未來制訂貿易政策有正面的啟示。積極面的貿易政策就是透過前端的研發設計、關鍵技術的突破,以及後端的品牌和市場行銷來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價值;消極面的貿易政策就是透過參與各種區域性的國際經貿組織和雙邊、多邊的自由貿易協定機制,降低貿易上的種種障礙因素和成本。

前者是老生常談,卻是漫漫長路;後者在後有追兵,前有強敵的競爭環境下,早已刻不容緩,再蹉跎下去,對大陸沒有影響,卻對競爭對手有利,對台灣有害。因此台灣對大陸或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只要有合理的損害補償機制配套,任何能降低關稅或管制障礙的措施,應能具體提高我方出口動能和附加價值比率,提升台灣在全球價值鏈中的角色,朝野政黨實在應該深切體認兩岸貿易的真相,沒有時間再內耗下去了。

****************

進出口貿易量
日期:104-03-23    資料來源:經濟部

103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達5,880.7億美元,較102年成長2.2%,其中出口3,138.4億美元,成長2.7%,進口2,742.3億美元,成長1.6%,另累計出超達396.1億美元,成長11.4%;103年我國出口額及貿易出超皆創史上新高,進口和貿易總額均為歷年次高,顯示在全球經濟充滿變數與挑戰下,我國仍展現相當的經貿實力,惟目前國際景氣好轉尚未明朗,仍應審慎看待貿易情勢。
出口方面,103年我國第1大出口市場為中國大陸(含香港),占我出口比重39.7%,較102年成長2.9%;第2大市場為東南亞國協(6國),出口成長1.3%,占整體出口比重為18.7%。對美國出口成長7.1%;占整體出口比重11.1%;對歐洲出口成長3.5%,占出口比重9.2%。

進口方面,103年我國第1大進口市場為中國大陸(含香港),占整體進口比重18.1%,成長12.4%。我國第2大進口市場為日本,占我進口比重15.2%,較102年下滑3.4%。自東南亞國協(6國)進口成長3.4%,占整體進口比重12.2%;自歐洲進口成長2.4%,占整體進口比重11.2%;自美國進口成長8.8%,占進口比重為10.0%。

另103年我對出口拓銷重點市場表現方面:緬甸、越南、埃及、中國大陸、印度分別成長25.2%、11.8%、8.4%、0.4%及0.1%,而阿聯大公國、巴西、俄羅斯及印尼則分別衰退5.0%、9.0%、12.4%及25.5%。

主要出口貨品
103年我國主要出口產品中,最大出口項目為電子產品,出口999.9億美元,較102年成長13.5%,占出口比重31.9%;其次為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出口金額為289.5億美元,成長4.8%,比重為9.2%;第3大為塑橡膠製品,出口金額為241.1億美元,下滑2.7%,占出口比重7.7%。

主要進口貨品
103年我國第1大進口產品為礦產品,進口值為694.8億美元,較102年下滑5.2%,比重為25.3%;其次電子產品,進口值為434.2億美元,成長6.5%,比重為15.8%;居進口第3位為化學品,進口值為300.2億美元,下滑1.7%,比重為10.9%。

展望104年,隨著全球經濟逐漸好轉,對我國拓展外貿出口應屬有利,但面對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崛起、因應全球自由化浪潮及陸韓FTA,經濟部將從提升產業的整體國際競爭力及強化我出口拓銷力道雙管齊下,除提出「產業升級轉型行動方案」,並加強臺灣製造之優勢出口產業拓展、進行重點市場重新布局以兼顧工業國家及新興國家之拓銷外,同時推動中小企業出口客製化輔導機制,發掘具出口潛力的中小企業,提供最適切之出口輔導與協助,以擴大我國整體出口動能,再度展現我國經貿實力。

*****************

王智盛:美國或將台灣當做小一點的日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27 00:29:54
中評社桃園3月27日電(記者 黃文杰)針對近來美國卸任官員不斷提到,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目前的兩岸政策不為北京、華府和台灣選民接受,台灣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助理教授王智盛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九二共識”就等於“美國利益”?某種程度還是跳躍太快。 

他舉中國主導的“亞投行(AIIB)”效應,或是美國主導的TPP也好,目前來看,確實不足以符合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去牽制中國,如果這些都不足以牽制中國的話,那台灣的戰略位置,相對變得很重要,某種程度來看,台灣反而可以變成部分美國牽制中國、穩定亞洲的一個棋子。 

因此,如果台灣新“總統”的兩岸政策,能夠符合美國利益,美國也不必然要逼迫其去承認或符合“九二共識”。 

王智盛說,中國的邏輯思考是,“九二共識”所以兩岸和平發展,和平發展就是台海穩定,台海穩定就是美國利益,但回到最前面,站在美國立場,“九二共識”不等於“美國利益”。 

他認為,把近期美國前官員的談話,包括美國在台協會(AIT)前執行理事施藍旗(Barbara Schrage),甚至前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等,視為對下一任“總統”候選人的施壓,可能太跳躍了。

王智盛說,美國卸任官員的談話或判斷,仍具有高度的價值,如果太過放大,恐怕會過度解讀。 

他認為,從時間來看,美國卸任官員是在大陸“兩會”之後,認為民進黨要了解大陸底線,讓美國與大陸都放心的論述,因此與其說是去施壓民進黨,還不如說是美國前官員,看到大陸兩會之後“四個堅定不移”的基礎下,就最後結論所做的“提煉”,善意提醒蔡英文,中國政策要更完整說明。 
 王智盛認為,美國有無必要施壓?施壓方式?美方與蔡英文,還會有更細緻的溝通管道,從時間點脈絡,研判美方立場沒有這麼強烈,也沒有這麼嚴重,因為美國態度還是“動態發展中”。 

包括近來討論熱烈的“亞投行”,以及美中今年關係建構,是否還是朝夥伴關係繼續往前走?奧巴馬與習近平今年九月要見面,怎樣重新建構新中美關係,在全球經濟金融,南海、東海爭議,甚至台灣也是討論一環。 
 
他說,美方是否一定要施壓台灣,完完全全符合“九二共識”?美方在戰略上還是處在“動態發展中”。 

王智盛舉例,2012年與2016年,美國的結構是不同,2012年奧巴馬為了拼連任,提出“重返亞洲”,但“亞洲再平衡”還沒有清楚論述,美國在亞洲重心也沒有這麼重。現在到了2016年,奧巴馬沒有連任的壓力,“亞洲再平衡”政策之下,東海南海與軍事發展亞太與中國錯綜複雜,結構不同了。 

他認為,美國這個時間點,有沒有必要給候選人這麼大壓力,這是否符合美國的利益?2012年是希望台海穩定,美國在亞太符合戰略位置,現在反倒是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引發的骨牌效應,如果不足以牽制中國,台灣的戰略位置,相對變得很重要。 

王智盛說,不論藍綠兩黨,候選人只要承諾跟美國是堅定的盟友,不會破壞兩岸和平,是跟美國站在一起,那美國要不要? 
 
王智盛認為,對候選人而言,只要不逼我承認“九二共識”,或是在選舉過程當中,不要逼我表態,但是我會保障,只要我當選,可以控制台海風險,維持兩岸的穩定與現狀,安全戰略跟美國是盟友,以美國現在亞洲的戰略意義,台灣戰略地位,或許可能是“比較小一點的日本”,要聽美國的話,但不見得美國不想要現在的台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5715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