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勞工壓力大 靠安眠藥入睡漸普遍
【記者黃靜宜/報導】
國內勞工平均每天睡7.3小時,其中白領階級又睡得比藍領階級少,精神科醫師表示,一點都不意外,現在上班族因為工作壓力大,得靠安眠藥入睡的情形愈來愈普遍,而白領階級受困於無形的壓力,比起以出賣勞力為主的藍領來得更難入睡,的確是值得正視的現象。
花蓮玉里醫院萬寧園區主任呂元惟表示,勞工平均睡7.3小時,這個數字勉強可以接受,不過,睡眠時間長短不是最重要的觀察指標,有些人睡滿8小時,一樣感到睡不飽、精神不濟。
玉里醫院成人精神科主任孔繁錦也指出,其實7小時不算少,但得進一步分析勞工的睡眠品質,睡得好,心情才會愉快,工作起來才有衝勁。
呂元惟表示,過去門診多半是50、60歲的中老年人有睡眠障礙,現在20、30歲上班族有失眠問題的愈來愈多,多半都是不易入睡,或是太早醒轉。一間辦公室裡,往往有一大票人都得吃安眠藥幫助入睡。他說,白領勞工經常得挖空心思撰寫企畫案、思考一些工作計畫,勞心的成分比較大,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經常到了該睡覺的時間還無法安然入睡。而藍領的工作多半是固定的,只需付出體力,即可把事情做好,入睡比較容易。
醫師指出,一天若睡7到8小時,對一般人來說已經足夠了,重點在於品質好不好。老是覺得睡不好、睡不飽的人,試著找一個不用特別熬夜的晚上,睡意來襲時,就讓自己上床休息,隔天依照預定時間起床,看看自己的精神如何,是否有睡飽的感覺。多試驗幾天,找出最理想的上床時間和起床時刻,力促自己養成習慣。
【2005/08/09 民生報】 @ http://udn.com
平均每天睡7.3小時 3成勞工喊不夠
【記者高泉錫/報導】
台灣地區勞工每天睡7.3小時,30.8%認為睡眠不夠,其中,69.2%受訪勞工認為睡眠足夠,28.4%認為睡眠不夠但不會影響生活,2.4%認為睡眠不夠且會影響生活。就睡眠不夠的比率來看,女性之中有33.4%,比男性的28.7%高,白領(34.4%)比藍領(26.1%)高,服務業比工業高,教育程度越高、年紀越輕比率越高。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配合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調查」,辦理勞工工作環境感受調查,調查時間是2004年9月,調查對象為「在職勞工」,實際回收有效問卷1萬7321份。
安衛所分析,近年來工作競爭激烈、工作量及壓力大,白領勞工「自動加班」蔚為風氣;此外,職業婦女為兼顧家庭、工作「蠟燭兩頭燒」,影響睡眠時間及睡眠品質。
根據調查,台灣地區勞工工作型態,固定日班79.3%,輪班制為8.7%,不固定班別為7.8%,固定小夜班為2.7%,固定大夜班為1.5%,輪班勞工約16.5%,相較於日本占16.8%,歐盟20%,台灣輪班勞工比率可能會再增加。安衛所指出,對於此工作類型勞工,睡眠問題可能需要特別注意。
對照日本情形,台灣勞工睡眠時間較長,通勤時間也較短。日本勞工每天平均只睡6.3小時,高達39.2%每天睡眠不超過6小時,每趟通勤時間34.4分,男性36.4分,女性31.5分,39.6%超過30分鐘。
不過,勞工睡眠時間減少及睡眠品質惡化將成為趨勢,安衛所認為,未來應投入更多研究資源,避免勞工因睡眠困擾影響工作的安全衛生。
勞委會指出,就行業來看睡眠不足問題,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文化運動及休閒服務業、醫療保健及社會福利服務業比率較高;就縣市來看,基隆市、新竹市、台北市比率較高。而上班日睡眠時間,台灣勞工平均每天睡7.3小時,3.1%不超過6小時,學歷越高時間越短,白領比藍領短。對於休息日睡眠時間,台灣勞工為8.4小時,比上班日多1.1小時,18.5%超過10小時,年紀越輕休息日睡眠時間越長。
調查結果顯示,勞工每天每趟通勤時間為28.7分鐘(每天57.4分鐘),29.1%超過30分鐘。男性比女性、白領比藍領花較長交通時間,教育程度越高也花較長時間。若採用每趟30分鐘交通時間來分類,交通時間較久,上班睡眠時間較短,認為睡眠不夠比率也較高。
【2005/08/09 民生報】 @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