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消失的彩鷸巷
呂紹煒
中國時報 2010.12.06
經濟躍升近十%的成長率,民間投資成長率創新高;在經濟高奏凱歌時,荒野卻在暗巷哭泣。開發為王的想法重現江湖,古道、荒野、彩鷸巷皆難擋其勢。
上周環保署的環評大會通過台廿六線改善計畫,被稱為台灣最後一條沿海古道的阿塱壹古道,加上當地十多種稀有植物、近五十種保育類動物,大概就要跟台灣「說拜拜」了。這一切,只是為了讓墾丁到台東節省數十分鐘的車程─但,墾丁早有其它寬坦大道可到台東。
這條路線,並無龐大的需求作後盾,因為裡面的人口少;未來開發後,大概又要「引進觀光業,繁榮地方」。而政府想得到的觀光,就是開路、蓋高級旅館,有方便的餐飲、最好能唱唱卡拉ok,還有麻將桌玩牌。從未思考過利用舊古道,發展健行、歷史人文之旅的觀光型態。
桃園大園地區的「廣興堂」,算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但在賞鳥界,卻是赫赫有名。廣興堂前的田地,在收割後,是彩鷸棲息繁殖的主要地方。在一條會車都有難度的狹窄柏油路上,兩旁的田地中,時常躲了一小群、一對對的彩鷸。這裡,因而被鳥界稱為「彩鷸巷」。
許多賞鳥人士首次接觸彩鷸,就是在這條彩鷸巷。有別於大部分物種是父系社會,彩鷸是相當特別的母系社會。雌鳥長得比雄鳥漂亮,打扮得花枝招展到處找老公,交配完下蛋後就跟雄鳥說拜拜,再去找另一個雄鳥交配、下蛋。雄鳥則負責築巢、抱蛋,連小鳥破殼後,也是雄鳥負責餵養小鳥。許多賞鳥人最難忘的回憶,就是看到辛苦的彩鷸爸爸,後面跟著三、四隻雛鳥,一起行走田間的景觀。
不過,彩鷸巷就要消失了。政府搞航空城,要弄個物流中心,這些地區都要被徵收。取代彩鷸家族行走田間者,是一望無際的水泥鋪地、醜惡的倉庫。桃園鳥會積極奔走中央與地方之間,要為彩鷸巷請命,但得到的回響少得可憐。政府還要鳥會承諾把西濱道路以東地區都劃為開發區,但這麼一來,大園的溼地算是毀了。
政府說未來要為台灣打造「黃金十年」,其理念與重點完全在經濟與產業發展;獎勵民間投資、擴大公共建設,似乎成為必行之事。但,如果一味開發掛帥,不顧自然、生態、環境的負面衝擊─或甚至是毀滅,馬政府的經濟黃金十年尚未達成,可能就要造成環保生態的黑暗十年。台灣,終究是得不償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