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www.storm.mg/article/4753228
閻紀宇專欄:囚室上的自由靈魂,演示獨裁者必須被擊敗
閻紀宇 2023-03-11 06:50
1935年德國的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1991年緬甸的翁山蘇姬、2010年中國的劉曉波、2022年白羅斯(白俄羅斯)的畢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這四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有何共同點?他們都與牢獄有不解之緣,甚至是在獄中或拘禁之中獲獎。納粹與中國共產黨將奧西茨基與劉曉波囚禁到病體支離的生命盡頭;翁山蘇姬與畢亞利亞茨基至今仍深陷在專制政權精心織造的刑獄網羅中,恐怕也將步上前兩人的後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諾貝爾獎六大獎項之中,和平獎得主最容易引發「適格」與否的爭議(不適格的得主屢見不鮮),不過上述四位得主有高壓政權與牢獄生涯的「加持、背書」,應該可確認是實至名歸(翁山蘇姬另涉迫害緬甸少數民族羅興亞人〔Rohingya〕的爭議)。當然,四人也都付出沉重的代價。
高壓政權背書,得獎實至名歸
看看白羅斯人權運動家、「春天人權中心」(Viasna)創辦人畢亞利亞茨基的遭遇。
前年的和平獎桂冠讓雷莎(Maria Ressa)與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兩位新聞人雖然身處亂邦、危邦(菲律賓與俄羅斯)而且堅持扮演芒刺與針氈的角色,但始終保持自由之身。早在2021年7月就因「逃稅」遭到逮捕的畢亞利亞茨基,卻與這樣的光環效應無緣。這個月3日,他被白羅斯法院重判10年有期徒刑,罪名也追加了「走私」與「資助示威抗議」。畢亞利亞茨基之外,「春天」還有3位工作者分別被判刑7至9年。
白羅斯僻處東歐平原西部,人口僅約950萬,面積約20.8萬平方公里,過去最受國際社會關注的就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此人號稱「歐洲最後的獨裁者」。去年2月爆發的俄烏戰爭讓白羅斯大大露臉:俄羅斯三路侵略大軍其中一路先藉演習之名在白羅斯集結,再向南殺進烏克蘭,直取首都基輔(Kyiv),只是後來鎩羽而歸。換言之,如果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堪稱當代希特勒(Adolf Hitler),盧卡申科不妨自比當代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
「歐洲最後的獨裁者」與他的封建王國
白羅斯與俄羅斯在種族、文化、歷史上關係極為密切,政治上曾長期淪為蘇聯附庸,1991年冷戰落幕後正式獨立,盧卡申科1994年當選首任總統,從此欲罷不能,藉由修憲伎倆與選舉舞弊,五度連任成功,成為萬年總統。盧卡申科今年68歲,最有可能接班的么兒尼可來(Nikolai Lukashenko)今年才18歲,所以他顯然還不急著交棒。
掌權近30年之後,盧卡申科將白羅斯降格為他個人作威作福、予取予求的封建王國,經濟奉行前蘇聯的計劃經濟模式,靠俄羅斯貸款與廉價能源勉強度日,有如一灘死水;政治則由國家機器鐵腕壓制,沒有像樣的政黨,更沒有獨立的媒體,公民社會奄奄一息。白羅斯的情治機構至今仍稱「國家安全委員會」(KGB),正是前蘇聯KGB的餘孽。
但是大獨裁者2020年8月第5次連任時,居然差一點陰溝裡翻船,白羅斯人民對本應是「樣板戲」的總統選舉假戲真做,一位年紀不到40歲、代夫出征的英文老師蒂卡諾夫斯卡婭(Svetlana Tikhanovskaya)異軍突起,迫使獨裁者只能靠公然作票、軍警鎮壓來保住「勝選」。白羅斯民主運動從此風起雲湧,盧卡申科至今逮捕逾3萬5000人,反對陣營領導人不是流亡國外,就是鎯鐺入獄。蒂卡諾夫斯卡婭奔走於國際社會,畢亞利亞茨基則成為以身殉道的受難者。
投入公民社會與政治運動的文學博士
畢亞利亞茨基1962年出生於俄羅斯,3年後隨父母回到故鄉白羅斯。他擁有白羅斯科學院(NASB)授予的博士學位,原本研究文學,在白羅斯學界與藝文界非常活躍,1980年代初期投入爭取獨立(當時白羅斯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追求民主、捍衛人權的運動,參與發起多場示威抗議,共同創立多個公民組織與政治組織。
白羅斯在1991年8月獨立,1994年修憲改為總統制並舉行第一屆總統大選(至今仍是白羅斯史上唯一的一場民主選舉),共產黨出身的盧卡申科打著「反貪腐」旗號登上大位,狼子野心逐漸暴露,1996年11月透過修憲公投大幅擴張總統權力、取消總統任期限制。換言之,白羅斯掙脫蘇聯宰制與共產黨專政之後,竟換得一個前蘇聯訓練出來的獨裁者。
修憲過後,大批白羅斯民眾走上街頭示威抗議,盧卡申科政權嚴厲鎮壓,畢亞利亞茨基自然不會保持沉默,他創立「春天人權中心」,為遭監禁者及其家屬提供支援,並且開始記錄當局侵害人權的惡形惡狀,尤其是對政治犯的酷刑凌虐。
畢亞利亞茨基的努力引發國際社會關注,也讓盧卡申科有如芒刺在背。2011年8月,白羅斯KGB終於出手,以「逃稅」為由逮捕畢亞利亞茨基,一關就將近3年。長期救援政治犯的畢亞利亞茨基本身也成了政治犯、良心犯。2014年6月,盧卡申科在國際社會壓力之下提前放人。
「我自由的靈魂徜徉在囚室之上」
重見天日的畢亞利亞茨基不改其志,繼續在國內外奔走倡議,成為歐洲公民社會運動的標竿人物。2020年下半年白羅斯情勢丕變,盧卡申科再度訴諸國家暴力,但畢亞利亞茨基選擇留下,隔年6月再度被捕入獄,如今遭判10年重刑,可說是求仁得仁。根據「春天」統計,在白羅斯有近1500位像畢亞利亞茨基的政治犯。
去年12月10日,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畢亞利亞茨基結褵35年的妻子平楚克(Natallia Pinchuk)代替他發表演說,轉述他的一段話:「現在,白羅斯正有數以千計的人們為了政治因素而遭囚禁,他們全都是我的兄弟姊妹。任何事情都無法阻止人民追求自由。」對於自身的境遇,他說:「我自由的靈魂徜徉在囚室之上,徜徉在白羅斯輪廓有如楓葉的國土之上。」
盧卡申科這邊,國內情勢變化除了激發他獨裁者性格最惡劣的一面,也讓他在外交政策上做出重大調整。過去盧卡申科去對俄羅斯欲拒還迎,多少還能玩弄一些兩面手法,如今則死心塌地,甘為普京的馬前卒,今年初甚至放風聲要發兵入侵烏克蘭,協助俄羅斯再度攻取基輔;雖然白羅斯軍力薄弱,但還是會讓烏克蘭有所顧忌。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大規模侵略與屠殺以來,中國提供經濟資助、宣傳聲援與外交掩護,伊朗提供無人機之類的低階軍火,古巴、委內瑞拉與厄立垂亞等國搖旗吶喊助陣,但都比不上白羅斯的全力相挺。俄白兩國、普京與盧卡申科已成為命運共同體。俄羅斯戰敗之日,恐怕也就是盧卡申科垮台之日。(相關報導:徐勉生觀點:俄烏戰爭為了誰?|更多文章)
諷刺的是,畢亞利亞茨基的遭遇和盧卡申科的行徑,恐怕會讓烏克蘭(以及其他深受專制霸權威脅的國家,甚至俄羅斯自家)人民更清楚知道為何而戰:投降的結果就是淪為霸權的附庸,公民社會遭到窒息扼殺,基本權利與自由遭到剝奪。也正因如此,這場目前還看不到盡頭的戰爭,俄羅斯與普京必須被擊敗;屆時,被解放的國家不會只有烏克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