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個含有原裝溶液的玻璃瓶、大量注射器……在侵華日軍第731部隊舊址,通過首次針對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的考古發掘,獲得了大量無可爭辯的、第一手的實物證據,進一步揭示出731部隊犯下的反人類罪行。
在這些含有溶液的玻璃瓶身上,還隱約可見「赤痢預防接種液」「XX毒」等字樣的紙質說明。「這些瓶子裏究竟含有何種毒液,尚待化驗核實,但隨著它們屬性被解讀出來,無疑將傳遞出重大資訊。」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此次發掘的領隊李陳奇說。
此次考古發掘還首次對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的地下基礎部分進行了完整揭露,並全方位地獲取了其精確資料。
揭露日本軍國主義反人類法西斯暴行的紀實國畫《白衣惡魔施暴圖》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展出。(新華社)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此之前,《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考古發掘報告》在京舉行新書發佈暨研討會,展示了考古工作對這一抗戰遺址的重新發現。
侵華日軍第731部隊本部舊址位於黑龍江哈爾濱市中心以南約16.5公里,其本部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的遺址,位於哈爾濱市平房區新疆大街47號。1945年8月,731部隊敗逃前夕,為了銷毀、隱藏罪證,炸毀了大部分建築物,首當其衝的就是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
日本著名作家森村誠一在《惡魔的飽食》一書中,詳細揭露了日本細菌部隊在中國等地建立大規模細菌戰研究基地,利用數千名中國、蘇聯等國的戰俘和平民進行活體實驗的歷史事實,引發國際社會的巨大反響。這本書就提到研究赤痢菌的機構「江島班」。
據李陳奇介紹,此次發現的寫有「赤痢預防接種液」的玻璃瓶,緊鄰細菌實驗室第5棟樓北側中央,與《惡魔的飽食》對「江島班」的位置描述基本相符。此外,各種實驗、注射器皿「是731部隊進行細菌研製和活體實驗的直接證據」。
由於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遺址的特殊性、複雜性,本次考古發掘還邀請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專家進行了現場指導。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新館位於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的東側,是一座矩形黑灰色館舍,被命名為「黑盒」,它向世界真實地還原侵華日軍進行人體實驗和細菌戰的反人類罪行。(新華社)
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副館長楊彥君指出,侵華日軍第731部隊是不同於其他日軍部隊的極其特殊的專業部隊,從始建到潰敗的十三年裏,始終處於絕密狀態。他們使用的各種建築體,都由國家主導,動用了日本最著名的工程設計、施工單位,理應有最完備的建築檔案資料和所有的設計、施工圖紙。
因此,多方合作發掘和多學科交叉研究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的形式與佈局、特別是尺寸資料、建築工藝特點,對於進一步揭示731部隊的罪行和企圖毀滅證據的行為,研究其反人類反人道的暴行,有著重要意義。
根據歷史圖片和文獻記載,這一組戒備森嚴的建築群呈現「四方形」,因此被形象地稱為「四方樓」。由於破壞嚴重,地上部分雖已蕩然無存,但考古發掘依然能讓遺址「說話」。
比如,特設監獄曾關押用於人體試驗的所謂「馬路大」,圍繞它有許多推測。考古證實,其牢房分佈於中間走廊兩側,中間設一特大房間,兩側牢房的大小也不一樣,並不對稱。
「這種房間大小的區別,或許意味著其使用功能的不同,比如關在小房間的受害者,很可能是做過實驗需要觀察的,或者是得了傳染病需要隔離的……」李陳奇說。
考古顯示這組建築佈局獨特、防範周密:高大厚重的細菌實驗室呈四方圍繞,將特設監獄禁錮其中,形成一個密閉的空間。前後還有碉樓居高臨下,一覽無餘。地下通道似一張神秘無形的網路「四通八達」,「當有其秘而不宣的特殊用途」。
近距離地解剖、還原這一臭名昭著的反人類罪行發生地,令參與發掘者和研究者的內心都深受衝擊。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高蒙河說,考古學參與現代戰爭遺址的發掘,「讓歷史以看得見的方式、讓正義以銘記的方式真實和完整地呈現給世人。」
此次發掘的亮點還包括發現了當時日軍為毀滅罪證實施爆炸的穴點和焚燒掩埋灰坑的遺跡。李陳奇說:「儘管侵華日軍不惜任何手段極力銷毀、掩蓋罪證,但真相終究會昭然於天下。」
令人遺憾的是,當時就地挖坑掩埋「馬路大」的屍體掩埋坑,至今尚未被發現。
據悉,未來,當地準備將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進行數位化復原,讓更多人可以瞭解到日本軍國主義者在中國研製並使用細菌武器殘害平民的反人類罪行。
侵華日軍第731部隊「反人類性質堪比納粹德國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但日本政府至今仍極力否認其侵略事實,極力隱瞞731部隊的相關資訊和資料。
科學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社長閆向東說:「在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我們希望以這本考古發掘報告的出版,向公眾還原一個真實的731部隊,向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揭露日本軍國主義反人類、反文明的戰爭暴行,以警示後人,昭示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