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storm.mg/article/402331
高靖觀點:國府士兵缺鞋沒襪焉能不敗
高靖 2018-02-25 07:20
國共內戰,國民黨軍隊為何打不贏共產黨軍隊,從一個簡單的事實可以看到兩軍之差別,國府軍隊士兵經常沒有鞋襪穿,共軍士兵卻有鞋穿,不把士兵當人看的軍隊,如何能夠打勝仗。
國府軍事從抗戰到國共內戰,因為制度不良,觀念落伍,部隊是金玉其外,敗絮其內。作戰士兵連鞋襪都沒有,從蔣中正寫給陳誠的信函當中,多次關切士兵鞋襪問題的內容。甚至在國共內戰期間,蔣中正不滿聯勤總部無能,共軍士兵每人有兩雙鞋,國府士兵卻是赤腳作戰,連草鞋都沒得穿,國府對外宣傳共軍是匪軍,但從蔣中正書信看來,國府士兵連鞋襪都沒有,軍紀又差,更像是土匪。
中國雖在1912年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是在國家現代化的道路上,卻因為列強帝國主義侵略與軍閥割據、政客弄權,幾經征戰,才解決南北分裂,直到1930年代後,國家才稍微穩定局面,但是國府軍隊缺乏現代化的後勤補給,國家也無公平有效的兵役制度,使得士兵來源堪慮,加上教育程度低下,士兵素質差,在部隊的待遇更差,生活艱苦,遭到軍官欺壓,部隊官長吃士兵空缺,經商牟利,幾成常態。
部隊士兵生活困苦,就連最基本的鞋襪問題,國府都一籌莫展,驗證了中國雖大卻貧弱的難堪事實。對日抗戰八年把國家打到幾近山窮水盡,根據陳誠書信集,蔣中正在1945年1月10日寫信給陳誠,蔣在信中關心士兵缺鞋襪,他主張士兵所需鞋襪似可發動由民間捐獻,每甲以鞋二雙襪六對為標準,鞋襪之尺碼品質及工作精度等項,皆應先行規定。3月15日又去信陳誠表示,青年軍各師應按月發給定量鞋襪肥皂等物品。3月19日,蔣中正關切捐獻鞋襪事情,再次寫信催促陳誠發動人民捐獻士兵鞋襪。
中國貧弱從士兵穿鞋品質可以看到,蔣中正在6月27日寫信給陳誠,信中鉅細靡遺地規定軍用草鞋的規格。蔣中正指示,軍用草鞋應規定麻與禾草合編為要,惟不產禾草地區,可用純麻或夾雜破布條編製,以期堅實耐久,希即規定軍用草鞋之工作及其編織之結實程度須有一定標準,不得以寬鬆而不結實之貨品充數。
兩個月後,美軍在廣島與長崎投擲兩枚原子彈,日本宣布投降。中國上下舉國歡騰,但在即將到來的國共內戰,國府雖然擁有美國援助的精良武器與裝備,但是大部分的部隊士兵,連雙鞋都沒得穿,士兵生活困苦,部隊作戰艱險,從而造成部隊士兵軍紀敗壞。國府士兵如土匪一般,進入農村任意宰殺農民蓄養牲畜,拆民家門板當柴燒,或當床板,在民家翻箱倒櫃,掠奪人民財物,幾乎從未間斷。
士兵如土匪,也是上行下效之故,將官吃空缺,買土地,營商,是很普遍的現象。部隊車輛不用來運輸軍用物資與人員,而是拿來營商,無人敢管,因為上級就帶頭違法吃空缺。吃空缺也吃出大問題,國府調動部隊進攻共軍,實際的作戰人數遠遠低於作戰計畫當中的兵力,就是因為吃空缺所致。因為沒有兵役制度,部隊補充士兵是強徵壯丁,家裡有錢就可以買通部隊,不用當兵,由他人頂替,抗戰時,有些地方是由地痞流氓充任,進入部隊後隨即逃兵。
士兵鞋襪問題,是最基本的後勤補給措施,但是從抗戰到國共內戰,國府將領毫無辦法,只顧自己經商賺錢,根本不管士兵死活,搞到後來,蔣中正氣憤無比,蔣中正在1947年3月16 日寫信給陳誠。他在信中表示,前方士兵皆無鞋襪,甚至草鞋亦不能供給,此種供給實物有名無實之情形未知察覺否?查共匪每一士兵除現著之鞋以外,並隨身令帶預備鞋一對,匪我兩相比較,優劣可知。此豈匪方經費充裕或搜刮得力,抑其製造供應分配管理得法乎。昨夜黃總司令(聯勤總司令黃鎮球)電話,已有五十萬對膠鞋送前方,問其以後如何辦法,尚有存鞋否,則彼不能答,此種鞋襪為軍服最重要物品之一,而且與行軍力及軍紀關係最大,乃國防部聯勤總部不將此種鞋襪事先籌足,按期補給,必欲臨時蒐購,此種軍事機關何能望其稱職作戰?此事如此,其他可知。而彼時諉之曰無經費,此軍服費用已有規定之預算,而且儘可先行預籌者,絕不能諉之於經費也。諸如此類無組織,無計畫,徒苦前方官兵而不之注意奈何。自今日起限二個月內,必須購備草鞋三百萬對,布鞋或膠鞋二百萬對,分二期購足,以後每月至少要有堅實耐久之草鞋二百萬對收購,以備按期補給為要。
從蔣中正的信函可以看到,被國民黨宣傳是匪軍的共黨軍隊士兵,每個人還有兩雙鞋,國府軍隊士兵卻連一雙鞋都沒有。也難怪蔣中正要批評聯勤總部遭指責後,只是應急送了五十萬雙膠鞋到前方,但是對於士兵鞋襪的經理補給問題,聯勤總部毫無章法,高級將領的無作為,只能用尸位素餐形容,聯勤總部也在國共內戰末期遭到裁撤,是國府各總司令部唯一裁撤的單位,國府撤退台灣後,才恢復聯勤建制。
國共內戰期間士兵缺鞋襪,在胡宗南日記也有很多記載。胡宗南1947年2月27日日記,有胡宗南嫡系整編76師24旅張漢初的談話紀要,張漢初說,國府軍士兵健康與保暖,遠不如俘獲之匪兵,尤其鞋襪,影響軍心甚大。軍紀太差,鞋襪沒有。
胡宗南從抗戰到國共內戰期間,都駐防西北地區,與共軍勢力對峙,照理說,國民黨應當是派出兵強馬壯的部隊,對付共黨軍隊,其實不然,士兵連鞋襪都沒有,就算有精良武器,能夠如何保持士氣,大有問題,當士兵作戰時沒鞋襪穿,如何行軍,糧食又常遭官長盜賣,士兵大都出自農村,教育程度不高,當他們面臨吃不飽,穿不暖的困難之下,如果還能期待他們戰鬥時,奮勇殺敵,只能說國府龐大的官僚體系,從不肯認真面對問題,欺上瞞下,才會讓蔣中正動輒要跳過指揮官,指揮第一線部隊。
胡宗南1947年5月12日日記,有他的嫡系第一軍軍長董釗談話,董釗說,士兵鞋襪太壞,部隊病兵無法治療。山地行軍疲勞萬分,部隊士氣很壞,紀律廢弛,部隊不能作戰,對匪士氣不佳,非即整頓不可,各部落伍士兵極多,每天必有二三十人為匪捕捉。同日日記也有29軍軍長劉戡談話,劉戡批評部隊紀律之壞,簡直就是土匪。
1947年是國共內戰的轉捩點,國府軍隊戡亂戰爭逐漸由盛而衰,國府在內戰失利,各方說法與探討原因不少,但僅僅從士兵鞋襪問題這樣的小事,可以由小看大,這場內戰從一開始,國府就不太可能有勝算,一個不重視士兵生活的部隊,士氣無法維持,軍紀就容易敗壞。胡宗南所屬將領提出許多真實情況的看法,但是整個國府上下從未好好想過如何解決這個最基本的問題,到了1948年這個問題仍然存在,胡宗南2月19日日記有劉勘的報告,劉戡說,將官壓餉,吃空,11月12月鞋子不發,黃豆、鹽不夠,不發實物,發亦下面得不到。後方存款數百億元,長官對將官特別要注意。
大陸西北冬季天寒地凍,士兵無鞋,糧食不夠,但是高級軍官卻藏有數百億元,胡宗南的部隊是蔣中正最信任的部隊,是嫡系中的嫡系,但是將官依然把軍隊當牟利工具,士兵卻挨餓受凍,連雙鞋都沒得穿,從這樣的難堪局面,可以看到國府內部腐化嚴重,國府的失敗也不是沒有道理。
國府來台後,經過1950年代到1960年代的陸續裁減軍隊數量,減輕政府負擔,隨著美援的到來,士兵生活獲得改善。國府在二戰日本軍官的協助下,建立了中華民國第一套有效落實的兵役制度,加上教育普及,士兵素質提高。從今日的眼光回顧,很難想像從抗戰到國共內戰的士兵,居然連雙鞋襪都沒有,還要蔣中正耳提面命,再三叮囑。歷史教訓,殷鑑不遠,今日台灣若是輕視部隊生活福祉,以為堅苦卓絕是革命精神,可以讓部隊戰無不克,那就是沒有好好運用腦袋想想了。
*本文原刊《閤評網》,授權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