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反共反獨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反共反獨】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韓戰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韓戰初期美軍為何連吃敗仗?
 瀏覽1,282|回應1推薦5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雇貓
SCFtw2
tina2008
albert8888
公孫刀湯㊣

.

https://kknews.cc/zh-tw/military/b342jj.html
韓戰初期美軍為何連吃敗仗?
Posted on 2016-02-16 in 軍事

[略]

美軍在韓戰初期的失敗,背後有著深刻而複雜的原因,美國輕敵大意,瞧不起朝鮮人民軍和中國軍隊,認為他們太落後。中國雖然是大國,但近百年來屢戰屢敗,不足為懼。美國存在巨大的情報失誤,搜集到海量原始情報,卻迷失在其中,不能有效加以分析提煉和利用,類似於「9.11」事件前的情報失誤,既沒能判斷出朝鮮人民軍會大規模進攻南方,也沒能準確判斷中國入朝參戰的口頭警告不是說空話。

除了這些原因外,1950年的美軍自身遠不是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指揮有力的軍隊,這才是美軍戰場失敗的根本原因。

徒有其表的「紙老虎」

二戰勝利五年後,1945年全盛時期那支美軍已不復存在。因為戰後壟斷了核武器,大多數美國人都覺得再養一支強大的軍隊沒有必要,以後就靠戰略轟炸機投擲原子彈打仗好了。二戰結束時美軍有1200萬人,在兩年多時間裡以驚人速度完成了復員,平均每天1.5萬人脫下軍裝,到1947年,全軍只剩下150萬人。世界上最繁榮、最富裕國家的軍隊不但實力大幅縮水,而且在軍費支出上捉襟見肘。當時的美軍實際狀況很糟糕,是一隻「紙老虎」。

美國四大軍種中,陸軍是韓戰的主力,將承擔主要作戰任務、蒙受傷亡數字的大頭,但陸軍的情況最糟糕。美國陸軍嚴重缺編。1950年初,陸軍現役部隊59萬人,編成10個師,只有82空降師可以隨時投入戰鬥。其他9個師中,僅駐美國本土的第2步兵師和駐歐洲的第1步兵師以及三個裝甲騎兵團狀態好一點,進行必要的準備和補充後,可以在短時間內投入戰鬥。其餘部隊狀況非常差。

因為軍費不足,炮兵平時無法進行實彈訓練裝甲兵缺乏汽油,只能原地模擬演練駕駛坦克,甚至步兵也一度停止了實彈訓練。在一些大型軍事基地,如華盛頓州劉易斯堡,士兵每人每次上廁所只限兩張手紙。剛入伍的新兵連軍服、帽子、腰帶、水壺等個人裝備都發不全,只能自掏腰包去二手市場上買二戰處理物資來充數。吸取二戰經驗研製的新式坦克因經費不足,無法大量裝備,步兵部隊狀態最差,二戰結束後就沒更新過武器。

以步兵裝備的反坦克火箭筒為例,美軍裝備的還是老式的6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在二戰末期就已過時,而且庫存彈藥因過期或儲存不當已經失效,美軍卻沒錢購買已經研製成功的威力更大的新式89毫米火箭筒。所以,遇到朝鮮人民軍那支當時亞洲國家規模最大的坦克部隊(300餘輛蘇製T34坦克和Su76自行反坦克炮,T34是二戰中最好的中型坦克)時,美軍束手無策,連吃敗仗。最誇張的例子是導致迪安將軍被俘的那次戰鬥,迪安親自數著火箭筒命中T34坦克的次數,有一輛坦克先後被火箭筒擊中20餘發,竟然無一有效。美軍一度出現了所謂「T-34恐慌」的現象。

遠東地區的美國陸軍是當時美軍的縮影,第8集團軍下屬四個步兵師,有10.8萬人,占美國陸軍總兵力10%,全部嚴重缺編。步兵師下屬三個團,每個步兵團按編制本應由三個步兵營加一個坦克連組成,實際只有兩個步兵營,每個營只有兩個連。為了節省油錢和維修費,坦克連撤編,整個團沒有一輛坦克。三連制炮兵營也只有兩個連,每個連本應有6門榴彈炮,因人手不足,削減為4門。美軍步兵師按編制還有一個師屬坦克營,本應裝備中型坦克,但因日本橋樑承重的限制,換成了M24輕型坦克(在未來的韓戰中,這是致命的,美國的輕型坦克根本不是朝鮮人民軍裝備的蘇製T34中型坦克的對手)。師屬防空營(三連制)裝備的高射速自動防空武器不但能用於防空,對付敵軍步兵也有恐怖的殺傷力,也因為經費不足被縮編為連。

美軍的後勤保障歷來是強項,被世界各國所羨慕。由於經費緊張,第8集團軍的後勤保障能力嚴重不足,吉普車有一半不能使用,三分之二的卡車到了使用年限,不但庫存零部件缺乏,只有戰時規定標準的一半以下。即便倉庫裡找出零件也白搭,因為後勤人員人手嚴重不足,負責裝備維修保養的後勤部隊基本解散了,人員要優先充實戰鬥部隊。

後勤保障方面,還有一些雖然不起眼但卻非常致命的缺陷。美軍是高度依賴兵種協同作戰的軍隊,對美國步兵來說,電台某種意義上可能比步槍更重要。但大部分便攜電台和電池都是二戰留下的老貨,電台本身故障率很高,卻幾乎沒有零件來維修和更換電池數量不足,還大多過了有效期,但後勤人員捨不得丟掉他們,因為沒有經費採購新的電池,壞的總比沒有強。

最匪夷所思的是,美軍連防寒服和睡袋數量都不夠。駐日美軍在日本過了五年醉死溫柔鄉的好日子,幾乎沒開展過野戰訓練。在冬季寒冷的東北亞高緯度地區,和平時期不算什麼問題,但戰時就糟了。很多記者添油加醋地說,麻痺大意的美軍在鴨綠江畔初次與中國軍隊相遇時,很多人是睡夢中被打死在睡袋裡的。但參戰美國老兵普遍回憶,他們其實要到1951年2月以後,才領到了從美國本土運來的鴨絨睡袋。在1950年那個最寒冷的冬天,一線部隊不但分不到幾個睡袋,連合適的防寒服都沒有,只穿著適合美國秋季氣溫的軍服,只有海軍陸戰隊才有極地型駝絨防寒大衣。挺近到距鴨綠江最近的美國第7步兵師,不少人就是身上裹著破爛不堪的軍毯,被雪夜中殺出的中國軍隊活捉的。



1950年底被志願軍俘獲的美軍,可以看到與身著棉大衣的中國士兵相比,這批美軍只穿著適合美國秋季氣候的野戰軍服。

與裝備情況比,戰後的陸軍人員情況更糟糕。戰後大裁軍中,優秀的軍官和士兵大都退伍走了,少數選擇從軍的優秀軍官在庸人成堆的軍隊裡成了珍寶,早被調去高級指揮機關坐辦公室。指揮各級基層部隊的軍官普遍超齡、身體素質差、能力低,因為找不到工作才留在軍中混日子。二戰中,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給美軍步兵團指揮官制訂的年齡標準是不得超過45歲,但韓戰爆發時,第8集團軍12個步兵團的團長,只有兩人在二戰中帶兵打過仗,只有一人年齡沒超標。師團營三級指揮官能力低下,給美軍造成嚴重後果。美軍幾次慘敗都和指揮官的素質有關,如新興里戰鬥第31團幾乎被殲滅等戰例。

應徵入伍的士兵素質很低劣。韓戰爆發初期,遠東司令部曾對編制內的人員進行分類統計,43%的人在智力和作戰能力的測試中,屬於第四類和第五類,即陸軍總共五個分類測試等級中最差的兩個等級,這部分人僅接受過初中甚至小學教育,會讀、會寫、會簡單的算術,比不適合服兵役的人高那麼一點點。當時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雷德利將軍認為,整個陸軍只有第82空降師的水準差強人意,在多年的人員裁減和預算緊縮後,陸軍成了一支「讓人懷疑能否有能力打敗白雪公主的七個小矮人的隊伍」。

戰後美國海軍封存了大批艦艇,到1950年,現役海軍只有37.5萬人,237艘大型艦艇,僅為1945年兵力的10%。好在二戰留下的家底實在豐厚,海軍在和平時期出海訓練的危險性很高,人員素質不達標的話,在海上出事故的後果比地面上的陸軍要可怕得多,艦隊無論人員還是裝備,整體狀況比陸軍強。海軍陸戰隊雖被大幅裁減,但他們和平時期也只招收志願者,入伍新兵門檻較高,而且留隊服役的官兵中二戰老兵很多,陸戰隊總體狀況也不錯。在未來的韓戰中,海軍的艦載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在危急時刻,都發揮了關鍵作用。

美國空軍也比陸軍好一點。戰略空軍能夠投擲原子彈的重型轟炸機最受重視,戰術空軍也正在大批換裝新式噴氣戰鬥機。但是因為軍費不足,轟炸機部隊之外的單位,飛機可用率不高。比如遠東美國空軍,戰前有將近一半飛機無法升空作戰。類似飛機維護保養、機場維修建設、航空偵察和照片判讀這些不起眼的後勤部隊,人數嚴重不足或者乾脆解散撤編。美軍缺乏經驗豐富的航空偵查人員和情報分析專家。1950年底,雖然對鴨綠江沿岸進行了大量空中偵察,卻沒發現隱蔽良好的志願軍正在大規模入朝。此外,新式的噴氣戰鬥機耗油量較大,航程短,美軍在南韓卻遲遲修不起足夠數量的野戰機場,使空中力量的發揮受到極大限制。

總而言之,美軍在完全缺乏準備的情況下投入了朝鮮的戰鬥。二戰中參加海軍陸戰隊,與日本人在太平洋上打過仗的《芝加哥每日新聞》記者凱斯•比奇曾在朝鮮採訪過美軍第一批戰鬥部隊中的第24師。士兵大多數嬌生慣養,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只受過和平時期的簡單訓練,在日本的生活養尊處優。參戰不到一個月,第24師師長即兵敗被俘。比奇寫道,這批美軍「精神上、心理上、生理上都沒有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5563348
 回應文章
美軍在韓戰的兵力問題
推薦5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雇貓
SCFtw2
tina2008
公孫刀湯㊣
albert8888

.

http://blog.xuite.net/maximilian_wang/twblog/141226777 

美軍在韓戰的兵力問題
Maximilian's Triumph Tiger
2007-07-18 13:22

看過Band of Brothers的人應該都有印象,美軍在1945年歐戰結束後就開始復員,在日本投降後復員速度更加快。到了韓戰爆發時,美國的軍事力量已經是遠遠不如二戰時期。

在陸軍方面,二戰時最多達到89個師,一復員就砍掉大部分,到了1950年時只剩下11個師(包括歐洲駐軍1個師和作為戰略總預備隊的第82空降師,另有9個獨立團11個師中在日本有四個師,第7師、第24師、第25師,和第一騎兵師,朝鮮半島沒有駐軍,另外第五團在夏威夷,第29團在琉球。美軍步兵師編制約為18,000人,但這四個師人員缺編,只有約70%人員,大約在12,000人到13,000人之間。

麥克阿瑟在1950年7月10日向參謀長聯席會議要求增派4個重戰車營、12個重戰車連、11個步兵營、11個105mm野戰砲兵營、4個防空機砲營,以便讓這4個師有接近編制的作戰兵力。

另一支兵力,美國海軍陸戰隊在1945年鼎盛時期有六個師,戰鬥兵力也不過就200,000人,1946年復員解編後只剩兩個師,第一陸戰師和第二陸戰師。美軍陸戰隊師編制約為24,000人。

所以在韓戰爆發時,美國手中可用的地面部隊總共不過13個師,還要防禦歐洲、據守本土、兼顧遠東,分佈得很散。

而在軍備方面,二戰結束後的五年間,陸軍基本上沒有購置什麼新武器,使用的裝備都還是二戰時留下來的裝備。而且由於國防經費短缺,有限的經費又大部分被挹注在新戰略空軍的成立,陸軍更沒有資源用於革新發展。由於經費短缺,許多部隊都是缺編,例如,一個步兵團本應有三個步兵營,實際上只有兩個砲兵營本應有三個砲兵連,但實際上只有兩個;而編制武器像無線電、無後座力砲、重迫砲等也都短缺不足。使用的彈藥更是從倉庫中搬出的庫存品,一個步兵團報告估計其在韓戰第一年裡使用的60mm和81mm迫砲照明彈中有大約50-60%是不發彈。另外,砲兵使用的某些彈藥以及步兵的手榴彈都嚴重短缺,這是全軍普遍的現象。

在空軍方面,美國空軍前身的陸軍航空隊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有2,253,000人,1946年1月剩下 888,769人,1947年5月剩下303,600人。35萬人的維修技工中留下來的還不到10%。

戰爭期間平均飛機妥善率在50-60%之間,1947年妥善率掉到約18%,而這個妥善率還是因為許多飛機都是1945年初出廠後封存的新飛機,還不需要怎麼修。所以25,000架飛機中只有不到4,800架可以用,還得分散世界各地。

這還只是復員的影響,戰後預算削減更是嚴重。1946年只有不到700架出生產線。另外零件短缺的問題也很嚴重,像1950年韓戰開打後,遠東航空軍中的32架F82不久就撤出戰場,原因是沒有備料。

聯隊數目則從1945年8月15日時的218個聯隊掉到1946年12月時的52個聯隊,其中只有2個完成戰備。到了1950年5月更只剩下48個。其中有9個隸屬遠東航空軍。

遠東航空軍的兵力共有1,172架飛機,包括73架B-26、27架B-29(在關島)、47架F-51、504架F-80、42架F-82、179架運輸機、48架偵察機、以及252架各種其他類型飛機。這數目看來不少,實際上很大一部份被封存,更有一部份飛機因為經費預算不足,被拆來當作備料使用,所以實際上能用的只有350架左右。開戰後遠東航空軍向空軍高層要求增援164架F80噴射戰鬥機,空軍只撥給了150架F51。而所有在遠東航空軍的飛機中,只有駐紮在九州的四個中隊距離夠近能夠支援韓國戰場。

美國遠東航空軍分散在日本各島、琉球、關島等地,主要的假想敵是蘇聯空軍,次要的是剛建立的中共空軍,雖然後者力量不大,但是轟炸機的航程仍足以威脅日本。當時蘇聯在遠東地區的航空力量相當強大,1950年7月1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估計蘇聯遠東航空軍有2,200架戰鬥機、600架攻擊機、1,100架輕轟炸機、600架轟炸機、500架運輸機、300架偵察機、共5,300架;另外在遠東的海軍航空兵還有550架戰鬥機、80架運輸機、350架輕轟炸機、170架偵察機。因此,在整個韓戰期間,遠東航空軍能夠用在韓國戰場的兵力其實只有一半不到,其餘的都用在警戒蘇聯遠東航空軍對日本和其他島嶼的威脅。

二戰復員造成兵力不足的窘狀並不止限於美國,聯軍其他國家也是一樣。

澳大利亞陸軍在二戰結束時有五個滿編的步兵師,有在北非與德軍,和在南太平洋與日軍作戰的豐富經驗。但是大戰一結束,通通裁光了。韓戰爆發時,澳大利亞陸軍的正規作戰部隊只剩下三個缺編的步兵營和一個戰車團,共4,470人,另外擔任基地任務的有13,380人,後備部隊骨幹幹部1,150人,總共19,000人。

韓戰一起,澳大利亞為了維持跟美國的關係,同意派兵參戰,但是面臨無兵可派的窘境。澳國政府在7月下旬答應出兵,然後東拼西湊,從三個營抽人湊出一個完整的第三步兵營共950人,到了9月28日才好不容易到達韓國。這時聯軍已經在仁川登陸成功,北進大反攻,北韓正兵敗如山倒的時候,澳大利亞部隊這時才到,結果是一大堆盟國在那邊幹醮說澳洲在撿現成便宜。

這個步兵營就一直打到韓戰結束,其中當然有多次補充兵員,不過其役期都只有一年,一年後就輪調回澳洲。1952年4月加派第一步兵營,1953年4月派第二步兵營和第一步兵營輪換。

不過,澳洲第一支參戰的不是陸軍,事實上是空軍。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第77中隊駐紮在日本,屬於盟國日本佔領軍的一部份,韓戰一起,它就很快地投入戰鬥。美國遠東航空軍在韓戰初期只能從日本機場出擊,現在來看看澳大利亞方面怎麼說:

「……雖然遠東航空軍(FEAF)在韓戰初期幾個月有相當的實力,但是其指揮官喬治‧史崔梅爾中將卻面臨一些很大的問題。在這段期間,蘇聯空軍和中國空軍對美國在日本和琉球的基地進行大規模攻擊的可能性還沒有排除,因此,可供在韓國戰場上運用的美國空軍戰鬥機中隊數量遠低於這個戰區的最大可用數量。1950年8月底時,巴崔吉將軍(FEAF下的主要單位第五航空軍指揮官)手上只有8個戰鬥機中隊可以用在韓國戰場上,有另外11個戰鬥機中隊分散在他的整個轄區(日本和琉球)擔任空防之用。在遠東航空軍所有的基地裡面,只有哪些位於本州南端和九州的機場離戰線夠近,能夠讓航程較短的戰鬥機和輕轟炸機來使用。這些機場位於『艸戶』屋、板附、和巖國。

但即使是使用這些機場,美國的F80流星式戰鬥機仍然只能在戰線上的目標區停留15至20分鐘。美軍嘗試在機翼尾端的油箱裡多塞幾個油包來增加它們的續航力,但是這會對飛機本身造成過度的應力,美國空軍供應署並不同意廣泛地使用這個辦法。在韓戰初期時,F80無法正常地使用在韓國的機場,因為當時在聯軍控制下的三個機場:釜山,Taegu,Pohang,不但沒有鋪跑道面,而且太短。

此外,F80在當時數量不足,其他唯一能夠使用的是F51野馬式戰鬥機,美國空中國民兵有764架,另外有794架庫存,不過這些都在美國本土。唯一在遠東航空軍掌握之下,已經成軍而且可以立即投入作戰的野馬機單位是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第77中隊。」

兵力不足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聯軍的作戰。當美軍反攻進抵鴨綠江時第八軍團下轄第1軍、第9軍、第10軍,共6個師(第1騎兵師、第24步兵師、第2步兵師、第25步兵師、第七步兵師、第一陸戰師),美軍地面部隊合計約103,000人左右。由於人員不足,麥克阿瑟手下參謀想了個餿主意,把南韓士兵編入美軍建制中,每個步兵連編入100個南韓士兵,以便提供足夠人力。事實上,這些南韓士兵訓練不足、裝備落後、語言不通、遇戰即潰,反而造成很大反效果。在中國參戰後的第一、二次戰役中美軍的失敗,有部分因素其實要歸咎於這個混編的作法。

兵力不足,能不能動員呢?問題是美國政府高層一直把韓戰當成有限戰爭(編注:越戰也是),不欲擴大,所以一直沒有採行大規模的動員行動。在當時部署在美國東岸北卡羅來納州的第82空降師是唯一完成戰備的師,三軍聯參中本來有人建議調用,估計就算不帶跳傘裝備也要34天才能抵達韓國,後來還是打消主意,因為它是當時唯一的戰略總預備隊,一旦動用,如果歐洲發生危機,就無法快速反應。

1951年中,兵力不足情況也沒改善多少,除了美軍七個師外,南韓軍只有10個師,美國沒足夠裝備供應他們,他們的訓練也不足。美國只好在太平洋地區島嶼上搜羅那些二次大戰復員後棄置各地飽受風吹雨淋沒有保養的裝備,運到日本重新整修後再撥給南韓部隊。李奇威當時報告估計要把南韓部隊訓練到能有效率地獨立作戰得花上三年的時間,不過後來范佛里特將軍還是利用夏天施行特訓,讓南韓部隊慢慢在1952年時到達大約中國和北韓部隊的戰力。這些南韓部隊在1952年秋季幾次戰役上(如白馬山、上甘嶺)證明了他們經過適當訓練後,在有能力的領導下,還是能夠打硬仗。

根據美國陸軍資料,陸軍單位在整個韓戰期間除了1953年最後接近停戰時期外,在韓國的兵力從來沒有超過25萬人。眾所周知美國軍隊的人力資源多花在後勤以及支援部隊上,能夠在前線作戰的比例較少。在同一時期,中國部隊在北韓部署了19個軍,如果以每個軍5萬人計算,總數可達85萬人;而這些部隊多已改為蘇制裝備。所以,兵力上的懸殊非常明顯。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556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