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925907.shtml
日正史寫裕仁 怕戰貪勝的傀儡
【2014/09/10 聯合報】【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 2014.09.10 04:14 am
日本宮內廳九日發表官方正史「昭和天皇實錄」,書中指廿世紀前半日本在亞洲各地發動血腥戰爭期間,在位的日皇裕仁曾批評軍部與美國輕率開戰將「自取滅亡」,也曾反對和納粹德國合作,但對於在中國的戰果則相當得意。
法新社說,有人認為裕仁在日本邁向二次大戰上扮演關鍵角色,有人則認為他只是遭失控的軍國主義挾持的無助傀儡,這部史書的觀點大致上同情裕仁。但紐約時報指出,書中內容顯示,裕仁對日本軍部以他為名發動戰爭,很少試圖阻止。
書中提到,一九四一年七月,裕仁得知海軍準備和美國開戰突襲珍珠港,他警告不要輕率發動「魯莽、自取滅亡的戰爭」,表示這會讓他「深感愧對皇室先祖」。
另一段提到一九三九年七月日中爆發全面戰爭後,日本陸軍想和納粹德國加強合作,裕仁則傾向與美國合作,因此曾當面斥責陸相板垣征四郎。不過,日本最後還是加入軸心國陣營,與德國、義大利結盟。
不過,中日全面開戰初期,裕仁對日軍在中國的戰果則是相當滿意。一九三七年日軍攻下南京,裕仁獲報戰果後,曾要高層將領轉告官兵「對他們的勇氣與迅速拿下南京感到非常滿意」。書中詳細記載南京圍城戰,但並未提及南京大屠殺細節。
這部六十一冊的巨著,耗時廿四年編纂,花費日本納稅人二點三億日圓(約台幣六千六百萬元),但對這位廿世紀最具爭議性人物,書中披露的新史料卻不多。宮內廳表示,因史料過多因此編纂耗時,但紐時指出,外界都認為,因日本國內對二戰諸多行為、裕仁該負的責任都沒有共識,才會讓這部處理敏感題材的史書拖延許久。
裕仁一九八九年逝世,享年八十七歲。戰後他到國外訪問時,經常被抗議,被指責未能阻止戰爭,且經常在記者會上被問到有關戰爭的問題。書中還提到,一九七八年東京靖國神社暗中供奉十四名二戰日本甲級戰犯後,裕仁就不再前往參拜。已故前宮內廳長官富田朝彥的筆記中指出,裕仁拒絕參拜是因不滿靖國神社供奉甲級戰犯。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10000951-260108
二戰開戰 裕仁:非我之意
2014年09月10日 04:10
黃菁菁/東京9日電
長達約1萬2千頁,記載昭和天皇生平的《昭和天皇實錄》9日在皇宮東御苑公開,其中描寫了從太平洋戰爭開打到日本戰敗期間,昭和(裕仁)天皇內心的掙扎與苦惱。
實錄中記載,昭和天皇曾在記者會上說:「在位時最感到悲傷的回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昭和天皇當年對軍部不滿,為了沒能阻止開戰之事,直到戰後都持續苦惱中。天皇原本希望在宣戰的詔書中寫「完全無法忍受這次的開戰,此非自己之意」。
不滿軍部作戰計畫
日中全面戰爭後的1939年7月5日實錄記載指出,天皇希望與美國合作,陸軍卻企圖加強與德國的關係,讓天皇對陸軍體制相當不滿。1941年7月31日的實錄記載,天皇對於沒有勝算就主張對美開戰的海軍作戰計畫表示「根本就是自暴自棄的作戰,非常危險」。
實錄中首度公開昭和天皇於開戰後1年在參拜伊勢神宮時寫著「請儘速收伏敵人,恢復永久和平」的祈禱文。不過天皇後來於1945年6月指示外務大臣「希望早日結束戰爭」。
日媒分析指出,昭和天皇原本一心希望打勝仗,但隨著戰況惡化,為了日本國民著想,變成希望早日結束戰爭,可能他內心有所掙扎。
1945年8月廣島和長崎被投下原子彈,軍部仍主張戰爭應持續下去。實錄中指出,8月14日的御前會議記載,昭和天皇決心自己終結戰爭,他說戰爭若持續下去國家就沒有未來,且力求大臣們支持停戰決定。
願負戰爭全部責任
停戰後,昭和天皇曾傳喚內大臣木戶幸一問說:「如果我退位的話,可以不將戰爭責任者送交聯合國嗎?」昭和天皇1945年9月與聯合國盟軍統帥麥克阿瑟會晤,麥克阿瑟在回憶錄中記載,針對發動戰爭的政治和軍事兩方面責任,昭和天皇說:「我將負起所有決定與行動的全部責任」等。實錄中僅引用麥克阿瑟回憶錄的內容,並沒有多加著墨。
2006年《日本經濟新聞》曾報導已故前宮內廳長官富田朝彥留下的筆錄提及,昭和天皇因不滿靖國神社合祀14名甲級戰犯,於1975年後就不願赴靖國神社參拜。實錄中記載了媒體報導的內容,形同承認「確有此說」。
《昭和天皇實錄》是根據未曾公開的天皇親信的日誌等史料,自1990年起經112人花費24年5個月編纂而成。
宮內廳9日起在皇宮東御苑的書陵部廳舍,公開複本供一般民眾閱覽,還計劃花5年的時間將《昭和天皇實錄》出版成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