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8897861.shtml
二戰遠征軍將士英靈隆重入境
【2014/08/27 中央社】【中央社╱桃園機場27日電】 2014.08.27 03:00 pm
中華民國遠征軍當年在印緬作戰,死傷慘重,將士魂斷異鄉,國防部迎靈小組今天迎返英靈牌位,並以軍禮迎接。
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陳鎮湘、詹凱臣、楊應雄等3名立法委員提案,為表彰遠征軍官兵的忠烈事蹟,建請成立專案小組,迎返緬甸地區陣亡將士英靈,以慰藉忠靈。
專案小組由國防部黃情少將擔任領隊,24日重返緬甸北部密支那主戰場實施招魂,靈鷲山心道法師則邀請眾多高僧於當地寺廟舉行隆重的超渡儀式,合力誦經,以酬慰漂泊異域70載的忠魂,許多僑胞也紛紛主動參加祭祀典禮,場面令人動容。
迎靈小組人員下午1時30分搭機返抵國門,黃情並捧著英靈牌位入境,國防部也象徵性在入境證件查驗台蓋章,表示英靈入境,典禮莊嚴肅穆。
國防部迎靈小組也安排國軍儀隊,以軍禮迎接英靈,隨即驅車前往國民革命忠烈祠,舉行入祀典禮。
----------------------------------------------------------------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8897742.shtml
遠征軍歸來兮 迎靈入祀忠烈祠
【2014/08/27 聯合晚報】【聯合晚報╱記者洪哲政、高凌雲/台北報導】 2014.08.27 02:57 pm
國防部與外交部、僑委會秘密派遣迎靈團,由少將軍官率領佛教高僧,前往緬甸北部,在抗日中華民國遠征軍主戰場密支那招魂,設立總牌位,迎回當年在密支那陣亡的烈士忠魂約5萬6000餘人。國防部低調,將這項行程以機敏案處理,密而不宣,直至迎靈團自緬飛抵泰國,才稍露口風,登上返台班機後,正式公告周知。
國防部下午在忠烈祠舉行緬甸境內中華民國遠征軍陣亡將士總牌位返國迎靈暨入祀典禮,兩岸近年對抗日歷史高度重視,大陸將緬甸境內的部分國軍遠征軍官兵遺骸,遷葬回雲南省騰衝的國殤墓園,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曾參與這項儀式。
緬甸密支那是抗日古戰場,遠征軍荒墳處處,許多在過去緬甸排華風潮中被破壞,傳說當地很多當地人興建房或公共設施時,都輕易挖出遠征軍屍骨。
國防部迎靈團由人次室黃情少將擔任領隊,靈鷲山心道法師隨行,軍方透露迎靈團進入緬甸時間有限,國防部有官密支那遠征軍將士名單,約有5萬6000餘人,名單相當長,招魂無法一一唱名,只能設立總牌位,迎靈回台。
發言人羅紹和說,國防部與外交部、僑委會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8月24日重返緬甸北部密支那招魂,心道法師邀請眾多高僧,在當地寺廟舉行超渡儀式,合力誦經,以酬慰漂泊異域70載的忠魂,許多僑胞也參加祭祀典禮,場面令人感動。
羅紹和表示,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國民黨立委陳鎮湘、詹凱臣、楊應雄等,今年5月5日提案,為表彰遠征軍官兵事蹟,建請成立專案小組,迎返緬甸地區陣亡將士英靈。
羅紹和指出,迎靈小組中午返抵國門,隨後在忠烈祠舉行入祀典禮,由國防部長嚴明擔任主祭。
----------------------------------------------------------------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8897778.shtml
印緬叢林中… 被遺忘的白骨
【2014/08/27 聯合晚報】【聯合晚報╱記者高凌雲/台北報導】 2014.08.27 02:57 pm
根據統計在二次大戰當時,大約有近兩萬名國軍將士骨骸被遺忘在印、緬邊界叢林中,無人聞問。駐印遠征軍老兵邱中岳生前曾奔走各方多年,推動政府將這些為國捐軀英靈入祀忠烈祠。
2000年當時因為民進黨執政,國防部政策上不太紀念抗日戰爭,只在忠烈祠秋祭當時合併舉行儀式應付了事,為了怕老兵批評民進黨,當時也不允許抗日老兵參加儀式。後來在老兵抗議下,國防部只開放幾位代表參加。
日本海軍偷襲美軍珍珠港後,國府派杜聿明率第五軍支援盟軍作戰,由雲南進入緬甸,支援英軍作戰。部隊作戰失利,一部分退回滇西境內,另一部分進入印度境內的,成了後來的中華民國駐印度遠征軍。
民國32年冬,遠征軍反攻緬北,駐印軍犧牲不少英勇將士,遺體草草埋在史迪威公路的雷多地區一帶。抗戰結束後,部隊陸續返國,國共內戰,兩岸隔海分治,近兩萬名國軍遺骸就被留在叢林中變成亂葬崗,幾十年來無人關心,無人奉祀地過了半世紀。
軍方紀錄顯示,駐印軍印度駐地是在印度比哈爾省的蘭伽,民國33年駐印軍副總指揮鄭洞國將軍在蘭伽設立國軍公墓,收容陣亡將士遺骸。蘭伽墓園靠華僑熱心維護,民國71年由聯勤總部提撥經費維護。到民國80年代,台灣官方才派代表前往印度致祭。
但在印緬邊境叢林內還有許多無主墳,我國防部官員必須以機密方式轉往雷多。經過多年尋找,十多年前找到叢林內的亂葬崗,多被葛藤與蔓草遮蔽,這些是因病或戰死國軍將士的墳塚,但墓碑、墓基遭破壞,看過現場的駐印軍老兵邱中岳生前曾用「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形容當地的氣氛。
----------------------------------------------------------------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8898503.shtml
被遺忘戰場 遠征忠靈返國入祀
【2014/08/27 中央社】【中央社╱台北27日電】 2014.08.27 09:24 pm
二次大戰中華民國遠征軍在印、緬與同盟國並肩作戰,重創日軍、揚威國際。過去兩岸因政治因素都刻意讓這「戰場」被遺忘。國防部迎回遠征軍忠靈入祀忠烈祠,正視這段光榮歷史。
八年對日抗戰,除國境國軍艱苦奮戰,中華民國遠征軍在印、緬地區與同盟國並肩作戰,阻斷日本西進與軸心國串聯,奠定二次大戰勝機,功不可沒,英、美各國高度推崇,然國軍官兵傷亡慘重,將士客死異域,令人動容。
民國31年至33年間,中華民國遠征軍兩次入緬協力盟軍作戰,曾以一團之眾,擊潰十倍於己的強敵日軍第33師團,締造「仁安羌大捷」,救英軍7000人,復於緬北密支那及滇西騰衝、龍陵等戰場與日軍激戰,終於規復緬甸。
密支那戰役主要為打通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這條公路對西南抗戰基地的補給非常重要,密支那也因而成為抗日期間最殘酷的戰場之一。
盟軍為爭奪密支那與掩護修築中印公路,在33年4月以遠征軍廖耀湘的新22師向加邁攻擊前進;孫立人的新38師沿加邁左側向孟拱迂迴;另以美國的麥瑞爾突擊隊繞道北側的叢山峻嶺,插向敵後的戰略要點密支那,將日軍在密支那、孟拱、加邁一線分割包圍,予以殲滅。
新22師6月1日攻克馬蘭高地,16日佔領加邁,日軍3000殘兵潰逃,新38師25日攻孟拱,殲日敵1600餘人。但遠征軍奪取密支那城區十分艱苦,日軍增援5000兵力,以堅固的工事,負隅頑抗,死守密支那城北的最後陣地。
第50師師長潘裕昆少將招募104名決戰敢死隊,8月1日深夜在當地華僑帶領下,冒雨繞到日軍背後,次日凌晨與正面部隊同時發動進攻,日軍腹背受敵潰敗,擊斃日軍2000餘人,殘兵500人用竹筏及泅水渡過伊洛瓦底江,向八莫方向潰退。
中美聯軍在此役傷亡人員共計6000多人,其中陣亡1244戰士。經過80天的艱苦激戰,遠征軍無數官兵的寶貴生命,換來了盟軍緬北會戰決定性的勝利,也是整個亞洲戰場具有戰略轉折性意義的勝利。
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後,整編成新一軍與新六軍,孫立人擔任新一軍中將軍長,反攻緬甸展開,被任命為前敵司令官,統率新38師為反攻前鋒,苦拚盤據野人山胡康河谷的日軍久留米(第18)師團,掩護中印公路修築,還穿越叢林陰惻險惡有「鬼門關」之稱的野人山,佔領胡康河谷前進基地新平洋。
38師112團向前推進到于邦、臨濱、拉家蘇等地,與日軍短兵廝殺,在拉家蘇殲滅日軍400多人,但112團營長陳耐寒和連長趙振華也在激戰中殉國。于邦之戰歷經7晝夜,112團連長江曉垣和排長劉浩帶領30多位弟兄直攻日軍主陣地,消滅敵軍近百人,但也壯烈殉國。
于邦之戰,營長李克己率一個加強連兵力從臨濱到于邦,設機槍陣地固守河口兩翼,封鎖渡口,日軍增5倍兵力圍攻36天,不能得逞,最後在孫立人率114團馳援,內外夾擊,殲滅日軍最強的18師團第55聯隊。
橫掃庫芒山、掃穴八莫、南坎圍殲、芒友會師、中印通車、進奪新維、直取臘戍,34年3月1日新一軍獨立步兵旅攻佔喬美,光榮勝利地結束遠征軍反攻緬北之戰。
中華民國遠征軍在二戰揚威國際,但因孫立人來台後被誣陷,也使得這段光榮歷史被埋沒,客死異域的英靈也無法歸國。
總統馬英九就任後正視歷史,在100年1月22日親訪孫立人將軍台中故居,為孫立人將軍紀念館揭匾,並表示懷著感恩及歉疚的心情向一代名將及其家人致敬。馬總統同時也指示國防部專案辦理遠征軍英靈歸國。
國防部透過層層努力交涉,使「中華民國駐印軍蘭伽公墓」在101年底整修竣工,馬總統於102年8月特別題頒「忠藎垂型」白底黑字橫幅,緬懷先烈英靈。
「緬甸仁安羌大捷紀念碑」102年1月13日在緬甸蒲甘省仁安羌古戰場501高地舉行落成儀式,馬總統頒贈劉放吾將軍褒揚令,表揚劉放吾生前為民族與世界和平的貢獻。褒揚令列入仁安羌大捷紀念碑碑文。
為表彰遠征軍官兵的忠烈事蹟,透過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陳鎮湘、詹凱臣、楊應雄等3名委員提案,由國防部與外交部、僑務委員會共同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並在出生於緬甸的靈鷲山心道法師大力協助下,今天迎返緬甸地區遠征軍10萬陣亡將士英靈。
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下午舉行入祀典禮,國防部長嚴明擔任主祭,立法委員、國防部官員、當時參戰官兵代表及戰史學者等陪祭,遠征軍為國捐軀的英烈忠魂,永享崇祀,中華民國遠征軍在二戰的光榮歷史不再被遺忘。
----------------------------------------------------------------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8898539.shtml
國軍征戰無數 英靈終歸忠烈祠
【2014/08/27 中央社】【中央社╱台北27日電】 2014.08.27 09:33 pm
國防部今天迎回遠征軍英勇忠靈。馬總統就任後重視為國犧牲的無名英雄,國防部2009年迎回巴紐陣亡將士英靈,空軍「黑貓」和「黑蝙蝠」中隊殉職隊員也入祀忠烈祠表彰忠烈事蹟。
八年對日抗戰期間,除了國境國軍艱苦奮戰外,中華民國遠征軍在印、緬地區與同盟國並肩作戰,國軍曾經兩度派遣遠征軍出征緬甸,阻斷日本西進和軸心國串聯的企圖心,前後死傷高達10萬多人,陣亡官兵多半埋葬在戰場,多年無人奉祀。
國防部迎靈小組今天從緬北密支那迎回英勇忠靈,由於中華民國與緬甸並無邦交,軍方對此次計畫非常低調。國防部長嚴明下午在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迎接約10萬遠征軍官兵英靈,並擔任入祀典禮主祭;三軍儀仗隊掛上黑色槍穗,並倒背槍,表達隆重與慎重。
國軍在八年抗戰時期,征戰無數,過去國防部曾在2000年赴印度迎回「中華民國駐印遠征軍陣亡將士」,以總牌位形式入祀忠烈祠。
二次大戰期間,大批國軍官兵遭日軍俘擄後,部分送到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地區擔任日軍奴工,其後不幸在當地身亡。
2009年國防部專案小組自巴布亞紐幾內亞迎回海外陣亡將士英靈總牌位,讓百餘位國軍英靈正式入祀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永享崇祀。
另外,「黑貓」和「黑蝙蝠」中隊在冷戰期間前往中國大陸執行特種情報任務,「黑貓」中隊的U-2高空偵察機有10人在執行偵察或訓練任務時殉職;「黑蝙蝠」中隊先後也多次執行任務,多數殉職烈士遺骸也尚未尋獲,其中包括有多名特戰傘兵在內。
不過,2010年3名黑貓中隊與2名黑蝙蝠中隊殉職隊員入祀忠烈祠後,所有黑貓中隊與黑蝙蝠中隊殉職隊員全數入祀忠烈祠。
政府每年3月29日及9月3日分別舉行中樞春、秋祭典,正殿由總統主祭,副總統及五院院長陪祭,邀請中央與地方高級文武官員、遺族代表、三軍部隊代表及警消代表等百餘人與祭,表達對為國捐軀烈士及死難同胞的悼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