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10000917-260115
蘇童再訪台 要細看台北側面
2014年05月10日 04:09
中國時報 趙靜瑜/台北報導
應2014台北文學季之邀,睽違台灣16年,張藝謀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原著作家蘇童昨日抵台,展開4天3夜的台北文學之旅。作品「一半是歷史,一半是寓言」,蘇童被視為中國大陸先鋒派小說家,常以傳奇故事描繪社會底層人性的慾望,晦暗、富爭議的寫作風格,深受讀者喜愛。
蘇童以中篇小說《妻妾成群》被導演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一舉成名,目前已有多部作品被翻譯成英、法、德、義等各種文字,蜚聲國際。2009年以《河岸》獲得素有「亞洲諾貝爾文學獎」之稱的曼氏亞洲文學獎。
「記憶就是百寶箱,我的作品,有很多童年時期的細節,就像文革。」現年51歲的蘇童說,文革的記憶「會留在人的眼神裡」。蘇童的父親曾被紅衛兵抓走,「就看見一個家庭婦女用她的本能,把丈夫救出來。」
蘇童永遠記得父執輩的眼神總是充滿猜忌、警惕,「但即使革命都在進行,連文字都被簡化,粗略化,中底層的倫理也不曾停止。」
蘇童說,他最初的台灣經驗是來自侯孝賢的電影《悲情城市》和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距離會造成想像。」
後來1998年他首度訪台,蘇童當時參加「大陸作家台灣行」,當時團員有莫言、余華、海派作家王安憶等人,「一切都是旅行團路線。」蘇童說,當時對台北沒什麼印象,唯獨看到繁體字覺得「既熟悉又陌生。」
蘇童說,每個城市都有一張面孔,正面很容易可以看見,「但側面就需要時間觀察,但也最有意思。」過去他曾有來台擔任駐市作家的幾次機會,都陰錯陽差錯過,「希望這次可以好好認識台北。」
今天下午蘇童在市長官邸有場「文學鼎談─與台北的文學邂逅」講座。11日在誠品敦南視聽室專題演講「為台北朗讀文學」,均可免費參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