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反共反獨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反共反獨】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反共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2014-3-17 多維新聞〈馬航失聯引爆全球新聞戰 中國媒體敗北暴露硬傷〉
 瀏覽330|回應0推薦5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公孫刀湯㊣
tina2008
雇貓
SCFtw2
albert8888

.

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4-03-17/59458322.html
馬航失聯引爆全球新聞戰 中國媒體敗北暴露硬傷
2014-03-17 09:00:48

【多維新聞】事關154名中國人的身家性命,馬航事件真相截至目前幾經反覆才終於在西方媒體的逼問下才部分還原。在此,中國媒體卻再度暴露出自己在專業媒體素養以及職業操守上的軟肋,引發輿論界的不滿與反思,甚至被諷刺「中國媒體有三寶:轉發、蠟燭和祈禱」。包括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在內的職業媒體人和民間輿論紛紛撰文,炮轟中國媒體的表現。誠然,中國媒體的敗落似可大部分歸咎於中共輿論體制以及國家實力,但這並不足以成為為其開脫的理由。

3月17日17時30分,在馬來西亞召開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希山慕丁承認「仍有相關信息未透露」,這一發言證實了此前西方媒體一系列推測。事實上,早在3月15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緊急回應西方媒體揭示失聯馬航航班遠不只是簡單的飛機失事的時候,中國媒體「沉溺」於對善後事宜的關注以及對遇難者家屬看似悲情實則冷漠的報導,便逐漸顯露其令人失望的跡象。而且在這場中國媒體與世界媒體賽跑的輪番「爆料」中,獨獨缺少馬航失聯客機154名中國乘客所在國的「獨家信息」。

此次馬航失聯客機事件的撲朔迷離,著實讓全球各路媒體經歷了一場無硝煙的新聞戰。而因為失聯客機乘客中154名中國人的存在,中國媒體的表現也倍受矚目。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媒體的確站在安排失聯乘客家屬的麗都酒店的第一線,他們也站在了北京首都機場馬航新聞發佈會的第一線,但他們的報導大多要麼局限在新聞發佈會說了什麼、家屬什麼表情、發言人和負責人的表現云云,要麼陶醉在膚淺的煽情主義,在報端網格中「抒發一下情懷」。而真正的,諸如「客機失聯是劫機還是事故?」「失聯客機是降落還是空中解體?」「客機失聯事件是誰策劃?乘客或機組人員或其他?」……這些新聞出現在中國媒體的報導卻變成了「據CNN報導」、「路透社的最新消息說」、「《紐約時報》透露」……也就是說,除了站在新聞發佈會、除了在機場拍攝悲憤家屬的照片外,中國媒體「毫無有價值的作為」。

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在其《中國媒體在馬航客機新聞戰中為何失敗》文章中分析了中國媒體失敗的原因。原因一:中國媒體沒有強大的數據情報網。英美新聞媒體的爆料大多來自軍方、衛星公司、情報機構。顯然,中國媒體不能如此無孔不入。徐靜波說,中國政治下形成的中國媒體,他們一直是在被動中成長並已經習慣這種模式,「他們已經喪失了主動出擊的能力。也就是說,「聽傳達」變成了職業,而「挖消息」變成了大忌。這就注定,中國央媒是養尊處優的公主,而不是四處尋生的小販。

3月16日中國中央電視在電話連線中透露,MH370上有一名非常值得懷疑的乘客:中國出生,土耳其受教育,在英國教了兩年書,去瑞士學了飛機發動機知識。但此「可疑人物」的出現是在事發後的第九天,未免過於「姍姍來遲」。在此之前,西方媒體早已經將目光轉向劫機以及更為可疑的機長、副駕駛。輿論質問,這無疑更突顯了央視跟在人身後、被人牽著鼻子走的被動姿態。

一位媒體人在朋友間聊天時稱,自馬航事件發生後,他的路線就是麗都酒店、北京首都機場、發佈會,而這路線還不包括報社。如若碰到諸如3月15日新聞發佈會取消的情況,這位攝影記者朋友只能悻悻然與其他媒體同行跑到咖啡館「蹭蹭免費WiFi」,然後詢問著彼此「你們那兒有爆料麼?」彼此間默然以對,然後加上,「最新消息」說了什麼,而這些「最新消息」往往是來自英美媒體,如CNN、BBC、路透社、《紐約時報》……然後彼此再尷尬的笑笑,「當然,大家都知道了」,再然後,轉移話題。

徐靜波列舉的第二個原因是:中國媒體沒有專家型記者,吃「年輕飯」。徐靜波舉例稱,《紐約時報》在3月8日馬航失聯事件發生1天後調集了30名資深記者組成了報導團隊,在第一時間寫出了18篇報導與分析文章。徐靜波不無無奈地表示,此後的事件演變證明了《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CNN、BBC、《金融時報》等英美新聞大鱷的實力 —— 從衛星數據到通訊記錄,從飛行軌跡到飛行時間,一件件搞到手,一件件抖露出來。雖然馬來西亞一次次否認,最終還是紙包不住火,在15日的總理記者會上承認了媒體報導的眾多事實。

反觀中國媒體,3月13日《法制晚報》發佈《直擊:5大疑點指向馬航曾折返馬六甲》,文章中的措辭是「馬來西亞官方已經公佈14份聲明,但法晚記者梳理發現」、「有最新消息顯示」、「據《華爾街日報》報導」……3月17日《中國青年報》在其《四大疑點指向失聯航班機長》文章中的措辭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5日稱美國情報部門」,「英國有影響的大報《鏡報》、《每日郵報》16日均報導」,「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6日報導稱」,「與此同時,菲律賓媒體16日也援引菲民航署消息稱」,「據馬來西亞當地媒體《馬來郵報》3月14日報導說」……從中發現,其中的「解析」、「疑點」其實僅僅是之前媒體報導的「在解讀」而已,並無「獨家」,並無「新意」,更不需要馬航方面、馬來西亞官方「承認」和「證實」什麼。儼然,中國媒體變成了「跟屁蟲」。

其實中國媒體這種「敗北」現象並非馬航失聯事件引發的新聞戰獨有,在中國官方尚未明確周永康案時,3月2日政協會議首次記者會上,香港記者提出了周永康的「敏感問題」,中國大陸媒體顯出「弱勢」;在3月13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記者會上一片「和諧」,對於媒體關注的周案閉口不提,中國媒體噤聲,外媒卻事先被會務組新聞官「打招呼」,明確要求勿提「你懂的」(即周永康)問題,越線將列黑名單,外國記者以後不給工作簽證。《紐約時報》記者在推特發文,抱怨兩會開始還有新聞發言人說「你懂的」,但結束「啥都沒懂」。另有美國記者感歎,「沒有昆明,沒有周永康,沒有西藏,中國總理記者會,新聞死了。」

敢於實名舉報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劉鐵男的《財經》雜誌原副主編羅昌平評論稱,圍觀馬航失聯事件,CCN、美聯社、路透社、《紐約時報》等基本壟斷了關鍵信息的發佈權,並對馬來西亞形成倒逼反證,從而拼湊相對完整的信息流。從這種意義講,中國沒有一家真正的國際媒體,自然提供不了核心信源。信息時代,所謂大國,以及軟實力,擁有一個國際媒體組合也應該是大國的標配,利大於弊。也許可以說,「你懂的」其信息量涵蓋量大到讓人「無法真正懂的」。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508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