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反共反獨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反共反獨】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六四(網路文獻)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2011-11-13中國時報朱建陵台北報導〈回歸14年 身分認同仍困擾香港人〉
 瀏覽1,373|回應5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albert8888
雇貓
tina2008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12011111300188.html
回歸14年 身分認同仍困擾香港人
2011-11-13 中國時報 【朱建陵/台北報導】

     作為一個世居香港已經三代的印度後裔,美國《時代》雜誌亞洲版總編輯譚崇翰(Zoher Abdoolcarim)昨現身說法,以一個印度裔人士的特別角度,探討香港居民在一九九七年回歸中國之後的身分認同。他表示,這種身分認同問題非常困擾香港居民,而香港居民的應對經驗,將足供台灣參考。

     香港人口約七百一十萬,其中九五%為操持廣東話的華人,五%的非華裔中,印度人占一半。譚崇翰祖輩即移居香港,他雖然是第三代,但卻是在香港出生的第一代。

     受「龍應台文化基金會」之邀,譚崇翰昨暢談他自己和其他華裔港人的身分認同。

     譚崇翰認為,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門屠殺,是對香港人身分認同的第一次大傷害,促使當年人口僅有六百萬人的香港,居然有高達一百六十萬人走上街頭。自此之後,香港每年都舉行「七.一」大遊行。

     除了○三年因「廿三條立法」問題激怒港人之外,其他幾年的「七.一」大遊行,參加規模都在五、六萬人左右,但近年又急速增加到了十五萬人。有香港評論指出,主因新生代的參與人數增加,以及香港民眾的抗議對象已從港府向北京政權轉移。

     根據香港學術機構的調查統計,回歸十年前後比較,香港居民自認「中國人」的比例只有微量增加,從三二.五%提高到三六.三%,而自認「香港人」的比例,仍超過半數。

     譚崇翰的身分認同更為複雜,他擁有英國護照,但並不認同英國;他能說流利的廣東話,但即使身在廣東,也經常被視為外賓;進入中國大陸,更被友人稱為「香港愛國人士」,以通過中國海關官員懷疑的眼神。

     除了這些複雜的身分,譚崇翰還因為娶了台灣籍妻子,又多了一層「台灣女婿」的身分。當知道台灣並沒有定期的「六四」遊行,譚崇翰表示不解。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4758437
 回應文章
商業周刊1285期2012-7-6吳和懋、楊少強〈不滿中國自居恩人 香港認同破底〉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albert8888

.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970&f_ART_ID=400593
不滿中國自居恩人 香港認同破底 
‧商業周刊 2012/07/06  《商業周刊》1285期
【文/吳和懋、楊少強】

七月一日,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觀禮」下,香港新任第四屆特首梁振英正式宣誓就職。這一天,也正是香港回歸中國的十五週年。

就在上任十天前,梁振英被揭發自家的違建醜聞,和今年三月對手唐英年選舉落馬的理由如出一轍,讓「反梁」情緒一時難以消滅。他「親北京」的色彩,更讓港人質疑一國兩制下「港人治港」的原則早已被「黨人治港」取代。

但除了梁振英的個人爭議,更深層的問題,在於香港人對於中國當局的信任感越來越薄弱。即使香港的國內生產毛額(GDP)1997至今成長三成,連續18年被《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評選經濟自由度全球第一,但近年來香港與「祖國」之間的心理距離卻是漸行漸遠。

○八年來,內地人占據香港物業成交量逾三分之一,至一一年房價更狂飆八成。依照人口比例,香港億萬富翁的密度是全球第一,將近美國的四倍;同時,香港卻也有20%的人口仍舊生活在貧窮線以下。

究竟,回歸的15年裡,是中國,抑或是香港得到的更多?

事實上,鄧小平當年收回香港,是基於香港能為中國提供現代化幫助。據傅高義所述,鄧小平1977年復出後訪問廣東時,討論香港問題的重點不是收回主權,而是「中國可望在金融、技術和管理領域得益於香港,即使中國收回主權後,也要讓香港保持繁榮。」

固然香港可說是受惠於大陸近年來開放觀光、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等好處,但是另一方面,中國也因為有了香港而帶來了龐大資金與利益,香港與中國間的關係並不是中國單方面「天朝賞賜」,而是雙方平等的「互惠互利」。

但是中國當局似乎認為香港當今的繁榮,是北京恩賜的,這從今年初香港大學一則民調事件就可見端倪。

今年一月初,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電話抽樣訪問1016名市民的調查結果,受訪者三成八自稱「香港人」,一成七自稱「中國人」,自認「中國人」的比率創歷年新低,這份民調主持人鍾庭耀立刻成為中共嚴厲抨擊對象。

以「恩人」自居的中國當局,另一方面卻放任內地孕婦蜂擁赴港,至少17萬新生兒耗費了在地的醫療資源;自由行每年湧入近兩千萬人次,香港也被漠視文明規則的內地遊客占據。加上越來越多對於經濟事務的干預,威脅香港在商業上的成功。正是中國對港的高姿態,讓香港對中國的認同從2009年起每下愈況。

雖然香港已是中國唯一能公開談論六四的土地,但一向以「法治」為傲的香港人心裡,言論自由受到打壓,更凸顯中國與香港「不是一家人」的差距。中國若仍想以「經濟統一」達成「政治統一」,能否以尊重贏回香港民心,將是下一個十五年裡最關鍵的功課。

【完整內容請見《商業周刊》1285期】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4844461
2012-6-30聯合晚報社論〈這十五年以來的香港〉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194499.shtml
這十五年以來的香港
【2012/06/30 聯合晚報】【聯合晚報╱社論】 2012.06.30 01:44 pm

如同白馬過隙,香港主權由中國收回,匆匆已過15載。反諷的是,15年來中共不但沒有爭取到港人認同,甚至民眾感受跌到史上最低點。明天胡錦濤參加主權移交15周年慶祝大會,已蒙上陰影,因為街頭上將擠滿向他抗議的群眾。

中共對香港其實可謂「呵護備至」,一年有二千萬人次以上的自由行陸客,支撐著香港的買氣蒸騰,形同對港經濟輸血。但港人彷彿毫不領情,這是因為他們不但看不見一國兩制的民主化契機,甚至擔憂香港僅存的一點自由有一天也將失去。

有人說大陸是「真心換絕情」,但港人眼中,經濟輸血並不是真心,香港要求的民主、自由與人權、法治,北京總是虛以委蛇。香港在1997年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回歸中國,希望結束殖民統治後,這片土地上可以見到民主的種籽發芽。15年過去了,這個期待只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空想。今年六四紀念日過後兩天,因六四而被囚禁長達二十年以上的民運人士李旺陽離奇死亡,港人群情激憤,要求中共還以公道,還有大學生赴內地遙祭李旺陽。六四事件之於香港,是一個巨大的圖騰,映射出香港自己的憂傷。每年全世界最大的追思六四事件活動都在香港,六四晚會如繁星似的燭光,已成香港的城市特徵之一。香港似有一種普羅米修斯情結,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火,香港亦矢志要替大陸人民呼喊民主。

民主的因素拉開了香港與北京的距離,北京迷戀的硬實力,譬如經濟驕人的數據、各大城市競相飆高的大樓、已經奔入太空的軍事科技,恰好是香港所厭惡的。所謂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港人心中反而成了最深的疑懼,擔心會成為以集體光榮的名義,繼續壓制個人權利的堂皇理由。

在這個心理指標上,陸港關係與兩岸關係若合符節,CEPA無法買得港人的心,ECFA於台灣的經濟利益亦未必為民眾照單全收。港人對台灣人最有好感,不是因為台灣為香港做了什麼,而是台灣本身實踐民主便帶給香港期望的對照。必須中共承認民主的價值,陸港與兩岸關係的癥結才能迎刃而解。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4844453
2012-6-28莊佩璋〈三民主義統一香港?〉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雇貓
albert8888
tina2008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2062800480.html
我見我思 - 三民主義統一香港?
2012-06-28 01:24 中國時報 【莊佩璋】
 
     廿幾年前去香港,感覺非常不舒服。從海關到一般商店,都可以發現港人禮遇講英語的,親近說粵語的,歧視我們講國語的。從此,除了轉機,就沒再踏上香港一步。

     成見歷廿年未改,所以看到香港大學公布的民意調查,還真嚇了一大跳。港大民意研究計畫調查顯示,港人最喜歡台灣人,好感度是五十七趴,還超越香港人(五十一趴);而對「內地人」有好感的,則只有廿八趴。同時港人對「中國人」的認同感也創新低,自稱「香港人」則創回歸以來新高。

     港大這民調真讓台灣人受寵若驚!台灣民主化後,「大中國意識」式微,不再搞「對港工作」,以爭取港人認同;沒想到越平常心,相處越愉快,台灣人竟然變成港人的最愛。

     我們「無心插柳柳成蔭」,中國恰好相反。香港回歸後,中南海對這「一國兩制」樣板呵護備至。景氣下滑,馬上簽CEPA讓利;市況不佳,立即放行陸客衝買氣。這些年來,香港經濟可說靠大陸輸血而繁榮;沒想到真心換絕情,讓利反倒讓出「狗與蝗蟲大戰」。

     更難理解的是,近廿年,中國「超英趕美」,擠下日本,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存底多到「錢滿為患」;北京、上海摩天樓林立,市容光鮮到全香江失色,讓台北自慚;北京奧運、上海世博、神舟升空…,這些「漢唐再現」的驕傲,怎會贏不到港人的「中國認同感」?

     香港人「中國認同」創新低,愛台創新高,具體而微地呈現在電影票房上。北京的政策片「建國大業」不惜鉅資,網羅幾乎所有華人「大咖」加持;但是這部愛國電影票房奇慘,台灣的小成本商業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反倒創下香港影史票房最高紀錄。

     「大國崛起」是大論述,是集體主義,追求「偉大」,常犧牲個體。港台都是小論述社會,走個人主義,寧可平凡。「偉大」通常可厭,甚至可惡,平凡才會可親。港人愛台惡中,其實並不難理解。

     不久前,大陸作家韓寒來台一遊,接觸到最平凡的台灣人後,寫了篇「太平洋的風」,讚嘆:「沒有完美的地方,沒有完美的制度,沒有完美的文化,在華人的世界裡,它也許不是最好的,但的確沒有什麼比它更好了。」韓寒的感觸,應該也是港人的心聲。

     香港回歸十五年,中共讓利收買人心,結果卻出現空前的「愛台惡中」民調。北京認為在台灣複製同樣一套,答案會不同嗎?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4843502
2012-6-10旺報特約記者楊兆中〈六四與香港的言論自由〉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albert8888
雇貓
tina2008
SCFtw2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2061000325.html
六四與香港的言論自由
2012-06-10 00:31 旺報 【楊兆中】(作者為《旺報》特約記者)

     剛過去的周一是六四事件23周年,接近20萬的香港人到維多利亞公園參加燭光晚會,悼念當年在廣場上犧牲的大學生及民眾。雖然港人一直堅持悼念,但在中國及個別香港媒體眼中,六四這兩個數字是不能說的祕密,而且有越來越多的媒體及公眾人物對這兩個數字視而不見。

六四晚會是風向標

     香港每年一度的六四晚會已成為中港之間實行一國兩制的最佳示範楷模。自回歸以來,晚會每年如常舉行,而出席人數最初每年僅4、5萬,至六四20周年後,則升至15萬至20萬,成為了全球悼念六四的旗艦活動。

     對新聞從業員而言,六四這樣大規模的民眾活動,不論其政治立場而言,好歹也是一宗重要新聞。但在香港這個表面上擁有傳媒自由,但實際上這個自由被傳媒老闆操控的情況下,六四新聞的處理,亦成為香港新聞編採自由的風向標。幸而,香港主流的報紙還有勇氣,《東方日報》、《蘋果日報》、《太陽報》、《明報》、《信報》、《經濟日報》、《新報》及《英文南華早報》,都以頭版頭條處理這宗涉及18萬港人參與的事件,儘管報章平時不會跟中共唱反調,但這處理方式也反映了六四及18萬人的影響力令報館不敢違逆民意。

     但是,北京控制的3份中文報,即《文匯報》、《大公報》及《商報》則完全隻字不提晚會及六四,號稱中立的《星島日報》及《成報》,則以內版處理。這個現象反映了什麼?就是儘管部分傳媒平日在政治上都避免觸及政治地雷,但在面對六四這類大是大非的議題也不能置之不理。因為讀者也會透過報章了解23年前的事,若完全不作報導,對編輯部而言,情何以堪?

     特別是以英語世界為對象的《南華早報》,在更換擁有政協身分的總編輯後,外界已經以「紅色早報」來形容這份有近110年歷史的大報。這次更把六四晚會新聞放在封面,可謂新聞專業戰勝黨的奴性。

     2份中立報及3份左報的安排,對港人而言見怪不怪,但3大官報似乎過慮,皆因官方的中通社亦有簡短報導集會情況,用不著當沒事發生過。至於《星島日報》及《成報》,銷量雖不高,但前者經營學校市場多年,以冷處理方式交代六四,是否間接為日後中共在港推行的國民教育有關,不得而知,但傳媒刻意壓低六四相關報導篇幅,實在是對新聞專業的侮辱。

迴避六四敏感數字

     事實上,六四兩個字讓中港政治人物現形。23年前義憤填膺支持學運的候任特首梁振英,今日準備執政只會說「沒有補充」,更有甚者,是他身邊不少人都說當了特首後要跟北京立場一致,因此不能跟中央唱反調云云。其實他們是否又太過低估了領導人的肚量?筆者相信「一句同情當年學生的遭遇」,不會為特區政府的高官招來麻煩吧。而梁振英愈迴避六四,愈反映出他是政壇變色龍,沒有個人的思想。

     事實上,在今年六四23周年,更多的是反映了中共對這兩個數字的迴避已達到瘋狂程度。六四當天的上證指數收市竟下跌64.89點,頓時令網絡警察忙得不可開交,上證指數這些詞語變成敏感詞,不能搜索相關結果。試問若一個正常的投資人,又豈會理會今夕何夕,只會看大盤,因為六四,他們連大盤行情也看不了,這又是什麼道理?

     六四已過了第23個年頭,但事端特別多,希望明年今日,在習近平的領導下,能為中國的六四帶來一個更合乎事實的說法,這樣才能撫平港人六四的情結。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4843500
2012-1-28聯合報記者報導〈港人27%討厭大陸人 48%認同台灣人〉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tina2008
雇貓
albert8888
SCFtw2

.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864948.shtml
港人27%討厭大陸人 48%認同台灣人
【2012/01/28 聯合報】【聯合報╱記者陳思豪/台北報導】 2012.01.28 02:41 am

香港回歸後,大陸給了香港不少經濟優惠,陸客的造訪讓香港觀光產業蓬勃發展。但這樣的恩惠並沒有得到香港民眾的認同,不少統計數據指出,大陸民眾是港人最反感的族群之一,甚至僅有不到兩成的港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香港去年陸續出爐幾項調查數據,間接的印證上述說法,首先是香港大學在五月中發布的調查報告,裡頭百分之廿七的港人對大陸人感到反感,位居所有族群之首。反觀台灣民眾受到接近半數港民(百分之四十八)的認同,排名僅輸給日本人、新加坡人。

港大民意研究也在去年底針對一千零五十五位港人調查,港人最反感的是菲律賓人(百分之卅五點八,前年菲律賓警察挾持香港遊客,造成槍戰大批遊客傷亡),其次是大陸人(卅三點一),其中對大陸人增加的反感幅度,比前一年同期激升了十七個百分點,創下零七年來的新高紀錄。另一方面,有四成九的市民表示對台灣人有好感,也創下零七年以來的新高。

此外,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也在去年底就香港人身分認同進行調查,僅一成七受訪市民會稱自己為「中國人」,比稱自己為「香港人」的少了將近卅個百分點,創下二○○○年以來的新低紀錄。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曾指出,港人對大陸民眾反感,已經是長久的問題,「很多人都厭倦內地人來炒我們的樓、搶我們的奶粉,內地孕婦霸佔我們的病床。」

「縱橫周刊」撰稿人孫驍驥認為,大陸當局在面對已擁有思想自由的人群,應有更多新思維,否則只會帶來更多的反感。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47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