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379099.shtml
六四這天看富春山居圖
【2011/06/04 聯合晚報】【聯合晚報╱社論】 2011.06.04 01:37 pm
等了六個甲子,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終於在台北故宮合璧展出。但這幅畫合璧才兩天,就碰上六四天安門事件22周年,從台灣看大陸的感受又生波瀾。兩件事本來並不相關,但如果有人將富春山居圖之合璧視為一個政治隱喻,很多問題的終極答案卻跟六四的政治處理息息相關。
富春山居圖大可從「就藝術論藝術」的角度欣賞,有人從中看出黃公望晚年心境的豁然解脫,有人則著重此畫流離顛沛所顯現的淒美色調。但此畫終能在台北合璧,主要是因溫家寶的一句話。去年溫家寶在回答記者有關兩岸交流問題時,引伸地提到「希望兩幅畫什麼時候能合成一幅畫」,含蓄且幾乎是哀婉地感嘆:「畫是如此,人何以堪」。如今兩畫合璧終於如願,不能不說是北京當局用心良苦,用黃公望這幅裂身的畫卷來寄託一個政治憧憬。
但一幅畫未必就能撐起這麼濃重的政治願望,關鍵在於台灣對兩岸關係的主流民意仍佇足於「維持現狀」,尤其當碰上六四這樣的時日,很多人感受更加複雜。黃公望的畫縱然證明兩岸有切不斷的文化臍帶,但北京的政治呼喚不可能靠一畫之合璧來達成,重點還是在於能否對六四這類政治浪潮作出與時俱進的回應。
六四每度過一個周年,增添的並不只是「天安門母親」的頭上白髮而已;沒有平反的六四,一年沈重更甚一年,中共把此一紀錄馱在身上,壓制異議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最反諷的是,將平反六四等諸多與民主進程有關的政治改革一再滯後,就形同將台灣推得更遠。此一政治隔閡存在一天,寄託於山居圖合璧的政治願望就難以實現。
今年的六四與以往更不相同,多了劉曉波無法領諾貝爾和平獎的空椅子,多了無形的茉莉花散步,還多了在天安門廣場站了一百天又搬走了的孔子像,象徵著中共改革的遲疑猶豫。馬英九建議北京推動政改,說「有助於拉近兩岸心理距離」。確實如此,至少要等到中共政權對「六四」的詮釋出現變化,山居圖合璧的隱喻才可能稍微引起台灣的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