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tw.myblog.yahoo.com/military-history/article?mid=44&prev=57&next=-2&page=1&sc=1
2007/03/02 00:00
為整編第二十一師尋找歷史真相
丘智賢╱軍事研究者
儘管各界對於二二八事件的研究已是汗牛充棟,但是對於奉命來台平亂的整編第二十一師,多半只是予以污名處理,這支源出四川川軍體系的部隊,在抗戰中轉戰南京、浙江、江西,立下赫赫戰功。
在偶然的機緣下,筆者與二二八事件當時身任該師一四六旅馬國榮副旅長的後人取得聯繫,並透過介紹,得知首批在基隆登陸的該師一四六旅四三八團第一營營長吳官明仍健在四川,儘管已屆八九高齡,電話中吳營長清晰提及,四三八團乘搭登陸艇上岸,當時基隆台北局勢混亂,後來駐紮於現在的南海路植物園附近。
二二八事件時,任整編第二十一師師長的劉雨卿,以及參謀長江崇林,後來均在台灣故世,書面回憶中,綜述該整編師來台的背景,因台北上海定期開航的中興輪在二二八後,航至基隆港附近遭遇射擊無法靠泊,意味台灣與大陸間的交通線行將被切斷。對照當時南京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的會議記錄,于右任等中央大員對於陳儀處置失控均感不滿,同時憂慮台灣將可能遭受外力介入,台灣確切的情勢不明,當時台灣全部駐軍僅五千餘人,分散佈置在要塞及各地的倉庫,政府方決定由內地派軍前往,並且先後派出楊亮功、白崇禧等中央大員前往善後。
在劉雨卿師長抵台後即呈交蔣中正主席的報告中,對於台灣民眾教育普及、遵守秩序予以讚揚,對於台灣失業嚴重、國軍抵台部隊部分軍紀軍容不良直言無諱,對照蔣中正主席多次於函電公告中,指示不得報復,如今卻被指摘為事件元兇,令人莫名所以,至於該師副官處長何聘儒廣為引用的文史資料,寫作時間在大陸反國民黨肅反的氣氛當中,何聘儒所謂的屠殺場景,又非親眼得見,可靠性自然仍須商榷。
第四三八團抗戰中駐防江西浮梁時,當地民眾回憶這支部隊紀律良好,官兵不准擅離營區,離去時歸還借物,並且徵詢當地民眾意見,得到民眾支持,在長江沿岸布雷作戰中,及浙贛會戰當中,一四六師經歷多次惡戰,成功布雷阻擊日軍師團長酒井中將。該部來台前已經更換為美式裝備,同時駐紮上海。根據當時官兵陸續於大陸發表的記述,部隊來台後並未遇到太多的阻力,主要僅在埔里一帶遭遇謝雪紅的「二七部隊」,當時民兵擁有步機槍、手榴彈等武器,戰鬥中互有傷亡,作戰事實與政府動輒使用的「屠殺」字眼大相逕庭。
按照現有的史料與口述回憶,駐防台灣的該師官兵,在台灣有些參與了集團結婚,亦有與各地民眾結為友人。未久該部奉命調回參與戡亂,整編第二十一師最後在上海失利,部分官兵輾轉回到四川重建,部分官兵隨政府來到台灣,該部中高階幹部,在隨之而來的反革命與文革風暴中,甚多難以倖免。
在歷史動亂中,死難有之,冤屈有之,但是如果不能從史論史,尋找證據,對於親身經歷過歷史的當事人來說,則不能誑稱正義。在把抗戰勁旅整編第二十一師釘上內戰屠手的永罪碑前,還有太多的歷史真相未及發掘。
*****************************************************
回應(3)
時序由底往上
*****************************************************
食神
於2007/03/22 15:56 回應
第二十一軍
第二十一軍該軍前身為川軍軍務督辦所屬部隊。
1926年12月17日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1軍,劉湘就任軍長。下轄唐式遵第1師、李雅材第2師、王陵基第3師、王纘緒第4師、向成傑第5師、潘文華第6師和朱宗殼第8師,共7個師。
1928年8月劉湘將所部縮編為3個師。下轄唐式遵第1師、王纘緒第2師、劉湘(兼)第3師。年底戰勝楊森、羅澤洲、李家鈺聯軍。
1929年4月參與討伐桂系。
1930年收編郭汝棟20軍陳蘭亭、廖澤兩個師。此後又相繼與四川軍閥混戰。
至1932年該軍轄有6個師、3路邊防司令部和機槍、工兵、空軍、海軍各1個司令部。
序列為:唐式遵第1師、王纘緒第2師、王陵基第3師、范紹增第4師、潘文華教導師、劉湘(兼)模範師、陳蘭亭川東邊防第1路、穆瀛洲第2路、魏楷第3路、劉柄勳機槍司令部、藍天玉工兵司令部、蔣逵(未到任,季宗孟代理)空海軍司令部。
1933年10月蔣介石委任劉湘為四川“剿匪”總司令,指揮川軍“剿共”。
1935年時該軍已增至9個師、5個獨立旅、4路邊防司令、3路警衛司令、2路警備司令、1路城防警備司令、1路獨立支隊,另、併編羅澤洲新23師。
10月因該軍所轄部隊較多,乃分為21軍、23軍和44軍,統歸劉湘指揮。
1935年10月3日,國民政府任命唐式遵為21軍軍長,范紹增為副軍長。下轄饒國華第1師(轄彭煥章、佟毅、周紹軒3個旅)、彭誠孚第2師(轄王純一、周城虎2個旅)和范紹增(兼)第4師(轄劉兆藜、傅楠、孟浩然3個旅)。
抗戰爆發後該軍整編為145師、146師和162師三個師,其中145師和146師出川抗戰,162師留駐成都。是時145師師長為饒國華(饒於37年11月30日在安徽廣德陣亡,佟毅接任師長)、146師師長為劉兆藜(38年周紹軒接任)。
1939年2月將23軍併編於21軍,陳萬仞接任軍長。是時該軍下轄佟毅145師、周紹軒146師和章安平147師。
1942年1月劉雨卿接任軍長時下轄孟浩然145師(1944年岳星明接任、8月淩諫銜接任)、石照益146師(1943年1月戴傳薪接任)和徐元勳147師(1944年傅秉勳接任)。
該軍長期隸屬23集團軍,先後參與南京週邊保衛戰、1939年冬季攻勢、第2次長沙會戰和浙贛會戰。1946年5月該軍整編為21師,軍長劉雨卿改任師長,下轄淩諫銜145旅、戴傳薪146旅(後易岳星明)。
1947年3月該師調往臺灣鎮壓“228”起義。後奉調返回時恢復軍級建制。
1948年4月王克俊接任軍長時下轄淩諫銜145師(7月李志熙接任)、岳星明146師(6月李前榮接任)和駱周能230師(後易鄧朝彥)。
該軍在1949年5月於上海被殲大部,一部編入75軍,一部入川重建。後不詳(疑其在四川被殲或投誠)。
*****************************************************
食神
於2007/03/22 14:35 回應
整編第21師
分為
整編145旅 / 第433團 / 第435團
整編146旅 / 第436團 / 第437團 / 第438團
獨立團軍官/主官管, 都是四川人
1. 劉雨卿: 任整編第二十一師師長
2. 岳星明: 任整編第21師副師長兼146旅旅長
3. 江崇林: 任整編第21師參謀長
4. 馬國榮: 任146旅副旅長
5. 淩諫銜: 任整編第21師副師長兼145旅旅長
6. 何軍章: 任獨立團團長
7. 何聘儒: 任副官處長
8. 李宜: 任整編145旅434團團長
9. 羅迪光: 任獨立團第1營營長
*****************************************************
食神
於2007/03/22 14:32 回應
整編第21師分為
整編145旅 / 第433團 / 第435團
整編146旅 / 第436團 / 第437團 / 第438團
獨立團
軍官/主官管, 都是四川人
1. 劉雨卿: 任整編第二十一師師長
2. 岳星明: 任整編第21師副師長兼146旅旅長
3. 江崇林: 任整編第21師參謀長
4. 馬國榮: 任146旅副旅長
6. 淩諫銜: 任整編第21師副師長兼145旅旅長
7. 何軍章: 任獨立團團長
8. 何聘儒: 任副官處長
9. 李宜: 任整編145旅434團團長
10. 羅迪光: 任獨立團第1營營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