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3+112010011900381,00.html
哀傷1942 法國版安妮日記問世
2010-01-19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半個多世紀前,猶太少女安妮.法蘭克躲在閣樓密室中,一字一句寫下二戰時受到納粹迫害的真實告白,出版成《安妮的日記》一書,流傳全世界。二○○八年,另一部「法國版」的安妮日記也震撼問世。猶太女孩伊蓮娜.貝赫(Helene Berr)同樣在二戰期間遭納粹逮捕,父母都死於奧斯威辛集中營。
貝赫被捕前從一九四二年到四四年間寫下的日記在塵封六十多年後由家族公開出版,轟動法國,中文版譯為《巴黎少女,一九四二》,近日引進台灣。
從文藝少女 變成戴黃星猶太人
貝赫在一九四五年四月,也就是戰爭即將結束前不久,在集中營中因傷寒病逝,年僅廿四歲。不同於安妮被囚禁的告白,貝赫這部日記的開場洋溢著大學文藝少女的青春爛漫。貝赫描述她懷著忐忑興奮的心情去按了一位老詩人家的門鈴,從門房那拿回他幫她簽名的書,「這喜悅與令人歡愉的陽光以及烏雲散去後的澄淨藍天很相襯。」
貝赫出身上流家庭,父親是礦產工程師,從日記中,可以看見她醉心於文學,還有巴黎街頭與鄉間的風光,以及她上圖書館、聽音樂會的生活片段。還有她處在一段新舊戀情間的曖昧與猶疑等,字句間流露少女情懷與善良。
槍決案頻傳 貝赫到聯盟當義工
但一九四二年六月起,一連串陰影襲來。貝赫必須配戴上代表猶太人的黃星標誌,「一整天下來我滿懷著勇氣,抬頭挺胸地面對迎面而來卻移開目光的人們,但真的很難。」有一天,她獲知父親被捕的消息,震驚中只能寫下:「我不懂為何災難發生時,天氣總是很好。」
雖然三個月後,她父親幸運獲釋,但期間貝赫一家經歷了一波波恐怖的大逮捕,身邊猶太友人被解送、槍決的例子不斷發生。當時她選擇到法國猶太人聯盟當義工,探視、協助破碎的猶太家庭與孩童。
這部日記曾中斷長達九個月,貝赫在一九四三年八月重新提筆時寫道:「我試著著手進行這個痛苦的『敘述』工作,因為對我而言這是個功課……我們若不先揭開所有骯髒事情的面紗,又如何啟發人性呢?」
記錄殘酷面 文章透露勇氣樂觀
同時,她也指責身邊冷漠而不知情的人,「他們還配談論基督教的慈悲嗎?」也犀利表示:「此時此刻,我們活在歷史當中,而那些把歷史濃縮成話語的人,那些將能以這些話為榮的人,他們會知道自己文章字裡行間承載著別人的苦痛嗎?」
她一邊記錄著生活細節,一邊關心被解送過程 -- 是否會餓肚子?路上是否充滿尿壺臭味?為什麼在路上遇見的德國士兵不會呼她巴掌?此時她如同安妮,藉日記記錄殘酷時代,閃爍著勇氣與思辯的靈光。
最後一篇日記結束在她與父母被捕的三個禮拜之前,文中描述了她所聽聞的集中營屠殺場面。被捕當天,她則在被拘留的倉庫中留下一封給姊姊的信,以幽默和樂觀的態度結尾:「一且都很好,親愛的,改天見,一萬個親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