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F轉貼註:
以下整段皆為楊天石之言,其最關重要者為指老蔣『輕率發動內戰』『堅持內戰』。楊天石不可能犯天條。天條本來有兩條:共產黨是中國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老蔣發動內戰堅持內戰以致生靈塗炭。駁斥第一條的事證太多太強(包括全球各國的近代史述著作),中共停止鎖國之後資訊流入,日久見效,現在除了在最重要的文宣場合之外口徑已改,第二條則緊密關連到中共在國共武鬥中勝利從而掌有中國政權的歷史正當性和道義正當性,絕不能放鬆的。
『楊天石認為,抗戰勝利後,人民渴望和平,厭惡內戰,美國也力促中國組成聯合政府,當時毛澤東已經同意加入。儘管聯合政府未必成功,國共內戰仍可能再起,但倘非蔣介石堅持殲滅中共,輕率發動內戰,結果很可能不一樣。蔣堅持內戰,不但民心盡失,國家財政也被軍費拖垮,最後被迫實施金融管制,造成通貨膨脹,人民痛苦萬分,國府很快就垮台了,這才是蔣介石所犯的最大錯誤。』
黃清龍何以偏取大陸史家之言?
*****************************************************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8072100083,00.html
堅持內戰 經濟政策失敗 大勢去矣
2008-07-21 中國時報 【黃清龍/美國史丹佛大學報導】
再如發行金元券等經濟措施,蔣同樣犯了嚴重錯誤。一九四七年三月底,國民政府通過發行公債與庫券四億美金,蔣在三月二十八日的日記寫到:「此實為穩定經濟之唯一方案。」又記:「昨晚見司徒(大使)。對我發行金公債與庫券之措施,外人總以懷疑態度視之,不惟此舉,凡我政府與國人之一切事業,彼等無不以冷眼相待,殊令人難堪。…所可痛心者不僅外人以冷眼觀吾國,即我高級將領如辭修(按,陳誠)者,亦莫不對政府經濟政治各種重大之政策動輒猜疑與誹謗,其失卻自信心類皆如此者,不勝痛憤。」
然而沒多久金融管制措施就以失敗告終。一九四九年初蔣第三次下野,四月二十七日的日記記載著:「金融混亂現象實已成為作戰成敗關頭,軍餉發給現銀又成為金融枯竭的焦點,若不徹底解決,則軍事政治與社會生機,皆成不可挽救之死症。」
楊天石認為,抗戰勝利後,人民渴望和平,厭惡內戰,美國也力促中國組成聯合政府,當時毛澤東已經同意加入。儘管聯合政府未必成功,國共內戰仍可能再起,但倘非蔣介石堅持殲滅中共,輕率發動內戰,結果很可能不一樣。蔣堅持內戰,不但民心盡失,國家財政也被軍費拖垮,最後被迫實施金融管制,造成通貨膨脹,人民痛苦萬分,國府很快就垮台了,這才是蔣介石所犯的最大錯誤。
歷史的弔詭就在於,如果不是內戰需要,一九四五年十月隨陳儀來台的七十軍部隊也不會在隔年年底就移防上海,再開赴山東金鄉與共軍激戰,導致蔣日記上所稱的,軍隊調離亦是事變擴大一重要原因。倘若軍隊留駐台灣,或能在事發伊始就控制住局面,不致演變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造成傷亡無數,留下難以癒合的歷史傷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