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反共反獨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反共反獨】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反共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2006-4-19 News] 大陸中國近年因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值約占GDP的百分之十四
 瀏覽800|回應2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本新聞最後一段中有莫名其妙而且不可原諒的【無腦型錯誤】。

原文:

根據大陸有關部門在一九九八年治理沙漠化的計畫,提出近期目標(二○一○年)累計達二千二百萬平方公里,中期目標(二○三○年)是四千萬平方公里。

單位錯誤。原因不明。

SCF轉貼時已改正。


*****************************************************
http://udn.com/NEWS/WORLD/WOR1/3269482.shtml
沙漠化 損失達1.7兆
【2006/04/19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中共最近完成「中國沙漠與沙漠化」大型研究報告。報告顯示,近年中國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值約占GDP的百分之十四。據此推算,生態破壞造成土地沙漠化的經濟損失約為四千七百億元人民幣(約台幣一兆七千萬元)。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報告明言,這項測算只是生態破壞的直接經濟損失和部分間接經濟損失,未包括基因、物種消失等許多難以測算的潛在經濟損失。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認為,未包括在內的損失遠遠大於生態破壞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有時為二至三倍,甚至高達十倍。

    報告稱,中國的環境屢屢出現問題,除了知識水平和科技水平還不夠高之外,無法可依是第一大制度缺失。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早已將對重大經濟決策的環境審議制度化,但至今中國沒有關於綜合決策的法律規定

    報告稱,治理沙漠化問題首先要考慮水源。沙漠化最嚴重和最集中的地區是水資源嚴重缺乏的西北地區。因此,在解決西北生態建設,包括治沙用水水源問題之前,不宜提出過高的治沙指標。

    根據大陸有關部門在一九九八年治理沙漠化的計畫,提出近期目標(二○一○年)累計達二千二百萬公頃,中期目標(二○三○年)是四千萬公頃。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648055
 回應文章
【GDP政治經濟學】王維洛2007-1-5〈2006年西藏的GDP相當於四十二公里地鐵的造價 — 讀「西藏經濟增速創十年新高」有感〉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www.observechina.net/info/artshow.asp?ID=41991&ad=1/5/2007
《觀察》首發

2006年西藏的GDP相當於四十二公里地鐵的造價
-- 讀「西藏經濟增速創十年新高」有感

王維洛
(作者為工程師,現居德國)
Friday, January 05, 2007


一、新華社報導「西藏經濟增速創十年新高」

2006年12月25日新華社報導,西藏經濟增速創十年新高。新華社記者在西藏自治區經濟工作會議上獲悉,2006年預計完成GDP290.3億元,同比增長13.2%,增速創下十年新高。

GDP又稱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常駐單位在一定時間內所生產的最終使用的產品和服務的總和。國家統計局規定,一年總產出(即一年生產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減去中間投入(即在生產過程中消耗和轉化的物質和服務的價值)即為國內生產總值。國家統計局認為,國內生產總值扣除了總產出中的中間投入,只是各單位增加值的總和,不存在重複計算的問題,因而能夠比較準確、客觀地反映某個區域的一個時期內的經濟發展和可供消費及使用的經濟實力。

2006年西藏預計完成GDP290.3億元,不及東部地區一個縣市的GDP。GDP290.3億元只相當於北京建造四十二公里地鐵的造價。至今,在全國所有的省、直轄市、自治區中,西藏仍然是中國GDP最低的。國土面積和資源遠遠落後於西藏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名列全國倒數第二,但是在五年之前,也就是在2001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的GDP就達到298.4億元,高於西藏2006年的水平。

二、西藏固定資產與GDP的比例為80比100

2006年西藏GDP的增長主要依賴於固定資產的增長,而不在於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改善。西藏2006年的固定資產的投資高達231.1億元。把固定資產投資和GDP做一比較,為80比100。固定資產投資與GDP的比例為80比100,這就顯示了西藏固定資產投資過重,對經濟的持續平穩發展十分不利。

其實,中國最近十幾年的GDP的增長主要也依賴於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特別是在基礎設施上的投資。比如2006年西藏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如青藏鐵路、高級公路、和水力發電、水利設施的建設。中國經濟政策基本是仿照二戰之前德國的經濟政策,用國家投資和私人投資建造大量的基礎設施,比如大量修建高速公路、新建鐵路線、或者更新鐵路系統、大量興建水利設施、大量投資城市新的交通體系如地鐵和輕軌等等,以此來拉動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取得國民對政府的支持。但是人們忽視了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最終經濟效益低。比如修建青藏鐵路,主要是出自政治考慮,而最終工程經濟效益則是負數。基礎設施建設的最終經濟效益低,這並不排除私人投資和承擔基礎設施建設的企業、企業主可以獲得高額的利潤,而且往往是企業、企業主的利潤越高基礎設施的最終經濟效益就越低。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基礎設施投資的最終經濟效益就更低,這是因為中國基礎設施的單位造價過高。中國高速公路的造價在每公里五千萬元到一億元,中國地鐵的造價在每公里七億元,中國的水力發電裝機造價在每千瓦一萬元,其造價水平都可以和德國的平均造價相比美,甚至高於德國。而德國造價之高也是世界有名的。中國基礎設施造價高是GDP高速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建造的武漢長江大橋總造價不到一億元。現在一億元只能建造一百四十米的地鐵。中國基礎設施的單位造價中,工人的人工費用要比發達國家低許多。但是在中國,一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從規劃立項審批到招標建設,中間幾經轉手承包,有關的政府官員和企業主都要利用權力和關係賺大錢,這樣造價就上去了,就和世界發達國家的造價「接軌」了。所以貪污受賄對GDP的增長有很大的拉動作用。

三、西藏2006年的GDP增長高達百分之二十多

新華社的報導中並沒有直接報導西藏2006年的GDP增長速度,只是說同比增長13.2%,增速創下十年新高。同比增長13.2%就是說,與2005年相比還要高出13.2%。如果西藏2005GDP增長速度為X%,那麼2006年就是X%+13.2%。

2001年西藏自治區的GDP為138.73億元,到2006年的290.3億元,在五年期間內GDP翻了一倍多,平均每年的增長率為百分之十六。GDP的發展速度應該是全國最高的。特別是2006年,增長速度比2005年高出13.2%,應該在百分之二十幾之上。為什麼新華社不直接報導這個全國第一的高增長速度呢?

這和中國領導的喜好有關。在鄧小平、江澤民時代,GDP的發展增長速度越高,成績越大。所以那個時候千方百計把GDP的增長速度往高拉。但是在胡溫的領導下,追求的是在中央宏觀控制下的GDP的較快增長。胡溫中央政權的權威不夠,政令難出中南海,所以他們特別看重的是地方諸侯是否「和中央政策保持一致」,而不在於這些諸侯「搞經濟」的本事。這個從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的倒台就可以看出來。正所謂「楚王好細腰,宮女多餓死」。而到了唐朝,皇帝又喜歡豐滿的「楊貴妃」。

在中國,統計計算GDP是各級統計局的任務,確定GDP則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事。中國統計局分三級設置,最高一級是國家統計局,中間一級是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統計局,最基層一級是縣市的統計局。

各縣市的統計局在完成本地區的GDP計算後,必須先上報縣市黨委和政府,縣市黨委書記和縣市政府首腦會根據政治需要和上級首長的喜好,對本縣市的GDP數據進行修正,然後才能上報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統計局;然而在各縣市的統計局尚未上報GDP數據之前,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統計局已經完成本區域內的GDP數據的計算,然後上報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黨委和政府。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黨委書記和政府首腦根據政治需要和中央首長的喜好,對本區域的GDP數據進行修正,然後上報。各縣市上報的數據的總和和省、直轄市、自治區統計局上報的數據之間有很大的誤差;同樣,國家統計局在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統計局尚未完成上報數據之前,就已經「計算」出全國的GDP的數據,送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審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最後確定發佈的GDP數據。但是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上報GDP的總和和國家統計局發佈的GDP數據之間又有很大的誤差。

為了避免下級統計局上報的GDP的數據偏離太大,上一級統計局都會預先公佈預測數據,來「指導」下級統計局的GDP的數據的統計和計算。同樣,各級政府年初發表的經濟發展目標(GDP的增長速度)也對GDP的數據的統計和計算有很大的影響。

國務院在2006年初制定了經濟發展目標,GDP的增長速度為8%。但是每一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制定的經濟發展目標,GDP的增長速度都會在8%以上,但是又不能高出太多。這是因為這個GDP增長速度和每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黨委書記和政府負責人的政績直接相關,同時他們必須顧及中央的宏觀控制政策的面子。同樣,縣市的經濟發展目標(GDP的增長速度)又都在省、直轄市、自治區制定的發展速度之上,同樣也不能高出太多。一位中國官員告訴筆者,一般省、直轄市、自治區的指標比國務院高2-3個百分數,縣市又比省、直轄市、自治區的指標再高2-3個百分數。這就是中國的「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秘密。

不久前,國家統計局已經發出了信息,今年全國的GDP的增長速度為10.5%左右。西藏2006年的GDP增長實際高達百分之二十多,偏離全國平均增長速度太多,新華社就不能直接報導了。否則,新華社的這個報告一出台,就給全國各省市的諸侯一個錯誤的信息,以為中央領導改變了觀點,放棄宏觀調控政策,追求GDP的高速發展。這樣,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都會爭先恐後地向西藏看齊,將上報的GDP增長速度往上調,爭做全國第一,你來個高達百分之二十多,我來個高達百分之二十多。那人們就會問,中央的宏觀控制政策的效果在哪裡?

前幾年一直有人把全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GDP及其增長速度都列出來,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做比較,發現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GDP之和遠大於國家統計局的GDP,因為每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GDP增長速度都在國家統計局公佈的GDP增長速度之上。這就說明,不是國家統計局公佈的GDP及其增長速度是虛假的,就是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GDP及其增長速度是虛假的,或者全部都是虛假的。這都是「騙人的數據」(德國多德蒙特大學數據統計系教授的話)。


──《觀察》首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
Friday, January 05, 2007
本站網址:<http://www.guancha.org>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2041077
【GDP崇拜】徐昌生2006-11-10〈不看GDP增長,要看GDP的有效累積與淨值增加〉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www.observechina.net/info/artshow.asp?ID=41362&ad=11/10/2006>
《觀察》

不看GDP增長,要看GDP的有效累積與淨值增加
徐昌生
November 10, 2006


GDP這個概念這幾年著實很火,與我們的生活如影隨形:經濟發展如何、官員政績多少、民眾富裕與否都和它密不可分。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儘管GDP這個概念還不很完善,但到目前為止還找不出一個比它能夠更好地描述財富增加與經濟發展的指標。

正是因為社會普遍地認為GDP的增加就意味著經濟發展財富增加,上級政府就把GDP的增長速度作為最重要的考核指標,地方官員更是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要務,因為只要吸引了大量的企業投資,當年當地的GDP增長速度就會往上猛竄,官員的政績自然也就上去了。

其實,又何止是官員陷入了GDP崇拜之中,就連很多經濟學家也迷失在GDP的陷阱中。百度一下「經濟學的破窗理論」,大約有一萬多篇關於「破窗理論」是與非的口水文章。何謂「破窗理論」?簡單的描述是:一個頑童打破了鄰居富人家的窗戶,鄰居富人就得更換新的窗戶,這樣就會使安裝玻璃和生產玻璃的人就業。這些人拿到了工資之後又可以購買其他的商品,如此循環往復,便能不斷地促進GDP的增長,便能促進經濟發展。

有很多的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都支持這種「破窗理論」,他們認為這位鄰居是位富翁,日常用品已經買了許多,還有大量錢攢存在銀行不肯消費,只有打破玻璃,才能迫使其潛在的購買力轉化為現實的購買力,從而促進GDP的提高。支持者的觀點頗有一些經濟學大家凱恩斯的思想影子,即通過人為干預來拉動內需。

普通的老百姓看到這樣的理論只能是一頭霧水!打破窗戶明明是件壞事,怎麼在經濟學家嘴裡就變成了促進經濟發展的好事呢?如果因為其有錢存在銀行不肯消費,便要打破其窗戶促使他大把花錢,那還不如放一把火把他的房子燒掉?大部分老百姓不相信這樣的理論,他們寧願更多地相信自己的直覺。是老百姓的直覺有問題,還是GDP的理論有缺陷,或者說是我們的官員與經濟學家思考問題時出現了遺漏?

通過兩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便能讓我們感覺到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遺漏在何處?

先看一例:九八年江西鄱陽湖濱湖地區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大量房屋被沖毀,大片莊稼被淹沒,老百姓哭天抹淚痛心疾首。次年,老百姓硬著頭皮或支儲蓄或舉債務搞災後重建,建築運輸等業一片繁榮,這一年的GDP是往年的130%,但老百姓反倒感覺自己的生活質量比原來差了一大截,自己擁有的財富也比原來少了許多。原因很簡單,洪水把多年來的勞動成果毀於一旦。

勞動成果是什麼?它就是往年GDP的有效累積。當這些歷經十幾年甚至幾十上百年建成的GDP被洪水沖得無影無蹤之後,來年重建帶來超出正常增長速度的GDP,無論如何也彌補不了幾代人辛苦勤勞的心血結晶。老百姓之所以痛苦,乃是因為災害帶來增長的GDP遠遠比不上已損毀的過去累積的GDP。

再看一例:現在各地都在搞工業園,省地縣甚至鄉鎮一級也有,招商引資來的企業都在園區跑馬圈地,其架勢非常氣派,其藍圖非常宏偉。但是,有的廠房建成以後並未投產就閒置起來,有的企業圈了一塊地之後便雜草叢生,這些投資雖然使鋼筋水泥的生產企業產品賣出了好價錢,雖然使建築工人在短期內拿到了吃飯工資,週邊的老百姓卻並不認同這種行為,他們執拗地認為,這是實實在在地勞民傷財,除了浪費了土地,還浪費了人力和物力。

那些閒置的廠房與圈草的圍牆的確是增加了當地的GDP,不過它們對於社會來說只是累積了一堆無用的物質,而非能夠滿足人們需要的財富。老百姓之所以痛心,乃是因為這種招商引資帶來的GDP是一種徒有其表的無效GDP。

如果一邊是GDP增加,一邊是GDP的消失,或者是GDP在不斷地增加,但增加的卻是一些無效的GDP,那麼再高的GDP發展速度也並不能證明社會的財富在增加經濟在發展,因為,只有保留下來並為人們所需要的GDP才是真正的GDP,已經消失或者是無效的GDP只能證明我們過去做了太多的無用功。

除了類似於水災的自然災害原因之外,還有沒有人為的原因導致GDP在不斷消失?除了工業園的閒置廠房與土地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無效GDP在不斷地被製造出來?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很多地方的城建規劃是朝令夕改,房子是拆了建,建了拆,再拆再建,屢建屢拆,每一次的拆遷過程不都是過去GDP的消失嗎?中國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在大興土木,大馬路大廣場大公園層出不窮,有的學校斥資數千萬修造一個大門,有的城市在幾無人煙的郊區大道上通宵亮燈,這些遠遠超出實際需要的面子工程難道不是無效的GDP嗎?

還有的例子比較隱蔽。一塊地本來價值20萬元/畝,但政府從老百姓手裡強行收購過來只需花5萬元/畝,然後再以15萬元的價格賣給開發商,GDP增加了10萬元,可實際上與這塊地的原值相比還虧了5萬元,這不是GDP的消失嗎?當企業創造了20萬元GDP的時候,國家卻要投入15萬元的GDP來治理被污染的環境,那麼這個企業所創造的20萬元GDP中不是有15萬元是無效的嗎?

在我們為每年7-9%的GDP增長速度超過世界大多數國家而歡呼的時候,在我們依據現有的GDP增長速度理論上算出多少年後可以趕超英美日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我們的GDP都是真實而有效的GDP嗎?這其中有多少已被消失的GDP所抵消,又有多少是無效的GDP在累積?市場經濟制度完善的西方國家每年恐怕沒有這麼多消失或者無效的GDP吧!

什麼樣的GDP才能反映出本地的富足程度?什麼樣的GDP才能反映出當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很容易明白,只有GDP的有效累積越多,這個地方才會愈加富有;只有當年的GDP增加的淨值(新增的GDP減去消失的GDP)越多,才能反映當年的經濟發展速度愈快!兩個概念配合使用全面考察,方能對一地的經濟發展狀況財富擁有程度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僅僅使用GDP增長一個概念,遠遠不能反映出一個地區真實的財富狀況與發展速度!

呼籲政府與學界趕快摒棄單一的GDP增長速度崇拜情結,起用GDP有效累積與淨值增加兩個概念,用以指導地方政府的經濟工作。當更加科學嚴謹的經濟指標被納入到政府的考核範疇之後,各地官員自會改變目前只顧追求GDP增長速度的盲目衝動行為,定當更加理性地處理好GDP增量與存量、有效與無效的關係,使GDP與百姓的生活改善社會的財富增加經濟的繁榮發展同步前進,如是,此當是百姓福祉國家福音。這應該可以看作是認真落實中央政府所提倡科學發展觀的一部分吧!


作者惠寄    轉載請註明出處
Friday, November 10, 2006
本站網址:<http://www.guancha.org>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94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