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討論區:十月十二日的《聯合報社論》為甚麼還想不通呢?
SCFtw 政治社會∕政治時事 政治肥皂箱 2004/10/13 08:47:35
.
十月十二日的《聯合報社論》為甚麼還想不通呢?
SCFtw2 2004/10/13 08:47
十月十二日的《聯合報社論》為甚麼還想不通呢?
SCFtw, 2004-10-13.
『美國防部副次長勞樂斯日前公開警告,指軍購案若無法過關,將使台灣被視為負債而非夥伴。』『倘若美國是以不支持台獨及反對台海發生戰爭為其亞太政治戰略;如今卻催著要台灣以售地舉債的方式購買大筆軍火,自不免令人覺得有自相矛盾之處。』『而美國此次強銷軍火,不啻已使陳水扁政府陷於取消漢光演習卻售地舉債大肆軍購的矛盾之中。』『台海本無事,且美國又不希望台海有事,則美國有什麼理由咄咄逼人地又十萬火急地非要台灣售地舉債,來完成這一筆軍火買賣?』
小小一個國防部副次長(職級相當於副助理國務卿,我們的副司長)逾越職份的政治言語有那麼值得重視嗎?!高層決策低層放話的情況是可以而且應該設想的,但是低層之言同時容許更寬泛的詮解空間。
新臺幣六千億的軍售包裹在臺灣這邊難過關,尤其是在今年年底之前絕難過關,而美國總統大選的投票日在十一月二日,所以那個所謂的總統不是已經在十月十日被逼出那番對北京政權的“善意大放送”了嗎?!那堆主張裡不是包括了『兩岸應該認真思考、並且採取實際的行動來「管制武器」』嗎?!
AIT對臺灣的情況瞭如指掌,想想當年的張憲義洩密叛逃案,想想今年年初AIT的臺灣選情“民調”數字之精準,人家知己知彼,對臺決策高屋建瓴,我們的民間知識份子和報頭輿論領袖為甚麼“事後”料斷美國的對臺事務決策還衹在表面現象上打轉呢?!
*******************************************************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2288870.shtml
美國的軍售策略與其政治邏輯顯有矛盾
【2004/10/12 聯合報】聯合報社論
由於我國尚未通過具爭議性的六一○八億軍購預算,美國防部副次長勞樂斯日前公開警告,指軍購案若無法過關,將使台灣被視為負債而非夥伴。勞樂斯的談話聽在台灣民眾耳裡,感受到的施壓意味可能尚超過它的關切善意。
不錯,台灣需要適量及適質的武器來自我防衛,問題在六千多億元軍購預算實在不是一筆小數目。任何一個國家將這麼龐大的經費花在購置武器設備上,都將嚴重排擠其他部門預算,何況須以售地、釋股、舉債的方式籌款,不啻債留子孫,以致引發民間強烈的反軍購聲浪。其實,任何想要追求均衡發展的社會,皆不可能將如此龐大的資源投入軍事用途。美國作為民主國家的領導者,應該不難理解國家社會均衡發展的重要性吧!
至於台灣人民對這項軍購案的意向,布希政府如不健忘,應該記得,今年三月的台灣總統大選同時也舉辦了由「反飛彈」防衛性公投轉化而來的「強化國防」公投,結果,有超過半數的選民拒絕投票支持那項操弄性議案。而根據最近的民調,也有半數以上民眾不支持六一○八億軍購案。台灣人民當然不是不支持應有的國防支出,而是認為這筆高額軍購勢將觸發兩岸軍備競賽,反而不利於國防。這項民意,美國政府也有必要正確區別與解讀。
也因此,當勞樂斯指控台北若不通過軍購案,即顯示「台灣民主尚未成熟到國家安全超越黨派政治」,其實是一個充滿誤解的指控。長期生活在中共軍事威脅的陰影下,台灣人民豈會不知道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遠勝過黨派政治。問題是,台灣人民同樣了解國家安全多麼容易受到黨派政治的操弄;正因如此,許多人民不願意支持在以兩岸政策上充滿矛盾的操作手法貿然進行這項大宗軍購,可謂正是對於黨派政治的警覺。這正顯示了台灣民意的理性面,被指為「民主未成熟」,恐是不正確也不公平的評價。
與此同時,事實上也有許多台灣人民對於布希政府企圖強行售我武器的作法感到不解。美國現今扮演維持台海安全的關鍵角色,所依恃者主要是準確的政治戰略,而未必是優勢的武力;相反的,美國其實極度反對台海發生戰爭,並積極敦促兩岸進行對話。倘若美國是以不支持台獨及反對台海發生戰爭為其亞太政治戰略;如今卻催著要台灣以售地舉債的方式購買大筆軍火,自不免令人覺得有自相矛盾之處。倘只是為了軍火商的幾筆交易,搞亂了穩定兩岸情勢的大經大緯,到頭來自不免治絲益棼。何況,這種一方面全力禁阻兩岸動武,另一方面卻強售軍火的兩手政策,甚至被指為「保護費」,這恐怕對美國的形象也是一塊傷疤吧!
誠然,台灣各政黨近幾年對台海關係的見解更趨紛亂,但這並不代表台灣民間如美國官員所指的更「不重視國防安全」。從最近的軍購辯論可以看出,台灣民眾對台海關係已有更精緻的認知,最重要的轉變是認為軍備競賽絕非解決台海問題的較佳手段;其實,這也是民進黨政府所深知的民意,例如其決定一再縮短兵役時間,即在回應民間反戰厭戰的心態;而美國此次強銷軍火,不啻已使陳水扁政府陷於取消漢光演習卻售地舉債大肆軍購的矛盾之中。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台灣民眾不免對美國的用心出現了各種解讀。
美國不能想像與中國開戰,台灣更不能想像將以戰爭來解決兩岸問題。台灣的軍備應當在財政上可以合理負擔的範圍內,如今卻要舉債、售地,且在民意的強烈爭議中要買這一批軍火;這不但超越了財政上的負擔能力,且必然在內外衍生無謂的政治效應。其實。台海本無事,且美國又不希望台海有事,則美國有什麼理由咄咄逼人地又十萬火急地非要台灣售地舉債,來完成這一筆軍火買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