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6031700079,00.html>
南京大屠殺期間保護中國人 南京興建雷貝紀念館
2006.03.17 中國時報 林克倫/台北報導
南京市最近準備將對日抗戰期間德籍納粹份子雷貝先生的南京行館整修為博物館,除紀念雷貝先生於南京大屠殺期間極力保護南京市民外,更要日本政府正視日軍慘無人道的屠殺事實。
據《紐約時報》報導,南京大屠殺期間雷貝先生是德國西門子公司派駐南京的代表,其眼看日軍進城後即開始殘殺無辜市民,遂跟其他駐南京外籍人士共同劃出一塊國際安全區以安頓市民,超過二十萬市民因而躲過日軍毒手。
一九九七年,雷貝先生記錄當年屠殺實錄的日記付梓出版,隨即成為記述南京大屠殺最翔實的歷史資料,而這位德籍西門子公司納粹黨員也贏得「好納粹人」的稱譽。
不過,近來隨著日本極右翼勢力抬頭,中日雙方在參拜靖國神社、二戰歷史教科書問題上爭議不斷,南京市政府決定將雷貝行館整修為博物館,作為反駁日本官方無南京大屠殺一事的證據,並藉以增強大陸年輕人的愛國主義。
報導說,「如何面對歷史」是大陸官方與日本政府看待南京大屠殺的共同難題。在毛澤東主政時期,大陸中學歷史教科書對此段歷史著墨並不多,而是一九八○年代後逐漸增加,直至近年才開始大肆宣傳與舉行各式紀念活動。
在共產黨的歷史教科書宣傳裡,對日抗戰是由共產黨領導中國軍民而獲致勝利,但歷史實情是由國民政府所領導、共產黨當年的實力與規模仍甚小,而在近年大陸官方務實肯定國民政府的抗日貢獻與角色,南京大屠殺的宣傳與紀念活動才逐步增多。
此外,大陸官方過去不願大幅宣傳南京大屠殺的深層原因是牽涉到中國人的民族性。數十萬名南京市民面對數量相對較少的日軍,竟無人挺身反抗並坐視日軍燒殺擄掠,這對南京人或中國人來說是種難以啟齒的「恥辱」。
報導指出,南京大屠殺反映出中日兩國看待此事的不同政治目的與歷史角度。大陸官方以「向後看」歷史的方式宣傳南京大屠殺,目的是想凝聚大陸年輕人的愛國主義;而日本右翼份子則強調忘卻此事「向前看」,藉以讓日年輕一代重拾大和民族尊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