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反共反獨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反共反獨】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愛與死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News ZT] 陳世財〈9棄兒 自荷蘭返台尋根〉(2005-8-11)
 瀏覽1,546|回應3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30501+132005081100806,00.html>
9棄兒 自荷蘭返台尋根
2005.08.11  中時晚報  陳世財/台北報導

闊別台灣10幾年,9個孩子今天從荷蘭回到故鄉。他們,個個曾經是棄兒,直到遇見荷蘭爸爸媽媽,才重新有了溫暖的家。不過,不想孩子生命旅程有殘缺,新爸爸新媽媽帶著他們,不怕飛越千山萬水,回來尋根。

這趟跨文化之旅,得來不易。兒童福利聯盟出面協調,再加上內政部兒童局、外交部NGO委員會、荷蘭貿易暨商務投資辦事處、全球人壽、艾司摩爾股份有限公司、長榮航空、台北環亞假日大飯店環亞台北等單位幫忙,「台灣之子」才得以順利回歸台灣。

棄兒重新找新家,路途坎坷。根據兒盟的經驗,許多的孩子會因為身心障礙、需要特殊照顧,或年齡超過4歲,實在很難尋找到合適的收養家庭。最終,只有國外爸爸媽媽願意張開雙臂歡迎。

當年,9個孩子離開台灣,個個都是沒幾歲的小蘿蔔頭。現在,再度踏上國土,都成了活力正旺的年輕人。

「我的名字是Jacob-Jurian van den Berg,現年16歲,我住在古Urk島,這裡是一個漁村,有很多人都是擁有漁船的漁民,他們都在北海補魚。我的爸爸是一名郵差,而我的兩個祖父都是漁夫。Urk島在很久以前曾經是一個島嶼,好玩的是,我發現台灣也是一個島嶼」。

「我是嘉玲(Chia-Ling)。因為我提前3個月早產,住在保溫箱裡。我的生父母無法負擔醫藥費用。我來到荷蘭,到Jonker家,在荷蘭我被叫做Eva Yvonne Chia-Ling Jonker,不過大家都叫我Eva」Eva屈指算算,到了今年4月,她在荷蘭住了第16年了,「這是快樂的16年」。

「我的名字是Clark Boye,出生於1986年7月6號,我現在已經18歲了。當我4歲的時候被收養到荷蘭來,我很喜歡來到荷蘭後的這14年時光」。

「我的名字是Yentl Rijnbeek,我的台灣名是玉英(Yu-Ying)。出生後的幾個月,我的原生父母就把我過繼給別人了。因為我的左眼長腫塊,父母無法再照顧我」玉英不埋怨。「因為,荷蘭新爸媽帶我去看醫生,我裝了義眼。兩年後我又有一個弟弟Valentijn,他也是台灣出生的。」

「我在1989年9月2日抵達荷蘭,當時我9個月。在荷蘭的機場熱烈迎接我的有我的爸媽、哥哥和其他家庭成員。後來我受洗且被命名為Yakima, Juo-Chu Poulus。我現在住在一個叫做Zoetermeer的城鎮,我在學校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

「我的名字是Selina Ai Tzu van der Meer,出生於北港鎮,我被取名叫愛如(Ai Tzu)。我因為早產了3個月,所以在保溫箱待了一段時間。後來我被出養,我不是很清楚原因,我想可能跟我早產有關係,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我是家裡的第三個女生吧」。

「嗨,我是(文凱)Wen-kai Poulus,我在台灣待到將近3歲。我的爸媽收養我,還有一個哥哥Remco和一個姊姊Yakima。Remco是荷蘭人而Yakima也是從台灣收養的。除此之外,我還有兩個妹妹從印度被收養」。

「我出生於台灣的首都─台北。我以前有脣顎裂(兔脣),父母無法負擔開刀費用,把我帶去天主教福利會,我成為第一個從台灣出養到荷蘭的案例。我原生父母把我帶去育幼院的那一天下著大雨,因此修女把我命名作雨純(Wu Chuan)」。

「我的名字是Sander van der Heijden。我出生之後,我的生母同意出養我。我不是很清楚原因,但我相信他們有他們的道理。當我兩歲半時,我有了弟弟─Kristian,他也是從台灣被收養」。

再次面對台灣,這群「台灣之子」滿眼是好奇,不知「近鄉情怯」是什麼滋味。對於自己多舛的命運,沒有怨,沒有恨。因為:荷蘭的爸爸媽媽,給了滿滿的愛。他們心中,只有感激。

.


SCF的倉庫:【反共反獨】【獨腳強盜聯網史料庫】【*每事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340049
 回應文章
[News ZT] 林倖妃〈一家六口五種族〉(2005-8-12)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5081200029,00.html>
一家六口五種族
2005.08.12  中國時報  林倖妃/荷蘭採訪報導

台灣之子傑可柏有個奇妙的家庭,一家六口來自五國家,除父母是荷蘭人,姐姐來自斯里蘭卡、弟弟為羅馬尼亞,還有印度妹妹,一家人「五顏六色」猶如小小聯合國;媽媽范丹柏爾太太為孩子保存成長過程的點點滴滴,人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之盒」。

傑可柏九個月大時來到位於漁村厄爾克島的范丹柏爾家中,當時家中已有一個斯里蘭卡姐姐威莉卡,全家族決定以祖父的名字為期待已久的孩子命名;媽媽說,兩個小孩慢慢長大,想要有個弟妹來作伴,在收養仲介機構安排下,來自羅馬尼亞的弟弟福克成為第三個孩子。

范丹柏爾太太說,不知是否和民族性有關,傑可柏的個性很沉穩、愛思考。對孩子的身世,范丹夫妻抱持開放的態度,妹妹曾經吵著要像同學一樣只有一個母親〈而非有親生和收養不同母親〉,但媽媽告訴她,「我無法改變這個事實,你必須學會接受」,未來若孩子要回到原生國,他們也會欣然同意。

從小被醫師判定發展遲緩的傑可柏,在父母的細心照料下,今年甫通過中學畢業考試,即將就讀職業學校,他說,未來的志願是接受訓練照顧身心障礙的人;欣喜若狂的家人為他舉辦盛大的慶祝會。范丹柏爾先生說,孩子是上帝給的禮物,只希望他們做想做的事、成為想成為的人,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340081
[News ZT] 林倖妃〈荷蘭養父母 分享幸福經驗〉(2005-8-12)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5081200028,00.html>
荷蘭養父母 分享幸福經驗
2005.08.12  中國時報  林倖妃/台北報導

「你也許不會相信,但當你懷中抱著孩子,就會知道,他就是你的」,領養兩個台灣孩子的荷蘭爸爸波勒斯的話深深感動全場;被荷蘭父母領養的九個台灣之子,昨天公開為國內尚在等待收養的棄兒加油,希望將他們的幸福經驗分享給更多人。

國內建立正式的收養管道至今十五年,但國人對孩子收出養仍抱持「秘密」的想法,兒童福利聯盟邀請國內第一批被荷蘭收養的孩子,返回孕育他們血緣的台灣,擔任愛心大使,為等待被收養的棄兒加油打氣,也希望有意收養的父母能敞開心胸。

兒童局長黃碧霞指出,台灣每年有四千個孩子「出養」〈即給人收養〉,但透過正式管道,尋求機構協助找到適合父母,並經法院裁定的卻僅有三百餘人,比例不到六%,絕大多數都是父母私相授受到法院申請,社工有意介入訪查,因國人抱持秘密心態,若非拒絕即遷移,希望這群孩子的經驗,改變國內收出養觀念。

荷蘭從一九八九年開始收養來自台灣的孩子,現今已是十六歲到二十歲的青少年,回台的九人中即有四人有殘障或疾病,如今卻個個健康,臉上掛著自信的笑容,他們希望以自身經驗,鼓勵國人獻出愛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幫助尚在等待關愛和付出的孩子。

對尚在等待被收養的孩子,罹患血友病的文凱說,收養其實是件好事,因為有新的機會過更好的生活,千萬不要恨原生父母,因為他們是為讓孩子有更好的機會,才會忍痛決定出養;文凱的姐姐亞琪瑪也說,希望等待出養的孩子和她一樣幸運,可以有機會好好發揮自己。

因罹患腫瘤不斷復發,左眼裝置義眼的楊朵則說,等待被收養的感覺雖然很差,但一定要知道在某個地方有人期待成為他們的爸爸和媽媽,千萬不要自我放棄,「一定有人會愛你」。

對於台灣大部分人即使收養,都拒絕殘障的孩子,收養楊朵的馬丁有話要說,他表示,很多孩子等待父母的愛,愛可以給孩子一個機會擁有美麗的一生,不要害怕感覺這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因為第一眼看到,這種感覺就會消失,因為愛他,不會在乎他是原生或收養,會全心全意愛他,而身心障礙的孩子應享有機會過更好的人生。

兒童福利聯盟所發起「走幸福的路-棄兒不捨、我為你加油」活動,捐款專線〈○二〉二七四八六○○六轉一,捐款帳號一八四一三六七二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收養諮詢專線〈○二〉二七四八六○○八轉六。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340074
[ZT] 陳世財〈海外第二個家 盡是無私的愛〉(2005-8-11)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30501+132005081100807,00.html>
【新聞幕後】海外第二個家 盡是無私的愛
2005.08.11  中時晚報  陳世財

對台灣而言,荷蘭真是個特別的國家。台灣棄子,在那裡,順利找到第二個家。

荷蘭人,其實不單只喜歡台灣之子。其實,世界各國的孩子,都收養。根據兒童福利聯盟統計,荷蘭家庭每年平均從國外國收養約1100個孩子。目前,台灣是荷蘭第4大的收養來源國家;換另一個角度看,荷蘭則是台灣最大的棄子收養國。台灣棄子去歐洲,70個人當中,過去5年,每年平均59個孩子入荷蘭籍。

荷蘭爸爸媽媽收養孩子,也不容易。前後必須等待4年,完成繁複的手續,才能見到孩子。每收養1個孩子,花費約台幣30萬到60萬元。

荷蘭爸爸媽媽很特別。台灣爸爸媽媽收養了孩子,巴不得孩子一輩子都不要知道自己的身世,這樣才算擁有。而荷蘭父母,打從一開始就對孩子清楚交代身世,並說明原生父母不想養他們的理由;孩子長大了,想尋找自己的原生家庭,荷蘭爸媽不但全力支持,甚至願意陪伴孩子一起尋根。

兒盟很肯定荷蘭爸媽的作法。因為,從許多收養兒的尋親故事不難發現,孩子們了解並接受自己出生的歷史,不僅是應有的權利,生活適應上也會有正向的影響;世界各地許多跨海尋親的例子,更證實了自我了解對每個孩子都是必須而強烈的需求,這會驅使被收養的孩子們不遠千里地追尋,想要更瞭解自己。

兒盟還觀察到一個現象:孩子們尋根,並非想離開收養家庭,找原生父母重聚,「許多的孩子在找到自己身世的答案之後,心滿意足地回到收養家庭,更增進與收養親族的關係。了解自己並不會使孩子遺忘收養家庭,反是讓他們更能掌握自己,更能面對自己的人生」。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34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