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q=%22%E5%B9%B3%E5%9E%8B%E9%97%9C%E6%88%B0%E5%BD%B9%E8%88%87%E5%B9%B3%E5%9E%8B%E9%97%9C%E5%A4%A7%E6%8D%B7%22&meta>=
"平型關戰役與平型關大捷"
<http://zqb.cyol.com/gb/zqb/2005-06/01/content_11948.htm>
《中國青年報》冰點特稿第545期
平型關戰役與平型關大捷
徐臨江
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2005-6-1, 02:59
平型關戰役與平型關大捷是什麼關係?是並列關係,還是同一關係?抑或是整體和部份的關係?這不僅是一個「名」的問題,也是一個關係歷史發展的內涵及其本質的大問題。故應正名而求實。
若干年前,筆者有幸參加了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協助上海東方電視臺拍攝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血肉長城》的工作,到太原、忻口、雁門關、娘子關、平型關等戰場以及平型關戰役前線總指揮部嶺口村等進行了實地考察,查閱了平型關戰役親歷者撰寫的大量回憶資料,以及山西省特別是太原市和忻州市所藏的文史資料,採訪了幾十位平型關戰役或忻口戰役、太原戰役的親歷者。現根據採訪及考察所得,對上述問題作一探討。
戰前形勢 —– 日軍攻陷大同
1937年初秋,南口前線部隊抗擊著日軍板垣師團的猛攻。與此同時,日軍東條縱隊也同時猛攻張家口。守軍第二十九軍劉汝明部不戰而退,閻錫山的第61軍反攻不力,張家口失守,南口危在旦夕。日軍下一個矛頭所向是第二戰區閻錫山苦心經營的山西。
山西,四面環山,地勢險要,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在軍事上被兵家稱之為「華北之鎖鑰」。所以日軍欲統治華北,必先圖晉綏;欲圖晉綏,必先爭太原;欲爭太原,必先奪大同或平型關。
但是日軍佔領南口、張家口後,圖晉方向是西北之大同,還是東北之平型關?閻錫山判斷,日軍為運送部隊、軍火,展開機械化部隊,發揮其優勢,必然把鋒芒指向大同。據此,他部署了大同會戰計劃。
然而戰況實際發展是:9月上旬,東條縱隊和偽蒙軍沿平綏線擊破李服膺部防守的永嘉堡、天鎮間的國防工事,直抵陽高城下。李部一路逃到桑乾河以南,日軍於9月13日攻佔大同,而敵軍主力板垣師團指向平型關,意圖抄雁門關後路,然後夾擊太原。
至此,閻錫山部署的大同會戰計劃流產。雁門關一帶兵力雖多而無用,而平型關一帶則兵力空虛,危如累卵。閻錫山被迫立即著手部署平型關會戰。
平型關戰役部署
1、作戰計劃
1937年8月28日,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表示抗戰決心,把行營(前線總指揮部)設於雁門關下的嶺口村一所窯洞,並同行營人員及八路軍總政委周恩來會商,制定了《第二戰區平型關戰役計劃》。其「作戰方針」為:「本軍以利用山地殲滅敵人之目的,以主力配置於天鎮、陽高、廣靈、靈邱、平型關各地區,以一部控制大同、渾源、應縣附近,以策應各方面之戰鬥,相機轉移攻勢。」
2、平型關戰役戰鬥序列表
總指揮: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前期),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後期)。
第33軍:軍長孫楚(前期實際總指揮),下轄73師,師長劉奉濱;獨立旅3旅,旅長章拯宇;獨立旅8旅,旅長孟憲吉。
第15軍:軍長劉茂恩,轄64師,師長武庭麟;65師,劉茂恩兼。
第17軍:軍長高桂滋,轄21師,師長李仙洲;84師,高桂滋兼。
第35軍:軍長傅作義,轄211旅,旅長孫蘭峰;218旅,旅長董其武。
第61軍:軍長陳長捷,轄208旅,旅長呂瑞英;217旅,旅長梁春溥;新編第4旅,旅長于鎮河。
第2軍:軍長郭宗汾,轄71師,師長郭宗汾;202旅,旅長陳光斗;214旅,旅長趙晉;新編獨立1旅,旅長陳慶華。
第34軍:軍長楊澄源,轄196旅,旅長姜玉貞;203旅,旅長梁鑒堂(此兩旅包括旅長在內幾乎全部犧牲)。
第19軍:軍長王靖國,以三個旅兵力守代縣,外加炮兵團附歸19軍序列,騎兵軍以三個騎兵師置於集寧一帶。
第8路軍:115師,師長林彪;129師,師長賀龍。分別於平型關、忻口、原平一帶展開。另有劉汝明軍駐蔚縣一帶。
綜上所述,投入平型關會戰(9月3日作戰計劃稱晉北戰役及平型關會戰)的兵力共11個軍、10餘萬人。
3、兵力部署
⑴ 平型關正面。由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在大營前指揮孫楚的第33軍和高桂滋的第17軍及第73師(73師是孫楚指揮的,佈防區域與17軍連接),佈防於平型關、團城口南北線上,右起五臺山東北,排列獨立旅3旅、73師、獨立旅8旅於平型關正面;北面團城口內並列17軍的84師和21師各就已設陣地,掩護雁北各部撤入雁門山、恆山以內,先憑險阻擊並消耗敵人,再主動向南轉移,分從大營、沙河隱入五臺山,為南機動兵團,待機出擊。
⑵ 雁門關北側。主戰場的北側依恆山、雁門山為屏障,除置劉茂恩第15軍於恆山外,以34軍第101師和梁鑒堂旅分守北樓口、茹越口間的已設陣地。重點於繁峙北的茹越口,從太原來的姜玉貞旅到繁峙以北地區歸入34軍序列。
以王靖國19軍及方克猷旅附屬山野炮各一團右連接34軍扼守五斗山、馬蘭口、虎峪口至雁門關、陽方口間的已設陣地,保持重點於代縣、雁門關間。姜玉貞之獨立旅先控制陽明堡,對雁門關重點策應。
⑶ 決戰地帶。沙河及繁峙城間地區為決戰地帶。以劉潭馥200獨立旅附山炮營置於沙河鎮東,佔廣大正面,東連孫楚兵團,北連劉茂恩軍,對從平型關方面入侵之敵人以逐次抵抗方式誘至繁峙,使之膠著於繁峙城東的主決戰陣地前。以第一、二預備軍各附一個山炮營於繁峙城的南北線上,以五臺山的北臺頂、繁峙城垣、恆山頂為支撐點,構成對平型關方面入侵之敵的堅強抵抗陣地。第一預備軍在南,保持重點於五臺山北麓;第二預備軍在北,保持重點在繁峙城,吸引敵人使之膠著於主陣地前,以利於南北機動兵團鉗擊。
⑷ 機動兵團。傅作義指揮34軍、15軍為北機動兵團,從繁峙展開,孫楚指揮以17軍為主力的南機動兵團,從團城口一帶出擊,以孟憲吉旅及73師抄襲平型關,斷敵後方。
閻錫山把這個部署自詡為「口袋陣」。他特別重視口袋底陣地,親召陳長捷、郭宗汾兩軍長到嶺口行營,面授要領,並命令他們同到繁峙、沙河間週密勘察主陣地,同時派高參到平型關、團城口、恆山等處,向孫楚、劉茂恩、高桂滋等傳達指示,又把屢違節制、不肯力戰的原61軍軍長李服膺拘押起來,以肅號令。
戰役的主要過程
1、閻錫山、周恩來會商戰役計劃,國共軍隊為禦外侮協同作戰
為了協調各部隊行動,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以及副長官朱德、黃紹竑、衛立煌、周恩來、彭德懷等多次會商作戰計劃。周恩來、彭德懷和閻錫山在嶺口村傍山坡一個窯洞裡進行長時間會談。周恩來分析形勢,指出目前雖然敵強我弱,但只要動員全民,團結奮鬥,就可削弱敵人,壯大自己,最後打敗日軍。閻錫山要求周恩來協助制訂第二戰區作戰計劃。周恩來洞察時局,成竹在胸,只用一天時間就擬定了計劃。閻錫山驚佩不已,連歎:「寫得這樣快,這樣好,如能這樣打,中國必勝。」
1937年9月11日,日軍犯廣靈。孫楚的73師被迫退至平型關南翼,閻錫山急調孟憲吉旅搶守平型關。孟旅於19日趕至平型關,與進攻之日軍激戰兩晝夜,日軍攻勢頓挫,專攻團城口。八路軍115師於6月20日迅速越過五臺山向靈邱急進,22日從平型關南翼潛出,隱伏於靈邱以南的太白山區,24日在平型關東20里的東河南公路兩側地區部署對敵後的抄擊。115師派到大營同孫楚聯絡的高參袁曉軒把115師進入敵後的進展情況通知孫楚,希望平型關各方面友軍和八路軍的敵後抄襲適時配合,爭取平型關圍殲敵人的勝利。
2、團城口激戰失守,郭宗汾出擊被圍
閻錫山得知八路軍進展情況後,即派預備軍加強平型關北翼的出擊力量。孫楚為配合115師抄襲敵後,即令郭宗汾的預備第2軍聯繫團城口高桂滋指揮的84師出擊。23日夜,敵人曾對東西跑池高地發起猛攻,高桂滋部反攻,傷亡近兩千人,損失慘重。
高桂滋認為八路軍配合圍殲板垣師團,實際上是一種虛構的空想,同時也認為孫楚師有意犧牲他們以便晉軍獨佔風頭。於是他不顧大局,於9月24日擅自放棄團城口陣地,讓郭軍貿然出擊。
郭宗汾軍對團城口失守一事一無所知,仍以陳光斗旅附山炮一連向六郎城進擊,擬帶動21師與挺進大、小寒水嶺的115師聯合行動,繞擊敵側後。以第2軍主力沿迷迴村和東西兩跑池一線,越過高桂滋84師陣地,攻平型關敵後。
主力縱隊接近迷迴村時,便向東西兩跑池村分進。25日拂曉前,郭軍通過澗頭、迷迴村前進時,突然遭受來自團城口方面工事裡機炮火力猛烈襲擊,郭部大亂,還以為高桂滋部聯絡不當。受到更猛烈的打擊後,才知高部已悄然撤離。團城口、鷂子澗和東西兩跑池一帶陣地都被日軍佔領,郭軍主力被壓迫於迷迴、澗頭一側。
經連續苦戰,郭軍損失三分之一左右,官兵極度疲憊。幸虧此時115師於平型關敵後的東河南以西地區伏擊敵人獲得大捷,一部挺進於大、小寒水嶺上,使得郭軍被隔於六郎城之旅可以依為犄角,相互牽制鷂子澗敵人的行動,保證了郭軍主力未被全包圍,得於迷迴、澗頭間佔穩了敵人通往後方公路的側面陣地,鉗制了東西跑池之敵,使之不敢直撲大營。
3、平型關大捷
9月14日,115師先頭部隊進抵大營,派出偵察部隊調查平型關地區地理情況和敵情,為平型關殲敵做各種準備。23日,林彪、聶榮臻在上寨召集幹部會議,作出初步計劃。24日,第二集團軍、第六集團軍送來「平型關出擊計劃」,擬定71師附新編第2師及獨立8旅一部配合115師向平型關以東的日軍出擊。
24日晚,林彪在電話上同孫楚說:「萃崖(孫楚字),我師已達目的地,準備明日拂曉出擊,請你們派部隊協助,先把此股敵人殲滅。」孫楚答:「好極了,我命郭宗汾師長率4個團從平型關左翼出擊。」
林彪師長即命令部隊25日零時出發。戰士們頂著狂風暴雨,涉急湍山洪,在拂曉前到達了指定地區,把全師主力佈置在平型關到東河南鎮10餘里長的公路南側山地邊緣上。343旅之686團位於白崖臺附近,左側是685團,右側是687團,口袋底是第33軍之獨立8旅,115師第344旅,687團斷敵退路並打援敵,688團作為預備隊。這一部署使得進攻平型關的敵人完全處於包圍圈伏擊之中。八路軍同時又以一部從關溝出發,主動接應郭宗汾的出擊部隊。
此時戰士們只著單軍裝,又破又爛,經半夜冒雨急行軍,被汗雨濕透。晉北9月下旬夜間氣溫已很低(9月19日中秋節,平型關、恆山、雁門關一帶曾降大雪),戰士們又冷又餓,但伏於濕地、山巖上待命,士氣高昂。
25日晨5時半左右,敵第一輛汽車進入伏擊圈,聶榮臻傳令:沉住氣,無命令不許開火。等敵後板垣師團第21旅團千餘人及汽車、大車300餘輛進入伏擊圈後,115師某團5連連長曾賢生率全連首先向敵衝殺,用手榴彈炸毀敵人最後一輛汽車。敵人退路被截斷,於是拚命衝殺,反覆爭奪公路兩側制高點 —– 老爺廟。敵人爭奪失敗,預示著被圍殲的滅頂之災,於是企圖衝破獨8旅陣地逃命。獨8旅把一線配備改為縱深配備,拚死抵抗。
激烈的戰鬥持續到27日白天,敵人終未能衝破包圍,敵板垣師團21旅遭殲滅性打擊。因為敵人死不繳械,千餘日軍全部被擊斃,我軍傷亡也很嚴重。據阮受賢回憶,115師約有900人傷亡,《抗戰以來的八路軍、新四軍》一書認為:我團營幹部五人負傷,以下近千人傷亡。第5連百名壯士,凱旋時只剩30多人,連長曾賢生壯烈犧牲。戰鬥極為殘酷,獨8旅3個團一個補充營5000多人,損失一個團。
平型關大捷,殲敵1000多人,毀敵汽車100輛,大車200輛,繳獲步槍10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戰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戰利品。這是中國抗戰開始後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它粉碎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人心,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它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遲滯了敵人的進攻,迫使敵人進至渾源和保定的一部份兵力轉移到平型關方向,因而有力支援了平漢鐵路和同蒲鐵路友軍的作戰,使已陷入敵圍的出擊部份郭宗汾部得到支援,免於被殲之險厄。
4、團城口反攻戰
如前所述,郭宗汾部被圍後,閻錫山鑒於楊愛源、孫楚缺乏統御各軍的能力(高桂滋擅自棄守團城口,致使郭宗汾部出擊被圍),遂令傅作義進至大營,負責平型關戰役的總指揮,並調陳長捷61軍急援平型關。61軍到達後(25日),以梁春溥旅程繼賢團攻擊澗頭敵人,程團士氣高漲,一氣衝上迷迴北山,敵兩次反撲,均被擊退。陳長捷軍呂瑞英旅之劉崇義團攻佔西跑池,救出困守的郭軍一部,又攻東跑池。入夜,敵我雙方對峙。
5、鷂子澗激戰
26日,日軍為阻擊陳61軍進攻,從鷂子澗和平型關正面抽兵來援(故團城口反攻戰實有利於26日115師殲日軍500餘人的戰鬥)。佔領迷迴北山的程團官兵曾屢次上書請戰,為國殺敵立功。這次一舉攻下迷迴北山,連挫敵人反撲之勢,不待旅部主力到來,即如脫弦之箭,一舉佔領鷂子澗。
鷂子澗,位於團城口和迷迴村之間,是平型關西路屏障,向西南經迷迴、澗頭、齊城可達大營、沙河一線,進入山西中北部,構成對繁峙、代縣、忻口的威脅,所以敵人必拚死爭奪此據點。26日,日軍集中優勢火力,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向程部反撲,程團長指揮士兵與敵人肉搏拚殺。由於兵力懸殊,敵人衝入村內,程團無一人後退,和敵人逐院爭奪。敵援軍不斷增加,程團彈盡援絕,全團官兵近千人,包括團長程繼賢全部壯烈犧牲。程團屢立戰功,以未滿千人與超過一個聯隊的強敵拚殺,令敵膽寒,為大部隊殲敵贏得了戰機,程團長英雄事跡可歌可泣。
6、東跑池血戰
東跑池位於平型關偏東北,為保平型關正面要點,孫楚33軍之獨立8旅在此佈防,從9月23日到26日,敵我雙方反覆爭奪東跑池,來來回回,形成拉鋸戰。據當時的一營營長回憶:他親眼看到山坡上的敵屍纍纍。27日,孟憲吉旅長親到陣地督戰,看到一營血戰5晝夜,原有500多人的一營,只剩148人,遂令622團接防。
7、茹越口失守,全線撤退
我軍在部署對平型關之敵的圍殲決戰,敵東條縱隊乘平型關鏖戰之機,於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