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六四週年前夕以及國民黨黨主席改選風雲,YST 棧長於2004/01/07發表的《「西方式的民主」是中國的毒藥》一文,值得再三讀過。(原文已拉上討論區首頁)。
直言之,美國以民主立國,但是她的婦女與黑人同胞的投票權要經過一百年之後才能取得,甚至黑人還要等到詹森總統在1965年簽署民權法案之後,才能享有全面的投票權利--距離開國,已近兩百年。
而且,如YST所舉的例子,美國對於國內異議活動的鎮壓,乃至於我所崇拜的麥克阿瑟將軍早期對示威群眾的武力鎮壓,亦都有案可稽、歷歷在目。
然則,中國人有美國人的教育水平與民主素養嗎?中國人有足夠的成熟條件一舉遂行美式西方民主嗎?很顯然,從五四至今,都是沒有的!
五四運動致力追求「德先生」與「賽先生」,其中,科學的發展,乃是菁英養成,越快越多越好;而民主的推行,則勢必循序漸進,從根本的全民教育養成。
這是一個根本的道理,國民政府把民主憲政分為「軍政、訓政、憲政」三個階段,其中訓政時期最為重要;而我率直認為,兩岸目前都還沒有脫離「訓政」--民主養成教育--的條件與環境,更無法奢談「全面民主」,否則,台灣當今的亂象與困境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教訓與榜樣。
以局外人對對於六四的看法,我是不認同的。因為,大陸的條件還不夠,大陸的問題還是「肚子」(全民溫飽)的問題,而不是「腦子」(思想自由)的問題。大陸學生,得天獨厚,卻不思解決全民貧窮與經濟的問題,只想著民主自由的念頭,這跟「只要愛情、不要麵包」的青年思想一樣,毋寧都是很不成熟,甚至還要相當危害。
不僅於此,這批六四新貴,無形中亦已成為西方世界(與台灣)打擊大陸的標兵道具,逃離大陸的,各個成為另類新貴,名利雙收;當中國大陸正在「四化」起飛、努力脫離貧窮之際,他們,究竟又為「中國」貢獻了什麼?
率直而言,鄧小平鎮壓了六四,鄧小平推行了四化;請問,歷史將要如何給鄧小平評價,答案不是非常、非常清楚的嗎?局外人,以及六四新貴,有什麼資格批評鄧小平呢?
由此回觀台灣,眼前國民黨主席改選鬧得不可開交,馬英九被媒體捧為「民主改革派」,儼然又是一個時潮新貴,掌握了跟「自由戀愛」一樣的「時代正確」。
這,要從李登輝說起。
號稱「民主先生」的李登輝,他在黨主席任內並沒有施行「黨內民主」(所以新黨才會成立),因為,這個「列寧式政黨」是他掌控政治權力最佳的結構所在。但是,另一方面他卻推行「總統直選」,把民主全面下放;這,說穿了,就是在一個不成熟的公民社會裡,推行民粹政治的用心與技倆了。
接下來,結果有目共睹,就不必我在這裡一一細述了。
然則,馬英九主張推行「黨內民主」不是很好嗎?不是!!因為,「列寧式政黨」根本毫無推行黨內民主的條件與本質。在一個列寧式的政黨推行黨內民主,一定砸鍋,即使不砸鍋,也將成為民進黨式的「派閥政黨」,各立山頭、各擁其主,與美國式的民主政黨,相去太遠太遠,與泛藍群眾的民主夢想,更完全搭不上邊。
國民黨黨主席改選,勢必如期進行,我也預測馬英九應該如願當選;但是,我對於這樣的「民主改革」是全然不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