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精銳之師臂章
為何有青天白日軍徽?
電影《黑鷹計劃》(Black Hawk Down)中,拯救墜毀直升機與掩護三角洲部隊撤離的就是這支遊騎兵部隊。(畫面截取自Youtube)
對美國作戰部隊有所了解的軍迷一定知道在美軍之中有一支精銳之師,臂章上繡著「RANGER」字樣的先鋒部隊,這就是遊騎兵部隊。他們曾參加過韓戰、越戰以及後來的美國對格瑞那達、索馬利亞、巴拿馬等地區的軍事行動,在著名的電影《黑鷹計劃》(Black Hawk Down)中,拯救墜毀直升機與掩護三角洲部隊撤離的就是這支遊騎兵部隊。
遊騎兵部隊的徽章上,清楚的繡著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軍徽。(圖/paperless)
美軍精銳之師臂章為何有青天白日軍徽?(圖/paperless)
第75遊騎兵團(the 75th Ranger Regiment)是一支驍勇善戰的特種部隊,遊騎兵部隊的臂章上,清楚的繡著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軍徽,而且這並不是一個巧合,遊騎兵部隊承認這就是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軍徽。為什麼這支美軍部隊會在臂章上加上中華民國軍徽呢?
遊騎兵部隊的徽章,左上角是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軍徽,右下角的白星就是緬甸之星。(圖/paperless)
目前第75遊騎兵團的前身是二戰時在緬甸作戰的一支美軍部隊。1943年,盟國決定組建一支地面部隊,作為在緬甸作戰的中國軍隊的先頭部隊。根據這一代號為「圓桌武士」的計畫,美國組建了一支有2900人的特種部隊。這支部隊由法蘭克.麥瑞爾准將指揮,因而又被稱作「麥瑞爾突擊隊」(簡稱麥支隊)。
瓦魯班戰役 (The Battle of Walawbum) ,麥支隊滲入日軍後方進行破壞,不料在瓦魯班附近遭遇敵軍兩個中隊襲擊,由於雙方實力懸殊,美軍面臨著被包圍的危險。(圖/paperless)
麥支隊在印度接受了2個月的遊擊戰和叢林戰訓練後,於1943年3月進入緬北戰區,任務是潛入日軍後方,切斷敵軍的供應及交通線。由於主要任務是與國民革命軍在緬甸戰區聯合作戰,因此麥支隊隊徽上加上了當時國民革命軍的青天白日軍徽。
1944年,國民革命軍反攻緬北,胡康河谷之戰,孫立人將軍立願不拿下孟關絕不修面,此張照片為將軍蓄鬍照,攝於臨時掩體後。(圖/新浪)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麥支隊參與了大小三十幾次戰役,遇到過不少危險戰情,但大都在國民革命軍的支援下化險為夷。1944年2月下旬,國民革命軍進攻瓦魯班 (The Battle of Walawbum) ,與日軍正面作戰。麥支隊則滲入日軍後方進行破壞,不料在瓦魯班附近遭遇敵軍兩個中隊襲擊,由於雙方實力懸殊,美軍面臨著被包圍的危險。在這緊急時刻,國民革命軍將領孫立人立即派兵救援,重創日軍第18師團,將麥支隊解救出來。此戰讓美軍對孫立人感激不已,直到今天,麥支隊協會在每年的年會上都要展示孫立人的照片。麥支隊最艱苦的戰鬥也是最後一場戰鬥是密支那戰役,1944年5月,麥支隊與國民革命軍共同進攻密支那。不料在作戰中,麥支隊遭日軍優勢兵力突襲,陷入險境,國民革命軍及時支援,美軍才突圍成功,加上緬甸本地抗日武裝也為美軍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三方的聯合作戰在緬甸創造了奇蹟,重創了駐紮在緬甸的日軍,因此遊騎兵部隊的左上角是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軍徽,而右下角的白星就是緬甸之星。
圖為當年曾經參加密支那戰役的美軍老兵。(圖/Chieh)
二戰結束後,戰功卓著的麥支隊被改編為「美軍第75步兵團」,成為美軍的一支王牌部隊。1973年,美軍決定建立一支快速反應部隊,以應付世界各地可能發生的危機。當時,美國陸軍對各國的特種作戰戰例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結果發現,麥支隊在二戰時期與國民革命軍並肩作戰的戰例最有典範性。因此,美陸軍參謀長下令在第75步兵團基礎上組建「遊騎兵部隊」,當年麥支隊的青天白日軍徽也一併保留下來,以紀念那段歷史。美軍遊騎兵部隊還將當年與國民革命軍聯合作戰中的經驗作為座右銘:協同作戰、以少勝多、先鋒作用。
著名的電影《黑鷹計劃》(Black Hawk Down)。(圖/Columbia Pictures)
二戰結束後世界對遊騎兵部隊的深刻印象來自美軍對索馬利亞的軍事行動,在逮捕當地軍事政變首領穆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 (Maxamed Faarax Caydiid) 武裝軍事行動中,遊騎兵部隊與三角洲部隊和海豹突擊隊共同作戰,展示出了高超的軍事素養。作為美國陸軍中的一支精銳部隊,表現不輸於美國特種部隊的素質,遊騎兵的犧牲精神也被全世界廣泛讚譽。
文章來源:刨根問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