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心靈讀書會
市長:
電小旺
副市長:
麥芽糖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情感交流
/
心靈
/
【心靈讀書會】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智生佛說
字體:
小
中
大
看回應文章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卷一(轉貼)
瀏覽
774
|回應
1
|
推薦
3
盒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超強運
TATHATA
麥芽糖
心經,就是講我們自己,因為整部心經就是講法身,明白了法身之後,就是明白自己,因為自己的本來面目就是法身,見法身之時,就稱為悟。可惜我們現在是迷,迷的時候就名為眾生。
眾生是由五蘊的眾緣所生,所以叫做眾生,有生必有滅,無生就無滅,這是有為法的定律。有為法有生、住、異、滅四個相。眾生由有生命的開始,就名為生,由生到滅,中間所存在的一段日子,名為住,住的時候不是常住,而是慢慢變壞,稱為異,生命完結的時候就是滅。
眾生就是這樣,由業力的因、五蘊的緣、和合而生,存在的時間有長壽、短壽,而且無論長壽短壽,都必定經歷老、病,還有憂愁和悲哀。老和病,傷我們的身,憂愁和悲哀,傷我們的心,這是異,又名叫做壞。壽命完結的時候,就是滅。滅了之後,再由業力及五蘊的因緣和合,再成為眾生,再有生、住、壞、滅,滅了之後又再生,生了又再滅。
眾生就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散滅而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可惜我們一點也不發覺生滅無常的道理,見到別人有病,見到別人死去,聽到之後,只是「哦」一聲,好像別人的病苦,別人的死活,跟自己毫不相干,病與死,對自己來說,是很遙遠的事,到了忽然有一天,大病到來的時候,才懂得問:「怎麼這麼快就到我?」
我們從出生的一天已經步向病苦和死亡。這一種說法,不是只有佛教才有,這是有為世間的定律,佛教只不過提醒我們在生死無常之中,找出那個無生死的常,在生滅的有為法之中,找出那個不生不滅的無為法。所以佛教是積極的,絕不消極。
生死的有為法,名為有,即是有生死的意思;不生不滅的無為法名為空,又名為法身,又名為真如。禪宗稱其為本來面目;心經則稱其為諸法的空相;簡單的說,名叫做真如心。
所以佛教講的空,不是灰身滅智,甚麼也無;亦不是外道所說的斷滅空,外道的斷滅空,乃人死如燈滅,所以他們不講因果。
不明白的人,聽到那個空字,以為甚麼也沒有,一片空白,都會驚恐起來。譬如虛空,虛空是無為法,虛空無相、空,但是你不可以說無虛空。所以佛教講的空字,不是甚麼都沒有的意思。
生死,是一個法,無生死,也是一個法。生死的法人人都可以見到,無生死的法,我們凡夫見不到,但是你不可以說沒有「無生死的法」。無生死的法是甚麼呢?就是我們的法身,又稱為真如心。
甚麼是真如?無妄就是真,不變就是如。真如心是對我們虛妄的妄想心而說。法身是對我們有生滅的色身而說。其實法性身、真如心,是一,不是二。
甚麼是般若?般若這個名詞,大家都聽得多,大智度論云:「般若是一法,佛說種種名,隨諸眾生力,為之立異字,若人得般若,議論心皆滅。」
般若又稱為法身,又稱為自性、實相、空。「若人得般若,議論心皆滅。」即是說要息下我們的議論心,般若才現前。議論心是指我們分別計度,是非人我的妄想心,有分別計度,有是非人我,才有議論,無分別計度,無是非人我,不會有議論。所謂「心行處滅,言語道斷」就是得般若之時。
所以只要我們的心淨下來,不思善,思善亦是妄想;不思惡,思惡亦是妄想,正與麼時,般若就現前。
般若是梵文,亦即印度文,為甚麼不翻譯成中文呢?古人翻譯佛經,有五不翻,其中之一,是尊重不翻。例如般若,如果翻譯成智慧,世間人就會把般若與世智辯聰混淆。其實般若與世智辯聰不同。世間人的所謂智慧,只是世間聰明,世間的聰明有時還會增加煩惱,多一樣發明,就多幾個弊病。況且聰明不敵生死,亦不能夠避免輪迴,枉聰明。佛法上的智慧包含覺性,覺一切法空,覺一切法無我,就是覺。
譬如一個睡著覺的人,在睡夢之中,執著夢中的一切境界為實有,又執有夢中的眾生,待他一醒來的時候,發覺夢中的一切,原來空空如也,不是真實。醒,即是覺的意思。
証道歌云:「夢裏明明有六趣。」在我們這個人生的大夢裏,明明有六道的眾生,「覺後空空無大千。」如果你醒覺、覺悟之後,不但無六道的眾生,就是這個三千大千世界也沒有。所謂虛空粉碎,大地平沈。覺,即是菩提,所以六祖菩薩稱般若為菩提般若。覺善即修善,覺惡即止惡,覺生死即無生死,覺煩惱,煩惱亦斷,覺涅槃,就不會住於涅槃。所以般若能夠斷煩惱、了生死、成佛道,三世佛都是從般若而出生,所以般若又稱為三世佛的母親。
般若地位尊重,單是智慧這個名詞,不能夠表達般若的尊貴重要,所以不把般若翻譯成中文,仍然保留般若這個梵音,以表示尊重。
般若又分實相般若、觀照般若、和文字般若三種。這三般若,我以前講六波羅蜜的時候已經很詳細的解釋清楚,所以現在不再重覆。另外,各位如果想清楚了解甚麼是法身,法身有甚麼功德,可以重溫以前講的普賢行願品,在普賢行願品裏,我亦曾經很清楚的解釋,我們將來成佛的時候有三個身,就是法身、報身和應化身。
波羅蜜多,意即到彼岸。彼岸是佛地,此岸是生死。悟時是彼岸,迷時是生死。凡夫有妄想執著,因妄想執著而做業,因造業而受六道輪迴的果報,所以有生死。般若破凡夫的妄想執著,渡過生死苦海,到涅槃的彼岸。般若波羅蜜多,全句的意思,就是智慧到彼岸。
心,不是指我們的肉團心,亦不是指我們分別計度的妄想心。心字若連接上文,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這個般若波羅蜜多心,佛及所有眾生,都是一樣,平等無異。只不過,佛已見到自己的般若波羅蜜多心,而我們還是迷而未見。
心字若連接下文,就是經字的形容詞。把六百卷大般若經撮要,縮小成260字的經文,文字雖然少,但其重要性,就等於人體的心臟般,所以名為心經。
經,乃路徑的意思。依著經中的義理修行,可以破凡夫的我執,破聲聞緣覺的法執,再以無所得心修菩薩行,直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古德云:「一卷心經,成佛有餘。」所以,心經是一部屬於大乘的經典。
心經的文字少而義理非常重要,不但是大般若經的心臟,亦是三藏十二部經的心臟。釋迦世尊說法四十九年,目的是希望眾生明心見性,所以,心經又是釋迦世尊說法四十九年的肺腑之言,暢佛本懷,難怪心經的功德無量,神力無量。我們佛教無論超度先人、放蒙山、灑淨、出家人的早晚課,都一定要誦心經,以心字作經題,真是非常之貼切。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890&aid=1164813
回應文章
選擇排序方式
最新發表
最舊發表
閱經尺
推薦
0
麥芽糖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890&aid=116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