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為霍去病裝備的全是精兵,為衛青配置的只是一般士兵。 二是開始派霍去病走西線,迎戰單于;後來得知單于在東邊,又改派霍去病走東線。(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將軍青、驃騎將軍去病,將各五萬騎,步兵轉者踵軍數十萬。而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驃騎。驃騎始為出定襄,當單于。捕虜言單于東,乃更令驃騎出代郡,令大將軍出定襄。)
無論前期的兵力配備,還是中期的出擊方向,漢武帝都明顯偏袒霍去病。戰後,衛帥與霍帥的封賞更是天壤之別。
衛青凱旋而歸,卻讓匈奴單于逃脫;因此,上自衛帥,下到全軍將領,未得任何封賞。霍帥戰功輝煌,加封五千八百戶,出征將士賞賜豐厚。
漢武帝為此專設大司馬之職,衛霍同任大司馬,官職相等。宦海中人,嗅覺何其靈敏!很快,衛青門人紛紛改換門庭,棄衛投霍,而且多數如願以償,撈得一官半職。(定令:令驃騎將軍秩祿與大將軍等。自是之後,大將軍青日退,而驃騎日益貴。舉大將軍故人門下多去事驃騎,輒得官爵。)
懂得進退有序、明哲保身的衛青,難道只是一味隱忍?他甘於連續丟城棄池嗎?
元朔六年(前123 ),漢武帝發動了陰山北麓之戰。衛青率部殺敵一萬多人,但未完成消滅匈奴大單于的戰略目標,且損失了兩位將軍(蘇建損兵折將,趙信叛逃)。衛青回京後,漢武帝僅賞千金。
而霍去病大得武帝垂青,功封冠軍侯。
這時的衛青做了一件他平生從未想過的事:
衛青拿出五百金,為王夫人的雙親祝壽。原來,一個叫寧乘的人向衛青進言:將軍的軍功不太多,卻食邑萬戶,三個兒子都受封為侯,這些都得益於衛皇后。如今王夫人得寵,她的親戚都不如您富有,您不如把皇上賞賜的千金拿出來,為王夫人的雙親祝壽!
衛青於是拿出五百金,前去祝壽。後來,漢武帝向衛青求證此事,衛青坦言以告,漢武帝立即提拔寧乘為東海郡都尉。
漢武帝不追究衛青行賄,反而重獎出謀劃策的寧乘。說明了什麼?此舉甚合朕意!
寧乘為什麼勸衛青向漢武帝的寵妃行賄?有兩個重要前提:一是衛子夫失寵和王夫人得寵;二是衛青已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
自己的姊姊是否得寵,衛青當然心知肚明;漢武帝為何迅速捧紅霍去病,衛青也了然於心。為避免「芳蘭被鋤」,衛青立即採取他人建議,調整自己與漢武帝的關係。
如果寬容地看,這不能算作污點。
元狩四年(前119 ),衛霍同時官拜大司馬。兩年之後,元狩六年(前117 ),年僅25 歲的霍去病病逝。
第五,冰點期。
霍去病死後,漢武帝再沒有發動對匈作戰。衛青尚在,不是沒有將領。問題是戰馬不足,再者,大漢對其他方向的用兵也在逐年增加。
因此,漢武帝對匈作戰進入一個相對平靜期。其間,衛青的三個兒子相繼失侯。(自驃騎將軍死後,大將軍長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後五歲,伉弟二人,陰安侯不疑及發干侯登,皆坐酎金失侯。)
衛青最受寵愛時,三個兒子受封欲辭不能;到對匈作戰進入休整期,三個兒子又接連失封。雖然每次失侯都有理由,但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衛青與漢武帝的關係至此進入「冰點期」。
衛青自元狩四年官拜大司馬後,在家閒居整整十四年。
元封五年(前106 ),衛青病卒,將星殞落。
悠悠良人
衛青娶平陽公主為妻,使得後人對其人品耿耿於懷。首先,衛青是否有攀龍附鳳、拋棄元配之嫌?衛青的婚姻狀況,《史記》、《漢書》的〈衛將軍驃騎列傳〉都沒有記載;但是,褚少孫在《史記‧外戚世家》的補傳中記載了這一事件。
衛青封至大將軍,三子前後封侯,是時平陽主寡居。據此,我們知道,在平陽公主與衛青成婚之前,衛青已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子是衛青和誰所生,史書無載。衛青一生謹慎,按說不會有非婚生子。那麼,衛青此前應當有過一段婚姻。這段婚姻的女方是誰?為什麼結束?什麼時候結束?無據可查。
平陽公主是漢武帝的大姊,她原嫁漢初功臣曹參的曾孫曹壽,生子曹襄。後因曹壽有病,平陽公主與其離婚,曹壽回到封國,平陽公主在京寡居。
依照常規,平陽公主應從已封的列侯中重選丈夫。大家提議大將軍衛青,平陽公主的第一反應是「笑」,第二反應是衛青出自家中騎奴,地位過於懸殊。(主與左右議長安中列侯可為夫者,皆言大將軍可。主笑曰:此出吾家,常使令騎從我出入爾,奈何用為夫乎。)
但是,平陽公主身邊的人眾口一辭:衛青現為大將軍,三個兒子也都封了侯。英雄美人、門當戶對。在這樣的輿論支持下,平陽公主最終應允了這門親事。(左右侍御者曰:今大將軍姊為皇后,三子為侯,富貴振動天下。主何以易之乎?主乃許之。)
平陽公主是漢武帝的大姊;漢武帝認識衛子夫是建元二年(前139 ),此時漢武帝17 歲;武帝與衛子夫一見鍾情時,衛子夫應小於17 歲,頂多與漢武帝同歲。衛青是衛子夫的弟弟,衛青的年齡絕對小於漢武帝。因此,平陽公主的年齡應該大於衛青。
漢武帝一共有三個姊姊,平陽公主是漢武帝的大姊,就算王太后一年生一個孩子,平陽公主至少比漢武帝大三歲。綜合上述兩方面,平陽公主最少也比衛青大四歲。
這場「姊弟戀」是否有愛情的因素,抑或只是純粹的政治交易?
關於這場婚姻的文獻中,我們只看到女方當事人──平陽公主開始如何不同意,後來如何同意,完全看不到男方當事人──衛青的態度如何。他對這場婚姻似乎沒有意見,而這個態度恰恰說明衛青對此事的認可!能否就此推斷二人「郎情妾意」呢?
「郎情妾意」中,郎與妾對等,情與意才能匹配。而在一個奴才和一個主人的婚姻中,雙方不可能擁有平等的話語權。平陽公主和老前輩長公主一樣,也是皇帝的長年婚介人,在皇族中舉足輕重。面對這樣的婚姻,衛青很難「讓愛做主」。
不過,《漢書‧衛青傳》載:與主合葬,起塚象廬山。可見,平陽公主死於衛青之前。因此,可以逆推,他們的感情還是不錯的。這段婚姻的善終也可見衛青人性的溫良。
儘管如此,個人官場的失意,姊姊衛子夫的失寵,三個兒子不斷失侯,外甥劉據太子之位風雨飄搖,一切都令這位從羊圈裡走出來的名將晚年寂寥難堪。
寶劍入鞘,戰馬臥槽,將軍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