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觀念與文法恰巧相反,亭子當然不會自己從天而降,或地上長出,必然是人工建造的,卻非要挑明是被人建築而成,就是廢話、贅句。
好的中文及習慣用語,很少見到被動語態的句子,偶或運用得到,更不會以『被如何』來表達,以避免流於生硬粗糙的形式化造句。
例如: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蘇軾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戰國策
『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司馬光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
『昔蕭樊囚縶,韓彭葅醢,鼂錯受戮,周魏見辜。』---李陵
『他一死,訂的法制給推翻了;家給抄了。』---李敖
『你只要稍不當心,沒準腳後跟就叫人踏了。』---高行健
這些都是外語的被動語氣,可是行文之中,完全感覺不出來是外語,更見不到一個難聽俗氣的『被』字。
所以『但見湖心有亭榭。』這才是好樣的中文,若再予修飾宛若詩意化境,『煙波浩渺,亭榭之好!』便是約略爾雅斯文的譯作。
為了防疫,你都會出門去---曬太陽,還是你會說---去被太陽曬?
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