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有朋自遠方來
市長:棒槌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散文雜記【有朋自遠方來】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身在公門好修行
 瀏覽760|回應0推薦0

棒槌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梁武帝禮請初祖達摩宮中問法:「朕主政以來,建寺度僧,行善不斷,請問大師有何功德?」達摩祖師回答:「了無功德!」被澆了冷水武帝興致大減。又問:「世上有佛否?」對曰:「無佛」。徹底無趣對達摩厭惡反感,遂下令送客,達摩也覺與他無緣,拂袖而去。  

達摩祖師認為,梁武帝建寺度僧的功德,是外力刻意有所為的功德;達摩講的功德,是自性本來具足的功德,不因為布施、慈善,使功德有所增減。梁武帝意識中的佛,是有形實體的泥塑木雕,是長生不老免於輪迴的神仙佛陀;達摩祖師所論的佛,是無形意識的佛,是意識相應散慧,對一切現象產生分別作用的「心」(阿毗達磨俱舍論),而修行見性「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佛,就是還我自性具足的本來面目。  

釋迦牟尼佛在這個成住壞空,生住異滅的有情世界中和我們一樣地遭受大千世界的時空變遷、經歷人生的生老病死、感覺心境的喜怒哀樂。只不過因他的智慧而「開悟」,使他勘破宇宙變幻的無常;擺脫人生生老病死之苦惱,而不是脫離了這宇宙世界時空的本體、擺脫了生老病死的本身。

正如每個人都有可能修養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的境界,但不表示此人呆若木石不辨喜怒哀樂。

可以捨身求法成仁取義,不貪生、不畏死,卻不可能因此而得永生或不死。只是偉人、聖賢卻能因其義行厚德,讓後人永世感恩懷念流傳千古,不朽的精神永遠不死而得永生,已然『永生』何需『輪迴』。  

是故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祖師的認知:『成佛就是開悟得道後,心靈的淨化與境界的昇華。』佛既然是生活的境界與態度,因此成佛不一定要出家,和尚也不一定能成佛,誠如達摩開悟寺人的警語:若打坐也能成佛,磨石就能成鏡! 

其實人在公門好修行,為官清廉造福蒼生就是現世活佛。為政者,居高位、享尊崇、食厚祿,若尸位素餐荒廢政務,殺人以政尤甚於殺人以刃,對蒼生之荼害千萬倍於妖魔洪水瘟疫。 

達摩最終的禪意,就是點出「手持屠刀念佛陀」的梁武帝,刻意有所求的痴心妄想與捨近求遠的理念荒謬,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自以為只要吃齋、誦經、禮佛、布施便是成佛的終南捷徑,卻不知成佛的起步,是捨身利他毋我的自覺心歷路程,否則一切虛假的善行與成佛是無關的。  

按:梁武帝蕭衍,祖籍蘭陵人(今山東、江蘇交界處)與齊室蕭道成同宗。498年任雍州刺史,平亂立功封梁王掌國政,502年廢帝自立,即帝位。在位四十八年,初期勤政儉樸愛民,倡導學術,博學能文。維晚年崇信佛法,三次出家捨身同泰寺為僧,眾臣三次將之贖身請回,回朝後卻血腥殺戮剷除異己。

晚年典刑廢弛,全國寺廟無數,僧尼道士等眾佔總人口之半(注:見南史卷70),財政損害嚴重,至全國百姓因他重佛倦勤而付出沉重代價。547年侯景之亂起,武帝為景所制,憂憤困餓而死,梁帝國陷於長年爭亂遂亡。著有孝經義、中庸講疏、涅盤、大品、淨名、三慧諸經義記等傳世。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823&aid=296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