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若重新斷句,調整標點如次:I will arise and go now, for always night and day.
夜以繼日,起身前往。
當我杵立路旁;
已從心靈深處,
傳來湖水拍岸的呼喚!
2007年7月1日
其實從整體句型佈局上,很直覺的就能看出,作者的文意for always night and day.指的就是~為了耳邊日夜聽到的湖水拍岸聲,而想去島上了卻童年的回憶。但有兩大問題至為關鍵:
一、流傳版本之斷句與標點乍看之下難以調和,整段41字連成一句,屬少見之例。優美的古典詩句多採單句simple sentence,以簡潔、活潑取勝,豈能容忍過長的compound或complex sentence,何況是compound complex sentence使意念與詩趣蕩然無存。
惟英文是有音節型的語言,區分輕、重音節之別,造就英語特有之抑揚頓挫與聲韻節律。,一個字母多的單字,因數個音節的重多變幻,就能朗誦出抑揚平仄來,用之於詩謂之音步(foot)。
按:foot---a unit of division of a line of poetry containing one strong beat and one or two weaker ones. Each of the four divisions in the following line is a foot: For men / may come / and men / may go.
綜觀全詩三個節段,每段分四行,每節前三行,採用「七步抑揚格」,第四行採「四步抑揚格」,巧妙變化音步類型,藉助語調表達起伏之情感。原詩將冗長的句子,不按句型文意排列,是刻意凸顯抑揚韻腳,表達詩的情感;同時巧妙地化整為零,解決過於冗長的窘境,成就經典佳作。
二、中文是一字一音一聲,四聲排列變化出平仄,依音律選定韻腳,再按律選字,推敲成句而為詩。即便如此,直譯者,連分行斷句也完全比照原詩次序排列,殊不知原作每節四行段落的佈局,是刻意為了方便韻腳、音步的安排。逐字直譯者,對照平鋪,譯成之後未按韻入律重新整理,終於出現「我現在要去了,因為不分晝夜」生澀荒謬的造句。自以為絕對忠於原作,雖然保留住原汁,卻失去原味難以下嚥,可惜了一鍋好湯!方枘圓鑿格格不入,才是問題之病灶,如此糟蹋斯文,原創品味盡失。
子夏詩序:「在心為志,發言為詩。」白居易:「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
詩是以精練而節奏之語文表現的美感,藉此抒發情懷的藝術創作。換言之:當內在主觀情感,因外在事物觸發客觀刺激(根情);便抒發為語文詞句(苗言);將詞句搭配美妙音韻,使聲調和諧而悅耳(華聲);作品出類拔萃,且言之有物(實義)。
因此詩譯首先需練達本國文字基本通則,萬萬不可用中國文字「堆切」外國話,直譯者的不盡職,才會出現「我現在要去了,因為不分晝夜」的譯作!這好比將「我是有錢人」直譯成「I is have money man.」一般的粗俗而失格。
逐字直譯,只能翻譯出原文的軀體,空有骨架,卻感覺不到生命。若抓住文章精髓,探究真正內涵,才能運用文字功力,喚醒原作靈魂,賦予嶄新神情,不但文辭通順,更將真正的意涵表達無遺!若逐字直譯也算文學作品,還要作家做甚?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奠定文字表達根柢,綜觀段落佈局,掌握氣勢所趨,探求作者背景及當時感懷心觸。譯作不只能譯出詩的文意,更能直指人心洞察心扉,將隱藏的心聲,用真語言、真感情,坦承的吶喊出來!才是心靈的共鳴,也是「信、達、雅」的傳遞。
倘若你不屑於「I is have money man.」的直譯;卻同時認為「我現在要去了,因為不分晝夜」譯的很優美、很得體,可能在中英文的認知搭配上,已經潛伏著極嚴重的病變。
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是葉慈早期名作,孩提時常至湖畔遊玩,湖水環山,景色漪豔。移居倫敦後,生活在聲色犬馬之中,困惑於囂塵庸碌之俗。驀然回首,蒼茫悽涼,內心無限厭倦,因而油然拾起童年寧靜的湖畔,想再回顧與世無爭的悠閒。詩作有感而發,字句信手天成,假借對湖的思念,抒發渴望回歸自然的寧靜,才會遠在車馬熙攘的都會鬧市,耳邊仍能聽到湖水的拍岸聲。
從比較文學觀點論之,這正是: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離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
原詩前兩段,對島上景色多有描述寄情,要去築牆、搭屋、自耕、養蜂;要看晨曦、數星辰、盼夕陽、伴歸鳥,表現出隱逸避世的思想,寄託田園遺世獨立安祥自得的情趣,不正是歸去來辭「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的了悟。
人過中年終於覺悟到失去的是人生最珍貴的青春年華,是放棄眼前一切都喚不回的怡然無憂。因此結尾的譯作,連湖水的字眼都將省略;更以魂牽夢縈取代夜以繼日的召喚;再以胡不歸,首尾呼應,道盡內心的哀思與現實的無奈:
歸來兮!
車馬喧囂,悠然神往;
已以乎!魂牽夢縈,
胡不歸?
2007年8月14日